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誰在威脅App的存活?「後App時代」終將到來

智能手機App到該謝幕的時候了,Gartner說。分析師已經在呼籲一個「後App時代」的到來,該判斷是基於消費者互動行為的變化;而這樣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又是新興的主流信息平台所致,越來越多移動用戶的時間和注意力消耗在這些信息平台上。

在接下來的兩年里,信息App將比社交媒體App更受歡迎。

Gartner最近對美國、中國和英國移動用戶進行了調查,涉及用戶使用App的情況。最終報告顯示:信息平台正在「吞噬」其它App。比方說,視頻App的使用量,在2015年到2016年調查期間下降了4%(該調查分析師在2016年僅對超過3,000名受訪者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生在8月26日至10月13日之間)。地圖App的使用量同比下降了3%。社交媒體App使用減少2%,而通信App的使用同期增長了3%。購物App和個人助理App的使用量沒有發生下滑,且增長了4%。

威脅一:用戶對App的興趣減弱了

Gartner研究總監JessicaEkholm談到這項調查時表示:「消費者對使用App的興趣越來越低,而App數量太多了。我們正在進行的一些調查表明,App的使用方面存在穩定性問題。人們對下載App,花時間尋找新的App不那麼感興趣了,他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已有的App上。」

「另一件事,和Siri這樣的數字助理有關。我們看到很多人說:『嘿,我只是想儘快得到答案。』所以他們寧願求助於數字助理而不是App。『用哪個App?讓我想想……算了,我還是問問Siri什麼的吧。』」

想一想有多少人選擇更加私密、非公開的信息平台作分享(比如,很多人會在朋友圈發照片而不是微博),就不奇怪社交媒體可能被通訊App取代了。分析師指出,根據調查數據,72%的受訪者每天至少使用一次這種App,通訊App有「難以置信的粘性」。

近年來,Facebook關閉移動用戶查看Facebook消息的功能(除非他們下載並使用Facebook Messenger),有意識地努力推廣其Facebook Messenger。這種策略明顯提升了Facebook Messenger的使用量——月活用戶已經超過10億。順便說一句,Facebook旗下另一個通訊平台WhatsApp,用戶也超過10億,除了美國之外,在歐洲和南美洲都非常受歡迎。

威脅二:整合多種功能的「超級App」

在中國,土生土長的微信,通過一個平台附加各種第三方服務(包括滴滴出行、信用卡還款、美團外賣等),成為壟斷移動用戶注意力的主要信息App——根據Gartner的調查,微信的使用率達到驚人的95%。這種所謂的「超級App」模式,是微信開創的,但很明顯Facebook正在為西方的移動用戶複製這種模式。

考慮到微信的成功與中國的防火牆和文化差異有關,這種「超級App」模式可以在西方複製嗎?Ekholm認為這只是時間問題,美國有自己的微信式的平台。

「坦率地說,我認為我們正在朝這個方向邁進。」當被問及是否可以複製微信模式時,Ekholm回答。「因為App的使用趨於穩定。人們習慣於通過一種渠道來獲取信息。並且,像Facebook這樣的公司正在做的——每家公司的通訊App都在嘗試成為一個平台。」「如果用戶體驗很棒,其他App會效仿。最早的一批使用者也會告訴他們的家人和朋友,然後其他App會學習類似模式,可能不會像在中國那麼快。但在未來幾年肯定會發展起來。」

2013年,Facebook推出主屏應用Home,赤裸裸地嘗試佔據用戶的手機主屏,但並沒有實現公司搶佔市場的目標。這種早期的錯誤看上去沒什麼效果,但使得用戶只能「在帶有圍牆的花園中玩耍」,保持了各種社交和通訊平台上的粘性和功能使用。通過這樣的間接策略,Facebook主導智能手機體驗的嘗試不斷獲得成功。

很顯然,收購也是Facebook從競爭對手那裡成功搶奪用戶的關鍵,比如WhatsApp和Instagram,這為Facebook帶來了數十億的用戶,並加厚了其帝國的牆壁(雖然Snapchat漏掉了,Facebook正在努力通過模仿其功能來消弭這種威脅,這一策略似乎產生了效果。)。

「單單Facebook Messenger就有10億用戶,WhatsApp也有10億,」當被問及是否認為在西方,Facebook必然是通訊平台的贏家的時候,Ekholm強調說。「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必須考慮到用戶體驗,功能不僅僅是平常的「在Domonos訂個披薩」或者「在Uber上叫車」,後者有些讓人厭倦。」

威脅三:虛擬個人助理

當然,在Facebook的圍牆花園中,還有App存活的空間,雖然更多的是迷你機器人或者聊天機器人。Ekholm認為:在Facebook主導的未來、用戶發現服務的過程中,AI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許多市場營銷人員將在品牌App中使用人工智慧。用戶接受的服務將會結合環境。根據用戶的身份和要求,相應的廣告訊息會出現。」

儘管信息功能被越來越強大的平台巨人所壟斷,她認為在AI這個領域裡,開發者仍然可以有所作為,比如西班牙的數字助理Sherpa。「這是一種貼合情境的無縫體驗。一個數字助理真正知道你是誰,你在做什麼,你的隱私、方位等信息的邊界是什麼。還沒有任何應用程序實現這些功能,所以,有一大片區域等待發掘。」

「即便我們在談論後App時代,新的東西仍然有機會,」她補充說。 「一個新的應用程序會獲得10億用戶嗎?可能不會。但如果你得到幾十萬用戶,你可能會被收購。

在調查中發現,虛擬個人助理是另一個增長領域。Facebook也在涉足該領域(在Messenger中內置了私人助理,稱為M)。

虛擬個人助理是否最終會被納入信息平台,還有待觀察。語音驅動的助理,能否自己證明它們足夠強大且具有破壞性,足以讓用戶離開手機屏幕(比如,通過蘋果的AirPods或亞馬遜Echo連接的揚聲器等免提設備召喚助理),從而在通信平台主導的情況下產生明顯的影響。

Gartner發現,消費者對語音驅動設備和服務的興趣不斷提升。在此次App調查中,Gartner特別關注基於智能手機的虛擬個人助理,發現Siri和Google Now在美國和英國受訪者中使用最多。所以,即便Facebook助理沒有納入移動操作系統,也有可以拓展的空間。

從調查反饋中,分析師確定的虛擬個人助理主要被用於是檢查天氣預報(70%);找到附近的、或者受歡迎的某個地方(44%);閱讀突發新聞或其他新聞故事(44%)。這表明這些數字助理還沒有替代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通信。

分析師認為,虛擬個人助理有可能替換一些「傳統應用程序」,因為它提供了一種快捷方式,可以快速且集中地得到信息,而不需要點擊一下來打開一個天氣預報App。

當然,在一個信息過載的世界裡,虛擬個人助理仍然有它的位置,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分析師發現,總體而言,大部分(71%)受訪者每周至少使用虛擬個人助理一次。雖然Ekholm也注意到三個國家的使用頻率有些明顯差異:在美國的使用率最高——4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每天使用虛擬個人助理(中國只有28%,英國則為30%)。

Ekholm指出的「後App時代」的另一個驅動因素,是消費者需要控制多個連接設備。例如在智能家庭場景中,在那裡,「適合一切的App」不僅不起作用,效果會適得其反。

「人們是否想有一個單一的App,一種生態系統作為入口?是的,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家庭自動化和聯網家庭……如果每一個智能插頭有它自己的應用程序……那不會是一個可持續的未來,」她說。「這是我們看到的另一個潛在趨勢——在App世界裡,將出現更多的一體化。」


推薦閱讀:

Youtube 上的播主 MKBHD 是誰?
如果華為把請水軍的錢拿去做快閃記憶體會怎麼樣呢?
OLED為什麼能夠取代液晶屏?
成功女人的包里裝著什麼?你絕對想不到希拉里隨身攜帶的東西
早在三十二年前,人類就已經擁有了會玩遊戲的機器人

TAG: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