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自內心不喜歡這部電影,甚至討厭

2016年剛剛結束,當不少人對這一年的電影表示失望的時候,一部印度電影忽然冒出頭來被各大電影公眾號推薦,不僅票房飄紅,口碑更是逆天,大有超越《三傻大鬧寶萊塢》的勢頭。

沒錯,我說的就是正在印度等地熱映的電影《摔跤吧!爸爸》。

這部已經在豆瓣拿下9.4超高分的電影劇情並不複雜:一個有摔跤夢的父親培育女兒成為世界冠軍的故事。你能想像的所有勵志電影情節這部電影都有,熱血、煽情以及好聽的音樂讓這部電影看起來的確是闔家共賞的不二選擇。

豆瓣評分9.4,超越了《三傻大鬧寶萊塢》的9.1分

*評分截取時間2017年1月7日

尤其是電影的男主角阿米爾·汗,出演《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地球上的星星》等超高評分的電影,讓他成為當代印度電影的旗幟性人物。電影之外他關注環保、公益、積極爭取兒童教育等權益,簡直就是完美的公眾人物代表。

為了這部電影的拍攝,阿米爾·汗魔鬼般訓練自己的體型,從英俊的外貌到社會貢獻和敬業精神,拉米爾汗都是無可挑剔的偶像。

為了拍攝這部電影阿米爾·汗要先增肥,然後像摔跤手一樣一點點減下去。於是,他暴增了28公斤到97公斤,脂肪高達37%。拍完這些戲份後,他花了5個月爆減25公斤,體脂降到了9.6%,成為真正的摔跤手。

《摔跤吧!爸爸》也即將被引進中國上映,前期的眾多評論都為這部電影冠上「良心」、「年度最佳」、「讓印度電影來教教中國電影」等溢美之詞。然而這部電影真的值得這些評價嗎,中國電影真的比不上印度電影嗎?

在科倫坡看《摔跤吧!爸爸》的過程中我如坐針氈,因為這根本不是一部「佳作」,不僅質量平庸,價值觀更是令人噁心!

  • 家庭觀

電影中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是全國摔跤冠軍,卻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心中一直想「為國爭光拿塊金牌」,由於一直生女兒所以只好培訓女兒去參加摔跤比賽。

在父親培訓女兒的過程中,他從來沒有問過女兒是否喜歡摔跤,也從沒考慮過摔跤對女兒的影響。他就像大多數父親那樣認為自己對人生的判斷是正確的,畢竟「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於是他強迫女兒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電影中女兒也成功完成了這一任務,完全淪為父親夢想的奴隸。

女兒從來沒有享受過摔跤,贏得了人生最艱難的比賽後她說的第一句話是:「爸爸在哪兒呢?」

這是電影里最明顯也最令人討厭的價值取向:子女是父母的產物,子女的人生必須依隨父母的規劃和設計。

我們都知道印度居高不下的強姦率和女性危險係數,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大環境中《摔跤吧!爸爸》看似讓女性擺脫了傳統女性相夫教子的窠臼,但依然是父權的傀儡,從未擁有過自主的人生。

電影中一個將出嫁的少女告訴正在練摔跤的女兒「我真羨慕你們有這樣的父親,能為你著想。」被父母包辦婚姻固然可悲,但被父親逼著練摔跤又有什麼值得驕傲呢?電影中父親從來沒有關心和問過女兒關於摔跤之外的事情,對父親而言女兒就是實現自己摔跤夢想的工具。

「父愛」在這部電影里是一個偽命題。

  • 性別觀

近年來對於電影一個極高的讚揚是「改變國家的電影」,一部電影能揭示社會現實從而推動大眾關注問題改善問題,這當然是電影創造價值的重要體現。

但怕的就是糖里有屎,屎里有毒。

《摔跤吧!爸爸》就是這樣一部劇毒的電影。影片看似讓人們關注印度女性的現狀與地位,事實上也確實產生了一些實際的社會效果。然而電影宣傳的價值觀卻是不擇不扣的「厭女」傾向。

父親為了逼迫女兒練摔跤讓她們感到屈辱就剪去她們的頭髮。作為一個重要的「精神閹割」隱喻,電影里拉米爾汗的女兒們是影片中唯一的短髮女性,當大女兒青春萌動開始嘗試逛街、化妝、留長發之後,她的運動事業就遭遇到了嚴重挫折,甚至喪失了妹妹的尊重。

讓人們不再歧視女性的正確做法應該是傳達男女平等的觀念,而不是把女性改造成男性。

像在電影中的女兒們只有變得和其它女性不一樣,變得越來越男性才是女人自強自立的表現,那依然堅持自我女性特徵的女人們難不成就是「活該」落後被欺負?這正是《摔跤吧!爸爸》可怕的地方,它不是歧視女性,它歧視一切關於女性的特質。似乎男性和男性特質才是正義和勇氣的化身。

《摔跤吧!爸爸》打著化解隔閡、顛覆保守價值觀的旗號,給女性提供的兩條自立自強的道路卻是這樣的:要麼成為男性的幫手,去實現父親的夢想,要麼變成男性。

我當然知道阿米爾·汗本人在電影之外迷人的性格以及對印度社會的貢獻,但這部電影中他的每一個特寫,都讓我感到討厭。這個被塑造成「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父親形象,帶著驕傲而強烈的主角光環,這光的背後是不折不扣的直男癌。

這還不是歧視女性的「低級」直男癌,這是更高階的認為男性可以支配女性和改造女性的超級直男癌。

  • 國家觀

電影中父親的愛國情懷錶現為要為國家爭取一塊金牌。所以女兒拿到全國冠軍後父親的臉上沒有滿足和欣慰,他冷靜地把獎牌掛在家裡,然後告訴女兒你要去拿世界冠軍,你要打敗其他國家的運動員。

這種「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的粗鄙愛國主義真是令人瞠目結舌。

為了服務這種愛國主義,電影里印度之外其他國家的運動員被刻畫成出言挑釁、面目猙獰、甚至在比賽中耍陰招。

電影里的摔跤比賽場面只要印度的選手獲得勝利,觀眾山呼海擁;印度選手失分,全場噓聲一片。被打敗的外國選手沒有擁有得到絲毫尊重,彷彿天然就該被印度選手打倒。我感受不到電影所宣傳的「愛國主義「,靠打倒其它國家來獲得自尊自信,難道不是侵略嗎? 如果電影里那些美國選手被換成中國選手,中國觀眾還會給高分嗎?中國選手、美國選手在印度選手的眼中可都一樣是「外國選手「。

我可以理解印度觀眾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淚流滿面熱血澎湃,但中國觀眾也需要為這種值得警惕的愛國主義情緒買賬嗎?

不管好萊塢還是中國或者寶萊塢,在本國作品中刻意抹黑其他國家都是為人所不齒的行為。

  • 運動觀

在我眼中當代中國人的體育觀早已不是「唯金牌論輸贏」了。我們心中理想的運動員形象是李娜、傅園慧那樣的,他們健康自信,他們在運動中享受樂趣,體育是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拿了金牌當然值得驕傲,沒拿金牌也沒什麼丟臉的。

然而在《摔跤吧!爸爸》中傳遞的體育觀卻異常原始。父親認為拿金牌可以炫耀國威所以讓女兒為自己實現夢想,電影中整個家庭的所有互動都圍繞著摔跤,卻絲毫看不到體育本身為這個家庭帶來的快樂。

所以《摔跤吧!爸爸》根本沒有資格成為今天中國電影的榜樣,因為當前的中國觀眾越來越尊重個體的價值,也越來越理智地看待金牌與愛國之間的關係。我們要看的李娜用自己對網球的追求和探索從而突破體制的勵志故事,我們要看的是可愛迷糊的張繼科用輕鬆自然的心態詮釋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我們要看的是傅園慧用一句洪荒之力戳中大眾內心對運動和超越極限嚮往的熱血青春。

很多人說,你要認識到這是一部印度電影,在印度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和進步,因為印度還有還有童婚、強姦云云…..但這種飲鴆止渴的方式換取女性地位的價值觀,我認為並不可取。

這部渲染和宣傳令人感到生氣甚至噁心價值觀的電影,真的值得當今全球觀眾的掌聲嗎?

不散元旦集體在科倫坡看電影跨年

*不散所有文章都首發於微信號:busan-movie n*本文版權歸不散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禁止商用。n

· THE END ·

這是「不散」的 第 311 期 文章,各位久違了。


推薦閱讀:

印度會成為超級大國嗎?
世界主要商品出口國的出口方向
這個設計,讓印度的窮孩子們用上了書桌和書包
為何印度總是在軍事和經濟上刻意與中國攀比?
為啥印度,孟加拉國有掛票,而中國在78十年代也很貧窮,也沒聽說掛票啊?

TAG:电影 | 印度电影 | 印度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