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Live的正確使用說明書
我開過幾次Live,也聽過不少Live,從我的角度,整理一個《知乎Live的正確使用說明書》供大家參考。
本文主要從學習(實用)角度分析說明,很少涉及娛樂角度。
本文包含以下幾方面:
- 什麼是知乎Live
- 知乎Live作為一種學習工具有什麼優缺點
- 知乎Live適合什麼學習群體
- 如何更好的使用知乎Live
可以根據需求自選內容,或者拉到最後直接看思維導圖。
一、什麼是知乎Live
知乎Live是主講人圍繞某個主題,通過語音的形式分享信息、知識(經過組織的信息)和觀點(經過價值判斷的信息),分享過程中聽眾(學員)可以通過提問的形式與主講人實時互動。
這裡有兩個關鍵詞:1、語音;2、實時互動。
二、知乎Live作為一種學習工具有什麼優缺點
先談談我對今天的學習的四個理解,再從三個維度評估一下知乎Live作為學習工具的優缺點。
1、學什麼?信息時代的學習最重要的不是知識的簡單記憶,而是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無論你能背出π後面多少位,你都比不過任何一個手裡拿著智能手機的小學生。無論游泳教程步驟記憶的多精準,掉海里淹不死才有意義。
不是說不需要記憶,只是純粹記憶的知識價值越來越低。
2、向誰學?學習效果最好的不是舒適區和恐慌區,而是學習區。
誰都知道考個CPA可以拿高薪,但是沒多人真的會去考,比起CPA更現實的請公司的同事吃頓飯了解下老闆的喜好。馬雲在關鍵時候說了什麼,跟你明天做報告沒有任何關係。
3、怎麼學?學習最重要的成本是有興趣學習的時間。
在一個注意力爭奪激烈的戰場上,幾乎每天都有新電影上映、新劇播出、新遊戲更新,這時候看待一個學習工具最重要的標準不僅要有用,還要有趣。不僅要能讓我學到東西,還要能吸引我使用它。
在今天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被即時反饋的訓練的閾值越來越低,對乏味的令人厭倦學習方式的接受程度已經非常低。你最近一次讀超過500頁的大部頭是什麼時候?
4、誰來學?學習的核心是學,不是教,學比教更重要。
教不學,師之惰,在中國的傳統教育里,老師有管理學生的權利,也要為教育負責。因為在農耕時代,甚至工業時代知識是有限的,而掌握知識的人數非常少,只要努力學就能學完,而且一定有用。但是在信息時代的今天,知識無窮無盡,維基百科一個人一輩子也看不完,甚至還沒有他更新的快。絕大多數人上學學到的知識,等到工作中已經完全用不到,甚至去年剛讀過的書,其中很多理論已經被推翻證偽(2013年有人組織了一次系統性的可重複研究,選了心理學三本最主流的期刊在2008年發表的100項實驗研究,找人一個一個的重複實驗,重複出來的只有39%。《英國心理學會研究文摘》中一篇綜述指出丹艾瑞里的《怪誕行為學》中的好多實驗都無法重複,又有多少書引用《怪誕行為學》里的實驗結論)。
這個時候我們就不僅需要學習,而且需要選擇學什麼。
誰能決定我們學什麼,是學校么?
試著問問工作最常用的技能(比如說Office),是在課堂上學到的么?
在今天的學習領域,主角是學生而不是老師。我們必須自己選擇投入多少時間、通過什麼方式,學習什麼內容,總結學習效果,持續優化調整。
知識爆炸是幸福的,也是殘忍的,幸福的是知識極其廉價無窮無盡,殘忍的是知識極其廉價無窮無盡。
只有承擔起自我成長責任有目的的、有選擇的、主動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
其他學習只是被灌輸垃圾廉價知識,並用一生為此負責的過程罷了。
提醒一句:
信息爆炸時代百度一下學習工具可以檢索到18,500,000個網頁,沒有任何完美無缺的工具,如果一定要說自行車太慢,機動車不環保就沒意思了。
目的決定手段,選擇適合自己的需求比期待一個完美的工具更重要。
綜合第一部分提到知乎的兩個關鍵詞,和我對學習的理解,說知乎Live的優缺點,有的特點即是優點也是缺點,我會從兩方面分別說。
- 先說缺點
- 無法分塊和檢索:音頻產品共有的缺點,不能像紙質書或者電子書一樣有選擇的閱讀。
- 不方便做筆記:音頻產品共有的缺點,不方便回顧複習。
- 主講人專業度不夠:主要被吐槽的是三點,1、話題專業能力不夠;2、主講人演講/教學能力不夠;3、主講人準備不夠充分。
- 分享內容品質不高:內容未經全盤審核,內容不夠體系化、內容不夠深度、內容不夠嚴謹。
- 再說優點
- 便捷:音頻產品共有的優點,無論是地鐵,還是駕車都可以使用。
- 有趣:聽眾(學員)可以從過往回答中了解主講人,認可主講人或者主講人表達內容的方式,同樣的內容就喜歡這個人講出來。
- 務實:正如前文所說,馬雲在關鍵時說了什麼,對一般員工多大用處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想提高成績同班的學霸講解肯定比大學教授有用。
- 互動:正如前文所說,這是聽眾(學員)掌握主動權的環節,也是最有價值的部分,如果能夠正確的提出一個好問題,能夠獲益良多。還可以通過平時的問答私信溝通定製邀約Live內容。
說了不少優缺點,事實上,對產品來說,並不存在優缺點,只有定位和取捨。
成體系的學習已經有MOOC,無論是清華的學堂在線還是交大的好大學在線,更不用說Coursera和edX,都不是知乎能夠正面競爭的。
職業化的學習是在行、得到選擇的領域。
綜合來說,知乎Live提供的是更多樣化、更多層次、更有趣、更接地氣的學習產品。
知乎Live更像是翻轉課堂,基礎的知識通過自學達成,在分享過程中更多的是結構化和答疑。
有定位,但定位還不夠清晰,核心優勢還不夠明確。
三、知乎Live適合什麼學習群體
在線上線下的學習成長中最常見的是以上4種需求,很多聽眾(學員)並沒有明確自己的需求,常常會把4種需求混為一談,而主講人幾乎不可能在一次分享的過程中同時滿足4種需求。這就產生了兩個結果
- 很多人帶著期待購買Live卻未得到自己想要的,覺得主講人名不副實或者並未認真準備;
- 很多人帶著期待購買Live卻未得到自己想要的,覺得知乎Live這個產品本身有問題。
我並不排除知乎的產品有問題或者主講人不專業不敬業的可能,但是更多的情況是聽眾(學員)或主講人對知乎Live的角色定位出現了問題了。
知乎Live的1對多產品形式決定了它更善於解決第一類和第三類需求,而不適合解決第二和第四類需求,其中最適合第三類需求。
綜合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前文,可以知道知乎最適合的群體如下:
- 希望學會某個體系內一條分支知識。例如不想學習音樂史,也不想識譜,只想學彈一首曲子。
- 希望了解某些特定情境下的問題和經驗。比如醫藥企業的績效面談、中小民企的老闆刁難。
- 特別某個主講人的思維或表達方式。喜歡結構清晰,可以聽我的Live。
這和知乎利用答主認知盈餘解決碎片化問題的邏輯一脈相承。
從需求角度滿足,同時借鑒知乎問題,現有知乎Live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比如明確的標籤區分Live是知識培訓還是經歷分享。
比如明確的標籤主講人定位Live是更有趣還是更有用。
比如知識培訓設定細分門類標籤。講心理學榮格和卡尼曼不應該一起講。
比如經歷分享設定適合範圍標籤。三四線城市面試注意事項不應該和一線城市一樣。
在可預見的未來,知乎Live會越來越多,這會提供豐富的多樣性,也會提供細緻層次感,如果用戶能夠快速篩選的話。
四、如何更好的使用知乎Live
三點不建議和三點建議,以及知乎Live使用流程。
- 三點不建議
- 不要期待完整的體系化內容。想體系化為什麼不去聽MOOC;
- 不要盲目追求知名度。除非是粉絲,否則聽名人Live不如買本名人的書;
- 不要考慮沉沒成本,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知錯就改。
- 三點建議
- 認真思考提問。想不出問題,為什麼要花錢花時間聽Live;
- 圍繞問題篩選。你不需要一個成名已久的專家,只需要能夠解決你問題的普通人;
- 不斷總結復盤。無論任何學習方式,能夠記憶、沉澱、融匯、應用才有價值。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哪怕只有一句話,也絕對值回票價。
知乎Live的使用流程(嚴肅臉)
- 明確學習的責任在自己身上,自己要為學習的效果負責(參考本文第二部分)
- 評估知乎Live這種產品形式能否滿足自己的需求(參考本文第三部分)
- 整理已有知識結構,分析自己核心需求
- 依據需求篩選合適的Live
- 準備提問,明確問題解決對自己知識學習或問題的解決的意義
- 參加Live,符合預期積極互動,追加問題;不符合預期立刻退出,節約時間
- 總結收穫,評估內容、評估主講人、評估學習方式。
知乎Live的使用流程(葛優癱)
- 選自己喜歡的主講人
- 選自己喜歡的內容
- 充值信仰
- 盡情享受
學習有用,體驗有趣。
堅持提升,享受人生。
推薦閱讀:
※批判部分知乎live的質量和主講人水平是不是侵犯了他人的自由?
※如何關閉客戶端首頁的知乎 Live 個性化推薦?
※live收費 三個標準 :普通 聊表心意 鼎力支持 ,有什麼區別?
※如何評價鄧柯的live?
※如何看待知乎最新的Live無限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