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7年元旦假期摘抄(2016.12.26--2017.1.2)

愛奇藝 時尚巔峰

觀點總被挾持,審美總被捆綁

客途秋恨 許鞍華n豆瓣影評

以家庭個體經驗,呼出香港本是客途,卻最終變成歸地。而隔岸遙望國家,已成秋恨。以小託大,全片皆是個人的體驗。卻讓人感到能與歷史相接,收尾時氣魄很大。那句n要相信中國,中國會好起來的。令人垂淚。自傳題材能讀到導演不少個人密碼。那些東西在以後的作品反覆出現

王菲 出路

我有很多問題 解決不了的問題n

我討厭當明星 又希望引人注意n

我想找條出路 到底有沒有出路n

我信佛 這有沒有幫助

我試圖接近幸福 可什麼是幸福n我概念模糊

阮玲玉 影評

1.阿阮因為輿論被害死 她生前那些指責她的n在她死後卻統一改了口

2.張曼玉演出別樣的美麗與哀愁。「她把人生看得太嚴肅了,每當她飲到半醉,她總要問別人,我是不是個好人。」

「人民日報披豆瓣貓眼」相關評論

不僅是影視業,我國整個文化產業都是被一雙巨手掌控的。 王小波老師就曾說過:n我們國家的出版事業必須就低不就高,一本書能不能出,並不取決於它將有眾多的有藝術鑒賞力或者有專業知識的讀者,這本書應該對他們有益;而是取決於社會上存在著一些沒有鑒賞力或沒有專業知識的讀者,這本書不能對他們有害。n想想對於電視劇行業是不是也一樣呢?行政力量的過多干預是文化產業分級的阻礙。

辯方證人 影評

馬克吐溫在他自己某本小說序言中說了類似以下的話,不許任何人在我的這本小說中尋找意義、揣摩本人的思想境界、把它挖得傷筋動骨。作者跳出自己的作品,跑出來通知讀者怎麼看才正確的,還有一個美國人比利懷特。他的這出《控方證人》的前前後後都綴滿了自己的話,他在海報上寫,你會和人討論這部片子,但請不要告訴他結尾。而在影片結束後,又有一個男聲插入,說出同樣的話。這種神秘甚至被比利懷特帶到攝製組,他一直等到電影快拍完才讓演員知道將要發生什麼。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許鞍華 豆瓣影評

1.在最後一個鏡頭裡,姨媽練攤時背後的半導體里傳來了《鎖麟囊》的聲音在喧囂中逐漸清晰,可這時你卻看不到京劇能再次觸動她的心弦了,姨媽就那樣坐在風雪裡就著鹹菜絲啃干饅頭,她在上海時的張揚漸漸消沉,在鞍山完全回歸了低調與落寞。屬於姨媽的生活就這樣戛然而止,勾起我心裡一片唏噓。

2.為什麼看完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後感覺很害怕?

美貌小三被打新聞下的評論

美貌是一封無聲的推薦信 。

知乎/瞎扯

為什麼年輕人不聽勸,非要吃了虧才會得到教訓?

說的好像老年人聽勸一樣

英格褒·巴赫曼

我們要長久地凝視河水,直至我們變成兩條小魚,重新認出對方

不道歉的父母微博下評論

@貓小張小貓: 百感交集,只想說自己還沒活明白之前不要生,不要生,不要生

@想徹醉卻醒了酒_:孩子一輩子都在等父母的道歉 父母一輩子都在等孩子的道謝。最後誰都沒有如願。

@WLMelody: 其實父母也從來沒有從他們的父母那裡學會如何為人父母。[/cp]

@Eki_達: 更透切的說應該是中國傳統文化遺留下來的劣性。儒家裡一直都在宣揚治國如治家的觀念。這種掌權欲從未在中國傳統式家庭里的親子關係里消散。就像博主說的一旦主宰了你的衣食住行就像掌握了你一切生殺大權。掌權帶來的快感有時候會讓他們忘了羞愧感,即便意識到錯了。這樣的觀念在韓國和日本也普遍存在。

@趙小玩散糕丹: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我生你養你還得道歉,人不大脾氣不小

@翁了個紅: 前幾天和麻麻說過:你明明知道自己做錯了,為什麼不道歉。她反問我說:我哪裡錯了,我是你媽,我連錯都不能錯嗎。其實我想說的是,誰都會犯錯,我只想要一句對不起而已。

@千鏨的兔子_榮耀不出坑: 是呀是呀,我跟他們說「現在該說聲對不起了吧。」然後家長就會說:「我對不起你了是吧?你覺得我對不起你了是吧?!」這話我真沒辦法接

@叫我小罡就好: 為人父母這種大事居然不需要考試 誒

莎士比亞

Love all, trust a few, do wrong to none

洞穴奇案書評

我們對法律和司法經常有兩種矛盾的情緒:一方面我們期待它客觀中立,法官沒有任何價值判斷;另一方面許多人幻想法律與司法應該代表正義,不該拘泥於法律條文。

歷史上有哪些人物的死法很具藝術性/戲劇性/儀式性

1.照片中的女英雄叫成本華,照片攝於她就義之前

她毫不畏懼地輕輕活動一下麻木的雙臂,理了理凌亂的頭髮,然後面朝太陽,雙手交叉地抱在胸前,輕蔑地微笑著,從容面對死亡,並讓記者給她又拍了一張照片。

2.是夜月明如晝。李白在江頭暢飲,忽聞天際樂聲嘹亮,漸近舟次。舟人都不聞,只有李白聽得。忽然江中風浪大作,有鯨魚數丈,奮鬣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旌節,到李白面前,口稱:「上帝奉迎星主還位。」舟人都驚倒,須臾蘇醒。只見李學士坐於鯨背,音樂前導,騰空而去。

——《今古奇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

3.她的死亡罪名是企圖謀殺伊麗莎白而篡奪王位,但在踏上斷頭台的時刻,她將自己打扮成一位為天主教而殉道的聖女。因為瑪麗在法國長大,信仰天主教;而英格蘭的伊麗莎白是新教徒。瑪麗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宗教鬥爭。

1587年2月8日,瑪麗?斯圖亞特受刑。她手握基督像,戴著十字架和念珠,腰佩一柄長劍,一襲寡婦的白紗從頭披到腳,在黑天鵝絨的外衣下是一條火紅的襯裙,為了不讓鮮血濺到裙子上太過顯眼。而當她踏上斷頭台的時候「像一團火焰燃燒」。

拿來蒙眼睛的手帕是她親手繡的,邊緣上有一句金線綉成的話:「My end is my beginning.」

如題主所要求的,藝術性和儀式性都有了。

戲劇性體現在死後。

劊子手一斧下來,首先砍到了她的後腦勺。她嘴裡流著血、嗚咽著說:「請你做完你的事兒。」

第二斧劈中了脖頸,但沒有砍斷,第三斧才把她的頭砍了下來。

當劊子手拎著她的頭示眾時,她的頭忽然落了下來——劊子手只抓住了假髮套。

題主這個問題簡直是為瑪麗?斯圖亞特而設的。

TED性格的迷思--你究竟是誰?_性格的迷思

1.特質心理學(trait psychology)通過五個維度對人進行定義,這也是人與人之間產生差異的原因。這五個維度是OCEAN:

nO: open to experience 擁抱各種經歷,區別於那些相對封閉的人。

nC: conscientiousness 有意識的,區別於那些對生活缺乏熱情的人(lackadaisical)

nE: extroversion 外向型,區別於內向型人(introvert)

nA: agreeable 討好型,區別於常與人唱反調的人

nN:neuroticnindividials 神經質的人,區別於情緒穩定的人

2.人有三大天性:

(1)生物天性

(2)社會天性 文化

(3)特質——決定你的獨特性的東西

3.外向型與內向型人的區別

外向型的一個特點是他們需要刺激,而內向型在周圍刺激減少時,會有更好的表現。

外向型與內向型的交流方式是不同的。

外向型傾向於在社交活動中有更多親密的行為,喜歡黑白分明、具體、簡單的語言;

內向型則傾向於複雜、視情況而定的,模稜兩可的語言。

出處不可考

1.食物有了剩餘,就逐漸出現私有財產。但人類想擁有的絕不止是土地。

2.在《見字如面》節目總導演關正文看來,每個人都需要了解和思考自己以及所處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生命的價值,很多體驗若不能親歷,就會期待在別人的故事裡找到啟發和依據。這是人們離不開故事閱讀的根本原因,也是《見字如面》大眾性質最堅實的底氣。

3.更關鍵問題還在於:這個社會能不能提供一種更加公平的環境和更加合理的規則,讓社會意義和個人的物質收益不成為互相衝突的兩種東西。

4.史航說,周迅也給人這種感覺,就是小姐,你有一張未婚妻的臉。「不是說你這輩子沒人要你才叫未婚妻的臉,是因為周迅永遠是抱有期待的,期待明天,彷彿明天對她全無惡意。」

推薦閱讀:

讓你怦然心動的句子?
2017年1月15號摘抄總結
It's the trip of a lifetime
有沒有一些句子讓你每天反覆斟酌?

TAG: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