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不落的三皇冠——瑞典裝甲發展史(上)

———多圖預警!請使用WIFI或非流量計費媒介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歷七月危機的威脅的瑞典王國已經深刻的意識到現況的艱難。在歐洲大陸的主戰場的邊緣的瑞典不斷地被國內和國外的勢力所刺激和壓迫,而歐洲戰場所趨生出的諸多先進武器更是讓瑞典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在被擱置了許久的瑞典級海防戰艦的建造終於在各方期待之下進行之後,瑞典人開始把目光轉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現異彩的坦克,並將其作為自己擴充軍備的下一個目標。

本系列將著力於解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至當代的瑞典裝甲力量發展史,整篇分成三個長篇和一篇番外篇講述瑞典近百年來的裝甲發展歷程。

【1922-1927 從無到有 瑞典坦克的啟蒙期

瑞典武官在柏林參觀被德軍俘獲的Mk.IV型坦克

在一戰中,瑞典和德意志帝國因為其皇室關係以及千絲萬縷互助關係,有著相當良好但又保持中立的軍事合作。瑞典也藉此作為契機向德國派出了自己的武官以參看這場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戰,緊密的關注這場戰爭的一切。1918年冬,德國人也毫不吝嗇的向瑞典人開放參觀了德軍在戰場上所俘獲的英國坦克Mk.IV,這些形狀奇異的菱形「罐頭」在瑞典人心中播下了對坦克濃厚的興趣。隨後瑞典在1919年曾經試圖接觸英國並向其提出購買惠比特輕型坦克的計劃,但是因為軍隊缺乏相應的預算和使用坦克的期望而最終無疾而終。

1921年2月, 皇家陸軍炮兵管理部(Kungliga Arméf?rvaltningens n Artilleridepartemente,簡稱KAAD)獲得了一筆巨大的開銷用以購買坦克這種新式武器以進行試驗。當他們私下獲悉德國依舊存有少部分試驗坦克零部件後(凡爾賽條約明令禁止德國擁有任何坦克及坦克零部件),他們隨即與德國政府展開接觸,並且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去購買德國在一戰臨近結束時設計建造的一款試驗型輕坦克——Leichter Kampfwagen II(LKII)的零部件。

LK II在瑞典

LK系列原本是在一戰末期時,德國工程師約瑟夫沃爾默參考了俘獲的英國惠比特坦克及法國雷諾FT-17坦克的技術和外形,自行研製的一套輕型坦克,而LK II是該系列的第二款。它繼承了之前LK I的開發經驗,並在原來的LK I的基礎上增強了武裝,以裝備57mm馬克沁加農炮或37mm萊茵金屬制加農炮,總共四名乘員操縱這款坦克,而且還裝備有可以使其在夜間行駛的乙炔燈,整車重量9.7噸。而這款坦克的生產和研製因為戰爭結束而不得不結束,僅僅製造出了兩輛樣車,而其後這兩輛樣車也被隨後協約國所控制並銷毀。

裝備了57mm加農炮的LK II德國試驗車,其主炮為馬克沁57mm

與德國政府展開交涉後,最終KAAD以每輛18000克朗的價格進口了十輛LK II,加上其他多餘用於維護的零部件以及圖紙,總價達到了近200000克朗。而在運輸過程中也採取了機密的處理措施,包括委託民間的建築公司進行交易,並以拖拉機配件(」traktordelar」」bleckslageriarbeten」)的名義運送回國,輸送時還採用

Raupenschlepper(履帶式推土機)的名稱作為通信術語以進行保密。這些機密措施不但是為了防止暴露德國違反凡爾登條約而實施的,更是因為瑞典感受到即將到來的席捲歐洲的紅色革命對瑞典王國政府存在的顛覆可能性而做出的應對——為了更早將這些新式武器配屬至現役。

通過浮橋的LK II

抵達至瑞典的LK II的存在並未及早向大眾公開展示,而是作為一項機密存在於瑞典國內。1922年年初開始了組裝工作,甚至連瑞典國王也親自過問進度。1922年8月11日,第一輛在瑞典的LK II被完成並開始投入試驗,而這個日子也被視作是瑞典裝甲力量誕生的日子。由於缺少可以裝備於坦克上的加農炮,這些坦克被裝備了瑞典本國自製的Kulspruta m/1914(Ksp m/14)6.5mm水冷機槍(柯爾特M1917的仿製版)作為武器。之後這款坦克被保存將近一年,一直到1923年秋天才前往斯科納進行演習,並在演習中和步兵隨同突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令瑞典軍方對其印象深刻。

在演習中的 LK II

1924年,這款坦克正式被定型並命名為Pansarvagn fm/22,隨後被正式更名為Stridsvagn m/21(Strv m/21)。這些坦克在1923年末至1924年於斯德哥爾摩的海軍工廠進行了裝甲板硬化以強化其生存能力。期間,這十輛Strv m/21作為瑞典裝甲力量的發展母體進行了相當多的試驗和改裝。第6號和第10號Strv m/21試驗性的增加了無線電發射機,而第5號也增加了一台無線電接收機,這是瑞典陸軍在坦克上對於無線電交流的最早嘗試,在此之後瑞典也嘗試了許多種坦克用無線電天線用以坦克與坦克之間的交流協同。1924-1927年的三年中,這些坦克也逐漸被備件不足所困擾,儘管瑞典本國已經可以生產可堪使用的懸掛配件,但是仍有半數的坦克陷入備件不足的窘況之中。

保存完好的Strv m/21-29 3號車

1923年秋,瑞典向法國購買了一輛曾在戰爭被使用過的雷諾FT-17坦克,這款在一戰廣泛使用的坦克在戰後也曾出口多個國家,而瑞典購買這款坦克的理由和其他國家並不不盡相同。他們逐漸發現僅裝備機槍的坦克在作戰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購買一輛裝備37mm皮托炮的雷諾FT-17作為試驗用途。

在雷諾FT-17中的瑞典士兵,此時它的37mm皮托炮已經被拆下

裝備無線電天線的瑞典雷諾FT-17

但收到了FT-17後的瑞典人失望的發現自己被法國人耍了——這輛FT-17布滿了彈痕,而且懸掛系統及發動機也磨損嚴重,導致瑞典人不得不把這輛FT-17作為純粹的試驗車輛而非作為正式的作戰力量。KAAD將這輛FT-17的主炮拆下並將其作為一輛裝配了無線電發射機的裝甲指揮車輛。被拆下的37mm皮托炮也曾試驗性的裝備在一輛Strv m/21上。

這輛FT-17也未曾獲得過正式編號,僅被稱呼為「普特」(「Putte」)。

不出意料的,這輛FT-17於1926年正式趴窩,引擎報廢,隨後被當做炮兵標靶使用。在隨後針對雷諾FT-17的裝甲板硬度測試中,其含鉬裝甲板顯示出了比博福斯自產裝甲板還要高的強度,也因此刺激了下一階段在對法國的新坦克的採購計劃。

【1927-1934 國產的初嘗試 瑞典坦克的起步期

瑞典的雷諾NC-27坦克

在越橋試驗中跌落的NC-27坦克

1927年,最終形成戰力的Strv m/21正式組建了第一個瑞典坦克營,並且開始籌備下一代坦克的開發和建造。而獲得了一筆新預算的瑞典軍方看上了FT-17的新版本NC-27——其裝備有和FT-17炮裝型相同的37mm皮托炮——並先行購買一輛做測試用途,並將其編號為Stridsvagn fm/28(Strv fm/28),並計劃在將來徹底替代較為過時的Strv m/21,但是事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順利。

NC-27坦克在到了瑞典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之後,相當多的問題被暴露出來,尤其包括離合器和變速器糟糕的性能、完全不適合瑞典複雜的地形、行駛穩定性不佳等等問題,然而最後壓垮瑞典人大量購買意向的原因就是雷諾拒絕向瑞典提供NC-27的圖紙。這次購買讓瑞典人對從國外購買坦克失去信心,並促使KAAD開始向本國的企業進行坦克設計招標,並提出了詳細的設計要求:

  • god eldkraft hade h?gsta prioritet (stridsvagnen skulle vara bev?pnad med s?v?l kanon som kulspruta)擁有良好的武裝泛用性——同時裝備火炮和機槍
  • god framkomlighet i svensk terr?ng (minst 10 km/hi medelsv?r terr?ng och den dubbla marschhastigheten p? landsv?g)在瑞典土地上良好的機動性——在一般地面上有10kmh的最高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要有雙倍於一般地面的速度
  • pansarskydd mot eld fr?n en 37 mm kanon,正面可以抵擋37mm火炮的攻擊
  • en totalvikt om max 12 ton (f?r att m?jligg?ra passage ?ver broar).最大重量不超過12t——為了大多數的橋能夠承受坦克的重量

眾所周知,瑞典的國土延綿起伏,山地河谷眾多,對於坦克這一裝備,機動性成了最大而且最為迫切的標準。而此時歐洲大部分的國家從一戰的陰影開始走出,幾乎不約而同的都開始研發自己的坦克,甚至包括此時並不被允許製造坦克的德國。瑞典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和壓力去更新自己已經過時的坦克。

1929年,三家公司參與了投標,分別是此前幾乎沒有軍事生產經驗的Mog?rdshammar建築公司、以及瑞典軍工傳統企業博福斯(Bofors)和一家,在瑞典早期裝甲車輛發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一家公司,AB Landsverk重工。

Landsverk 公司

ABLandsverk的前身在1872年成立於瑞典,最早的業務範圍僅限於製造鐵路車輛,在隨後因為經營不善於1920年宣告破產。此時因為凡爾賽條約不能研究坦克的德國看準了機會,以GHH公司收購了Landsverk公司50%的股份以使其重新運作起來,並在三年之後開始授權製造一些美國設計的履帶式農耕機,並以此為幌子開始進行坦克的測試。1925年,德國人在Landsverk的股份佔有率增加到了61%,德國的坦克設計師奧托默克(Otto Merker)和A7V、K-wagon及LK系列輕坦克的設計者約瑟夫沃爾默(Joseph Vollmer)也紛紛加入其中,並於當年設計了一款具有創新和前瞻性的輪履兩用坦克——L-5。這款坦克的樣車在德國和蘇聯都進行過測試。

世界最早的輪履兩用坦克L-5

當招標條件推出之後,Landsverk公司在奧托默克的設計下提供了兩個大體相同,但都具有很強比較性的設計——採用履帶驅動的坦克L-10和L-5輪履兩用坦克的發展型,L-30。兩者都裝備著一門國產博福斯37mm反坦克炮和兩門分別固定於炮塔前段和車體前段的Ksp m/14-29 6.5mm機槍(依舊保留著水冷桶使其射界無法左右扭動),以及相同的邁巴赫DSO 8引擎,為坦克提供150馬力的動力。這兩型坦克都裝備有無線電收發器以進行聯絡通訊。

建造中的L-10試驗車和三輛L-30試驗車。由於經濟大危機的影響,試車的建造花費了三年時間

這兩款坦克採用了後來對德國坦克設計具有重要影響的波舍爾博士設計的新型彈簧懸掛(事實上證明這種懸掛相當不可靠),同時設計上採用了很多新穎的特點,包括焊接車體和傾斜裝甲。但是最為驚艷的莫過於L-30所繼承的輪履兩用系統了。

L-30(Strv fm/31)輪履兩用坦克

L-30設計圖,可以看到最早的設計中外層還設計了一層薄裝甲保護收起狀態下的輪子

L-30採用獨有的自動輪收放裝置,可以在半分鐘的時間內收起和放下外置輪且不需要乘員離開坦克進行操作。在僅使用輪子的情況下駕駛員可以通過操縱踏板和方向盤這種汽車配件來操縱L-30,並且可以在公路上達到75km/h的高速。而在收起輪子的狀態時踏板和方向盤也會隨之收起,並且能在平地上使用履帶發揮35km/h的速度。而這個新設計似乎也啟發了美國工程師華爾特·克里斯蒂設計他獨到的克里斯蒂懸掛系統。

不過這種設計依舊存在諸多缺點,比如引擎在更換動力時缺乏可靠性,以及維護驅動時需要提供兩套維修工具進行維修,給後勤無疑添加了許多壓力,而最重要的莫過於其造價十分的不經濟。因此瑞典軍方僅下令建造了一輛該車型。而同時推出的L-10也僅獲得了三輛的建造訂單。L-10相對於L-30而言重量更加輕便,同時裝甲和防護也比L-30更加優秀,其造價相對而言也比較便宜。L-10隨後被瑞典軍方正式命名為Stridsvagn m/31(Strv m/31),而L-30也被命名為Stridsvagn fm/31(Strv fm/31)

L-10(Strv m/31)輕型坦克

而另一家競標公司Mog?rdshammar招聘了當時非常流行的坦克雜誌「Taschenbuch der Tanks」的編輯者,奧地利人費利茲·黑格爾(Fritz Heigl)作為設計者,並且推出了兩款新型坦克設計參與投標。A設計靈感來自當時法國和英國的主流坦克設計,配備雙層炮塔,並裝備有一門37mm炮以及三挺機槍,車前體的裝甲厚達30mm,全車重10.5t,路面速度最快能達到25km/h。

Mog?rdshammar A設計

而B設計似乎完全沒過腦子,與其說是坦克,倒不如說更像輕型裝甲列車。它取消了A設計中的的第二層機槍塔以減少重量,並且降低了車體,裝配了前後兩對可收放的鐵軌輪使其可以在瑞典的鐵軌上被拖動,變相的達到了在瑞典領土上機動的原則。但似乎Mog?rdshammar並不在意這個設計,打算投產A設計而非這個奇怪的B設計。

Mog?rdshammar B設計

不幸的是,在1930年舉辦於柏林的最終投標中,Mog?rdshammar因為設計者費利茲黑格爾的去世而退出了,因而這兩種坦克也僅僅停留於紙面上。而瑞典老牌軍工企業博福斯受到克虜伯的幫助和支持,也設計了一款坦克參加投標,最終因為「不適合瑞典地形環境」而被淘汰。這款圖紙現已丟失,但據信博福斯提交的設計圖紙是德國的設計機構秘密設計的。(儘管博福斯後來自己設計了一套懸掛系統以進行比較)

正在改裝為Strv m/21-29的坦克

然而這次投標不得不說確實非常失敗,本質上沒有誕生能夠徹底替換老Strv m/21的新坦克。為了應對沒有坦克使用的窘況,瑞典只能從老坦克開始進行更新。早在1929年時,一輛Strv m/21坦克被進行了電力化改造,並用國產的斯堪尼亞-瓦比斯1554引擎(85馬力)替換了原廠的賓士1910引擎(55馬力),使速度有所提升。這項改裝後的坦克被更名為Strv m/21-29,1930年改裝的一輛還換裝了一門37mm斯柯達炮。其他的Strv m/21坦克在1931-1934年都效仿1929年的改裝更新至Strv m/21-29,作為訓練用坦克直至1937年被替代而退役。其中,改裝後的十號車被作為禮物送還給了德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下落不明。

【1935-1939 出口與兼容 瑞典坦克的成長期

當然,初出茅廬而摩拳擦掌設計新型坦克的ABLandsverk並不僅僅設計了投標方案中的那兩種坦克。為了設計在發展更新型的坦克上積累經驗,Landsverk的設計師們在L-10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了一款輕型坦克,並命名為L-100(注1*)。該款試驗性坦克取消了前面下方的機槍,並且採用近似一號坦克的武裝類型,裝備兩門Ksp m/14-29機槍或一門麥德森機炮,拋棄了原有不穩定的彈簧懸掛系統並採用了更加可靠的扭桿懸掛系統(可能是第一款應用該懸掛的坦克),周身附有9mm的裝甲,全車重量僅有L-10的一半不到,達4.5噸。

值得注意的是坦克世界中瑞典二級坦殲Pvlvv fm/42(Serb瞎編的名字,實際上壓根沒有這名字)極有可能就是L-100的坦殲衍生型——L-101,拆除了炮塔後直接安上了一門付有炮盾的麥德森20mm機炮以作為反坦克和防空用自行車輛。

L-100輕型坦克第一款試做車

L-100輕型坦克第二款設計車,建造於1936年,更換了130馬力的引擎

極有可能是代號為L-101的改裝自行火炮車輛,日期不明,或為1942年

1934年,嶄露頭角的AB Landsverk公司也開始展開了第一個外國業務,為剛獨立出來的愛爾蘭共和國設計新型坦克以充實其國防力量。為愛爾蘭設計的新坦克基於L-10和L-100的思路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進。不但沿用了L-100所採用的麥德森20mm機炮以適應更小的車體,而且在設計時摒棄了笨重的水冷機槍,轉而使用採用空冷而又小巧的麥德森7.92mm機槍作為坦克機槍,整車也採用最先進的光學瞄準系統。不僅延續了L-100十分可靠的扭桿懸掛,發動機也開始移到車體前方以解決先前L-10的後置發動機帶來的履帶張力不足的問題。這個坦克被正式定名為L-60坦克。

L-60坦克的早期設計圖,可以看到早期型的發動機依舊是後置的

L-60坦克在第二年正式生產出第一輛樣車,並且引起了其他國家的關注,不僅愛爾蘭,波蘭、瑞士和奧地利也對這款坦克展現了濃厚的興趣。L-60而和其小型化的L-120(下述)的組合讓瑞士軍方產生了興趣,在最初的接觸中瑞士軍方提出想要6輛L-60和L-120坦克,但是隨後因為捷克TNH的出現使得瑞士人最終放棄了這個決定。在1935年愛爾蘭軍方的在Landsverk公司對第二輛測試驗收中,因為駕駛員的失誤讓愛爾蘭軍方對該型坦克失去了信心,儘管Landsverk將儘快提供第三輛樣車以補償愛爾蘭軍方,但是最終,愛爾蘭軍方僅僅接收了第一輛樣車和承諾的第三輛樣車共兩輛入列,並未大量採用該型號坦克,並使用至50年代。

另外匈牙利也曾在同期對該型坦克表現出了興趣,一同進口了一輛L-60原型車及L-60底盤改造的L-62自行高炮,並以此為藍本研發了本國的托爾蒂輕型坦克及其一系列的自行防空高炮。具體想要了解托爾蒂坦克系列的朋友請等待我的好朋友兼好導師尊敬的大長腿@Sam國之雪風雪大政委姐發布關於匈牙利坦克的相關介紹科普文章,嗯【丟鍋【其實是我懶了

提供給愛爾蘭的 L-60

那次失敗的表現雖然讓愛爾蘭軍方感到失望,但是也引起了當時一同觀看測試驗收的瑞典軍方的興趣。當時,拿到一筆600萬瑞典克朗的瑞典炮兵部門正在考慮選擇進口維克斯的6噸坦克還是捷克的TNH坦克(也就是後來的38(t)坦克),而參看完畢這款新型坦克之後,大喜過望的瑞典軍方決定採用這款坦克作為購買坦克之前的過渡品。L-60被重製成更符合瑞典需求的版本——包括放大炮塔以容納一個無線電設備 、裝備瑞典國產引擎等等,並在1937年完成了首個版本的定型,瑞典官方編號為Stridsvagn m/38(Strv m/38),而Landsverk公司將其編號為L-60-S-I。

同時,對自己坦克信心滿滿的Landsverk公司再次對自己的L-100坦克進行改進,準備研發一種輕量化的坦克與L-60搭配,同時裝備軍隊。他們在L-100的底盤上強化了裝甲,前裝甲厚達20mm,並且裝備有兩挺機槍或者一門機炮。這就是L-120,儘管後來Landsverk公司製造了兩款裝備兩挺機槍的試驗車以投合瑞典考慮將Strv m/21-29更換的考慮,但最終瑞典軍方駁回了這個設計。

L-120,挪威人自己造了一個使用機槍的炮塔。該坦克於二戰中被德軍俘獲,隨後下落不明

牆內開花牆外香。此時瑞典的鄰國挪威此時正在組建以裝甲車為中心的新編製部隊,他們對L-120的設計充滿了好感並且對其試做型下了一輛的訂單。隨後Landsverk公司將之前對瑞典軍隊的試驗車在加以改進後拆下炮塔折價賣給了挪威軍隊,讓挪威軍隊獲得了他們的第一輛坦克。

話題轉回L-60。瑞典人在1938-1939年陸續收到了這第一大批次生產的國產Strv m/38坦克,加上早期試做車升級至標準L-60-S nI的那一輛,一共有16輛Strv m/38服役於瑞典。這些坦克都裝備著和初期型相同的武裝——一門20mm麥德森機炮和一門7.92mm ksp nm/36機槍。

Strv m/38。因為早期裝備的麥德森20mm機炮性能不佳,不久後換裝了博福斯37mm反坦克炮

但瑞典人早就計劃好的購買坦克的計劃並未隨著本國坦克生產的東風而取消,瑞典軍方更加信賴有著軍工歷史的捷克人而非本國鐵軌車公司設計出來的樣品。隨著炮裝Strv m/38的服役,瑞典決定該將自己手頭的老舊的機槍坦克Strv m/21換成更加現代化的式樣,於是他們看中了捷克?KD的新型輕坦克AH IV。

1935年,?KD開始設計新的超輕坦克AH IV,並在1936年製造出第一輛樣車。這款坦克在設計之始便大受歡迎,不但在剛製作出樣車後就被伊朗搶著買下,而且也銷售至羅馬尼亞作為他們裝甲部隊的早期主力。整個坦克由6mm和12mm的裝甲板組合而成,裝備一個可以有兩門機槍並可以全周旋轉的機槍塔,還有著良好的機動能力和火力。全車僅重3.7噸,在55馬力的引擎驅動下可以達到45km/h的速度。

瑞典授權建造的AH IV,Strv m/37,相比使用焊接裝甲的Strv m/31似乎也有了退步

1937年7月12日,在經過瑞典山地的測試之後,由於AH-IV在瑞典山區的變現中異常優秀,瑞典軍方正式和?KD簽訂協議,下了48輛AH-IV的訂單,其中兩輛以AH-IV-S的編號直接完成送至瑞典,其餘的在捷克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於瑞典本國的奧斯卡港瓊格爾船廠在1937年到1939年逐一組裝完成。這些AH-IV被瑞典編號為Stridsvagn m/37(Strv m/37),並且在?KD俄裔工程師的幫助下進一步加強了裝甲防護,使整車達到4.5噸重並去除了兩門原有的捷克機槍,並裝備有兩門改進自6.5mm Ksp m/14-29機槍的7.92mm Ksp m/36機槍,備彈3960發。Strv m/37還更換了全新的沃爾沃FC-CKD發動機,可以輸出85馬力並讓其能夠以60km/h的速度行駛,遠遠超出AH-IV原型的速度。當第一輛瑞典建造AH IV完成時,瑞典第一代坦克Strv m/21也因此宣告退役。

一整列Strv m/37

自此,隨著Strv m/37和Strv m/38的入列,瑞典第一個裝甲旅團正式成立了,形成了當時瑞典第一支完整的近代化裝甲武裝力量。但瑞典並不滿足於此,他們希望寄託於建立一支裝備正規坦克炮而非機關炮的裝甲部隊以充實其裝甲作戰力量,先前被列入採購願望表的TNH(也就是日後非常有名的LT vz.38t輕坦克)坦克在AH IV被採用後也開始了划進了考慮範圍。

【1939-1943 瑞典坦克的成熟期】

1939年,權衡許久的瑞典軍方最終在這一年向?KD下了購買90輛TNH坦克的訂單,然而非常尷尬的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批坦克被德國人以Pz38(t) S型的代號挪用參加了二戰,瑞典人的坦克當然就泡了湯。因此瑞典軍方不得不把備用方案寄託於Landsverk身上,而Landsverk在此時已經提出了L-60的改良版本L-60-S II,但由於懸掛對重量的限制並未做出太多創新,僅僅更換了一個新的炮塔並加裝了一挺Ksp m/36機槍,增大了正面裝甲的傾斜角度,但根本就沒有增加新的裝甲。瑞典軍方顯然對這個改變並不滿意,隨後在妥協中,Landsverk為L-60-SII打了一些附加裝甲的補丁以加強其防禦力。這些坦克在1939年當年開始生產,但是由於博福斯37mm炮產能不足,生產被嚴重滯後,一再拖延之下Landsverk還是在1941年前完成了全部20輛的生產。這些坦克被瑞典登記為Stridsvagn m/39(Strv m/39)

Strv m/39,注意前方的的發動機散熱口

而隨後的1940年,瑞典不僅一次的近距離接觸了戰爭。鄰居丹麥和挪威的陷落,芬蘭陷入與蘇聯的戰爭,甚至於哥特蘭號航空巡洋艦目睹了俾斯麥號戰列艦最終之行。這些事件都讓瑞典感受到了自己中立地位的岌岌可危。因此無法進口坦克的危機讓瑞典人不得不繼續在L-60身上開刀。在瑞典軍方的要求下,新的L-60被要求付諸建造。這款新型的L-60在Landsverk公司內的編號為L-60-S III,在原本Strv m/39的基礎上增加了自動變速箱,甚至有部分車異想天開的配備了迫擊炮以進行支援步兵。因為添加了更多的附加裝甲,正面裝甲厚度甚至達到了50mm,和當時德國的三號坦克不分上下。而且其簡化配件的緣故,該型號在1941年和1942年之間生產了整整一百輛之多。隨後被編號編為Stridsvagn m/40 L(Strv m/40L)

進行維護作業中的Strv m/40L

Strv m/40L正面裝甲圖解

另外在1944年曾經有對Strv m/40L進行過的一次坦殲改裝設想,拆除所有的附加裝甲以換取裝備一個搭載有博福斯57mm反坦克炮和一挺機槍的重型炮塔所需要的重量。該型坦殲被編號為Pansarv?rnskanonvagn IV「V?rjan」(Pvkv IV),試驗車被一拖再拖直到1950年才改裝完成,但最後因為炮塔過重帶來的瞄準精度過低的問題,導致這個項目不得不被暫停。

Pvkv IV

其裝備的5.7cm Pvkan m/43反坦克炮

時間回到1943年,Landsverk不再對輕型坦克感興趣並且把精力投入到從1938年就開始的中型坦克的研製之上(後述)。但為了更新瑞典人手中的輕坦力量,Landsverk更新了Strv m/40L(L-60-S III)的設計,包括加長車體以裝備出力更強的斯堪尼亞瓦比斯L603(165馬力),調整懸掛系統的掛點以能夠適應和承載更厚的裝甲,並將附加裝甲的部分正式和原有的裝甲結合在一起,整車重量提升到了11噸。Landsverk給了它L-60-S V(注2*)的編號,瑞典將其編號為Stridsvagn m/40 K(Strv m/40K)。總共有80輛Strv m/40K在1943年至1944年生產於Karlstad Mekaniska Werkstad,這是該型坦克的最終型號。

Strv m/40L和K在瑞典一直使用到1956年,並在退役第二年賣給了多明尼加,一共25輛。但這些小坦克在多米尼加內戰中被干涉的美國軍隊以壓倒性的科技差距擊毀了其中的三輛,分別被M40無後坐力炮、M50盎圖斯自行無後坐力炮及M48坦克擊毀。剩餘的坦克被多明尼加一直使用到上個世紀90年代。在瑞典國內的一部分Strv m/40L和K的炮塔也被拆下,並裝在一些瑞典國內的碉堡和機場周邊作為固定炮塔。

Strv m/40K在雪地中爬坡。有不少Strv m/40K坦克在炮塔後裝配了一個備用負重輪

Strv m/40K的圖紙,可以看到相比Strv m/40L整合了所有的附加裝甲進原本的裝甲中。

用於淺水涉渡的Strv m/40K改型,可以潛水涉過3m水深的水底。乘員甚至可以通過裝在原來艙蓋上的液壓升降機來從水中逃脫。

回到強制被鴿的TNH坦克。經過和德國政府一系列的扯皮,瑞典政府最終在1940年12月以鐵礦和其他能源的進口作為籌碼和德國解決了進口TNH坦克遺留問題的事項。德國同意向瑞典提供38(t)的生產線,並在次年生產線到位之後,116輛瑞典國產TNH坦克的訂單正式交給了斯堪尼亞瓦比斯公司。這些坦克經過了符合瑞典現況的重新設計——沒有使用原來的斯柯達37mm坦克炮,而是選擇可在本土生產的博福斯的37mm反坦克炮作為主炮,同時也將兩挺捷克機槍換成國產的Ksp m/36機槍。斯堪尼亞瓦比斯還在這輛坦克上使用了自己生產的斯堪尼亞瓦比斯1664發動機,出力達142馬力,可以達到48km/h的高速。全車重10.5噸,比其原型TNH要重出近一噸,但並不影響它在複雜地形中來去自如。

一隊Strv m/41 S-I

但是由於瑞典人嚴重拖延工期(懶癌晚期)使得該批次的坦克的第一輛於1942年12月才付諸交付,最後一輛也拖到了1943年末。該型坦克隨後被編號為Stridsvagn m/41S-I(Strv m/41 S-I)。在該型坦克的建造中,戰後被收歸在德國生產系統里的?KD(此時已是BMM)將TNH的改進型,TNHP-S的圖紙通過加密消息傳輸到了瑞典人手裡,收到圖紙的瑞典人立刻著手於對下一批建造的Strv m/41以TNHP-S的圖紙進行改造。

Strv m/41 S-I(上)與Strv m/41 S-II(下)的水平圖面比較

Strv m/41 S-I。複雜的地形增加了維護難度,不少瑞典坦克都會選擇背負額外的負重輪作為額外備用

新的Strv m/41的改進計劃被命名為Stridsvagn m/41S-II(Strv m/41 S-II)。它比原來S-I的車體長了65mm以裝配本廠生產的斯堪尼亞瓦比斯L603引擎和更大的油箱,並將正面裝甲從25mm提升至50mm,炮塔的形狀也進行了重造。它與完全瑞典國產的L-60n S-III/V(Strv m/40L/K)在最終似乎都達到了同一水準。相比而言,它在越野的表現讓人更印象深刻,儘管在平地的表現並不如Strv nm/40,其越野性能的優秀仍使得瑞典人更加垂青於該款坦克,並對該型號下了122輛的訂單。最後該型號生產了104輛,剩下的18輛而轉為生產以該底盤為基礎的突擊炮。

這些Strv m/41表現良好,到臨近退役的時候,瑞典軍方將所有的Strv m.41全部改裝成了裝甲運兵車,可搭載8名士兵並裝備有一門從退役的薩博J21戰鬥機上拆卸下來的博福斯20mm航空機炮炮架。瑞典軍方將其編號為Pansarbandvagn 301(Pbv.301),並使用至70年代。

Pbv.301

————————————————————————————————————————

注1* 實際上Landsverk同期也將先前的輪履兩用坦克L-30進行類似的小型化工作,並同樣裝備一門20mm麥德森機炮和7.92mm麥德森機槍,該坦克編號為L-80。

注2*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中間Landsverk公司的編號"L-60-S IV"被跳過了。其實這是因為當時Landsverk公司正在與沃爾沃公司合作,並期望其能夠提供一款大馬力引擎裝備於該型號的坦克上。但最終沃爾沃公司遲遲沒能給出引擎,導致整個計劃被跳過,使Landsverk最終不得已使用了競爭對手的引擎。

小備註:關於本文中瑞典坦克一系列使用過的機槍Ksp m/14、Ksp m/14-29和Ksp m/36均為同一系列,仿製勃朗寧M1917水冷重機槍,因故瑞典在製造該系列機槍大多數都為裝備水冷桶的式樣。但是從Ksp m/36開始起瑞典將裝在坦克上的坦克機槍樣式改裝成了空冷冷卻方式,分別為Ksp m/36 Strv H(從左裝填)、Ksp m/36 Strv V(從右裝填)和Ksp m/36 Strv DbI(連裝)三種。國內有部分研究者曾經根據水冷桶的有無錯誤的認為在Strv m/38-39-40型上的坦克機槍依舊使用的是沿用自L-100的麥德森機槍。

—————————————————————————————————————————

以下推薦幾個油管上的視頻,可以參考觀看

Strv m/21-29的錄像

保存良好的Strv m/37的行駛錄像

保存良好的Strv m/40的行駛錄像

下一篇文章將從Landsverk1938年中坦試製車開始講起,包含Strv m/41底盤改裝的突擊炮、Strv m/42和Strv74一直到瑞典開始使用百夫長前的坦克發展史,近日將會完成並發布,敬請期待!

如有錯誤歡迎及時斧正,十分感謝您的閱讀。


推薦閱讀:

北活知識丨健身房裡定終身,「女王」也逃不過的姻緣劫
如何評價 Kent 這個樂隊?
為什麼北歐王室沒有受到革命衝擊而流血甚至垮台?
北方不落的三皇冠——瑞典裝甲發展史(下)

TAG:军事装备 | 坦克 | 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