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7年,OpenStack能否複製安卓的黃金時代?

在中國,2010年對於移動互聯網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很多人回顧移動互聯網發展依然會將這一年稱為「移動互聯網元年」,因為在這一年,在安卓和IOS的推動下,智能手機市場全面爆發。同樣是在這一年,OpenStack正式誕生,作為一個開源的雲計算管理平台項目,OpenStack則被看作是為數據中心組裝的一套私有雲「操作系統」。

因此,OpenStack總是被拿來和安卓做對比,以此為基礎也可以將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進行類比:在2007年iPhone和Google Android系統手機開進移動終端設備戰場之前,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用戶規模和市場收入規模一直波瀾不驚;而在2010年OpenStack產生之前,雲計算的發展還集中在對傳統計算、存儲資源的融合,以及軟體的在線交付等方面。

OpenStack的出現,將開源、開放的思想開始深度植入到雲計算領域,並為雲計算的發展掀開了新的篇章,就像安卓、IOS等推動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進入黃金時代一樣。如今,OpenStack已經成為了私有雲市場的事實標準,2017年,它能像安卓之於移動互聯網一樣嗎?

從個人應用到企業應用 開源呈現王者風範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安卓崛起之前是塞班系統的天下,彼時的塞班系統可靠、穩定,但開發門檻較高;但IOS和安卓出現之後,這種態勢開始轉變,至少對於開發者而言,這兩款操作系統都非常友好。

在企業級應用中,傳統的IT系統像極了塞班系統,儘管雲計算的出現讓這一狀況得到了改善,但IT基礎設施的融合,依然只是對傳統軟硬體的整合,而並非生而融合;相反,開源、超融合才是真正適合於雲計算時代的趨勢。

如今的企業級市場,開源軟體已經無處不在,超過三分之二的公司貢獻開源,像OpenStack、Docker和KVM等開源技術已經被廣泛用來構建下一代的基礎設施。開源技術正在進入新一輪創新發展高峰期,並引領互聯網等眾多產業實現革命性突破。

過去幾年,微軟、IBM等巨頭對於開源的態度已經悄然轉變。微軟正在通過加強與開源社區的合作,助力開源技術與項目的發展、應用和推廣,幫助開發者與用戶利用多樣化的技術創造多樣化的機遇與可能;IBM在開源方面已經有200多個軟體產品、500項專利、超過1000個開發者。

開源雲計算市場爆發 OpenStack正在崛起

2016開源雲計算年度調查報告顯示,行業用戶部署雲計算的意願強烈,超過或接近一半的用戶希望通過雲計算實現整合系統內數據資源、部分IT系統外部化、降低IT成本的目標;超過60%的用戶因為功能豐富或基金會及社區有力而看好OpenStack。據估算,2017年中國OpenStack技術平台產生的軟體和服務收入約為25億元,相關硬體和系統集成市場規模超過310億元。

嚴格來說,在雲計算市場爆髮式增長的今天,業界對於開源這一大勢所趨已經沒有疑問,但至於那一種開源技術最終佔先卻仍存爭議。OpenStack無疑是其中的熱門人選之一,有統計顯示,經過六年的發展,OpenStack已經得到658家企業支持,社區成員超過6萬名,項目代碼總行數超過2000萬行,用戶和開發者遍布全球189個國家和地區。與此同時,幾乎所有的硬體廠商都在嘗試往OpenStack加入對自己計算、存儲或網路硬體的支持,OpenStack能支持所有的x86架構伺服器。

儘管如此,在Gartner2016年3月針對OpenStack發布的一份報告則披露,2015年全球OpenStack營收僅3.5億美元,Gartner預計即使到2020年也就大約3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不僅如此,Docker和Kubernetes等開源技術的熱度也逐漸超過OpenStack;而IBM、HPE、思科等IT巨頭也在減少對OpenStack的投入,以致於關於OpenStack已經走向沒落的言論甚囂塵上。

OpenStack的熱度降低很大程度上緣於其不成熟性,與安卓系統類似,OpenStack在擴展性和穩定性上還遠遠不足,在易用性等方面同樣存在缺陷;與手機應用不同,企業級系統對這些方面要求更高。事實上,這些問題並非不可解決,即便是Docker和Kubernetes等開源技術,OpenStack也在努力與之融合,取長補短。

推動OpenStack走向成熟 他們在努力

很多時候,企業選擇OpenStack的考慮是出於節省成本,如果這些企業在節省成本的同時就需要擔負起技術不成熟所帶來的潛在風險,這顯然對OpenStack的發展極為不利。因為成本因素只是企業的短期考慮的重點,從長遠來看,企業更傾向於一個兼具成本優勢和性能優勢的產品,OpenStack也不例外。

在全球範圍內,紅帽、Mirantis、SUSE等在推動OpenStack方面表現突出,同樣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和業績增長,其中紅帽已經連續多個財季實現了近20%的業績增長;SUSE也陸續收購了多家公司,以增強其OpenStack產品和應用。

作為Linux技術領頭羊,紅帽一直致力於簡化開源雲的安裝和運行開源雲,來減少普通用戶可能遇到的麻煩,紅帽OpenStack10平台產品也同樣在這方面上做出努力。紅帽OpenStack平台作為一種經過驗證的解決方案,為全球數百家客戶的私有雲環境提供支持;該平台由強大的合作夥伴生態系統提供支持,包括思科、戴爾、英特爾、聯想等。紅帽將其與企業Linux及最近更新的虛擬化KVM(基於內核的虛擬機)在虛擬化層面集成。

Mirantis是一家專註於OpenStack開發和支持的雲計算服務公司,為用戶提供基於開源技術OpenStack的雲架構技術支持。作為OpenStack基金會的創始成員之一,Mirantis在全球OpenStack代碼貢獻中排名第一,並利用由計算、存儲、網路組成的OpenStack架構為客戶構建開發的私有雲、公有雲和運營商級別的雲計算解決方案。

SUSE同樣也是OpenStack領域的傑出代表,其去年發布的SUSE Linux Enterprise 12 SP2最新版本,著重提升了系統可靠性,滿足客戶苛刻的安全要求並適應新技術;去年SUSE還收購了openATTIC,以及HPE的軟體部門和相關的技術和人才等。不僅如此,SUSE一直以來在推動雲計算開源聯盟發展方面不遺餘力,並構建了包含眾多硬體廠商在內的強大合作夥伴體系,以滿足用戶不同應用所需要的技術場景。

在中國市場,雲計算的發展使OpenStack在中國的關注度持續穩定上升,華為、Easystack、書生雲等都在順應這一發展趨勢,不斷進行OpenStack的優化和推廣。

日前,華為再次榮獲OpenStack基金會黃金董事席位也意味著其在OpenStack社區的影響力正持續穩步提升。近年來,華為投入大量資源進行OpenStack的推廣,並將基於OpenStack的FusionSphere雲操作系統帶到了海內外各行各業,在運營商、金融、政府及公共事業、媒資、製造等行業進行了廣泛的商業應用。與此同時,華為還將OpenStack帶入了公有雲領域,為德國電信、西班牙電信和中國電信搭建了基於OpenStack的公有雲平台。

Easystack則致力基於OpenStack為企業級客戶提供開放、穩定可靠、高性能的雲計算服務。Easystack在打造面向企業級客戶的OpenStack發行版ESCloud、基於OpenStack的秒級彈性專享雲解決方案ESCaaS等的同時,也在積極推動OpenStack生態的發展。從技術社區建設到成立OpenStack中國產業聯盟,Easystack都積极參与其中,並與華為、IBM、Intel等公司一道共同促進與規範OpenStack市場發展及標準制定等。

書生云為了讓企業級用戶更好地享用OpenStack所帶來的優勢,並規避其不足,打造了具有良好用戶體驗的OpenStack超融合一體機,它基於最先進的SUSE OpenStack Cloud企業版和專門優化的硬體配置,不僅實現了對計算、存儲、網路等資源的整合,還進行了徹底的系統級優化和易用性封裝,使用戶使用OpenStack就像使用空調一樣方便,軟硬體全部預裝、整機櫃交付,用戶無需安裝部署、開箱即用,不僅無需掌握OpenStack專業技能甚至都無需閱讀厚厚的用戶手冊,任何故障都可以自愈無需用戶動手解決,大大降低了企業採購、部署和運維成本。

在筆者看來,OpenStack經過6年的發展,已經逐漸走向成熟,在眾多企業級廠商不遺餘力的推動下,客戶可以有效規避掉OpenStack高複雜、部署難、不穩定、安全性較差的風險。不僅如此,OpenStack也正在變成一個開箱即用的產品,而不是讓每個人都要熟悉它的複雜架構和操作指令,這不僅有利於OpenStack在大型企業中的應用,還將加速在中小企業的普及。

這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不同的OpenStack廠商對於雲計算生態的貢獻。眾所周知,雲計算從技術到產品再到應用的整個生態鏈條很長,沒有哪一家企業能夠完全滿足用戶的需求,OpenStack廠商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通過將不同的軟硬體技術融合,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也大大推動了OpenStack的發展,這同樣也是開源精神的核心所在:「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應該說,OpenStack已經不再是一種未來趨勢,而是正在成為市場的主流;或許,身處企業級市場的OpenStack不如消費級市場的安卓那樣迅速普及,並佔據80%以上的市場,但從長遠來看,OpenStack生態將扮演原來越重要的角色,複製安卓的輝煌只是時間問題。

本文為科技新媒體「常言道」(微信公眾號:changyandao1)出品,作者丁常彥。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及來源。


推薦閱讀:

關於openstack的部署架構的一點兒疑問?
解讀Mirantis最新的Neutron性能測試

TAG:OpenSt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