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PM2.5這件事的起源看FM

人們對於霧霾的普遍關注起源於PM2.5,第一個對公眾發布監測數據的是北京的美國大使館(2012年間),又經潘石屹等微博大V的宣傳而廣為人知,一時間成為輿論焦點。這是外界所普遍了解的信息,但大使館為何要發布PM2.5的監測數據呢?其背後的運作機制就不太為公眾所熟知。

其源頭乃是FM管理模式-這一還不為國內所熟知的新型建築整合管理模式。美國大使館和領事館有一個名為GSO的部門,相當於GSA在美國聯邦政府的大管家的作用,可以理解為廣義上的FM部門。這個部門要負責的有關於員工工作空間管理方面的業務非常廣泛,其中一項則為工作空間和員工的環境健康安全管理(EHS),這個工作要求對工作空間的環境指標進行監測,於是增設一台PM2.5的監測設備就像設置一個溫度計一樣,是很正常的做法。

但這個做法在國內當時卻引起了軒然大波,一時間眾說紛紜,考證當時的微博網路信息,可以看到一個龐大的言論樣本。這個樣本能夠充分反映出各界對於FM管理模式的認知狀況。

在國內企業尚未普遍採用FM管理模式之前,設置一個新的監測指標經常會遇到許多質疑:你這樣做的依據是什麼?為什麼不按國家規定做(當時並無這方面的國家規定)?沒有國家規定你怎麼能搞一個專業指標出來呢?等等不一而足。這反映了國內民間缺乏技術權威,一切仍然仰賴國家指導的計劃時代的思維模式。
推薦閱讀:

能源危機與空間節能方法
【看電影學FM-006】貓鼠遊戲中的政府機關工作空間
【看電影學FM-010】中情局的工作空間

TAG:PM25 | 雾霾 | 工作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