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保健品,我們應該首先了解什麼?

高頻率使用知乎也有一段時間了,在邀請我回答的問題中,有一類問題問題非常多見:某某保健品有用嗎?

這類問題的描述可能是這個樣子的:

  • 保健品宣稱有以下功效,如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
  • 消息源包括電視廣告、報紙、社區推銷和免費講座,以及網上自問自答找水軍打廣告的。
  • 親朋好友,尤其是老人非常信任這些產品。產品價格不菲,一次要花很多錢買很多盒。
  • 這類產品可能伴隨一些傳銷活動,例如會員制度、拉下線的激勵制度等。
  • 此類產品往往是保健食品,也有一部分可能有藥品批號,但是存在可疑的誇大宣傳。
  • 公司不太知名,成立時間很短,以前都沒見過,官方網站做得很粗糙,甚至壓根查不到。
  • 產品在網上的評價兩極分化,一些人把產品吹得神乎其神,比藥品還有效得多。另有一些人在使用後大呼上當、甚至出現嚴重健康問題,但是投訴無門。
  • 公司拿了錢就跑,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退貨不容易。

這類問題問的保健品大多看上去都不太靠譜,但是我並不十分清楚它們的底細,因此回答起來總是很為難。保健品行業非常混亂,但是人們總希望自己買的產品是可靠的,會不厭其煩地針對特定產品和親身經歷提這類問題。雖然我不是什麼醫療行業的權威人士,但是也了解一些醫學知識。既然受邀強答,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需要先介紹一下自己探討保健品問題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礎上談談自己對保健品的看法。

本文不定期更新,歡迎批評指正。

保健品的特點和管理規範

保健品適合的人群往往比藥品更加廣泛。藥品適合患有某些疾病的病人使用,而病人的身體條件是不如健康人的。例如,健康人喝少量的酒可能不會引起問題,但是一個有胃潰瘍或者酒精性肝病的人可能因為一次飲酒出現生命危險。出於類似的原因,藥品管理比保健品嚴格。保健品不能宣稱有治療作用,更不能代替藥物:

第五十四條n申請保健食品註冊或者備案的,產品標籤、說明書樣稿應當包括產品名稱、原料、輔料、功效成分或者標誌性成分及含量、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保健功能、食用量及食用方法、規格、貯藏方法、保質期、注意事項等內容及相關制定依據和說明等。

第五十五條 保健食品的標籤、說明書主要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並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

《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已於2016年2月4日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2號)

複雜的功效評價

對於知乎上保健品的問題,題主往往想問下產品有沒有用,或者期待答主說明這個產品壓根沒用。在完全不看保健品種類情況下,一棍子打死所有保健品,多數時候也是健康、省錢又省事的。然而,許多銷量很大的保健品,雖然不能宣傳治療作用或者代替藥品,但是也是受到醫學界關注的,甚至可能有一些相關論文來證明它們的功效。因此,深究下去,要求每件事都要言之有據的話,問題並不那麼簡單。

大部分情況下,學術期刊更喜歡發表證明各類產品有效的研究結果。很多時候,直到一個保健品被懷疑是個大型騙局時,人們才會重新審查產品是否有效,發表陰性結果。廠家註冊或者宣傳某個產品時,准入標準不算嚴格,但是如果有人非要讓答主用科學證據證明某個東西壓根無效,並不容易找這方面的資料。

更棘手的是,我們市面上許多單一成分的營養補充劑或者植物提取物,包括但不限於白藜蘆醇、輔酶Q10這類的產品,在正規的學術期刊上都是能找到一些專業的醫學論文的,雖然這些文章說的內容可能和平時我們吃的保健品根本不是一碼事,更不能證明我們平時吃這些保健品就一定有用,在研究方法有效性和結論真實性方面都可能存在問題。但是它們確實是陽性結果。這個級別的陽性結果用來誇大宣傳,欺騙一些不了解專業知識的消費者,已經是綽綽有餘。至於捏造研究結果、偽造學術期刊這種事情,某些廠商一旦這麼操作,一般消費者就更是防不勝防了。

還有些產品對一部分人確實是有用的。比如魚油可能對高脂血症有一定治療作用、生物鐘調整可以用褪黑素(然而醫學上的使用和保健品標榜的很可能根本不是一個用法)。至於維生素就更不用說了,它們是保健品也是藥品。雖然我們日常吃大量維生素可能根本沒有保健作用,還能因此中毒,但某些群體確實需要補充某些種類的維生素。我們沒法一刀切地說所有保健品對所有人都完全沒用。這樣一來,功效問題本身的爭議增加了管理上的難度。

權衡利弊

那麼回到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這些保健品到底有效嗎?對於一部分保健品,對於特定人群,一些情況下確實可能產生一些治療作用,退一步說,安慰劑效應(沒什麼明顯的生理效應,但是吃了心裡舒服,自覺生活質量明顯改善)也是存在的。還有一條底線是,這些保健品至少是無毒無害的,不良結局最多只是浪費錢。

然而,另一些時候,吃保健品的危害不只是浪費錢那麼簡單。一種同樣常見的情況是,一部分保健品里可以加入一些藥品來達到宣傳所說的效果。我們不妨想想,如果一個保健品宣傳得那麼神奇,又沒有添加藥物,為什麼不去做臨床試驗申請作為藥品上市呢,醫生為什麼不推薦使用呢,廠家對產品的功效又是哪來的把握呢?所以,狐假虎威是常常發生的事。這種情況下,使用這類產品就可能出現藥物不良反應、藥物過量等問題。比如聲稱降糖的保健品,裡面加了降糖葯,一旦患者自己再吃降糖葯,就容易出現用藥過量,風險很大。

所以,本文可以給出應對這類問題的思考過程和處理的原理,但是沒法給出詳細的白名單和黑名單,這遠遠超出了我的能力。

披著藥品外衣的保健品?

世界各國對藥品上市審核的標準寬嚴不等,有些產品在一些國家並不能作為藥品上市,而在另一些國家就成了藥品。背後的原因是,這些藥品的功效沒有得到充分檢驗,雖然有時候有些陽性結果能證明這些產品的療效,但是另一些研究表明這些產品無效。

典型例子是某些「調節免疫力」的產品,這類產品主打的功效就是調節免疫力,並沒有明確的用藥和停葯指征。對這類的藥品,有時候醫生會嘗試使用,但是公眾不應該對它們的療效抱有太高的期望。

匹多莫德有沒有副作用?有一種說法,生病之後再吃匹多莫德就沒有用了,是真的嗎? - 方可的回答

匹多莫德能提高抵抗力嗎?

轉移因子口服液的實際功效有多少? - 方可的回答

轉移因子口服液的實際功效有多少? - 生物學

在治療疾病時,人們應該首先採用的,應該是必要的、證據強度最高的一線療法,其他的治療方案,都是可選的,而且要以知情同意為前提。在經濟水平有限的情況下,這類證據不確鑿的療法甚至是應該避免的,它們會大大增加患者乃至消費者的經濟負擔,佔用患者一線治療的經費,性價比低下。這個思路也適合保健品,人們不該在缺乏證據的保健品上面浪費錢財。

中藥保健品——是藥品還是保健品?

對於中醫藥相關的保健品,有時候問題更複雜。因為這類保健品的原料可能和藥品用的原料並無二致,在功效說明方面也採用了中醫術語。更不用說,許多時候中藥在國外就是以保健品的名義上市銷售的。我們實在是說不清這些產品到底是保健品還是藥品。

那麼,什麼中藥保健品能長期吃?什麼不能?又適合什麼人群?功效如何驗證?我們如何針對每一款產品給出這方面的研究結論?一個有大量天然藥物成分的保健品,我們把它按保健品還是藥品管理?許多保健品都沒法給出這些問題的明確回答,消費者自行使用這些產品的風險也就更大。無效事小,一旦出現不良結果,問題就嚴重了。

更不用說,一種保健品的理論依據如果完全是基於中醫理論的,缺乏科學證據,說服力也很成問題。我們買的中藥可以清熱解毒,喝涼茶也可以清熱解毒,那麼它們兩個的區別又在哪裡呢?我們吃保健品不就成了吃藥?換言之,我們生病時吃中藥不就降格為吃保健品了?此外,古書上記載的藥方非常多,它們當然很多都是無效的,而保健品的審查又沒有藥品嚴格。這種背景下,中醫藥相關的保健品能保證效果嗎?

還有些動植物成分做的保健品,似乎和中藥沾邊,卻並不是常用的中藥,這類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就更可疑了。對於這類產品,只要是直覺上懷疑它們有問題,就可以選擇不去購買。如果它們真那麼好用,等到拿上藥品批號後再用不遲。

營養補充劑能當飯吃嗎?

補充人體營養素的產品其實是相對安全的,因為日常情況下,這些營養素並不容易過量或者中毒,即便是超量服用,很多時候也不一定會有嚴重後果。然而我們仍然應該按照說明書謹慎使用它們,更不能用它們代替健康的飲食結構。理由有幾個:

  • 對於某些營養素缺乏,一片營養補充劑補充的量不一定夠。
  • 對於營養結構的不合理(比如只吃碳水化合物很少攝入蛋白質、熱量太多這類問題),營養補充劑糾正不過來。
  • 營養補充劑里很多成分也沒有或很少,包括但不限於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膳食纖維、某些微量元素、維生素、礦物質、益生菌、植物生物活性物質。
  • 潛在的某些營養素過量的風險。

很多人飲食結構其實非常不合理,這種情況下吃點保健品是可行的。但是,營養補充劑不是靈丹妙藥。大部分人首先應該關注的,依然是國內外的居民的膳食指南。在此基礎上,再考慮使用營養補充劑。此外,有些營養素是有便宜的葯准字非處方葯的,比如一些維生素,這時,我們有什麼理由一定要使用昂貴的保健品呢?

棘手的利益衝突問題

醫藥行業從業者實名發文,本身是對自身言論負責和展現專業性的做法,這樣可以增強文章說服力。但是一旦試圖發表對某些保健品銷售不利的結論,觸及廠家商業利益,回答者就會面臨各種潛在風險。醫療行業從業者的許多信息是網上公開可查的,利益相關者找上門來打擊報復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指名道姓批評個別產品時,風險就更大。

不只是保健品,甚至是食品和藥品領域,也存在類似風險。比如,檳榔可以導致口腔癌,然而在我國的檳榔產地和主要消費地,有報道指出,醫生們並不敢在大眾傳媒上宣傳檳榔的危害。現實情況告訴我們,醫療衛生行業業內的權威人士不一定有熱情有動力和公眾進行互動,有時候也無力糾正一個產業的混亂情況。這些問題短期內沒有好的改進措施,然而我們依然應該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做點什麼。除了督促管理者採取措施之外,每個人也應該了解健康方面的信息,提高對保健品欺詐問題的警惕性。

親友盲目使用保健品時,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自己給自己開點葯「調理」一下,自己給自己治療,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的一種癖好。在行醫執照要有官方認證的時代,這類可以自行隨意購買的保健品的一大功能,就是滿足人們自己嘗試研究健康相關課題的心理需求。此外,老年人缺乏專業知識,患病風險又很大,有的已經患有多種疾病。由於病急亂投醫的心理和專業知識的匱乏,中老年人為了健康,往往更容易在推銷者的宣傳攻勢下購買保健品。這些都是人之常情。

但是,當我們發現身邊有些人盲目使用保健品,已經到了不合理的程度時,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 簡單的辦法是找醫生諮詢。醫生明確表示不讓吃並告知風險,是有說服力的辦法。
  • 尋找多種理由勸說,例如:吃的葯太多相互干擾影響治療、潛在的不良反應不明確。還可以多介紹保健品廠商詐騙傳銷危害消費者健康等方面的負面新聞。
  • 在發現廠家存在違法行為時,搜集證據向工商部門舉報。
  • 最後的辦法只能是認慫,畢竟我們不能隨便剝奪一個獨立的成年人的自主選擇權。此時,我們也可以用相對安全可靠的保健品代替不安全的保健品,儘可能規避風險。
  • 但是不論如何,保健品不能代替正規治療。對於高血壓、糖尿病這類需要長期用藥治療的疾病,決不能擅自停葯,否則可能出現嚴重後果。這點一定要清楚。

其他一些保健品的精彩討論:

如何向老人證明某些保健品是騙人的? - 生活常識 - 知乎

一般人需要每天服用維生素補充劑嗎? - 健康 - 知乎

我媽好像被國珍松花粉洗腦了,怎麼讓她不那麼迷松花粉這類的保健品? - 健康 - 知乎

奶奶被珍奧的推銷員哄著買了接近十萬的保健品,家人應該怎麼辦? - 個人諮詢 - 知乎

zhuanlan.zhihu.com/p/20——深度長文:保健品為何如此泛濫?

如何勸說老人不購買保健品? - 家庭 - 知乎

小結

前面的文章表達的個人觀點都比較隱晦,而且有些段落我已經解釋了,話說得太直白、直接針對某些具體產品,說不定都有可能在未來不知道什麼時候給我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但是如果一點個人立場也沒有,這篇文章的內容就太貧乏了。所以我再次說一下個人觀點:

我個人的總體態度:

  1. 對於患者,首先應該注意堅持正規治療和生活方式管理。保健品不能代替藥品,不能隨便停正規藥物。藥品使用先於保健品,醫生的可信度高於商家。醫生有權給出保健品方面的建議,可信度遠高於商業宣傳。對於健康人,首先應該注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些是保健品不能代替的。
  2. 在此基礎上,基於一定的醫學理由,考慮到每個人的個體情況和經濟因素,有選擇地使用以補充營養素為主的成分明確、證據充足的營養補充劑。
  3. 不使用乃至抵制任何宣傳治療作用的產品。積極打擊傳銷洗腦、誇大宣傳和詐騙活動。使用下三濫、竭澤而漁不擇手段的企業,做的東西也不會有什麼底線或者質量保證,這類企業主要的目標是經濟利益,健康只是個幌子。
  4. 不推薦宣傳純天然的、純粹用傳統醫學或者替代醫學理論指導的缺乏現代科學研究保健品。
  5. 保健品不是藥品,絕大部分都不是非用不可的。如果某些保健品已經引起了消費者本能的直覺的懷疑,那麼就不用再聽信這些商家的宣傳了,直接一概拒絕也沒有太大關係。

知乎上的用戶以大城市的信息渠道多樣的中青年人為主,本來往往不是保健品廠商的主要客戶,因此本文可能並不能幫各位讀者在短期內省什麼錢,不過如果如果本文能解答一些讀者的疑惑,甚至幫助讀者和親朋好友們減少一些經濟上不必要的支出,也就達到目的了。歡迎讚賞,歡迎批評指正,本文會不定期更新。

轉發文章請先閱讀轉發文章事宜並私信聯繫作者。根據著作權法和知乎網規定,除知乎網及其周邊產品,其他機構或個人未經允許轉載本文均屬侵權。本人會定期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不規範轉載的機構和個人,並通過維權騎士網站及其他途徑維權。


推薦閱讀:

丹麥,挪威,瑞典深海魚油哪個品牌好?在哪裡買?謝謝?
(已解決)怎樣才能讓我媽相信微商多半是騙人的?
什麼葯或者保健品可以降血脂?
家裡有一個祖傳藥方,想包裝成藥品/保健品上市銷售,應該怎麼做呢?

TAG:保健品 | 保健食品 | 医学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