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行業的未來五年

生物產業是21 世紀創新最為活躍、影響最為深遠的新興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攻方向,對於我國搶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制高點,加快壯大新產業、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建設「健康中國」具有重要意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為加快推動生物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特編製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16-2020 年。

————《「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

這個規劃沒有喊過多的口號,實打實的指出了規劃制定者們希望國內從業者能有所突破的地方。讓我們從規劃里的「推動重點領域新發展」這一部分開始來進行一些非正式的分析。

規劃里的重點領域有: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農業,生物製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技術,生物服務。讓我們一一的來展開非正式的分析。

一.生物醫藥

咱們國家現在的葯企主要做的是仿製葯,搞新葯研發的大多是最近幾年建立起來的名企。因為剛起步,研發的新葯也大多是「Me too」 "Me better"之類的葯,原創葯不多。西藥研發的話,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找藥物靶點以及可以成藥的小分子的篩選(這牽扯結構生物學以及分子模擬的多一點),這方面,研究的最多的當屬G蛋白偶聯受體。比如,上海科技大學的iHuman研究所,就是專門研究G蛋白偶聯受體的。此外,還有一類已經能夠市場化的新葯就是重組蛋白類藥物了。最經典的是上個世紀70年代末隨著重組DNA技術的發展而問世的重組人胰島素了。隨後有重組人生長激素,重組干擾素等重組蛋白類藥物問世。這些藥物,一方面治病救人,一方面也為葯企帶來了豐厚的利潤。遺憾的是這些公司里,沒有國內的,因為咱們做的都是仿製葯。這些重組蛋白類藥物當然也存在問題,一個是產量,一個是藥效。產量好理解,對表達載體和發酵工藝優化就好了。藥效的話,以胰島素為例。我們知道胰島素一般製成針劑。但是重組的胰島素在人體內很容易被代謝了,這樣就需要頻繁的注射。這對於患者是很不方便還會帶來一定的健康風險。如果我們延長這些很容易被代謝的藥物的代謝時間,以及改變給藥方式,那該多好啊。很多公司和研究者正在做這方面的研究。

但是中藥就不一樣了,像青蒿素那樣的找到中藥中的有效成分,通過動物實驗等傳統思路把藥物機理搞清楚,最後制出能夠獲取利潤的新型中藥,其實不多。因為中藥大多是復方。我們可以通過化驗,質譜等方法確定那黑乎乎的湯里有哪些小分子,但是我們不知道,那麼多小分子里哪些才是真正對症的,也許他們彼此之間的是協同作用的呢?日本人對中藥的復方研究很狂熱,他們化驗了好多復方里的藥物成分,照西藥研發那一套搞了好多動物實驗,但是也沒有搞出啥名堂出來。國內有學者指出,要用所謂「系統藥理學的方法」來進行中藥的藥理以及藥物研發研究。期待國內的中藥研究在發的論文還是做出的產品上都有突破和創新。實現規劃里所希望的「到2020年,中藥健康服務業的發展基本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中醫藥健康服務需求,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

建立全國的個人基因組資料庫正在從科幻走向現實。前不久測序巨頭Illumina計劃通過它的Nova-seq測序儀實現在2017年內將個人基因組降到100美元的目標,若是這樣的話,也許在明年,我們真的可以花個七八百給自己測個序。也許以後真的就可以在全國實現利用基因測序、影像、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在產前胎兒罕見病篩查、腫瘤、遺傳性疾病等方面實現精準的預防、診斷和治療。對特定患者量身設計最佳診療方案,在正確的時間、給予正確的藥物、使用正確的劑量和給葯途徑,達到個體化治療。

二.生物醫學工程

現在講究的是大數據與互聯網+,國內公司不管是像百度還是iCarbonX都期待著構建一個智能健康生態系統。也許通過互聯網我們了解自己的健康情況,這一充滿科幻的情節在未來五年會慢慢變為現實,不過希望到時的用戶體驗別那麼糟糕。

生物醫學影像領域。個人知道有兩個比較活躍的領域,一個是醫學與神經科學成像,比如腦成像,神經科學研究中比較基礎而重要的東西(給大腦繪製功能地圖啥的,很有意思的)。另一個是分子和細胞生物學成像,比如熒光顯微技術,超解析度顯微技術,生物大分子結構的解析(現在最出名的是用冷凍電鏡技術,但是,很貴。。。)。

人造器官+3D列印+再生醫學,也許會從科幻走向現實。一些快速檢測農產品,食品,藥品,以及疾病的東西也許會使得各行各業受惠。

三.生物農業

農業的話,最核心的環節是育種以及播種。國外有個巨頭叫孟山都,這個公司原來是做農藥的,被製藥巨頭輝瑞嫌棄過,後來通過做轉基因農作物,成了財大氣粗的巨頭。生物農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轉基因作物了。還有許多研究者希望找到一些抗逆高產的基因或者分子機制實現作物的品種改良。此外,現在有的新趨勢是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以及基因組選擇實現精準的分子育種。總之,全國的農業院校,涉農專業,都在逐步向現代農學跨域。(肥料,飼料,還有畜牧業,漁業等等,我不懂,,就不說了,,,)

此外還有生物質能源什麼的,這點在後面再講。

四.生物製造

我初中的時候知道的是生物固氮。還有科幻小說里的人造生命,生物納米材料啥的。很科幻。這方面和生物能源以及生物醫學工程有交叉。

五.生物能源

明天霧霾天又要起來了,直接貼規劃里的美好願景:

圍繞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和大氣污染治理重大需求,創新生物能源發展模式,拓展生物能源應用空間,提升生物能源產業發展水平。到2020 年,生物能源年替代化石能源量超過5600 萬噸標準煤,在發電、供氣、供熱、燃油等領域實現全面規模化應用,生物能源利用技術和核心裝備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形成較成熟的商業化市場。

希望這成為現實。

六.生物環保技術

污水治理啥的。希望早日走出實驗室,實現普及。

七.生物服務

測序與大數據健康服務有望走入千家萬戶。這點是很有可能的。

依託有資質的醫療機構、創新能力較強的研發機構和先進生產企業,通過網路化布局,在全國各省(區、市)建設至少1 家基因技術應用示範中心,形成覆蓋廣、服務能力強的基因技術應用示範網路,全面、快速推進基因技術普惠民眾。

還有大家應該都遇到過來實驗室推銷試劑或者其他生物服務的,這就不多說了。

希望生物服務早點走出實驗室,儘快服務廣大的人民群眾。

美好願景,任重道遠

到2020 年,生物產業規模達到8-10 萬億元,生物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超過4%,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生物產業創造的就業機會大幅增加。

————《「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

不懂宏觀經濟學,不知道規劃里的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值得是啥,只是覺得好厲害的樣子。既然國家出了政策,給了這麼高的期望。生物行業的從業者,不管是老師,學生,還是企業老闆員工,不宜「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應當振奮精神,對的起納稅人以及消費者的期待啊。

起風了,從事生物行業或者生物專業的我們,正站在風口,只有努力才能生存。


推薦閱讀:

《國家轉基因檢測中心造假》一文的弔詭之處
除了人之外的動物也能馴服狗嗎?
現在的光學在生物醫學方面的最前沿的研究與應用有哪些?
如果人類轉基因改造出超級耐旱且擴散迅速的草,布滿了地球上大片沙漠,會是什麼後果?

TAG:生物 | 生物专业 | 生物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