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重線(loadline)的來源(下)

19世紀的英國正處於維多利亞時期,英國人的黃金時代。狄更斯是這樣描述這段時間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ntimes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對於航運來說,也正是如此。那個最好的時代產生了大量的海事規則,造船標準沿用至今,甚至當時建造的船舶也有今天還在使用的,例如「SS Great Britain」。 載重線就是維多利亞時期留給海事界的一個重要遺產。

但人類的進步都是建立在血淋淋的犧牲上,對於那個時代的海員來說這就是最壞的時代。日不落帝國的榮光就是建立在奴隸一樣毫無自由的船員的犧牲上。當時英國對於海員的管理源自海軍的傳統,商船船員也和軍人一樣。只要你和船東訂立船員合同,不論任何原因你拒絕出海,你就要面臨兩周到三個月的牢獄之災。很多船員上船後發現船舶狀態很差,遠航基本上和送死無疑時,就要在生命和自由里做出選擇。當時英國部分港口城市的監獄裡一度有超過四分之三的犯人是拒絕出海的海員。

19世紀的英國就是世界工廠,全球航運中一大半船舶是和英國相關。從30年代起,英國人發現船舶失事的事故開始大幅上升,許多海員因此死亡,但政府卻毫無作為。這引發了民眾的憤怒。為了平息民憤,議會緊急指派了一個皇家委員會去調查失事原因。歷時數月的調查報告表示事故是由於船舶建造和設計問題引起的,並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措施。但是船舶失事的數量卻並沒有顯著減少,這表明建造和設計並不是主要原因。

同一時期,泰恩茅斯的船東JamesnHall先生髮現隨著船舶失事的事故率持續上升,相關運營費用也隨之暴漲,依靠正常途徑維持船隊的經營已變得相當困難。為了改變這個情況,他也著手對船舶失事情況進行了調查。他的調查得到了紐卡斯爾商業協會的支持,經過長時間的走訪取證,他撰寫了一份調查報告提交給倫敦貿易委員會。他的這份報告指出,除了皇家委員會的調查的原因之外,船舶超載也是失事數量高漲的重要原因。希望貿易委員會能對這些船舶失事情況進行重新評估。

James Hall同時在「ThenShipping World」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公開信,裡面詳細解釋了設立船舶載重限制的重要性。在這篇文章里,他和紐卡斯爾商業協會向政府提議設立一個船舶檢驗機構。該機構應對沒有在船級社入級的船舶進行周期性檢查,並且有權力阻止不滿足要求的船舶出航。此類檢查會促使船東更小心的維護船舶,降低失事的可能性。

可惜的是貿易部拒絕了他的提議。JamesnHall於是寫信給倫敦的泰晤士報。他在信中分析了無限制的超載對船員生命的威脅。泰晤士報全文刊發了這封信,但並沒有什麼反響。一年之後,他又寫了第二封信給泰晤士報,也被全文刊發。這一次,泰晤士報派出記者仔細的調查了信中提出的情況,並在一個月後發表了他們調查結果。泰晤士報的調查顯示,以1867年為例,船舶失事的情況就高達每天6起(一年就是近2000次的事故!!!)這份調查報告從側面證實了James Hall提議的必要性。幸運的是,這次James的公開信和泰晤士報的調查報告被一位熱心的議員注意到了,他就是船員的守護者Samuel Plimsoll先生。

Samuel Plimsoll先生是一位煤炭商人,當時是德班地區自由黨議員。曾經的煤炭進出口經歷讓他很了解在煤炭運輸中船舶超載的情況,在注意到Hall的提議後,他決定對此事採取行動。

從1868年當選後下議院議員後,他不斷的提案修改《商船法令》(Merchant Shipping Act)。

Plimsoll先生的修改提案提出了三點建議:

首先,所有沒有在勞氏船級社或者利物浦商業海事協會入級的船舶,都必須通過政府或政府委託的檢驗;(法定檢驗的來源)

其次,船舶應設有最大載重線來避免超載;(載重線的來源)

最後,限制船東對於任何船舶的投保額都不能超過船價值的三分之二。

關於最後一條建議,來自一個詞「coffin ship」,直譯就是棺材船,活動棺材。實際的意思是個保險辭彙,指保險額超過船舶價值的不適航船舶。在保險行業早期,很多規則都在初創階段,不論船舶狀態如何,船東都可以很容易找到保險公司來全額承保這條船。當船消失在大海里,船東可以從保險得到全額賠償,而船東自己去拆解老舊船舶還要付出不菲的費用。在沒有法律限制出航船舶的狀況下,那麼選擇就是不言而喻了。可是和這些老舊船舶一起消失的還有無數的船員

可惜的是,在以首相BenjaminnDisraeli(英國歷史上唯一的猶太人首相,聯合羅斯柴爾德家族擊敗法國收購了蘇伊士運河,力壓擴張期俄羅斯的強勢人物)為首反對黨阻撓下,沒有任何相關提案能在議會獲得通過,甚至很多同黨派的議員也不願支持他的提案。原因很簡單,提案修正的商船法令保護了船員的生命但損傷了船東的權益。下議院的議員中有很多人就是船東,很難想像他們會通過對自己不利的提案。當時議會裡常見的情況就是Samual Plimsoll一個人和大半個下議院進行辯論。

1871年,提案的再次複議失敗後。Samual反思了自己的行動,認為議會內部的路是走不通了。決定暫時放棄說服各個議員,轉而將海員的遭遇寫出來以尋求輿論的支持來推動議會的變革。1872年12月,由他撰寫的《Our Seaman-An Appeal》出版,書中描寫了大量英國海員在船上的悲慘生活,並在書的最後一頁寫到「只有公眾的呼聲才能拯救我們的海員」(Only public opinion could save seamen』s lives)。這本書在英國社會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許多有類似經歷的人紛紛寫信給Plimson先生支持他的舉動。這些信成為了推動議會行動的關鍵。(附兩封信的內容在文章最後)

1873年初,Plimsoll先生再次向議會提案修改《Merchant Shipping Act》。在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下,議會分裂成了兩派,就這個問題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辯論。最後雙方達成一個妥協方案,Plimsoll先生一方撤回修改提案,反對方則同意指派皇家委員會進行事故原因調查。

這次關鍵的調查將包含船舶超載,甲板貨物裝載,船舶結構缺陷,船舶狀態,設備或者主機情況,船齡以及配載情況。此外,還將對船員受傷時和明顯人手不足的船舶出航時這兩種情況下船東的法律責任進行研究。

調查結果並不是很樂觀,由於船隻大小,貨物,目的地的差異太大,委員會認為很難馬上給出一個正式的裝載標準,但他們建議每裝一英尺的貨物應留下3英寸的干舷。

不過在Plimsoll先生的努力下,調查結果轉化為了一份《Merchant Shipping Act》的修正案草案遞交到了議會。Plimsoll先生這樣形容這份草案,「就像失事船舶的水手看到海平線上出現了白帆」。可惜後續發展並沒有按照他期望的那樣,1875年2月8號這份草案第一次在議會討論,接下來,2月23號,3月11,12,18,22號,4月8號, 5月31號,6月3,17,21,24,25號,7月15,20號。這一次次的議會講演,辯論,質詢,最終無法通過,讓Plimsoll先生心力憔悴。

1875年7月22號,Plimsoll先生再次在議會中演講,希望說服議員們通過這個草案。辯論中他的情感不受控制的流淌出來,對海員們的同理心,熊熊燃燒的愛國心,他對著整個議會高喊「你們這群惡棍只知道破壞和讓別人去死」(Villains who send to death and destruction),「你們知道有數千人為此而死嗎?」(Do you know that thousands are dying for this?)。 然後轉身走出議會大廳。

議會為此休會一周。他也險些被剝奪了議員的資格。Plimsoll先生不得不在議院里向議員們為了此事致歉,表示自己太過激動了。但是他這種孤膽英雄式的行為卻意外的激發了公眾的關注,輿論把矛頭對準了船東們,認為是船東們不想做任何改變就是想犧牲海員來滿足自己的利益,法案就是由於他們的阻撓無法通過。民眾再一次推動了議會遲滯的步伐。

一年之後,議會在群眾不斷的呼籲下最終通過了《Merchant Shipping Act》的修正案,載重線的要求正式生效。從此開始,每條在國際航線上的英國船舶必須在船舷上永久性的標註一條載重線以防止超載。

儘管載重線的提議本身已經完成,Plimsoll先生卻沒有停下腳步,他繼續努力去推動施行完整的法定載重線規則,並且希望將國內航線上的船舶也納入要求範圍。在他和他的支持者的不懈努力下,載重線規則於1890年通過,成為《Merchant Shipping Act》的一部分。船級社的法定檢驗業務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Merchant Shipping Act》授權船級社對船上的載重線標記進行檢查。

1880年,Plimsoll先生再次高票當選Derby地區議員,但是他放棄了議員的職位,開始走訪各國的港口,勘察船舶的狀態,用他認為更有效的方式來推動航運的改革以及維護海員的利益,一直到1898年去世。

載重線的下一次重大變化就已經到了20世紀了。由於船舶建造材料,工藝,以及船舶大小的巨大變化,國際載重線會議在1930和1966年兩次召開,分別出台了1930載重線公約和1966載重線公約。從1966年載重線公約生效開始,除了Plimsoll先生提出的載重線外,還需要在船舷側刻畫一條甲板線。

今天,世界上每條150噸以上的船舶都必須刻畫有載重線標記,並且要每年接受船級社或政府機關的年度檢查,以及在港口時每天接受港口國機關的查驗。一百多年過去了,現在因超載失事的船舶幾乎沒有了,這都要感謝Samuel Plimsoll,James Hall以及其他歷史上無名的航運人的勇氣和遠見。

摘取兩封信的內容:

來自Lloyd工作人員的信「一條荷載300噸的蒸汽船,1873年2月,她裝了415噸小麥,剛剛離開了港口就碰上了風暴天氣,主機停機,只能緊急拋錨。僅僅幾個小時之後,錨鏈斷開。之後我們在岸邊見到了這條船的碎片,還有船長的屍體。十一位船員僅有3人獲救。船長的屍體上心臟附近有兩個傷口,據醫生檢查認為船長是在船解體前自殺身亡的。船舶主機在到港前就已經出現問題,需要拆解檢修。但是靠港時間太短來不及整個拆解,只是簡單維修了一下。而且開航之前港口已經掛出風暴警告。船東強烈要求不得耽誤船期,船長明知天氣情況差,主機故障的情況下開航。最終導致了這場悲劇。如果有相關的法律阻止她出航,那麼事故就不會發生了。」

一位鋼鐵公司員工的來信「我們被指派去修理一條蒸汽船的主軸。這根主軸已經彎曲,並且有了裂紋。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更換這根軸。但是船東完全不聽我們的建議,只允許我們修理,這樣做只是掩蓋了表面的缺陷,實際上更加危險。我們警告過船東,用這樣的軸你那裡都不能去。但這條船依然開往了美洲,之後我們再也沒有聽到她的消息。無人詢問,沒有記錄,甚至得不到同情!只有孤兒和寡婦的痛苦呻吟才能證明她曾經存在過。那些偽君子們遲早要接受最終的裁決。我們,包括海關官員,引水員,碼頭工人都願意出來作證。」

參考

1. The evolution of the load line, Richard Jimenez

2. en.wikipedia.org/wiki/S, 維基百科

3. HANSARD 1803-2005, 英國議會記錄

4.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

5. Legislation.gov.uk, 英國法律檔案

6. DNVGL.com - Safer Smarter Greener - DNV GL, 船級社

最後,不得不說,英國人的記錄確實是非常詳盡,100年前的東西很容易就可以查到,只是有沒有時間閱讀而已,不愧是老牌發達國家。文章以整理和翻譯為主,翻譯能力有限,深入了解請參考上面網站上的內容。

推薦閱讀:

船舶停靠港口時是如何系纜的?
如何看待上海自由貿易港?
郭川航海有什麼意義?
今日BDI創28年以來最低,是否意味著航運業復甦在望?

TAG:船舶 | 航运 | 国际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