標籤:

(18)帆船運動員

  希斯的聲譽跌落得格外低下。或許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兩次大選失利後身為國家領袖的他在1975年遭遇了失敗,而且與撒切爾主義新秩序也鬧得很不愉快。撒切爾的自由市場政策雖有分裂社會之嫌,但基調卻十分樂觀,因此吸引了眾多知識分子、媒體以及議會方面的支持,他們都將她的成功視作對希斯時代的否定。出於敘事的需要,撒切爾越是燃燒得光彩奪目,希斯相比之下就越要黯淡無光。的確,他控制工會勢力以及抑制通貨膨脹的努力都遭到了挫敗。歐洲這個比其他其一切都更能令他感到興奮的議題尤其令他的敵人們火冒三丈,他們指責他欺騙了整個國家,隱瞞了即將到來的歐盟的真正本性。希斯遭到罷免後的滿腹怨氣對他本人也沒產生什麼好作用,這股怒氣他整整保持了三十年。他關於自己那屆政府的記錄無非是枯燥無味、連篇累牘的自我辯解,在文筆上幾乎和威爾遜一樣糟糕。此外,希斯一向獨來獨往,甚至對於自己的仰慕者也可以極其粗魯,因此他從未建立起公共場合辯護者的隊伍。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中也有人認為他是個傑出的領導者,例如道格拉斯.赫德(1),但這些人的聲音很容易就被撒切爾時代自以為是且口不擇言的新聞界淹沒了。最後,希斯在位的時間也只有短短的三年半,相比之下威爾遜則幹了接近八年。

  考慮到他本人幾乎毫無朋友,希斯身為政治領袖的聲譽值得重新審視一番。他是老托利黨里第一個打破階級屏障的外來人,並將許多和他一樣的人提拔進了內閣。戰前他以學生的身份訪問過德國,並與希特勒以及其他一干納粹高官摩肩接踵。之後他於成為一名軍官並見證了他們在1945年的最後失敗,戰爭對他的影響遠比對威爾遜更深刻。正如希斯日後寫道的那樣,「我們這代人無法選擇停留在過去生活;我們必須為了未來而工作。環繞在我們身邊的是廢墟、無家可歸、飢餓與絕望。唯有整個大洲齊心協力我們才有希望創建一個維繫真正歐洲文明的社會。」他是一個充滿激情的政客,而且異乎尋常地勇敢。他對於七十年代英國弊病的分析遠比威爾遜更加犀利。他與工會不死不休的鬥爭從時機上看來糟糕得無以復加,但是他的對手力量也的確過於強大,無法速戰速決。正如撒切爾一樣,他相信英國很可能淪落到無法無天的境地。他的戰術失誤在於發動正面攻擊,企圖一擊克敵,而不是像更加精明的撒切爾政府那樣打持久戰。和她一樣,他削減稅收甚至還開始私有化。和她不一樣的是,在他的時代主流民意依然更同情工會而不是政府,而且當時油價與其他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使得整個西方經濟偏離了正軌。1972年他在收入政策及工業干預政策上的180度大轉彎的確是議會民主的恥辱一刻。但是儘管為人倔強執拗,愛德華.希斯最大的毛病也不過是倒霉而已。

  他一開始是議會裡強硬的黨務秘書,藉此在托利黨內發跡,在麥克米倫執政時期又成為了一名同樣強硬的歐洲問題談判員。但希斯身為大臣的最主要成就還是在1964年,當時擔任全國商會主席的他取消了轉售價格維持政策。類似這樣的改革措施聽上去索然無味而且很容易就會被人遺忘,但正是這些措施真正地改變了這個國家。轉售價格維持政策允許製造商要求商店以某一特定價格銷售商品,商店方面如果擅自降價就會觸犯法律。這一措施極大地偏向了相對售價較高的小型商店而不是大型商場;在轉售價格維持政策之下英國的超市革命將遠沒有現在這樣大刀闊斧,Tesco也不可能到處開花。希斯認為這一政策妨礙了正當競爭與消費者的選擇權,還會刺激通貨膨脹。但是小店主們難道不是先天的保守派嗎?黨內許多人都反對他的做法,但他還是堅持了下去,這也是生產者利益在新興消費主義面前遭受的重大挫敗。

  (1)tDouglas Hurd - Wikipedia

推薦閱讀:

現代資本主義建立了哪些社會原則與規則以及觀念,隨之而形成的文化與生活方式有哪些?
電影《林肯》中,為什麼憲法修正案要趕在南方軍隊投降前通過?
趙黎平案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除了房子,中國下一個投資、消費熱點在哪裡?
為什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里很少提及無產階級這個詞?

TAG:英国 |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