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腹有詩書氣自華

朗讀者,腹有詩書氣自華

從前不久落幕的《中國詩詞大會》,到這幾天的《朗讀者》欄目,董卿給粗製濫造,低劣媚俗的綜藝娛樂節目中帶來一股又一股的清流,如花香,泌人心脾,如酒濃,香醇入人生。朗讀有正氣,胸藏文墨懷若谷;朗讀如美人,腹有詩書氣自華。

文字的美好讓我感覺再次回到生命的起點,去體驗,去領悟,去徜徉。甚至讓我重拾了朗讀的激情,如果不是那一年老屋的老鼠窩事件,我手寫的詩歌也應有上千首存稿了吧。

朗讀是文字,者是人即生命,一段文字,一種人生,值得尊重,值得敬畏。第一季第一期「遇見」中,在濮存昕老師的朗誦下,我讀了老舍的《宗月大師》,讀了感恩的一生,如麥田裡吹過的風,颯颯地穿過我的樹林。

一個人,一段文,帶你邂逅溫情。

蔣勵醫生的朗誦中帶有大愛,阿富汗戰區的三個月接生了三千多名嬰兒,圍牆外戰火紛飛,圍牆內遇見新生命,無國界有生死的頌歌在風中飛揚——一個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看見天空;一個人要有多少只耳朵,才能聽見人們的哭泣——《答案在風中飛揚》。

企業家柳傳志的朗誦是對兒子的勸勉,一個教父級的企業家在兒子婚禮上溫暖的語言:「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兩代人的傳承,溫情厚重,使人不管在困境逆境中,得以獲取直面環境,坦然相對的力量,有理想而不理想化,是我這些年聽過最地道的勸勉。

恩愛夫婦周小林和殷潔的遇見尤其樸實動人:「我遇見了你,就像找到了我真的自己。」互寫情書,相互吟誦二十六年,純真年代,純粹的愛戀,非愛的力量不能如此。在四川某個寧靜的山谷里,漫山遍野,有他們愛的花園,相識、相知、相愛,相濡以沫莫過於此。此刻,《朱生豪的情書》回蕩在耳旁:「如果沒有你,即使我愛一百個人,或有一百個人愛我,我的靈魂也終將永遠彷徨著」「我一天一天發現你的平凡,同時卻一天一天愈更深情地愛你」「醒來覺得甚是愛你」。平凡如斯,深情如斯,長長感動,我們相愛一生,還是太短,鮮花山谷,年過半百,一如初見。來吧,別站著,一起幹了這碗狗糧。

世界小姐張梓琳以一個母親的角色深情朗誦作家劉瑜的《願你慢慢長大》:「我希望你敏感,能夠捕捉到美與不美之間勢不兩立的差異,能夠在博物館和音樂廳之外生活層巒疊嶂的細節里發現藝術」「願你慢慢長大,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當《牡丹亭》遇見《羅密歐與朱麗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這裡有我最尊敬的翻譯家許淵沖,古今中外,盡在九旬滄桑彈指間,依然深情,依然全身心在熱愛著他的翻譯事業——如果能活到一百歲,小目標是翻譯完所有莎翁的作品,嘆為觀止。同樣,一段愛戀,一首林徽因當年的小情書《別丟掉》跨越半個世紀款款走來:

別丟掉

這一把過往的熱情,

現在流水似的,

輕輕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嘆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著那真!

一樣是明月,

一樣是隔山燈火,

滿天的星,只有人不見,

夢似的掛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話——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著

有那迴音!

多麼美妙,旋律悠揚,最後的大家雜燴更加精彩。大家帶大家,有詩經,有毛澤東的詩歌,有莎士比亞精選,因沒有法語基礎,英文拙劣,就低調些了。

附上莎翁人生七階:

全世界是一個舞台,

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

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

一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

他的表演可以分為七個時期。

最初是嬰孩,

在保姆的懷中啼哭嘔吐。

然後是背著書包、滿臉紅光的學童,

像蝸牛一樣慢騰騰地拖著腳步,不情願地嗚咽著上學堂。

然後是情人,

像爐灶一樣嘆著氣,寫了一首悲哀的詩歌詠著

他戀人的眉毛。

然後是一個軍人,滿口發著古怪的誓,

鬍鬚長得像豹子一樣,愛惜著名譽,

動不動就要打架,在炮口上尋求著泡沫一樣的榮名。

然後是法官,

胖胖圓圓的肚子塞滿了閹雞,

凜然的眼光,整潔的鬍鬚,滿嘴都是格言和老生常談;

他這樣扮了他的一個角色。

第六個時期變成了精瘦的趿著拖鞋的龍鍾老叟,

鼻子上架著眼鏡,腰邊懸著錢袋;

他那年輕時候節省下來的長襪子,

套在他皺癟的小腿上顯得寬大異常;

他那朗朗的男子的口音又變成了孩子似的尖聲,

像是吹著風笛和哨子。

終結著這段古怪的多事的歷史的最後一場,

是孩提時代的再現,全然的遺忘,

沒有牙齒,沒有眼睛,沒有口味,沒有一切。

這是一場文學盛宴,也是一場穿越時光,直擊心靈的對話,時光久遠,情懷依然。

我想起前段時間很火的一段話,關於人為什麼要賺錢,很直白:「沒有錢,你拿什麼維持你的親情,穩固你的愛情,聯絡你的友情,靠嘴說碼,別鬧了,大家都挺忙的」。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俗套悲觀,文學一樣可以溫暖和滋潤歲月,而且更加嫵媚動人,悠悠時光,你儂我儂!

後記:

自幼讀書,十年寒窗,囫圇吞棗,好讀書不求甚解。在升學和考取功名的雙重壓力下,未能深入、從容地走入人文那部分的殿堂,或熱淚盈眶,或本性回歸。加上作為上一輩夢想的延續,始終亦步亦趨,患得患失,如果一定要給祖國的教育打個分,勉強算及格吧。所幸,有小學陳保忠老師,初中李浩武老師,高中潘日浩老師的指導和熏陶,讓我養成讀書的習慣,雖不成才,高中前能朗朗上口的詩詞也在幾百首,也稍微粗讀過一些著作。在近幾年的社會歷練中,偶爾都能領悟上之前記憶中詩詞的意象,每有會意,深感欣然,讓人不至於迷失這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文字美好,帶來靈魂深處的愉悅,在文學遺忘角落中,讓情感以及人生的歷練走向通明。

我口讀我詩,我手寫我詞,與哲人對話,放空心靈,在知識、審美、情感的原野中馳馬奔騰,清水難得,我願傾其所有。

羊城二月,草長鶯飛,花景正好,適合帶一本書,去聽鳥語花香。

「你慢些走,停下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靈魂」,從八零後的懷舊到今日的集體反思,反應更多的是時代的精神追求,傳統文化回歸也是國人文化自信的表現。

《朗讀者》是一個風向標,他讓我們明白,文化自覺永遠都存在著一種自發向前的力量,讓我們勇敢前行。

遇見自己,與詩歌同行,朗誦生活,敬畏生命,這裡再次證明了文字的魅力,文化擔當。

在山巔上、迎著朝霞、在風雪中,共情、共鳴、共理,來吧,讓我們一起升華,一起吟誦吧!

持續更新的習慣已轉至公眾號,期待大家共悟生活,共品詩詞,共創人生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一杯孤獨

推薦閱讀:

如何優雅地讀詩?
請問有積極向上的詩歌和散文嗎?適合藝考

TAG:诗歌朗诵 | 生活感悟 | 文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