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式馬拉松,是不是對參賽選手太好了? | 跑步有故事

指出問題遠比解決問題要容易的多。

寬鬆的報名條件和龐大規模是否正在傷害賽事品質?

馬拉松與其它大型活動的區別,在於需要儘可能滿足其中每個參與者的體驗。

這兩年國內馬拉松陸續開始的報名門檻和抽籤機制,基本在國外不少老牌賽事上找到模板。後者長期賽事資歷累計了很多經驗,很多都可以直接拿來主義,用以解決國內賽事遇到的難題。

比如北京馬拉松報名是以報名者參賽履歷分組,再配以不同中籤率的抽籤決定參賽者;比如上海馬拉松純抽籤決定,但擁有上馬積分者會有更大的中籤率;又比如去年的杭州馬拉松和前兩年的廣州馬拉松,一個要求上傳嚴格的體檢證明,一個設計了測試跑。為的都是避免生命意外的發生。

不過總體而言,國內馬拉松的報名條件,相比國外的高精尖前輩們仍顯得非常寬鬆。

這裡不是說,一定要用嚴苛篩選來營造名額金貴的稀缺假象,而是在當前國內有能力跑馬拉松的跑者數量層級面前,賽事本身是否都已然需要如今的規模、而現有的能力和經驗是否足以服務這樣的規模?如果只是通過寬鬆的報名條件和加大規模來應對選手參賽的呼聲,怕只會把賽事變水變差,反過來參與者的體驗也會大打折扣。

波士頓馬拉松有BQ,很多人覺得這特有逼格。但波馬如果沒了它的底蘊和參賽體驗,BQ就成了只局限一小撮精英跑者的競技比賽。極難中籤的紐約和東京、京都、迪斯尼系列賽,其實道理都一樣——設置門檻,只為最終站上起跑線的哪些人,無論是幾萬人還是幾千人幾百人,每個人都儘可能得到最佳體驗。這種體驗不僅是賽道上的幾個小時,從前期的推廣報名到完賽後的整個期間,都在潛移默化的作用著。

優秀賽事的成功之道,無外乎是將現有資源最合理的分配到賽事:

  • 比賽名額稀缺?設置門檻設置報名規則,符合者入圍;

  • 賽道景觀別緻但容量有限?制定參賽者上限,分組別發槍;

  • 確保賽事服務的統一性?設置單一組別,針對性服務;

  • 昂貴的工作人員成本?組織社區跑群、跑步協會作為志願者,最懂跑者也提供了跑者最需要的服務;

  • 常年維持高標準服務?與政府/協會、品牌、贊助商/運營商多年長期合作,營利和進步都是共同的;

大型城市馬拉松需要動用到的社會資源遠比想像中複雜。對必需資源的合理調度,缺一不可。在這些都需要打上問號的時候,規模越大,體驗越會成為問題,體驗不好,賽事品質就永遠上不去。

刨去一些形式主義的門檻要求,中國式馬拉松不少仍只是有點高高在上的要求報名者「你需要如何如何才能參賽」,而非「我們可以舉辦一場高品質賽事,只是在最合理的資源配置下,一小部分人才可以得到參賽機會。」

這對潛在賽事參加者和最後站上起跑線的人,都有些敷衍了。

擴大賽事規模很容易,保證相應的服務很難。5000人和20000人的比賽,絕非人力物力×4的概念;

組織者因商業/資源方面的各種因素,以及潛在報名者的口碑,並不願意輕易調動報名條件,在名額處理上也偶爾會發覺一些灰色地帶;

國內尚缺BAA(Boston Athletic Association,波士頓運動員協會)、NYRR (New York Road Runners,紐約路跑協會)類似的跑步協會,較為常見是興趣型跑團,社區型跑團則很少;

與之對應的是,至今國內有經驗的馬拉松志願者數量甚至可能少於馬拉松跑者。他們的成長也遠滯後於賽事的井噴。

周邊福利是否在慢慢掩蓋對賽事體驗的真實評價?

「「買珠還櫝」和「撿芝麻,丟西瓜」 」的故事,我們聽過太多了。

A賽事在賽道和組織上都一流,報名費不算便宜,卻使用了某國內low貨品牌的服裝作為比賽服,獎牌設計也很一般——於是很多人就沒了報名慾望,也有的直接揶揄組委會太沒逼格;

B賽事一切都很平庸,但相對廉價的報名費卻包含了很多福利裝備,這些高端大牌的尖貨算下來比報名費都值,完賽獎牌也堪比藝術品——於是很多人抱著「大不了比賽不去,就拿個參賽包」的想法紛紛報名。

聽起來這是無比正確且市場化的做法:馬拉松參賽選手本質上是消費者,消費者自然傾向於選擇花錢在利益最大化的商品上。

但無論是參賽服、完賽獎牌、誘人的福利或者補給,這些 賽事附屬品對參賽體驗的影響,是否無形中被不斷誇大了?

它們本質上和過度包裝並無差別。好比北上廣寫字樓里的白領們,會發現在激烈競爭下,外賣們的包裝越來越別緻,口味上的提升卻鮮有改觀。

馬拉松也是,一昧追求亮點熱點,辦賽方會花費更大的物力和精力在「滿足」潛在報名選手身上,以凸顯自己的賽事吸引力。一年50多個周末,除去假期和不適合辦賽的寒冬酷暑,黃金周末資源有限,比賽之間的競爭變得很多,參賽者就多了選擇。

當獎牌好看、福利很多佔了上風,似乎就沒人那麼關係這究竟是場怎樣的比賽,參賽的真正價值在哪了。

多年後回憶起一場賽事,是「體驗完美的經歷,過程可以回味很久」、還是「早已記不得過程,只記得完賽獎牌很有檔次,賽後福利當時拿了很多」更珍貴?

於辦賽方而言,設計(並付諸實踐)一條儘可能有當地特色的賽道、提升自己的志願者服務、為選手創造成績/跑的愉悅創造條件,怕比花更多時間在鑽研周邊福利上要更有價值。

中國式馬拉松也多為正在變化成長中,尤其中小型賽事,尚缺少標杆參照賽事,但已經白熱化的競爭,可能會左右賽事大刀闊斧的變革突進,往年評價參考性不高;

在賽前「福利」和賽後「福利」的分配比例上,中國式馬拉松和高精尖賽事差異明顯。這同樣也在賽前EXPO的針對性上有體現;

為滿足國內馬拉松擁躉的要求,賽後毛巾、賽前比賽服(而非完賽tee)、完賽獎牌的重要性被拔高到直接影響口碑的高度;

比賽全程對選手的服務,「保姆型」更甚於「服務型」。個別項滿分、少數項低分的情況也很常見。

過於嚴格的安保讓賽事變得更無趣?

一場沒有觀眾的嘉年華,是很可怕的。

這個比喻不太恰當,倒也生動——普通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的區別在於,前者是我們圍觀動物,後者是動物圍觀我們。

普通動物園會通過高高的欄杆和空曠的隔離區來保證安全,野生動物園則與動物顯得近距離了許多,很多安全舉措都在無形中設置妥當了。

無論是動物的自由度或我們感官上的親近感都要好上不少。

當馬拉松上綱上線成一個城市的重大群體活動,安保投入就變得無比誇張。很多重點城市的馬拉松全程賽道完全封閉,每隔幾米就有安保人員立崗。在中國這倒見怪不怪,絕對安保也基本做到了絕對安全。

於是有些中國式馬拉松就與觀眾的距離感太遠,如同前面說的,人和普通動物園的關係。這種疏遠感,以及安保人員對圍觀群眾的警惕感,並無好處。

圍觀者很難作為賽事的參與者加入到馬拉松中,只會感到道路被封閉出行不易,遠觀也難以體會跑馬者到底是在做怎樣一件事;選手們則只覺被圍觀,鮮有真正通過互動和接受鼓勵發揮精神力。

強力的安保也容易引發各種不理解和矛盾,彷彿馬拉松佔用消耗了不應該的社會資源。

幾乎所有城市馬拉松的本質,都是競技第二,嘉年華屬性第一。這是一個全城的運動大趴體。比賽日幾萬人在跑,幾十萬人在圍觀加油,才是馬拉松的魅力所在。

沒錯,群眾裡面有壞人,球迷裡面有流氓。但世界第一足球聯賽英超,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不也正是球迷與球場的超近距離體驗么?作為馬拉松跑者,更需要的是與圍觀者的互動、與孩子們擊掌、享受他們的加油和私補、也在最為身體力行的傳遞運動能量,而不是隔著層層安保撲克臉外的觀望。

面對諸如馬拉松選手賽中猝死之類的負面影響,中國式馬拉松面對的輿論壓力巨大,因而也更容易出台一刀切的政策,容易缺乏合理性;

基於「順利召開,圓滿落幕」的主體思想,中國式馬拉松扼殺了很多比賽之外的樂趣;

主流輿論及媒體仍對跑步和馬拉松的認知淺薄。標題黨和熱點黨也都讓辦賽方行事小心,距離感明顯;

中國鮮有嘉年華式的群體文化,在觀眾的熏陶培養上,更多只是跑步愛好者的傳遞。馬拉松氛圍的形成相比賽事井噴,發展緩慢。

——————————

【趣聞篇】

  • 馬拉松到底算不算慢跑?

  • 球踢得好的男人,馬拉松跑的都不賴

  • 選雙合適的跑鞋有點難,這是寫給新人的跑鞋分類指南

  • 理論上的「耐力更好」,不代表女人跑馬拉松就會比男人更快

  • 奧運會和避孕套的故事

  • 777挑戰:用7天時間,在世界的7個大洲,完成7場馬拉松

  • 世界馬拉松大滿貫(WMM)賽事的完賽證書都長什麼樣?

  • 大姨媽期間到底可以跑步嗎?其實這中間有個「燃脂福利期」

  • 冷知識:馬拉松的20個有趣真相

  • 專業馬拉松選手在比賽中如何應對如廁問題?

  • 興奮劑定律:聽起來真傷感,你崇拜的那個體育明星很可能是個藥罐子

  • 跑步是否真的對治療抑鬱症有效?

  • 聽起來有點重口,有個姑娘一路淌血跑完了馬拉松

  • 藏匿在馬拉松這塊大蛋糕背後的「黑市」,都賣些什麼(上):套現的完賽獎牌

  • 藏匿在馬拉松這塊大蛋糕背後的「黑市」,都賣些什麼(下):禁不住的名額交易
  • 恐怖襲擊:運動很美,而陰雲常在——曆數七大體育之殤

  • 波士頓的時間膠囊,裡面有個關於波士頓馬拉松的秘密

  • 馬拉松跑者的賽道禮儀

【人物篇】

  • 「地球上最強的公務員跑者」川內優輝:只屬於他一個人的長跑之路

  • 「首個完成馬拉松的女性」芭比?吉布:一個在路上的文藝女青年,成為首個完成波士頓馬拉松的女性

  • 「宇宙最速男」博爾特: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博爾特

  • 「跑步最快的女藝人」「陳太」徐濠縈:完成馬拉松就像當上港姐一樣開心
  • 「台灣運動家」徐國鋒:我期望成為一個「運動家」
  • 「中國飛人」劉翔:誰的跑道,誰的欄

  • 「牙買加「袖珍閃電」」弗雷澤?普賴斯:生如夏花
  • 波士頓馬拉松風云:城市馬拉松的奠基和消失的冠軍

【賽事篇】

  • 2017廈門國際馬拉松賽:距離完美不算太遠

  • 清邁馬拉松:和突突車搶道,一場泰北的馬拉松大冒險

  • 在成千上萬的比賽里,福布斯、BBC、Lonely Planet等媒體推薦了這些馬拉松

  • 杭州馬拉松:山外青山樓外樓,此時此刻正適合在杭州跑一場馬拉松
  • 經歷多年尷尬的吐槽後,36歲的北京馬拉松正在贏回人心

  • 終點線後的這一公里,讓東京馬拉松成為世界最好的馬拉松

  • 香港馬拉松:小小的香港,大大的馬拉松

  • 驕傲跑Pride Run:這是一個彩色的世界

  • 美國一年有多少馬拉松?

  • 新加坡sundown日落馬拉松:世界進入黑暗,我們開始狂歡

  • HK100:大帽山下,見人心

  • 北海道馬拉松:穿過北海道的夏天

  • 柏林馬拉松:給世界一個驚喜

  • 紐約馬拉松:紐約,我愛你

  • Nike Womens Marathon女子馬拉松系列賽介紹

  • 東京馬拉松:東京の42公里完走地圖

  • 波士頓馬拉松:百年賽道上的傳奇故事

【訓練篇】

  • 應該為跑完馬拉松的自己準備些什麼?

  • 亞索800:最「簡單」的馬拉松訓練方法

  • 乳酸門檻跑:關於「節奏跑」的真相

  • 馬拉松很美,所以請小心再小心——2015年國內馬拉松死亡報告

  • 如果夢想完成100個馬拉松,不妨看看Kiri Price的這10個感悟

推薦閱讀:

馬拉松比賽類型大全
現在可以隨便跑10圈,接下來要怎麼鍛煉才能達到可以跑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的程度?半年夠么,?
對不起,這是我的號碼布
他連續奔跑52年39天,這是羅恩希爾的傳奇跑步人生!
第一次跑全程馬拉松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跑步 | 马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