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區老地名及現用老地名來歷(一)
本人文筆水平有限,而且文中難免有錯誤的地方,或者寫得比較片面,跟您各位的認知有所出入,希望您留言,咱們共同探討。
由於是第一篇,首先籠統說一下我對天津的一個整體認知。我就是天津人,90年出生,然後一直住在河西區。很少去四郊五縣(現新五區)及塘漢大(現合併濱海新區),所以對市內六區比較熟,市內六區當中對河北區和紅橋區差著。當然最熟的還是河西區。
首先先說一下河西區界。見圖1
↑ 圖1
百度地圖有個功能不錯,搜索區的名字,直接給你出整個區的邊界。(此地圖在西南部和南部地區邊界有點錯誤)
河西區北部界(從左向右):津河(衛津路-馬場道),馬場道(西康路-南京路),徐州道(南京路-海河)
河西區西部界(自上而下):衛津南路(津河-陳塘庄鐵路支線)(陳塘庄鐵路支線就是中石油橋底下的鐵道。),陳塘庄鐵路支線(衛津南路-紫金山路),紫金山路(陳塘庄鐵路支線-潭江道)
河西區南部界(從左向右):潭江道(紫金山路-潭江道向右延長線至洞庭路)(潭江道西與紫金山路交匯,東與解放南路交匯,再往東沒路了,所以要畫延長線,見圖2),洞庭路(三水道-浯水道),浯水道(洞庭路-微山路)微山路(浯水道-三水道),三水道(微山路-學院路),學院路(三水道-陵水道),老財院(現天津財經大學,已擴建)南邊界(學院路-藝林路)見圖3(由於財經大學擴建至津南區境內,現此界沒有明確道路為標準,財經大學雖擴建,但擴充的部分並沒划到河西區境內。我查了一些老地圖才大致畫出此界線。),泗水道(藝林路-雙林引水河)(雙林引水河為大沽南路柳林橋橋下河流。)
↑ 圖2
↑ 圖3這也是我說百度地圖錯的地方,圖中顯示的萬科水晶城及其附近確實不屬於河西區,也許您住那,看的是河西衛視,屬河西街道管理,但是我們地、政、人、管要分開。那片土地確實不是河西區。天津市有不少這樣的地,比如天津站,地處河北區,河東區管理。華苑居住區,地處西青區,居民戶口都寫南開。還是那句話,像天津市這種規劃複雜的城市,地、政、人、管要分開。
河西區東部界(自上而下):海河(徐州道-雙林引水河),雙林引水河(海河-泗水道)。
把邊界都弄清楚了咱們就去看一下區內的老地名。
河西區屬於民國後才發展起來的,民國期間主要是馬場道附近作為英租界擴展界及解放南路德租借比較發達,解放後原為村落的幾個地區才發展起來,如佟樓、南樓、東樓、西樓。
大營門:泛指南京路和大沽南路交匯處及附近地區。他為什麼叫大營門呢,原先這確實有一座營門,清咸豐十年(1861)年修建,名凝輝門。因靠近梁家園(老地名,現解放南路與南京路交口附近。)又叫梁園營門,因為與北邊的西北面小營門(地處和平區,什麼時候寫和平區詳細講)相對,所以叫大營門,名字流傳至今。
三義莊:蘇州道和江西路、廈門路交口附近。我在特別小的時候還趕上看見了部分三義莊平房。後來河西區謙德庄三義莊大平改,全蓋新樓房了。他這名字是德租借時期來的。1895年原位於大營門梁家園、小靳庄、小王莊三村被德國人趕到此地,合為一庄,故名。
劉庄:現在還有很多公交有劉庄或小劉庄這一站,其實是一個地方。這是一個清道光年間形成的村落,因為姓劉的人多,所以叫劉庄。劉庄到現在還有一個痕迹,就是劉庄斜拉橋,現在也已經整修了。原來那個位置是劉庄浮橋,1959年始建,用木船搭的,1976年改為混凝土船支撐橋面。直到1991年才變成剛進混凝土橋面,獨塔雙索斜拉橋。
桃園村:在紹興道外國語大學後門附近有一條桃園村大街,原來的桃園村就在附近。原為荒地1900年德國佔為租界後天主教會在此建房,因臨近「陶園」遊樂場(今新華中學總校)而諧音為今名。
謙德庄:現在的謙德庄已經完全看不出原來的樣子了。這塊地在永安道、徽州道、汕頭路附近,就是現在的金達園泰達園。看著這片其實不大,但是當初謙德庄平房實在是擺的太密了。1917年,津郊諸縣鬧水災,很多逃難的人來到這片荒地,搭棚居住,時地屬天主教崇德堂,故以「謙讓崇德」之意而命名。謙德庄三義莊平房改造是我市90年代受到全國矚目的一場硬仗。平改完成後在廣東路、九龍路、徽州道三角區域修建危改廣場。建立危改廣場並不是給當權者歌功頌德,而是紀念此地人民從此脫離破敗不堪的平房,搬進樓房;紀念工人工程師辛勤勞動;讓後世得到教育的一座廣場。
東樓:大沽南路利民道交匯地區附近,原來叫東樓村,具體形成時間已經不可考了。
西樓:廣東路津河交匯東北部地區,明朝初期就已形成村落,因為與東樓村東西相對,所以叫西樓村,現在簡稱西樓。
南樓:南樓的歷史就晚很多了,1925年天主教會在今,大沽南路、解放南路、圍堤道三路包圍之處修建房屋,叫南樓村,當然因為實在東樓和西樓的南面。1984年因為修建天津日報大廈,所以原村被拆除。
西南樓:今圍堤道廣東路交匯附近。西南樓則比較悲慘了。。。這原先沒村,都是墳地。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此修建平房職工宿舍,因為在西樓南邊叫「西南樓工人新村」,後簡稱西南樓。原先西南樓地區的路名也都改了,1984年,西南樓一二三四五號路分別改為,隆昌路、廣東路、白雲路、越秀路、黃埔南(北)路。
佟樓:在河西區西北部,泛指圍堤道、吳家窯大街、馬場道交口附近。清朝乾隆年間詩人童葵園在此築一小樓,故習稱「童樓」,因為與紅橋區佟家樓(老地名,紅橋區紅旗路與南運河交口西北部地區。)同音,所以後來童樓叫白了也叫佟樓了。上述的這些「樓」里,只有佟樓有真正的樓,其他的都是沒有實體的樓的,至於為什麼叫「樓」,也無從可考。
第一篇先寫這麼多吧,預計兩到三篇寫完河西區。
本來說周六寫的,可本周只歇一天,而且周六還得進行人民群眾迎接新年喜聞樂見的活動——掃房,所以就今天趕出來一篇。希望大家多提意見。最後放個彩蛋。
1913年河西區地圖
推薦閱讀:
※天津塘沽爆炸,讓我們對自己的國家、政府有多少建議、反思,甚至是失望?
※天津都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甜點?
※如何看待香港 GDP 將被天津超過?
※天津排名前十的購物中心?
※天津爆炸案誰賠錢?
TAG:天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