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狗觀世界:談裝修
這是我在2013年,自己家裝修時寫的系列文章,最近翻出來自己看看,還真的挺有意思,充分的體現出一個產品狗在裝修時,有多麼的龜毛,生生的把自己從一個小白逼成專家,又奪權成為項目負責人的全過程……(題圖是網上找的,不是我家)
如果你正在或準備裝修,那一定有用,如果你是個產品經理,那也許有用。分享給大家,共分7小節:
談裝修:設計師的需求調研
談裝修:行業內的幾種角色
談裝修:產品的用戶數重要麼
談裝修:預算為什麼總是會超
談裝修:項目與項目群
談裝修:所謂有得必有失
談裝修:我裝修,我到底在想什麼
______________
談裝修:設計師的需求調研
春節前後,開始了解裝修信息,3月底收房,到現在為止,我不得不承認,很多年初的計劃都會被「裝修」這件事打破。原本沒想花太多精力,但越花時間進去,越覺得是個無底洞,要了解的信息太多,強迫症又犯了,大有要把自己改行變成裝修達人的趨勢……
也罷,乾脆我們來寫點裝修的文章吧,看看一個產品經理眼中的裝修是怎麼個狀況。這第一篇,我們說說不同的設計師,在需求調研這件事上的不同。
裝修的一開始,你就會碰到一種叫「設計師」的人,其實和產品經理挺像的,他們或屬於某個裝修公司,或者是設計工作室(這裡面的區別,以後再說)。你和他接觸的第一件事,就是他開始採集需求了。尼瑪,做了這麼多年的產品,終於有一次被採集需求了。
這時,我的職業病犯了,發現了兩種採集的方法,第一種比較多,他們會問:
想裝成什麼風格的?
你的書房是怎麼規劃的?專門的書房?還是要兼客卧?要不要做榻榻米?
衛生間需要浴缸么?
廚房要敞開式么?
要不要吧台?
……
另外一種設計師會問:
你喜歡那種文化?
喜歡哪些材質的東西?
您喜愛閱讀嗎?一般何時會閱讀?家裡什麼場所是您有可能閱讀的區域?家裡藏書是否豐富,多為何種書籍?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您和家人在家會如何安排?請假想一個在新居中最理想的生活狀態,描繪一個場景或故事。
工作日下班回家直到睡覺前,全家人都做些什麼?
你之前住的房子,有什麼裝修上的遺憾?
……
哈,你體會到沒有,第一種用戶調研,犯了我們常犯的典型錯誤——向用戶要解決方案,問用戶需要什麼功能,而第二種,是比較高級的做法,去了解目標用戶面貌,生活工作場景,從中發現需求和問題,然後應用設計師的專業領域知識,去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不幸的是……顯然……第二種設計師比較貴,貴好多!於是,我開始試圖省錢了……自己先扮演用戶,然後分裂出一個設計師,自己問自己,然後自己把用戶需求轉化成產品功能,當然,這中間就要去看很多領域知識!而且轉化得還不一定對,接著,再去找第一種便宜的設計師(把他們當產品助理用)……
唉,玩得轉么?應該這麼做么?
______________
談裝修:行業內的幾種角色
裝修,為什麼不多花點錢,買時間?為什麼不老老實實做你的業務方?哦,不對,是業主……我也無數次問自己這個問題。
這樣說服自己吧,第一,咱畢竟不是什麼有錢人,沒法全部用錢解決;第二,用錢也不一定靠譜,特怕花了錢還買不到好東西、好服務,背後是整個社會的誠信問題,沒辦法;第三,忍不住啊,面對一個新領域,就是想去研究,把自己累死算了。
今天,來聊聊裝修這件事情里的幾個角色和組織,對應到互聯網、軟體行業里都是啥。
首先,業主自己,相當於投資方(出錢)、業務方(提出原始需求);
設計師:負責任的設計師應該是產品經理,負責收集需求,制定各種設計方案和預算,並且跟進項目,做需求分析和UED(出平面、立面、水電設計圖,效果圖等)的工作,並且,在簽訂施工合同之前,還承擔了部分銷售的職責;但是,實際情況是很多設計師並不跟進項目,施工開始以後就找不到人了,反而讓業務方去跟進;
項目經理:就是項目經理,在裝修里也可以叫包工頭、施工隊長,他負責制定項目計劃,安排各個工種的資源和排期,一個好的項目經理,對裝修這事兒來說,是僅次於設計師的第二關鍵人物;
監理:QA和測試,對於裝修來說,如果項目經理足夠靠譜,是不需要監理的,但沒辦法,現狀是不靠譜的偏多,所以多了監理這個角色出來,如果真擔心項目質量,一個靠譜的第三方獨立監理是有必要請的,起到一個與項目經理制衡的作用;
工人(水電、泥瓦、木、油漆):各種開發人員吧,各有各的專業。
然後說說幾種組織。
最常見的就是裝修公司了,正規的裝修公司里,會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各種角色,而和你接觸最多的,就是設計師和項目經理兩種,基本上,你前期跟設計師溝通比較多,後期和項目經理溝通較多。因為有個公司的實體在,兩者之間的矛盾比較好解決。
工作室,以設計師為主要角色的組織,一般以設計見長,在施工層面並不是強項,有些會有長期合作的施工隊,有些乾脆和其他裝修公司的項目經理合作。需要考慮的是設計師與項目經理的衝突,好比IT產品中,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的衝突。裝修公司之於工作室,簡單的理解,就是前者設計施工全搞定,後者更注重設計,輕施工。
近年,還出現了一些新模式,比如某某網(手動去廣告,哈),我的理解,其實就是把包清工的模式線上化了,一個網站並不能解決包清工會遇到的問題。
關於全包、半包、包清工,甚至半全包、全清包等裝修模式,無非也就是業主和上述角色、組織之間的合作關係的各種組合,有興趣的自己去查好了。
我打算半包。
______________
談裝修:產品的用戶數重要麼
有一段時間,在做淘寶的一些產品,用戶數隨隨便便幾百萬上千萬,以至於後來,做個什麼東西,都會覺得沒意思,一共「才幾萬人」這類的想法不時的鑽進腦中。最近,我在反思,一個產品的用戶數真的重要麼?
做一款大眾的、2C的產品,你和每一個用戶的連結其實是很弱的,你不認識他,百萬千萬,對你來說只是數字,這時候,產品經理只能通過用戶數、用戶的粘性指標來判斷自己是否創造了足夠多的價值。
做一款小眾的產品,比如企業的內網系統,這時候,你的用戶可能只有幾千人,但是,你和每一個用戶都有電話、甚至當面交流的機會,這時候,數字相對不重要,重要的是,某位同事對你的認可。
更特殊的,裝修,也許很多人都不認為給自己家裝修也是一款產品,但我覺得是,親自把一個毛胚房變成一個家,太有成就感了。用戶數,不用談了,只有幾個家人,但你仍然覺得這事兒有足夠的價值,值得投入時間去做。因為,這幾個人,每個人你都投入情感進去,希望能達成一致,大家都開心,「用戶數」越少,每個用戶對你更重要,一個都不能少。
回到本源,其實又是價值觀的問題,你做的任何事到底是為了什麼?幾年前,我可能會單純的通過用戶數來判斷某個產品是否有價值做,太片面了。
最後,修正一句話,原來是這麼說的,「不要為了1%用戶的需求去影響99%用戶的正常操作」,現在,我想改為更通用的「不要為了次要用戶的需求去影響核心用戶的正常操作」,而用戶的數字,只是衡量某個/群用戶是否重要、次要的一個標準而已。
______________
談裝修:預算為什麼總是會超
裝修過的人,十個人中間有十個會對你說,預算一定會超。
時至今日,快開工了,我還是盲目自信的認為我的預算不會超,希望正確。分析一下原因吧,我想超是因為對一個領域不熟悉,而導致的錯算漏算。
最開始的時候,我只是把裝修花費分成了4塊——
半包:需要付給裝修公司的錢,通常包含直接費(又含人工和輔材),設計費,管理費等等;
主材:硬裝要用的主要材料,如牆地磚、門窗、廚房櫥櫃、洗手間潔具等等;
電器:前期需要安裝的中央空調、地暖等,後期購買的電視音響、冰箱洗衣機什麼的;
傢具:就是傢具咯,含軟裝的飾品等。
然後,粗略的做了一個預算,但是,在仔細做功課的幾個禮拜里,不斷會挖掘出一些盲點。
如,剛開始的時候,「監理」費用這個大項漏算了,雖然最後決定不請。但細細研究,就會發現這裡面又分節點監理和全程監理,審預算和圖紙又單獨收費,需要一對一服務又要換一種演算法。
如,半包的價格里,木工一項,他們打的柜子含不含抽屜?含不含五金?含不含門?給你的價格是哪一種板材?吊頂什麼叫一級、什麼叫二級、窗帘箱和吊頂的關係,是否應該重複計算?泥瓦工,鋪磚的價格是統一的,但鋪小磚要加錢,斜鋪要加錢,拼花要加錢……
如,主材里,牆磚這一項你肯定不會忘記,但很可能不知道還需要填縫劑,雖然買磚會送普通填縫劑,但要用好的,還挺貴。門的價格可能是不含鎖和門吸的,一套浴室櫃的價格,也可能是不含龍頭和下水的。
如,地暖,最早你只會關注用什麼鍋爐、什麼管子、什麼控制系統,後來發現,開通煤氣還要一大筆錢,地面找平還要一大筆錢,然後,你搞清楚了什麼叫瓜子片、什麼叫豆石。
如,做個廚房的櫥櫃,沒想到這個柜子價格可能不算五金,鉸鏈要換帶阻尼的要加錢,側板見光面要加錢,水池如果想做台下盆,又得加錢……不研究清楚,連這些詞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怎麼做預算……
如,包陽台,一開始我居然把這一大項都漏了,現在已經會說「鳳鋁789,1.4的,中空雙鋼,頂面用5加5夾膠,2.0型材,下面用8個的毛玻……打膠、轉角立柱全包」這種黑話了。
基本上,現在我和家人去市場里,已經經常被當做設計師帶著客戶採購了,但越研究,越膽小,感覺這個預算的盲點肯定還有,而且,必須等到執行的時候才能知道。所以,我是用「放10%機動」的方式來控制總價的,也許,到下一次裝修的時候,我才能做出比較靠譜的預算。
抽象一下,當你對一個領域不熟悉的時候,預測花費,預測工期,判斷需要具備哪些技能的人員加入團隊什麼的,都會失誤,都是扯淡。想想工作中,我們經常不做足功課就做產品規劃、項目計劃,是不是很可怕?業界,也經常有些「分析師」,可以對各種領域都侃侃而談,給出很多看似靠譜的預測和總結,但,他們不可能有精力對每個領域都投進去做、哪怕是深度觀察一段時間,是不是也很可怕?
所以,產品經理的做事思路,碰到這種情況,要麼找一個熟悉的人做代理(靠譜的監理),要麼做足功課,把自己變成一個領域專家。
______________
談裝修:項目與項目群
任何項目大了以後,裡面都不止一個任務,而且,這些任務之間會有互相依賴的關係,那麼,如何統籌,在保質保量同等費用的情況下,讓工期盡量短,這就需要很多領域知識。國內Hard模式的一種表現,就在於裝修公司收了錢,也可能不上心,這時候只能我們自己頂上。
本來,我以為裝修這事兒,找了一個項目經理,就相當於有了一個代理人,可以全權負責各種溝通,但後來發現,地暖、中央空調、包陽台這類的專業項目,還得找專業公司做,裝修公司是做不了的,所以,其中的協調,就必須自己來了。
好么,原來以為裝修是一個項目,結果做成了一個項目群。裝修公司的項目+地暖項目+中央空調項目+包陽台項目+廚房櫥櫃項目+衣櫥項目+待定,然後,我就成了苦逼的「群主」。
說起來都是淚,不妨貼一段定義:
項目群是指經過協調統一管理以便獲取單獨管理時無法取得的效益和控制的一組相互聯繫的項目。項目群中的項目需要共享組織的資源,需要進行項目之間的資源調配。項目群管理(Program Management)是指為了實現組織的戰略目標和利益,而對一組項目(項目群)進行的統一協調管理。項目群管理需要運用知識和資源,來界定、計劃、執行和匯總客戶複雜項目的各個方面。
裝修的主流程,從收房到入住,有這麼幾個環節,我現在走到水電,下面是隨手記給自己看的。
收房:各種檢查,這時候發現問題,趕緊讓開發商修。同步開始與裝修公司接觸,量房、平面/概算,然後交意向金,立面/預算,多家篩選,多輪面談、調整,簽約。然後,辦裝修手續,各種收費開始了,垃圾清運、專門的敲牆垃圾清運、樓道修補、敲牆審批……
進場:一般要放鞭炮,結果我們一群人都不抽煙,眼巴巴看著一串炮仗,沒法點,這時候,中央空調、地暖的定位,櫥櫃初測都可以做了,所以,前置任務是訂好在哪一家做。接下來,敲牆砌牆,把房屋整體結構搞好(當然,這是磚牆的處理方式,石膏板牆是木工階段的活)。
水電:依賴於櫥櫃初測定下的廚房水電,前置凈水要買好裝好,冷熱水管怎麼走線合理,熱水管太長不好,要不要做回水?強弱電布局要想清楚,每一個插座的位置、每一個開關的位置,多想想以後的生活場景,要方便,網口留哪裡、幾個房間要有線電視、電話線要不要、音響線的定位(離地高度、左右間隔)。準備好強弱電箱、空開、線材、馬桶移位器等等。
泥瓦:先把水電開槽填掉,做一次衛生間養水,然後做地暖地面部分的施工,回填。接下來是泥工主體,貼磚,廚房櫥櫃複測之前要貼好牆地磚、定好冰箱尺寸,買好水槽、煙機灶具,煤氣開通做好,煤氣表裝好。
木工:木工與油漆,需要避開梅雨季節,今年(2013)杭州6月8日入梅,估計7月10號左右出梅。這個項目群,連「氣候因素」都作為限制條件考慮到了,容易么。
油漆:暫時沒想到特別注意的點,等碰到了再說吧……
安裝:最好是盛夏,便於裝修污染快速散掉。
傢具電器進場,環保監測……
所以,有個認真負責的設計師和項目經理,會省你很多事情,但……架不住這個好奇心上來了,想參與進去啊。
PS:群主周五開始去沙巴休息幾天,提前安排好這幾天的裝修工作,希望各種給力啊,回來繼續奮戰。
______________
談裝修:所謂有得必有失
我家的裝修,終於到了後半段,這兩天木工快結束了,油漆即將開始。過程中,體會到很多「有得必有失」,分享一下:
要裝地暖,地面就必須鋪一層地暖盤管,使得層高損失幾厘米,如果你不想損失,似乎可以做電地暖,那樣,就沒法用地暖鍋爐同時解決生活熱水的問題。
對衛生間的布局不滿意,就要做馬桶移位,而移位以後,馬桶就最好別用虹吸式的,而用直衝的,這樣一來,沖水的聲音就大,夜間多少有點影響家人睡覺。
喜歡的地磚花色,沒有需要的尺寸,而合適的尺寸,又木有中意的花色,於是買了喜歡的花色,去找廠子加工,額外用時間和錢來解決這個矛盾。
很喜歡大金的多功能VRV的設計理念,集中央空調、地暖、生活熱水一體,最贊的是利用系統廢熱加熱生活用水,但,一整套要比分開弄貴出去好幾萬,只好算了。
……
道理都是想通的。
項目管理里,TQR是此消彼長,時間、質量、資源,當然還可以加上範圍。
程序設計里,我們都知道時間與空間是互換的,要節省計算時間,就要多付出存儲空間,反之亦然。
產品規劃里,為了讓一些用戶愛死你,往往就要得罪另外一批人。
這是因為,這件事兒,已經達到了「帕累托最優」,好像不太準確,但借用一下這個概念吧:
Pareto Optimality,是博弈論中的重要概念,並且在經濟學,工程學和社會科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帕累托最優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處境變好。換句話說,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況,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損。
努力,可以全面改善,但也要承認有個「帕累托最優」存在。
很多時候,這樣想可以擴展思路:
看似全面改善,會不會是我們對這事兒的了解不夠全面,沒有看到受損的那一面?
我們有沒有因為「屁股」的位置,為了追求局部優化,去傷害了更廣大的利益?
______________
談裝修:我裝修,我到底在想什麼
就要十一節了,放假前說個輕鬆的話題吧。小家的裝修,終於到了後期的安裝階段,期間和不少一起裝修的朋友聊過,他們都覺得我搞得複雜,不過我還是覺得有很多地方沒考慮周全,不妨舉些例子說說,作為一個做產品的,裝修的時候,到底都在想些什麼吧。
全是零散的點,勿怪。
主卧主燈/輔燈,我都堅持用了三控(三個地方都能控制燈的開關):主要場景是這樣——進卧室開燈,躺下關燈,而且,夫妻雙方誰要開關燈都不需要對方幫忙,床頭兩邊都有控制,不會互相打攪。
客廳主燈做了三控,場景是進出大門的開關、離開客廳的開關、坐在沙發上不用起身的開關。
踢腳燈,放在次卧門口,是感應的,場景是老人起夜,次卧到衛生間之間自然有光。
浴室櫃,我會考慮下櫃高度75cm,加上台盆16cm,是91cm,上台盆不能太淺,不然水容易撒出來,加上龍頭18cm有多高,現場站在那裡,模擬每個家人的身高,感受上櫃下延應該多高,再考慮下延和龍頭上部距離是多少,能否加隔板,用來放刷牙杯,杯口上延與上面鏡櫃的距離,是否方便取放牙刷……而鏡櫃厚度,與吊頂射燈的位置關係,如何讓光線正好在鏡面和人的站立面之間照射下來,並盡量靠近鏡面,這樣可以應付把臉湊近鏡子觀察,同時,因為吊頂蓋板300*300mm的尺寸問題,又要考慮工藝限制。當然,另在順手的位置,我又加了一個三倍放大的可拉伸圓鏡。
馬桶,一定要考慮紙放在那裡最順手,甚至可以和家裡人討論一下,習慣於用哪只手拿紙,哪只手擦……角閥那裡裝個沖洗器很方便,可以沖馬桶、沖淋浴房的地面。
毛巾/浴巾架,要考慮到洗澡前後和洗臉前後的多個場景,所以在什麼地方最方便?洗澡前脫下的臟衣服放哪裡?洗完後要穿的乾淨衣服又放哪裡?
抽拉水龍頭,廚房一定要,這樣沖刷水槽方便很多,本來衛生間也想用,結果實在挑不到樣子滿意的,只好作罷,這點非常遺憾,因為老婆常有早晨單獨洗頭的習慣,顯然不適合進淋浴房。
插座,哪裡放二三孔的,哪裡放二二孔的,也是想了很久,主要考慮各地電器種類的不同,一般小功率電器多為二孔。看了現在住處各地的插座使用情況,最終,我們在客廳電視牆、卧室電視牆的位置,更多的安排了二孔的插座,力爭做到將來全屋不用接線板。
書桌,如何擺放?取決於白天用得多還是晚上用得多,白天的話要考慮光線的方向,如果看書比較多,最好借光省得開燈,如果用電子屏幕多,又要避開強光。
衣櫃,盡量減少彎腰、蹲下拿東西的頻次,最常用的得最方便拿,內置的鏡子,上延和下延高度多少合適,常用人站在前面要能看到全身。
空氣開關,冰箱用電要單獨一路放在總開前面,這樣出門的時候,直接把總開關掉就行了,冰箱繼續運行。
廚房,要考慮食材儲備區域(柜子、冰箱),備餐區域(水槽,切菜檯面)、燒菜區域(灶台)、燒完區域(放裝菜的盤子鍋什麼的),微波爐/烤箱/電飯煲……等空間分布的合理性。甚至,我會考慮因為左利手(我是左撇子)、右利手的問題,一些櫃門開關方向的設置。
……
很多想法,都是我閉上眼睛,想像著將來在家裡的各種「用戶」、各種生活場景、碰到的問題,從這裡到那裡、或站或坐、或走或停、拿這個放那個……而提出的需求,我覺得這種感覺對做產品挺重要的。
這些,很少有設計師會幫你想這麼細,確實,只有當你把一個「產品」當做自己的產品時,才有可能如此琢磨、如此用心。
當然,產品最終好不好是另一個話題,如此用心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條件。
-----------------------------
iamsujie,前阿里產品經理,寫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淘寶十年產品事》,現在做創業者服務,『良倉孵化器』創始合伙人,『B12』合伙人。更多信息可以關注二維碼。
推薦閱讀:
※簡約的家裝,如何變得歐式,其實這樣就可以實現。
※裝修前的準備 下
※飄窗緊挨空調口,窗帘怎麼安?
※為什麼你每天都在搞衛生,衛生間還是髒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