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應該從人民群眾來,再回到人民群眾中去
文/黃大
馬連道鬥茶大賽大眾評委之一的侯耀晨老師,賽事結束後依然在深入思考,筆下很勤奮的寫了好幾篇文章。我是幾乎每篇都認真的讀了,然後認真的去抬杠。
關於一篇說老茶的,結合到一些茶企以及個人媒體,無限制的誇大喝老茶的各種好處,以及老茶可以無限制存下去,個人是心存疑慮的。
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機構個人什麼的,研究老茶的轉換情況,茶的內含物質尤其營養元素不可能越陳越多,一餅茶就七兩,那麼到什麼時候是峰值,再往後營養元素越來越少,就不值得存下去及喝了?另外老茶存放過程中會不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長期喝對人體有啥影響?說存五十甚至一百年老茶都能喝,說喝老茶絕對對身體好的,個人認為都不科學。
葡萄酒白酒老酒的儲存有個密閉環境的前提條件,對於溫度濕度都有要求,我們現存世的老茶留存至今的估計大都是很偶然的,暴露在空氣陽光水分的環境中,可以說都是個案。那麼未來的老茶是不是應該有溫度甚至氧氣的條件限制,包括存放地,然後定期每月每年的去檢測內含物質變化,逐漸形成一套標準體系?
過去的老茶之所以有價值是它的稀缺和不可再生,現如今的老茶是人為基礎存在的。但在當下供大於求的市場環境下,據說普洱每年的產量都夠全國人均分多半餅了,老茶還有多少可玩的潛力空間?
同時,就目前來說,排除資本因素,老茶其實對於茶行業發展並不利好,中國茶葉輝煌的幾個階段都沒啥老茶的概念,同比國外也是。生產出來的產品都不夠賣,要不我們的紅茶哪出來的那麼多的工夫?
老茶的概念某種程度來說或許是庫存茶不得已的推銷說辭,但無疑是飲鴆止渴,行業里如果以老為概念以陳為風,那麼實際上是在毀這個行業。個人認為老茶就像個越來越膨脹的泡沫,一旦它破了一定會產生大面積的悲劇。而且茶跟房地產不一樣,上面沒有那個給你托底的ZF。
任何一個行業里都有一些小眾的玩家,但他們並不是大眾消費的引領者。茶葉的小品種一直存在著,並且未來也會繼續存在。茶葉里的小品種太多了,只是因為是小品種,所以只能是小圈子在玩,也是因為是小品種,不可能搞大,一旦搞大了就死了,就沒未來了。但是小品種也因為沒量,做不大,也就沒有太大的市場空間,或者說商業化是個問題。所以小品種就只能是小品種的玩法。
廣義上來說,中國的茶葉就是個小品種的集成,因為每個產區的品種都各具特色,再加上各種工藝,因而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品體系,換句話說,一個人每天不重樣的喝下去,十年二十年都不是問題。所以對我們國內的茶行業來說,小品種不是問題,問題是大的市場沒有做好。
我們茶行業要想良性發展,一定要成為一個金字塔型,底端是大茶企大品牌大品類的大眾消費,真正的快速消費品,走量,然後是中高端產品,走質,再往上是個性化的高端的,禮品的,走品,再往上是小眾化的收藏和各種玩家,走獨。但是現在,我們行業像個大頭朝上的葫蘆型,底端的消費量級不夠,中間的個性化的消費度不高,或者說中間能消費的都不買茶但是又不缺茶喝,最頂端的玩耍人群,更不用買了,或者說頂端的並不能產生市場份額。所以,我們茶葉每年產量遞增,但是基礎消費根本沒有跟上。茶行業應該跟我們的酒業和煙草行業學習,至少在如何做產品和市場如何消費上可借鑒的東西太多了。
茶業方面,印度、斯里蘭卡、英國和日本都值得我們借鑒學習,前兩者的大眾化消費,英國人的品牌,日本的深加工。先不說品牌和深加工,如果我們能像印度和斯里蘭卡一樣,每年產的茶自己就都喝掉了而且還未必夠,到那時候,老茶和小品種才真的有玩頭兒吧!
最後回到侯老師辛勤思考和筆耕這件事上來,我想說的是,這本來應該是茶行葉里從業者們思考和去解決的,包括本人公眾號里陸續寫的這些文字。可是我們茶業里的那些公眾號都在寫些什麼呢,我前些天刪了好些個之前關注的,因為大都是泛泛而談,或者是那種自我清高的不食人間煙火的,或者是抄來抄去沒有啥自己的觀點的口水文。這些不看也罷。
前兩天看了某茶友的一篇文章,我私信說,文章中的每個章節淺嘗則止其實都可以展開來說的,朋友回復說如果展開來說那要開系列講座了,我說那就開系列講座吧,他說自己是行業內的不太方便說,我說行業內的你都不說,那等著行業外的來說,你們業內的還怎麼做?
我繼續說到,現如今行業外的茶友們真的是進步太快了,拿一位茶友某某來說,一年前剛在茶友會參加活動時,可以說對茶的了解幾乎是白丁層面的,一年來積极參加各種茶會,現在都做了大眾評委了。我想說的是,如果喝茶的都這麼認真的學下去,到時候你們行業里的還怎麼帶著他們玩?
推薦閱讀:
※武漢「茶痴」的幸福與孤獨
※女孩喝什麼茶比較好?
※陳香、濕倉、後發酵……普洱的專屬名詞你聽過幾個?
※茶多酚是一堆什麼鬼?用極簡的方式讀懂它
※去尋一款茶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