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戰國史里織田信長攻略美濃花了很長時間?


其實以前整過一篇關於美濃齋藤氏的文章、一篇織田信長上洛前動向的文章,都已發布在了專欄中。如果截取其中關於美濃攻略的部分(實際上兩文並非以美濃攻略為側重點,因此並沒有什麼過於詳細的過程),就可知道從齋藤道三死後到稻葉山落城時,信長也是沒少忙活,也可以知道信長攻略美濃的時間到底長不長了,以下是兩文相關內容之節選:

天文二十三年(1554)繼承家督之位的齋藤義龍最初稱新九郎利尚(《凈安寺文書》),弘治元年(1555)十二月以范可的署名發布對美江寺的禁制(《美江寺文書》)。從齋藤道三隱退的原因考慮,義龍應最先解決的就是如何使國內安定,並對外宣傳自己作為美濃國主的正統性地位。

齋藤道三執政期間,未見有什麼新政策,而義龍從永祿元年(1558)開始,發布了一系列為了鞏固支配的政策。首先,確定了國內統治機構,即最高意志的決定機關的制度為宿老制。六月,在真桑七口井用水紛爭的裁決狀中,由桑原三河守直元、日根野備中守弘就、安藤日向守守就、長井甲斐守衛安、日比野下野守清實和成吉新介尚光六人連署。次年十二月,禁止用網子捕捉立政寺門前水池的鵜鶘的制札也是六人連署(《立政寺文書》)。大概他是吸收了土岐氏長年的官僚機構,並成功形成了以奉行人為頂點的新的支配機構。此外,永祿三年(1560)將伊勢太神宮供米的通行證以印判狀形式發給到下級役人手中(《神宮文庫所藏文書》),可知義龍還使用了戰國大名常用的印判狀發給文書的形式。

此外,義龍還給國內武士下發了很多知行宛行狀。例如在給桑原右近右衛門的宛行狀中將其所領和貫高相關聯。貫高制是戰國大名知行制的代表政策,代表著戰國大名否認了傳統的莊園制,還通過明確收穫量的基準而課以定量軍役等,是一元化統治的重要手段。雖然貫高制在義龍領國內的推行情況不明,但至少證明義龍建立了新的知行制和軍役體系。北條氏、今川氏、武田氏等一些典型戰國大名較具特點的政策在齋藤義龍時代的美濃也出現了一些萌芽。

在齋藤道三時代,鄰國大名多打著幫助土岐氏回復舊領的旗號入侵美濃,國內也有呼應的勢力存在,因此除了施政方面外,還要在名義上洗白自己是篡奪者的事實,杜絕他國大名前來侵略的大義名分,並使別人認可自己是正統的支配者。道三就是做不到上述幾點而被迫退隱的。

義龍首先想通過室町幕府的政所執事伊勢氏,使幕府承認自己的地位。伊勢氏作為將軍直轄領的管理者,與美濃也有很深的關係。永祿元年(1558),義龍獲得治部大輔的官職(《御湯殿上日記》),次年四月義龍上洛,打通種種關節後終於位列幕府的相伴眾,成為了幕府認可的美濃國主(《嚴助往年記》)。雖然六角氏等大名強烈反對,但通過伊勢氏的幫助,義龍還是成功提升了自家家格。

雖然獲得了這些名分是一大飛躍,但鄰國大名並未放棄對美濃的虎視眈眈。永祿三年(1560),為了尋找外交方面的突破口,義龍開始嘗試與近江六角氏的聯姻,即希望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六角家督六角義治。此時被齋藤道三流放的原守護土岐賴芸正受到六角氏的庇護,賴芸弟揖斐五郎光親受到朝倉氏的庇護,都有幫助土岐氏回復領國的大義名分和潛在威脅。此外因道三之死而與齋藤破盟的織田信長,在桶狹間擊殺今川義元後,向土岐賴芸發出邀請想讓其來到自己的領地,實際上也是想在美濃分一杯羹。縱觀周邊環境,只有近江淺井氏與齋藤氏保持著較為穩定的關係。義龍想方設法想與六角氏搞好關係,並花時間重新整備國內的體制(《春日悼一郎氏所藏文書》)。但永祿四年(1561)五月十一日,義龍壯年病死(《永祿沙汰》、《嚴助往年記》),上述希望成為了泡影。

齋藤義龍死後僅兩天,織田信長便覷此機會入侵美濃(《永祿沙汰》),現存有三份當年五月十七日成吉尚光給立政寺的禁制顯示,當時齋藤軍的防禦戰並非由一人統率,指揮系統比較零亂。當年六月,信長發布了對安八郡神戶市場禁止部隊布陣、亂妨狼藉等事項的禁制,表明信長軍已經控制了周邊地域(《高橋宗太郎氏所藏文書》)。此後織田軍屢次入侵本巢、多芸一帶,高木氏、國枝氏等西美濃國眾投靠了信長方(《高木文書》、《國枝文書》)。

在這種不利狀態下,美濃國內又爆發了內亂。永祿七年(1564)二月六日,竹中重治(當時稱重虎)與安藤伊賀守守就攻擊稻葉山城,擊殺齋藤飛驒守等六人,城主齋藤龍興、日根野備中守、竹腰攝津守及其他一些馬回眾未進行抵抗便棄城而逃。龍興等人在鵜飼、祐向、揖斐等城籠城,與竹中氏交戰。而齋藤家臣中也有站在竹中、安藤等人一方的(《明叔慶浚等諸僧法語雜錄》)。同年二月七日付立政寺宛安藤無用(守就)文書就是此次叛亂時所發布的。在之後的七月二日付西庄寶林坊宛竹中半兵衛重虎禁制(《敬念寺文書》)表明竹中軍仍然控制該地域,與齋藤軍敵對。八月二十六日付衣斐丹石軒宛成吉(竹腰)尚光、日根野弘就連署文書中,署著齋藤龍興的花押(《衣斐文書》)。此文書的樣式是個特例,仍有探究的餘地,但至少可證明此類文書中間通過了一些特殊手續(?)而發布的,說明此時的齋藤龍興可能仍沒能回到稻葉山城。至少在七月底時,稻葉山城還在竹中、安藤等叛軍手中。最終竹中、安藤的反亂失敗,齋藤龍興復歸稻葉山城。織田信長則趁著美濃國內的混亂之機,一改之前蠶食美濃西南部的策略,將攻略美濃的根據地移到了小牧山城,擬從犬山方面渡過木曾川,攻擊宇留摩、猿啄、兼山等城(奧野高廣《織田信長文書研究》)。

永祿九年(1566)八月,在奈良流傳織田信長將擁立足利義昭,率領尾張、三河、美濃、伊勢四國之兵入洛的虛假訊息(《多聞院日記》)。這虛假訊息大概是基於足利義昭給信長下達的御內書的內容所產生的(《上杉文書》)。但基本可以認定的是,美濃很多勢力已投靠到了信長麾下,美濃國也逐漸成為了信長的勢力範圍。

永祿十年(1567)九月,信長攻擊稻葉山城並一舉拿下,而且當年九月到十月,信長下發的禁制及安堵狀很是集中,比如禁止部隊在該地域內布陣、亂妨狼藉,保證在信長接收該地時認可當地領主的原有權益等,說明信長已成為此地的支配者。

在信長佔領了稻葉山城併流放齋藤龍興後,朝廷於十一月九日遣御倉職立入宗繼下達綸旨,在稱揚信長的武功同時,要求其回復朝廷在美濃和伊勢的御料所(《立入文書》)。同時本願寺法主顯如也致信信長對其平定美濃和伊勢表示祝賀(《顯如上人文案》)。以上種種也可證明稻葉山城落城確實是在永祿十年的九月。

織田信長成功佔領美濃,不僅使其支配範圍擴大,主要還是在實現他的理想上更為邁進了一步。十一月,信長開始使用天下布武的印判。據《安土創業錄》的描述,政秀寺開山澤彥禪師引用「周文王從岐山起,定天下」的典故向信長進言,將井口改名岐阜,此事從乙津寺《蘭叔語錄》中也可得到佐證。但岐阜及與其類似的稱呼,並非是信長最早所稱。在應仁年間,雲集於革手城下的詩僧們,就有以岐陽稱呼此地的先例(《梅花無盡藏》、《仁岫語錄》);明應八年(1499),僧東陽英朝的土岐成賴畫贊中,也有將稻葉山城稱為岐阜的例子。因此也許是信長覺得禪僧們口中的這種雅稱符合自己的理想,便採用了此名字吧(阿部榮之助《濃飛兩國通史》)。

以上節選自:《美濃齋藤氏的盛衰》,全文可參:【日本戰國】美濃齋藤氏的盛衰 - 不懂戰國的文章 - 知乎專欄

弘治二年(1556)四月,齋藤道三與嫡子高政(即齋藤義龍)相爭並敗死。織田信長喪失了外援,並與與齋藤高政聯合的織田信成、織田伊勢守家等反信長的勢力對立更加嚴重。八月二十四日,信長與信成之間爆發了稻生之戰,最終信長取得了勝利,但信成被赦免(《信長公記》首卷)。之後信成也將名字由「彈正忠達成」改成了「武藏守信成」
(《愛知縣史》第10卷所收《明叔慶浚等諸僧法語雜錄》)。但實際上,織田信長與信成和織田伊勢守家的緊張關係並未真正緩解。

在此期間,斯波義銀、石橋忠義等因內通駿河今川氏而被信長流放(《信長公記》首卷)。下村信博根據《清州合戰記》的記載認為此事發生於永祿四年(1561),而堀新則認為此事應為弘治三年(1557)之事。《清州合戰記》中記載斯波義銀與三河的吉良義安會盟,之後吉良氏遭到了今川義元的攻擊而逃往尾張。學者村岡干生認為二者的會盟應在弘治三年的四月上旬,而且同年十月前,今川方便接收了吉良氏的本城西尾城,並以三浦元政和牧野貞城為城番(《愛知縣史》第10卷所收《三浦文書》、《牧野文書》)。所以斯波義銀、石橋忠義等人恐是在弘治三年(1557)至弘治四年(永祿元年、1558)之間被流放的,此時的信長已將海東郡的西南部和海東郡的南部納入勢力範圍。

此後的永祿元年(1558)十一月二日,織田信長將一直對其抱有敵意的弟弟信成在清州城殺死(《信長公記》首卷)。次年初又拿下了織田伊勢守家的本城岩倉城,流放了其當主織田信賢。二月二日,信長上洛拜見了將軍足利義輝(《言繼卿記》、《信長公記》首卷),大概從將軍那裡獲得了尾張乃是自己地盤的認可(《武田氏研究》第42號(2010)所收神田千里《關於中世末期的「天下」—考量戰國末期的政治秩序》)。

永祿三年(1560)五月十五日,織田信長與駿河的今川義元之間爆發了著名的桶狹間之戰。關於義元此次行動的目的,一直以來的上洛說已被重新審視,基於當時的周邊情勢,局部戰的說法漸佔上風,此外還有東海地域制壓說及在尾張、三河交界的軍事示威說等等。而尾張與三河的邊界地區歸屬到今川方也沒幾年,織田軍和今川軍經常在此發生摩擦,連義元也多次親自出兵至此。當年三月二十日的今川氏重臣關口氏純的書狀中曾提到「近日義元尾州境目進發」
(《愛知縣史》第10卷所收《古證文》)。如此來看的話,義元的出兵目的應該也是自天文年間以來今川、織田兩家圍繞尾張國境地區,特別是鳴海一帶的領土之爭(黑田基樹監修《別冊太陽171—戰國大名》(平凡社、2010)所收柴裕之《桶狹間之戰》)。信長在桶狹間之戰中取得勝利後,不僅名聲大噪,還展開了反擊。永祿四年(1561)入侵三河高橋郡,並將其納入本家的支配之下(《信長公記》首卷;新行紀一著《三河中世史斷章》(私家版、2004)所收同著者《中條氏與高橋庄》),緊接著又與三河國眾·岡崎城主松平元康(德川家康)議和(《松平記》),使自天文年間以來就不大太平的尾張、三河交界地區情勢逐漸穩定。

同時為了確保領國北部的穩固,織田信長又攻擊犬山城主織田信清等敵對勢力,並致力於與其後台美濃齋藤氏對抗。永祿六年(1563)二月,信長將本城移至小牧山城(《信長公記》首卷;《定光寺年代記》);十一月,重新整合了尾張的無主之地和對買得地的安堵等等(《愛知縣史》第11卷所收《西加藤家文書》、《林原美術館所藏文書》)。

永祿八年(1565)七月,信長攻落織田信清的犬山城。關於犬山城的落城時間,一直以來的通說都是永祿七年(1564)。但學者橫山住雄根據推定為永祿八年八月五日的名僧快川紹喜的書信中提到的因犬山落城而造成瑞泉寺被焚毀的記載(《愛知縣史》第11卷所收《大仙寺文書》),認為犬山城落城的時間應是永祿八年(《鄉土文化》40-1(1985)所收橫山住雄《犬山落城·永祿八年說》)。在拿下犬山城後,信長基本掃清了尾張國內的敵對勢力,平定了尾張。九月開始,信長使用了「麟」花押(《愛知縣史》第11卷所收《寂光院文書》)。麒麟乃是傳說中的瑞物,隨著當年七月拿下犬山、平定尾張,信長使用此花押或許意味著想要表達希望領國的「平和」之意。

之後,信長又平定了美濃,至此徹底消除了父親織田信秀以來所面對的今川氏、齋藤氏及國內敵對勢力的威脅,逐步使領國「平和」。永祿八年(1565)十二月,信長接受了足利義昭希望他協助再興幕府的請求,明確了上洛的意志(《愛知縣史》第11卷所收《高橋義彥氏文書》)。雖然永祿九年(1566)八月信長開始籌划出兵畿內,但還是以拿下美濃為首要目標(《愛知縣史》第11卷所收《中島文書》)。次年,織田信長終於平定美濃,按照足利義昭的請求,邁向了再興幕府、平定畿內這一更大的目標(黑田基樹監修《別冊太陽171—戰國大名》(平凡社、2010)所收柴裕之《信長的京都上洛》)。

以上節選自:《織田信長前史—以上洛前的尾張織田氏為中心》,全文可參:【日本戰國】織田信長前史—以上洛前的尾張織田氏為中心 - 不懂戰國的文章 - 知乎專欄


瀉藥

原因很簡單啊。。。美濃是幾乎和尾張同等體量的「大國」,之後信長哪次不是以強壓弱、幾乎吊打對方?當然,信長還曾經幹掉了比他實力強得多的今川義元。

so。。。信長公的軍事能力在日本戰國無處其二,50多歲後的元就公或許能一戰。

我一直覺得信長公在政治經濟政策上的作為被過於高估、而軍事能力被嚴重低估了。。。


我覺得題主是想問為什麼相較於之後的近畿攻略,甲信攻略和中國攻略,美濃攻略僅僅一國為什麼這麼花時間吧。原因在於所謂十年美濃攻略基本是從賣油郎掛掉開始算,但其實在這之後相當長的時間裡,美濃攻略更像是宣示主權,信長的重心並不在美濃攻略。當然賣油郎剛死的時候,信長還是挺激動的,但是出兵過去打,發現義龍也不是吃素的,打不過,就回來了。之後信長的策略就成了領土發展為主,軍事騷擾為輔,待美濃有變的策略。期間,信長發展了領內,建設了家臣團,等來了美濃的變化,信長又耐心的調略了美濃一眾豪族,這才發動攻勢。

至於之後那麼快,完全是因為聯合德川,坐擁濃尾,又通過過繼控制了依勢後,已成第一勢力,站在了歷史的風口上。

這其實就像馬雲折騰了十年才讓阿里巴巴初具雛形,但是現在淘寶三四年間就發展到恐怖的規模一樣。大勢一旦形成,發展速度是很快的,難的是去營造「大勢」


第一桶金往往是最艱難的。


年入一千萬的人可以迅速地在投資領域賺到好幾個一千萬。

年入五萬的時候要攢夠十萬都非常艱難,哪怕這個人多年以後有能力年入千萬。


龍興抽出肋下佩劍,一邊彈劍,一邊說唱道:「

龍興我本住在美濃稻葉山,家中有城又有田,生活樂無邊。

誰知那平信長,他蠻橫不留情面,勾結三人眾目無天,占我居城奪我田。

我爺爺跟他來翻臉,慘被他一棍來打扁,我姑姑罵他欺騙善民,反被他捉到了尾張,一直強姦到今天。

他還將我父子,逐出了家園,流落到江邊。

我為求養老爹,只有獨自行乞在廟前。

誰知那平信長,他實在太陰險,知道此情形,竟派人來暗算,把我父子狂毆在市前。

小人身壯健,殘命得留存,可憐老父他魂歸天!此恨更難填。

為求報家仇,唯有落草為寇度殘年,一面勤練劍,一面讀書篇,發誓把功名顯,手刃仇人意志堅,我銘記此仇不共戴天!」


尾張推美濃本來就是屌絲逆襲,石高不如人、兵沒人家多,每次打仗還得過條長良川面臨後路問題(要不修墨俁幹啥),稻葉山城也是一所堅城,只能通過蠶食分化一步步進行,七年已經很快了,所謂創業的第一桶金實際是最難賺的。


天下。

換言之,從奧州開始,包括九州和四國全境,也就是整個日本。

因為得美濃(現在的日本岐阜縣)者得天下!美濃正是這個日本中心之地!西面直通上京之路,東邊是肥沃廣袤的關東平原。

在這個美濃築起不破山城,養起百萬雄兵,覬覦天下。待到時機成熟,就一舉平定戰國亂世,建立和平之國。

讓商人們能夠自由經商、憚盡其力,成就這樣的豐饒富裕之國。

軍事地理上居戰略要地,人心所向聚集兵源;此城必然堅固耐用,難以攻陷。


淺談幾點:

1. 背景

織田信長生於天文三年(1534年),於天文二十年(1551年)繼任家督,十七歲的信長逐步收攏領內國人眾,招兵買馬,培養嫡系,擊潰弟弟信行,放逐守護斯波家,才終於在永祿二年(1559年)獲得了尾張國的支配權。隨後的永祿三年(1560年),織田信長在桶狹間奇襲今川義元,一舉破敵,名震天下。在清州結盟暫時緩解了東面的壓力以後(武田磨刀霍霍),信長才得以施展計劃,一步步吞併美濃,並最終用了七年,在永祿十年(1567年)完成攻略。

2. 動機

自古不出無名之師,齋藤道三這個老傢伙可是信長的老丈人,不過上天眷顧信長,弘治二年(1556年),老齋藤就被兒子齋藤義龍所謀殺,所以不論道三老岳父是否真的說過「自己的孩子只能有為信長牽馬的命」還是真的向信長求過救並許下美濃當女兒的嫁妝,追求著「天下布武」的信長自然可以名正言順的討伐大逆不道的義龍了。

3. 條件

動機也有了,追求也有了,下一步就該解決外部勢力的限制了,換句話說是解決後顧之憂。有知友提到了信長的自我奮鬥和戰國的歷史行程,我覺得姿勢水平很高。往東看,一輩子不可一世的今川義元折在了桶狹間,新盟友德川家康和險峻的大山擋住了來勢洶洶的武田信玄。往南看,海天一色波濤澎湃。往西看,想打自己的朝倉家打不著自己,而最有威脅的淺井家,信長花了多年時間和絕色的妹妹織田市才得以聯姻修好。畢竟信長剛創業本錢就那麼多,如果打美濃打到一半遇上了朝倉淺井的聯軍,肯定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永祿七年(1654年),桶狹間之戰後四年,外交和軍事的雙管齊下讓尾張東南西三面不是天險就是盟軍的信長,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向北猛攻。

4. 對手

沒有重武器,拿著刀,弓,矛,還不具備長期圍攻能力的信長軍作為攻方自然是佔盡了劣勢,即使手下都是未來赫赫有名獨當一面的名將,可惜還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與驍勇善戰並佔據地利的齋藤義龍的對抗中,信長仍然是占不得便宜。不過時來運轉,庸碌四年(1561年),齋藤義龍死了,無能的齋藤龍興繼承了家督,這下仗終於好打了,因為失去了強有力的領袖過後,美濃開始分裂了。有看不慣二貨主子的謀士,有心懷鬼胎的三好三人眾,有懷才不遇被招攬來的武士,信長慢慢用時間進行著此消彼長:反正硬攻拿不下,嚼不爛,不如等你們慢慢腐爛再說。猛然間,齋藤家發現,自己的身體已經被掏空。

5. 資源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日本自古以來就吃了糧食的虧。日本戰國時代一石米大約是現在17到20公斤左右,每個士兵一年消耗約21.6石,戰士對食物和熱量的需求更高,即便倆飯糰管一個兵打一天的仗,仍然對領主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所以織田信長坐擁著近五十萬石年產量的尾張,兵力也不過小几千,更何況對面的美濃,石高近六十萬,超過尾張近百分之十。所以信長的策略只能是屯糧練兵,分化對手,最後加以消滅,在資源局限的情況下,以時間換空間。畢竟上兵伐謀,糧食不攢夠就都拿來餵了兵,領內來年的饑荒以及一向一揆必會動搖信長創業起步時並不穩定的根基。

6. 政策

「兵農分離」是信長天下布武和拿下安土城過後的事情,培養出來的職業武士與士兵保證了織田軍的高素質和即戰力,這也是敗仗過後織田軍可以迅速緩過來並且隊伍越打越壯的一大因素,反之,保持著徵招農民軍制度的武田家自然承受不起重大的戰役失利與損兵折將。而在美濃攻略的這七年中,信長的部隊並沒有擺脫「兵農合一」,這導致了農民軍組成的織田軍可以出兵的時間是有限的。舉例來說,即使再窮兵黷武的大名,也不會傻到違背自然規律,在每一年農忙時節出青壯勞力上戰場送命。所以時間的限制讓信長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完全吞掉美濃。外加農民軍、武士,以及國人眾打完仗是要回家的,要他們離開自己的土地,不如要他們的命,所以戰後的重建與消化,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七年的時間,這樣看來並不算太久。

--

以上


1.首先美濃國可以算是戰國時期日本農業發展名列前幾的分國之一了,從石高數上便可見一斑。以慶長年間檢地數據作參照,美濃年產可達58萬石之多。雖說信長開展美濃攻略時可能並沒有這麼高,但也足見美濃農業發達之程度。

2.美濃雖不像信濃那樣派系林立,卻也豪強不少。這也對信長的美濃攻略造成了一定困難。

3.綜合國力對比:當時信長僅僅領有尾張一國,不像後期在基本盤已經做大的情況下,可以大規模集結兵力一路平推打服近畿各豪強。可以參考老虎在僅僅領有甲斐一國時,僅完成信濃攻略就耗費了二十年之多。


從尾張出兵打美濃是一礦對一礦,兩個國本身大小差不多,進攻方要有比防守方更多的兵力,而且要確保即使勝利之後,能在尾張和美濃都能留下相當數量的守軍,防止第三方下山摘桃,雙方本身的實力差不多,所以要和美濃拉開差距不容易,而有了兩個國之後,兩個國打其他單國的勢力,比如近江、伊勢,就好打得多,但是近江拉上了越前盟友,也是二對二,等擺平近江了,相對其他近畿諸侯的優勢很明顯,基本實力是對方的四五倍,就不需要動什麼腦筋,直接無腦A過去了。


日本戰國大小名都是牆頭草,很少好像中國戰國時代一樣打到滅族,基本上就是在玩外交。一個強勢新興力量出現,其他小勢力只要對方願意保存領地,基本都會歸順附和。信長美濃攻略時大家都是體量相當的勢力,雙方對峙互有進退。前期時美濃國人非常齊心,齋藤義龍雖然死得早,但是美濃大小國人還是很支持齋藤龍興,但是熬了幾年後齋藤龍興就慢慢貪圖安逸享樂,家臣分崩離析,所以才有後來竹中奪城及美濃三人眾被策反的事。待信長美濃美濃後,迅速揮兵北伊勢,伊勢號稱小戰國牆頭草一抓一把事,一路勢如破竹。1568年前後,足利義昭投奔時,信長已經是擁有尾張、美濃、北伊勢的大大名,而且南面與德川結盟,西邊與北近江淺井氏的大大名。這樣的超級大國擁天子(將軍)上洛,一路自然勢如破竹,各路牆頭草紛紛歸順。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錢的人就是靠自己幹事的。信長已經很厲害啦。


美濃國是老丈人的地盤,雖然有滲透無奈還有倆大舅,加上他還是個尾張大傻瓜,帽子還沒丟掉可見實力不大,還在事業起步期,當然慢了


推薦閱讀:

TAG:日本 | 歷史 | 日本文化 | 日本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