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智慧的家長 ,不盲從,不跟風,合理規劃孩子人生!

前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先生在網上發布了一篇文章「我為什麼送外孫女去國外讀書」,裡面提到很多國外教育非常重視對於學生人格培養的塑造。

龍先生認為這才是教育的本質,所以哪怕國內有人說他崇洋媚外,也一定要送孩子到國外最好的大學裡讀書。

我認為他這樣做是理性清醒的選擇,確實中國的大學教育跟國外比差距明顯。

中國大學的物質硬體層面投入已經慢慢接近甚至超過國外一流大學,但是文化底蘊不足。

當時在復旦讀研的時候,歷史老師問我們那兩幢高樓像什麼,我說像兩支大蜡燭供著一頂官帽,我心中神聖的復旦已經不是原來那個紅牆綠瓦,學子徜徉的復旦了。

現在變成了喧鬧的市場,沒有了以前的寧靜致遠。

做什麼一窩蜂的都去,那肯定是得不償失,如果都是很有思想很有選擇性的去做,就會淘出金子淘出未來。

問題是大家都等不及去思考,先行動起來,最後適得其反,越努力越糟糕。

很多家長自己在工作上找不到樂趣和動力,想想是為什麼?

不就是對工作沒興趣,沒有值得追求的職業目標嘛。

如果真有一個自己很喜歡很擅長的工作,那還不是樂在其中,還用得著旁人去督促嗎?難道孩子的學習狀態跟大人的工作狀態不是一回事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現在給學生太大的學習負擔和壓力,即使原來有興趣,時間一長學生也會反感甚至逆反。

中國現在的教育問題很大,特別是小學生和初中生,太難和太多的學習內容真的是在不斷打擊孩子的學習自信心。

恰恰相反,我們學生的學業壓力不算太大,論學業壓力中國學生能跟日本和韓國比嗎?差太遠了。

我這個觀點肯定很多家長要反對,但是我說的是事實,中國學生的課業壓力不算大,連印度都比不上。

所以,我的結論是中國學生的課業壓力只是看上去大而已。

人家印度小孩三歲上學,印度理工大學在美國的優秀畢業生要比清華北大的找工作容易地多。

至於中國學生為什麼課業壓力只是看上去大,根源就出在家長身上。

每個人都需要有自我理想(ego ideal),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自我理想,工作、學習、關係、興趣、愛好、娛樂、關係等都是自我理想。

如果沒有自我理想,人會感覺虛空。

如果定的自我理想實現不了,會進入到抑鬱狀態。

如果不能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轉變自我理想,也會感覺空虛和抑鬱焦慮。

孩子也需要找到自己的自我理想,並實現之。

家長需要幫助孩子認識自己,了解目前的自我理想,實現自我理想。

諮詢師的工作目標之一也是幫助來訪者找到與之能力、年齡對應的自我理想。

制定學業規劃很重要,具體實施更重要。

時間很寶貴,不可逆。少走彎路,不走錯路 ,要家長老師社會一起幫助孩子認識自我,走上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過有意義的人生

這是一條路漫漫其修遠兮的路,首先也需要我們家長的自我成長。

家長自我成長非常重要,是基石。

做學業規劃就是要少走彎路,不浪費時間金錢,而且孩子是自己定的目標,積極性就很高,這樣還用的著家長每天督促孩子做作業嘛。

我早說了,我們學生的課業壓力真不大,我們學校之前晚托班大部分是在七點半到八點完成功課的,有的做得快的學生七點半之前就完成了,我們又不能太早放學生回家,只能再讓學生做半小時的課外作業。

說心裡話,孩子沒有學校目標,他能有什麼學習動力和樂趣?

如果不提前告訴孩子一個方向,孩子學得也累,家長管得更累。

這不是有錢就能解決的問題,更糟的是耽誤孩子前程。

(本文系通識教育實驗機構教育規劃師、職業規劃師 黃銘峰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關注公眾號:tongshi_edu

推薦閱讀:

孩子 5 歲,著迷天文已達半年之久,立志當天文學家,怎樣正確引導他?
如何看待「男孩偷拿壓歲錢拒不認錯,父母將孩子留在派出所接收管教」?
兒童學漢語遊戲大全 對外漢語教師總有一個用得上
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得到自己是一個不平凡的人的這種教育,會對以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關於兒童閱讀的普遍性問題

TAG:教育理念 | 儿童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