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這是一篇有味道的科普】人身上的孜然味、老人味、還有奶香味,今天一併來講

(轉載請聯繫作者並支付稿酬,題圖來自compoundchem.com

最近總在和小迷妹講她咬起來是什麼味道的問題,所以突發奇想寫一個關於體味的科普吧。看過伯伯之前文章的小夥伴應該記得,無論是雞湯還是番茄,它們的風味都與揮發性物質密切相關。那之所以人體會有各種各樣的氣味,歸根結底也是一系列揮發性物質的作用。在這些揮發性物質中,有一些是皮膚分泌物本身含有的成分,而更主要的則是體表微生物作用的結果。nn

體表總會有一些溫暖、潮濕、私密的地方特別適合微生物滋長。嗯我說的是腋窩,這裡是如此的溫暖,以致於我們測體溫都要把體溫計夾在腋窩下。加上大小汗腺和皮脂腺豐富的分泌物,使得這裡成為多種微生物愉快生長的地方——它們分別來自微球菌科、丙酸桿菌科,以及好氣型類白喉菌。和腸道微生物一樣,腋窩微生物群也會伴隨人一生,並且每天都能被人們的鼻子感受到。

↑↑與體味密切相關的棒狀桿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丙酸桿菌

大家應該在很多地方都被科普過,大汗腺分泌物是體味(或者說,狐臭味)的主要來源,東亞人體味輕也歸功於變異導致的大汗腺分泌減少。不過事實上,大汗腺分泌物本身是沒有特別的氣味的,但是當腋窩的微生物與之相互作用,事情就變得複雜了。比如微球菌和類白喉菌都會分泌異戊酸——這帶來了那種暢快運動後稀薄汗水的特徵氣味,而丙酸桿菌帶來的丙酸則賦予汗水輕微的酸腐味。

↑↑↑孜然味的腋臭

不過隨後這味道就要變得濃郁起來。據說好久不洗澡胳肢窩就會有一股孜然味,當年郭德綱一句台詞把人們的想像力都給點起來了。一般來講,一定濃度的己酸及其衍生物都會有孜然般的氣味,而在人體表的揮發性物質中,濃度最高閾值又比較低的就要數3-羥基-3-甲基己酸了(HMHA),它是由牛棒狀桿菌和傑氏棒狀桿菌代謝產生的。HMHA確實引發了人們對孜然的聯想,不過大可放心的是,孜然主要的風味成分是孜然醛,孜然吃多了也不會讓人變得狐臭……

↑↑↑鐵板羊肉味的腋臭

與HMHA生成機理相同的是另一種充滿異域風味的物質,(E)-3-甲基-2-己烯酸(3M2H),除了帶給人孜然的聯想,據說這貨更像山羊的味道——這根本就是胳肢窩夾了羊肉串好么。3M2H是最早被鑒定出來的體味特徵性揮發物,同時被人們發現的還有4-乙基辛酸——其別名就叫羊油酸——亦存在於人體表的揮發性物質中。

大家可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用濕毛巾擦了油乎乎的臉,毛巾沒洗放一晚就會有一股含硫化合物特有的蔥蒜味。其實這個過程在分泌旺盛又溫暖濕潤的腋下總在發生,所產生的物質叫3-甲基-3-巰基-1-己醇(MSH)。所以HMHA、3M2H以及MSH加在一起,就組成了一道鐵板羊肉,不對,是人的狐臭的主要成分(願大家以後還能直視鐵板羊肉)。

此外據說女性的腋臭中MSH(就是洋蔥味道的那個)的含量更高,而男性的腋臭中洋蔥味和山羊味(3M2H)則比較均衡,這種差異與飲食和出汗量的多少關係不大,最可能是由男女不同的腋下微生物組成導致的——畢竟微生物活動才是導致腋臭的主要因素吧。

因為老外們都被腋臭的問題所困擾,所以在主要以西方人為被試的實驗中,把腋臭的成分搞得比較清楚也就很正常了。當然除了腋臭之外,還有許多其它的體味也會引起大家的興趣,比如人上了歲數,似乎總會一種特別的氣味。在老齡化的日本,這個居然有一個專門的詞叫「加齢臭(かれいしゅう)」。所以不出所料的是,日本科學家很早就在考慮這個問題了。

來自日本某公司的研究人員對26到75歲之間的志願者進行了揮發性物質的檢測。他們發現,2-壬烯醛這種物質只會在40歲以上的人身上撒發出來,而且其濃度會隨著年齡而增加。「老人醛」有著特別的油污和雜草的味道,似乎確實比較像小時候在老人身上聞到的氣味。進一步研究發現,「老人醛」與ω7不飽和脂肪酸是非常相關的,「老人醛」也確實可以由不飽和脂肪酸的自由基氧化過程得到。

↑↑↑「老人味」

不過,人體表的ω7不飽和脂肪酸似乎從30歲開始就在持續增加了,卻在更晚的時候才導致「老人醛」的出現,更主要的是,並不是所有的高齡人士都會由「老人醛」。這從一個角度說明,相比起氣味,逐漸增加的自由基氧化過程是衰老更主要的標誌,這同時還和每個人身體的具體狀況相關。(為了避免被懷疑做廣告,這個問題就不細說了)此外,另一項以西方人為志願者的研究中還發現了其它高齡人士特有的揮發性物質,這說明「加齢臭」背後有著複雜生成機制。

還有一種讓人感到某種愉悅的體味,就是低齡兒童身上的「奶味」,據說很多軟妹子長大了在運動之後也還是會有這種奶味。這種體味其實比上面所提到的更難解釋,因為具有乳類特徵性氣味的物質真的是非常多,比如二甲硫(DMS)在高濃度時有著特別的腥臭味,然而在低濃度時卻有著乳類的味道,並經常用於調配乳類、玉米以及水果風味的香精。還有己酸、丁酸這些小分子的酸類,在高濃度時會是乳酪特有的臭味,但是在稀薄的時候都能使人聯想到乳類,而它們確實也是奶製品的呈味物質。此外還有為數眾多的醛類——這帶來了淡奶油的清新感,以及各種脂肪酸的乙酯——奶製品中隱隱的花果香的來源,這些都帶給人「奶味」的感覺。

↑↑↑可能讓小正太聞起來有奶香的揮發性物質

己酸、丁酸以及多種醛類都會在人體的揮發性物質中檢測到,但到底哪一種是小正太小蘿莉身上那種味道的來源,目前還不知道。或許在人們小的時候,體表微生物分解脂肪酸帶來的就是類似乳製品的混合味道,而隨著年齡的漸漸增加,體表逐漸被那些產生孜然、洋蔥以及羊肉味道的微生物所佔領,最終掩蓋了本應有的奶味吧(這段是我想的,沒啥依據,大家看看就好)。

可能的話我會再寫個番外,不過今天就先講到這裡啦。


推薦閱讀:

怎樣測定溶酶體 pH?
為什麼生物界沒有進化出連續旋轉的運動結構?
生物科學本科轉行出路?(並且可否說說轉了的兄弟姐妹們的經歷…)
為什麼人體無法感知內臟,如果可以的話就有利於人對自身進行保護,較早感知疾病,用進化論的觀點如何解釋?

TAG:生物学 | 化学 | 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