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點起床寫讀書卡片
文 | 韋海生
近來身體和精神狀況比較好,在保證每晚十一點左右入睡的情況下,我決定將起床時間提早至五點,以利用這段早起時間寫讀書卡片。
因為晚上是閱讀時間,而上午主要安排寫作,所以只能在五至七點之間寫讀書卡片。至於如何寫法,在以往文章中我已有提及,這裡只談處理卡片的方式。
首先是讀書卡片命名方式。在開智世界群聊里有一位同學提出來的卡片中英文名稱對照,我沒找到原帖,就參考了產品部落美女族長大蝦的 GitHub 倉庫說明,用小駝峰式原則給各個卡片命名,格式為:c類型-名稱,實例如下:
- 術語卡(Terms):cT
- 人名卡(People):cP
- 反常識卡(New knowledge):cN
- 技巧卡(Skills):cS
- 行動卡(Actions):cA
- 金句卡(Referenced):cR
- 任意卡(Others):cO
而文件夾(書名)我則以大駝峰式格式命名:日期 - 名稱。以我在讀的《探索智慧:從達爾文到芒格》為例,取其英文書名做文件夾名稱,裡面放置該書所有卡片,如圖所示:
① 是倉庫名稱,② 是文件夾(書名),採用大駝峰式命名原則,而 ③ 是卡片名稱,就用小駝峰式命名原則,如此便統一了格式。在添加每一張卡片之後,同一卡片類型將以字母順序集中排列,不是以發布時間和章節排序。而我都是以章節為單位寫卡片的,比如讀第一章就寫該章節的所有卡片,再繼續寫下一章節,我只能把每張卡片(術語卡、人名卡等)從同一章節里分離出來,再各自命名發布到 GitHub 倉庫里,而不能一起上傳。
這時就用到 Issues 的功能了。比如我要把《青年王陽明》的讀書卡片以章節為單位放在一起,就以書名新建一個 Issue,如圖:
第一章卡片就發布在主貼,第二章就以評論式,即「Comment」方式跟帖,以此類推。待寫完最後一章節時,就意味著整本書卡片已經寫完,可以把這個 Issue 關閉,形成一個問題式的閉環,說明問題解決了。而已經關閉的 Issue 可以查看、重新打開和編輯,但不能刪除,所以數據不會丟失,也方便在手機和電腦上隨時復看。這是我利用 GitHub 整理讀書卡片的一些做法。我付費建私有倉庫是暫時不想公開這些讀書卡片,當寫到 1000 張以上時會邀請一些朋友查看;另外一個目的是正在裡面整理一些書稿,寫完之後再連接 GitBook 發布書籍;還有日常寫作稿件也直接保存在相應的私享倉庫中,修改次數則以 Issue 爬樓的形式保留每一個版本,等寫好了而不再修改之後就關閉,把最終版本放在倉庫里。
GitHub 之外,我兩天前搭建了一個了練習卡片式寫作的地方(http://readingvalue.com),在讀書時看到有價值的片段就隨手記錄下來,不給自己任何寫作負擔,哪怕當時只寫幾行字也是一種收穫,以此來實踐「最小行動」和「卡片式寫作」。
這幾天偶爾回頭翻看以前的文章,說得頭頭是道卻缺乏有說服力的實例,在寫作材料的收集上還遠遠不夠,所有就動了大量寫卡片積累材料的心思,可以說在寫每一張讀書卡片時都會想到以後是否用得上。這似乎有些功利了,不過相對於以前不知道為什麼要寫卡片則目的性更強了,也更有動力去深挖每一個知識點。而這些知識點最好能與當下生活聯繫起來,又不失去其保真度。
說到早上五點起床上來,剛開始兩天有點不適應,每到十點左右就困得不行,閉目養神五分鐘後才緩過神來,後來慢慢適應了。以前一直堅持 5:59 起床,現在只是提前了一小時而已,再說每周日凌晨 3:45 有國際米蘭的比賽,不是一樣爬起來嗎?說到底還是毅力和動力的問題。我有近 20 年的看球和踢球時間了,對每周踢一場球和看一場直播球賽總是懷有一份期待,這種期待無關比賽輸贏,只和參與感有關。
對於晚上讀書,次日寫卡片,與踢球看球的期待是相同的,不一樣的是,寫讀書卡片更是一件「高收益值,長半衰期」的事情,不是更值得自己早起去做嗎?
推薦閱讀:
※「我學會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改變這一切,從高效能閱讀開始吧!
※如何寫書評
※不扯速讀等奇技淫巧,如何一周閱讀完一本書?
※如何處理自己讀不下去的書?
※你讀過最難讀的書是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