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學習「突然開竅」的時間點
篆刻學習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由於需要涉及的知識點多,特別是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時候會感覺到自己不管如何練,總是感覺不到自己的進步,甚至有時候,因為看不到自己的長進,自己懷疑自己,最後乾脆放棄。
今天來說說篆刻學習過程中,「突然開竅」的那個「時間點」。
說說自己的感受:
20多年前,北京某雜誌社舉行一次書法篆刻比賽,我當時學篆刻正在興頭上,但卻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對於篆刻史、篆刻字法、篆法、章法、刀法完全沒有概念,就是蒙著頭瞎刻,那天突然在《書法》雜誌上看到有個比賽的啟事,於是自己就打算參賽了。
(沒找到那本書法雜誌,網上找了其他期的封面)
沒有老師指導,因為喜歡詩詞,決定用李煜的那首「春花秋月何時了」來做為參賽印的內容,按著詞的句子節奏選了石頭,一方一方地設計印稿,自「春花秋月何時了」開始,白文印、朱文印、朱白結合印……就一方方,一刀刀地刻,當刻到最後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時,我把「一江春水」設計成了細朱文印,把「向東流」三個字,借著石邊,只用刀切出了筆畫之間細細的間隔,刻之前,就覺得這方印自己的感覺真心好,沖刀出來,石屑粉飛,那個感覺真叫一「爽」。
等到全印完成,鈐蓋出來,效果真心好(當然,這種好,是我自己認為的好,參賽的結果是拿了紀念獎,跟沒得獎一個德行。),我認為這是我學習篆刻以來第一次「突然開竅」。可惜的是,一次搬家,那方石頭竟然找不到了。
後來,自己主動去啃《篆刻學》(鄧散木那套和李剛田那套)、《印學史》、《篆刻五十講》……受益最大的是對印學史的感覺有了,自文彭、何震以來的文人篆刻到元明清及現代的流派印最明確的一個核心概念,就是「印宗秦漢」。於是,動手在漢印里下功夫。
找了能找到的漢印一方方地刻,記得最清楚的就是那方「渭成令印」,我自己臨的第一方漢印就是這個印:
我自己因為第一方臨的就是這方印,於是每想起來,就臨一遍,自己後來算了一算,僅這一方印,根據不同的臨習記錄,這一方印,我自己臨習了70多遍。
但最有感覺的一次,是跟別的印友切磋水印上石,因為印友就在身邊,下刻刀時候,自然是有點拘著,但就是這樣拘著,就體驗了整整一方印全部都切刀完成,一點點切出來,漢印的蒼古感覺,一下子就出來了。等到鈐蓋完成,真心體驗到漢印的美感(當然,也是我認為的美感。)這也是我「突然開竅」的一個「時間點」。
是的,篆刻學習跟書法學習、英語學習和其他技藝的學習一樣,有相似的「突然開竅」「時間點」,這個「時間點」讓自己一下子覺得豁然開朗的那個「時間點」。在這個時間點,長久以來困擾的問題突然得到解決,這個時間點上,篆刻的新境界突然在眼前洞開,由此,才進入到新的層次,這種時間點有時自己意識不到,有時意識到,但都彌足珍貴。
這種時間點的到來,往往是長期學習(反覆練習,學習,周而復始!)的過程積累而成的,在哲學上,算是量變到質變的積累而成的「臨界點」吧。
願更多的印友不斷的遇到這種「時間點」。
(【老李刻堂】之5,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篆刻刀法,篆刻如何執刀?篆刻的三種執刀方式?
※篆刻學習:字法首先是把字寫對
※如何製作篆刻印屏,一種簡單實用的印屏製作方法
※漢印作業102:同時說說篆刻刀法的基本操作
※篆刻大概多少錢一個字?
TAG:篆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