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行跡:戰鬥民族的榮光

nn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完全不同的兩座城市,交錯見證了俄國的崛起與劇變。莫斯科以克里姆林宮為中心的環線規劃,依舊構成城市天際線的七姐妹摩天樓,隨處可見的鐮刀鎚子標誌,還有方方正正、尺度巨大的大樓,無不展現著蘇聯時代的印跡。聖彼得堡則滿是歐洲的味道,走過大大小小的運河,「北方威尼斯」的魅力便盡在不言中了。18 世紀初,彼得大帝正是以此為門戶向西方敞開懷抱,開始了帝國的騰飛。只可惜行程匆忙,來不及慢慢體味,還是以建築為線,用這短短的一瞥展現我眼中的俄羅斯吧。

1、紅場(Red Square)

地點:莫斯科

「紅場」這名字其實和克里姆林宮的紅牆以及共產主義蘇聯都沒有關係,只是因為其名字中的 красная (意為美麗的)同時有紅色的意思。現在看到的紅場基本是 19 世紀的樣子,廣場西北側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和東北側的古姆百貨商場(GUM)都建於 19 世紀末。20 世紀的紅場是固定舉行閱兵的地方。1941 年 11 月 7 日,處於德軍包圍的莫斯科搖搖欲墜,參加閱兵的蘇聯士兵列隊走過紅場,直接奔赴前線,而德軍已進攻到離莫斯科僅有幾十公里遠的郊區。現在的紅場成了莫斯科活力的象徵,常有各種演出和活動,我們去的時候就在辦一個書展。

遠眺紅場,左側是克里姆林宮的外牆,右側是聖瓦西里教堂,遠處乳黃色的建築就是古姆百貨商場。

正在辦書展的紅場,紅色的建築就是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右側為古姆百貨商場。

古姆百貨商場內部,買買買的好地方,黃昏時的透明拱頂很美。

傍晚的聖瓦西里教堂與克里姆林宮塔樓。

傍晚的紅場。

2、聖瓦西里升天教堂(Saint Basils Cathedral)

地點:莫斯科

這座矗立在紅場上的東正教教堂已成為莫斯科的象徵。它由沙皇伊凡四世委託建造於 16 世紀中期,以紀念其對喀山汗國的征服。教堂規模並不大,由八座小教堂圍繞著中心教堂組成,內部空間是相通的,穹頂是俄羅斯建築富有特色的洋蔥頭,五顏六色,有點兒像童話里的城堡。

夕陽照耀大教堂。

教堂前 Kuzma Minin 與 Dmitry Pozharsky 的青銅像,完成於 1818 年,紀念他倆在 17 世紀打敗波蘭解救莫斯科的事迹。雕像原位於古姆百貨商場前,後搬遷至此。

教堂內部,如今已成博物館。

3、克里姆林宮(the Kremlin)

地點:莫斯科

克里姆林宮一直以來都是莫斯科的中心,包括五座宮殿和四座教堂,現有的城牆最早建於14世紀,克里姆林這個稱謂也源於那時,意為「城中的堡壘」。現今的總統府、國會大廈等政府機構就在這紅牆中,其中的教堂和塔樓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

夕陽下的克里姆林宮,牆外便是莫斯科河。

教堂區為克里姆林宮的中心區域。左側為聖母升天大教堂,建於 15 世紀末,歷任沙皇都在此加冕。右側為牧首宮與十二使徒教堂。教堂里都有中文的導覽圖,頗為貼心。

伊凡大帝鐘樓,建於 1600 年,所在位置據說就是莫斯科的正中心,20 世紀以前一直是莫斯科最高的建築(高 81 米)。

4、基督救世主大教堂(Cathedral of Christ the Saviour)

地點:莫斯科

傳說中世界上最高的東正教教堂,高達 103 米。教堂最早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為了紀念 1812 年打敗拿破崙而提出修建的,結果幾經折騰,直到 1883 年才竣工,沙皇都已換了三回。1882 年,老柴《1812 序曲》的首演就在即將完工的這座教堂前,頗有些時光穿越之感。蘇聯時代,斯大林為在此處修建宏偉的蘇維埃宮在 1931 年把教堂炸了,坑爹的是,直到他去世蘇維埃宮也沒建成,白毀了這大教堂。現今的教堂是在蘇聯解體後重建的,於 2000 年完工。

橫跨莫斯科河的這座橋直通教堂正門,教堂的金頂頗為亮眼。

教堂外牆上的雕塑頗為生動。

5、莫斯科國立大學主樓(Main building of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地點:莫斯科

斯大林為了彰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戰後在莫斯科主持修建了七座大型建築,即所謂的「七姐妹」,為了凸顯個性,又雜糅了哥特、巴洛克和美式摩天大樓的元素。這些逐步縮小的層疊方塊也被人戲稱為「生日蛋糕」式建築。其中最高的就是莫斯科國立大學的主樓(高 240 米),竣工於 1953 年,是當時全歐洲最高的大樓。如今身臨其下,依舊能感受到宏偉之勢。

一群鴨子游弋在樓前的水池中。

6、冬宮(Winter Palace)

地點:聖彼得堡

作為聖彼得堡的地標建築,這座巴洛克式的昔日皇宮為許多人所熟知。彼得大帝建城之時便開始興建冬宮,直到18世紀中葉伊麗莎白女皇時期才初具規模。而後葉卡捷琳娜二世從西方購置了許多藝術品,將其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家博物館。此後一直是歷任沙皇的皇宮,直到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退位,可謂見證了羅曼諾夫王朝的興衰。現在的冬宮則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埃爾米塔日博物館(Hermitage Museum),館藏豐富,感興趣的話足夠看好幾天。

夕陽下的冬宮。

陽光越過冬宮,穿過紀念 1812 年戰勝拿破崙的凱旋門,所過之處,皆是歷史。

徽章大廳,冬宮最大的大廳之一,是沙皇宴請官員、舉行舞會的地方。大廳吊燈的蠟燭(現在用燈泡代替)下都有徽章,分別代表帝國不同的行政區域。

聖喬治大廳的沙皇寶座,曾經的權力中心。

冬宮藏有不少絲路文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蘇聯攻佔柏林後運回來的。這是來自吐魯番柏孜克里克石窟的《誓願圖》壁畫。

7、聖以撒大教堂(Saint Isaacs Cathedral)

地點:聖彼得堡

這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東正教教堂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教堂。它以彼得大帝的主保聖人——達爾馬提亞的聖以撒命名,18 世紀初建時為木構教堂,之後屢次重建,如今這座是由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提出建造的,一共用了 40 年才竣工(1815 年 ~ 1858 年)。其巨大的尺度和材料也激發了工程師們在建造過程中的諸多創新。

聖以撒大教堂遠景。

登上教堂穹頂的走廊可俯瞰聖彼得堡,可看到涅瓦河對岸的彼得保羅要塞,近處的海軍部大樓、冬宮廣場以及靠近右側邊緣的滴血救世主教堂。

教堂夜景,頗為壯觀。

內部空間巨大,裝飾也非常繁複華麗。

建造教堂的工程浩大,以上兩張圖示意將巨大的柱子樹立固定起來的過程。

8、滴血救世主教堂(Church of the Savior on Blood)

地點:聖彼得堡

這座帶有俄羅斯復古風格的教堂在聖彼得堡獨樹一幟,看上去似乎和聖瓦西里升天教堂屬同一時期,其實它建於 1883 年,是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為了紀念被刺殺的父親而在其遇刺地點興建的,直到 1907 年才完成。這座教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內部全用馬賽克拼貼而成,一共約有 7500 平方米,非常夢幻。

教堂就矗立在運河邊,為了讓亞歷山大二世遇刺的道路被封在教堂里,外牆延伸到了運河中。

教堂近景。可以看到東正教的十字架相比拉丁十字架多了兩個橫杠,上面的代表耶穌被釘十字架時的罪狀牌,下面的代表踏教木。

教堂內部的牆面、天花板都由馬賽克拼貼而成,非常漂亮。

穹頂畫,哈拉莫夫的《讚美耶穌》。

牆上繪滿聖經故事的馬賽克壁畫,百年之後色彩依舊飽滿。

天花板上的夜空。

9、葉卡捷琳娜宮(Catherine Palace)

地點:聖彼得堡郊區

葉卡捷琳娜宮是一座洛可可式的宮殿,最初是彼得大帝為妻子葉卡捷琳娜一世修建的。而後伊麗莎白女皇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了大規模的翻修,基本成了現在的樣子。葉卡捷琳娜宮主要作為沙皇的夏宮用以消遣,室內裝飾極盡奢華。宮殿在二戰中被德軍損毀,修復工作直到今天還在進行。

宮殿外景,主體為藍白色,修建的時候也耗費了諸多黃金。

五個金色的「洋蔥頭」在藍天下閃閃發亮。

花園裡的雕塑,很多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安置的。

大客廳,金碧輝煌,天花板是巨大的油畫,腳下的拼花地板也是相當值錢,鏡子與大窗戶從視覺上擴展了空間。

牆上的金色燭台,可以想見當年宮殿里燈火通明的樣子。

小宴會廳。其中青花瓷壁爐的設計來自於我大天朝。當時中國的瓷器和設計在西方就是財富和權力的象徵。

奢華的大宴會廳。

層層疊疊的門,華麗的裝飾展示著 18 世紀帝國的雄心和表現欲。

(部分照片來源於同行的 Wenjie 童鞋,非常感謝!)

-------------------------

讓我們一起用腳步和眼睛去探尋古代藝術之美,彌合時空的差距,自由地看到我們的文明。


推薦閱讀:

出門旅行,背包和拉杆箱哪個合適?
煙雨江南,一把傘的前世今生|杭州工藝博物館系列之三
出外旅行時有何高招能和女性朋友住一起?
淘悉尼性價比超高的民宿,懂吃懂玩,懂生活!
如何看待男子持有兩張坐票其中一個座位放行李並拒絕給要求他讓座的無坐票人士讓座?

TAG:建筑 | 旅行 | 俄罗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