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作為前言的一點胡言亂語

在知乎這麼久,寫過一些乾貨,也寫過一些段子,得到知友們的一些贊同讓我感到很榮幸。令我不勝惶恐的是,我曾收到不止一封私信(甚至一些其他網站和公眾號運營者的聯繫),邀請我寫文章。

其實一開始讓我開專欄寫文章,我是拒絕的。我總認為寫文章應該是比寫答案嚴肅得多的事情。並且,開了專欄,似乎就有一種責任在身上(好似有一個坑需要不斷去填的感覺),壓力有點大,感覺有點累。

但這並不妨礙我是個表達欲比較強烈的人。作為一個物理系學生的日常,腦子裡的奇(hu)思妙(luan)想是很多的。我平日經常和同學撕逼,其實我也一直希望能比較系統地把自己所學所想的一些東西寫下來,給別人看也給自己看。

很高興的是,最近我的幾位同學表達了和我同樣的意願。因此,在他們的鼓勵(煽動)下,我決定吟兩句詩,然後開一個專欄,來寫下我們這樣一群清華物理系的本科生的一點胡言亂語。

這個專欄將由我和我的幾位同學共同維護。內容主要包括:

1. 一些現代物理的科普

作為學物理的大學生,我們心裡都希望讓更多人了解物理,了解我們在幹什麼(否則連賣個梗裝個逼別人都聽不懂,很有挫敗感啊)。

如我在量子力學真的已經很成功的應用在工程技術上面了嗎? - 戴為的回答 - 知乎中回答的那樣,我認為目前關於以量子力學為首的現代物理的科普實在是做得太糟糕了。我一直以來都希望量子力學能(一定程度上)成為像牛頓定律一樣的常識。至少,不要讓普羅大眾一聽到「對論」、「量子力學」這樣的詞就敬而遠之。

後文會再詳細講講科普這件事。

2. 在物理學習中產生的想法和問題總結

就是那些我日常生活中一直希望記下來的念頭。

內容待定,可能(肯定)會有些繁雜。

我時常感覺自己身邊這群同學每個人的大腦都是一個寶庫。在過去幾年的學習中,我從同學那裡獲得的東西比從老師那裡獲得的要多得多。熄燈後往往是我們大腦最活躍的時間。

每天的討論中撕逼與有價值的想法大概對半分吧,這其中我們當然會挑有價值的寫到知乎上。我們會儘可能寫得背景完整條理通順,但內容跳躍度可能會比較大。

我最希望的是這部分文章能吸引知友來與我們共同討論,互相學習。

3. 對一些有趣的物理現象或問題的討論

例如,電蚊拍的噼啪聲是如何發出的? - 戴為的回答 - 知乎

我個人認為這類文章其實很難寫,想寫得有趣就更難了。但如果能寫出來自然是好的。

4. 心血來潮想寫的和物理有關的專題

例如,物理學家的黑歷史,物理學中一些著名的悖論,人們對一些物理概念的普遍誤解等等。

沒錯,說白了就是XJB寫。

最後再捂臉附幾個我以前的有關的答案:

經典力學中有哪些違反直覺的現象/實驗? - 戴為的回答 - 知乎

有哪些數學問題有經典的物理學證明? - 戴為的回答 - 知乎

哈密頓原理和拉格朗日函數的由來是怎樣的? - 戴為的回答 - 知乎

假如萬有引力與距離成一次反比,那麼由經典力學可以推出什麼樣的天體運動圖景? - 戴為的回答 - 知乎

關於科普這件事再多說兩句。

科普工作的意義是我們同學間討論過很多次的一個問題。我始終覺得,科研從業者應該是做科普工作的最好人選(我個人最欣賞的科普作者是費曼)。我的幾位同學和我一樣有做科普的興趣,這讓我覺得很高興。

事實上,知乎並不是一個最理想的開展科普工作的平台,因為知乎的用戶圈子其實並不算大眾化,且知乎的用戶中「不那麼需要科普的人」比例較高。在這一意義上,在知乎上寫科普大多時候並不能起到「普」的效果。但是,另一方面,知乎用戶平均起點較高和整體求知慾較強這一事實也使得在知乎上科普一些比較現代的物理理論成為一件更容易的事。

所以我們想要寫的科普面向的對象並不是完全的物理學白丁。我們寫的文章也肯定不會是搬教材性質的,更多可能會與我們自己的研究興趣有關,我們希望,即使是在大學裡學過物理的知友也能從我們的文章中有所收穫。

我現在也逐漸意識到,科普絕對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做得不好的科普甚至可能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以後科普文章的寫作中,我等必將力求審慎。


推薦閱讀:

基於 Unity 引擎的遊戲開發進階之 逆向動力學
精靈球到底是什麼材質的,才可以收到口袋妖怪而不碎?
光學顯微鏡受光線的波長限制只能夠放大兩千倍左右的極限,有辦法解決么?或者這就是自然定律的一種界限表現?
為什麼家裡石英鐘使用鋅錳電池比鹼性電池好?
為什麼音速是 340.29 m/s?

TAG:物理学 | 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