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2016年1月9日,咣咣噹噹的7102次綠皮火車,隨著最後一次鳴笛,消失在人們凝視的目光中。

這趟安徽黃山到南京的綠皮車,一趟能開十個小時。火車迷和小清新稱它是「慢搖」。也正是因為慢,才坐出了穿越舊時光的感覺。江南縹緲霧氣里,可以看遍皖贛線的風光,青苔石板,陌上花開。

對7102次列車的好感來自於,你曾經可以在南京隨時來一次市區短途旅行。從「南京南」上車,坐到「南京西」,票價只要2.5元。這樣即興買票的南京游,像一次行為藝術。火中華門、土城頭、中和橋、光華門、馬群、紫金山……原來,坐在火車上以遊客的心態去看生活的城市,心境會大不一樣。

這幾年,7102次綠皮火車每過一陣子就會與南京告一次別。2014年,79歲中華門站成為過去式,7102次列車再一次被旅客擠得人山人海。2016年終於輪到了它自己。從此,花很少的錢就可以徜徉在皖贛線的油菜花香里的歲月,成為永恆的過去。

2016年3月15日,大炮鹽酥雞要離開新街口,原因是房租太高,老闆年事已高,吃貨們蜂擁而來。

大炮鹽酥雞算是最早登陸南京的一批台灣美食,不足100平米的店面,在新街口默默地開了十幾年。來到這裡,點上一份鹽酥雞飯或是滷肉飯,熱情風趣的老闆一邊收著桌子,一邊溫柔地提醒你要好好吃飯不要玩手機,再簡單不過的話語,卻好像家人的念叨一樣暖。

引發懷舊熱潮的大炮鹽酥雞,後來有了峰迴路轉的結局,離開新街口萬達後,在河西萬達重新開了張。

2016年3月,雨花新村部分改造,汪家餛飩傳出搬遷消息,不少老客擠爆了舊門頭。

擔憂是免不了的,生怕熟悉的老店搬著搬著就不見了。一碗汪家餛飩,一份闞老二的烤鴨脯或者鴨后座,對雨花新村的人來說,就是一天標準打開方式。

有了三十年光陰的雨花新村,它沒有新式地下停車庫,沒有中心花園景觀,可是這裡卻有歲月的沉澱。汪家餛飩南京有三個店。每家的招牌都是藍底白字,「源於1983年」的字眼很顯眼。從一個餛飩攤變成了三個店,從老汪先生傳到三個兒子,每個住在雨花新村的人,都能說上一段汪家餛飩的故事。

2016年3月,陪伴了南京人24年的長三角出版物市場傳出因為房租到期,要搬離山西路

漫畫、小人書、文學名著、五花八門的教輔……組成了軍人俱樂部的長三角出版物市場傳說中知識的海洋。再難找的書,去長三角市場肯定能找到。

2001年,長三角出版物市場迎來了最輝煌的時期。長三角地區乃至山東、江西、湖北等地的圖書經銷商會來進貨。後來,線上圖書市場不斷擴張,線下實體書店的命運都受到了衝擊,長三角出版物市場的輝煌也一去不復返。

當我們習慣了在噹噹、在亞馬遜上淘書的時候,當年擠在長三角出版物市場里搶到書的激動早已被忘卻。

新址雖然難找,但只要長三角市場還在,那份念想還在。

2016年3月底,22歲的洪武路天橋在半夜悄悄離開了新街口。以後你再也不能站在這裡看風景。

90年代,南京曾經有24座天橋,分散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在繁華的新街口,有四座人行天橋將周圍的幾個商業街區串聯起來。在很多人的記憶里,在天橋上吃過梅花糕,拍過夜景,貼過手機膜,一旦遇到重大的節日,天橋上必定是擠滿了人。

而天橋終究是城市的過客。城市的主人們拓展了地下通道來取代它。多年後的某一天,你和朋友約著聚會,你脫口而出一句「洪武路天橋旁的麥當勞見」,朋友一頭霧水地回問你天橋在哪,你才驚覺記憶里的那座天橋原來早就離開新街口了。

2016年4月,65歲的工人文化宮告別了新街口。

這裡曾經一度是南京城最時髦的休閑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能夠去工人文化宮遊玩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因為要憑工會會員證才能進去。那時候 ,很多人節假日都愛去文化宮放鬆休閑,裡面有很多遊樂設施,乒乓球、康樂球、打氣槍、套圈,每次都要排很長的隊,而且這些活動大多數也都是免費的。

文化宮裡的那個像大章魚一樣的旋轉飛車總是讓80後念念不忘。大家坐在大章魚的「觸角」里,等到大章魚張牙舞爪,車就旋轉起來,那份緊張與刺激,在每次路過工人文化宮的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在心中翻湧。

2016年5月23日,陪伴了南京人23年的紫金山索道停運改造。

小時候,跟著家裡去紫金山坐索道。吊椅滑到跟前,往裡一跳,拉下護欄,吊椅就慢悠悠地滑了出去。老式的吊椅四面都敞開著,靠在椅子上,腳下是蒼茫的山林,身邊是呼呼的風聲。如果是冬天去的話,低頭俯瞰,山林上覆蓋著萬丈冰雪。那一刻,索道上的你,彷彿置身於《冰雪奇緣》里的魔法世界,緊張與激動並存。

吊椅行到索道的「關節處」,會有輕微的晃動,嘎達嘎達地響聲總是會嚇得膽小的潘西撲到男友的懷中,這也是年輕人「雲上約會」的好地方。沒有了雲中穿行的紫金山,總是少了點什麼。

2016年8月,青少年宮傳出要搬家到馬台街。對於土生土長的南京孩子來說,他們擔心童年的記憶不再有……

那個圓圓的頂像天文台一樣的建築,是童年熟悉的地標。西流灣公園是孩子們的遊樂天堂,滑滑梯,蹦蹦床,放了學,偷偷地跑去玩,直到天黑才回家做作業。少年宮的天文館,很多人在這裡第一次看到了滿天星星,認識了銀河、獵戶座、北斗七星。

隔壁的青春劇場,以前還是叫「兒童影劇院」,很多孩子在這裡看了人生的第一部電影《獅子王》,後來在這參加過象棋比賽,又舉行過畢業典禮。少年宮和青春劇場,就像陪伴著大雄長大的哆啦A夢,是南京人童年記憶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6年9月,忘不了門口白紙上的「停止營業」標誌著一個屬於北圩路的酸菜魚時代終結。

曾經,一盆北圩路的忘不了,一盆漢口西路的小爽,兩盆酸菜魚是很多學子對美食的最初記憶。吃膩了食堂的時候,在北圩路附近的南審學子就到忘不了打打牙祭。

一到飯點,店內人滿為患。酸菜魚一上桌,數雙筷子紛紛出動,但凡手速一慢,魚片就落入他口。大家吃的酣暢淋漓,魚片搶光了,酸菜魚湯也要拌著飯吃,即使是飯量小的妹子也能幹掉兩碗。

再回到北圩路,搶魚片的那群人聚不齊了,搶過的那盆酸菜魚也不知所蹤。

2016年底,南京西站公布了最新搬遷方案,從此南京的老火車站又少了一座。

李志在《熱河》里唱到的南京西站,是老南京人心裡對火車站最深的獨家記憶。住在附近的下關人,小時候一聽到轟隆轟隆的巨響,就知道火車進站了。高大的蒸汽機頭,噴出白色的煙氣,悠長清脆的鳴笛聲,鐵路會堂看過的電影,鐵路餐廳蹭過的飯……記憶里的西站,人來人往,熱鬧又繁華。

2012年3月24日,在南京西至廈門的K161次列車駛離後,104歲的南京西站停運落幕,斑駁的出站口,從此走出去就再也進不來了。

摩天大樓向上攀爬,你與城市的關聯正悄然改變。有些地方,有些故事,留存於2016年,最終沙化在記憶中。

推薦閱讀:

碑亭巷泡吧宵夜地圖
南京地名猜!猜!猜!
浦口大馬路,雪藏的舊時光
盜墓筆記重啟,吳邪來南京了!

TAG:南京 | 南京生活 | 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