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煮米飯嗎?

中國有句古話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然而現今,更多的情況是很多從小在父母溺愛之下成長的「大朋友」們即使有米也不會炊。

煮一鍋米飯難不難?

我想大多數人應該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會說「不難」,不就是把米一淘,水一加,打開電飯鍋等時間一到就好了么?

其實我也覺得不難,煮飯動作大家都是一樣的,也都會像機器似的去操作,但為什麼有些人煮的飯讓人不禁想多吃,而有些人煮的不是焦糊了就是夾生了呢?

看來,煮好一鍋米飯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

煮不好米飯最重要的一點,你沒有選好米。

在挑大米的時候,它的一些理化指標如水分含量、蛋白含量、直鏈澱粉含量等對米飯的口感是至關重要的,但普通消費者卻不能用肉眼和觸覺去判斷它們,只是憑經驗做出一些粗略的判斷。那如何才能選好米呢?

首先一點,要學會區分大米種類。

因為不同種類的大米,口感相差比較大。區分它們是比較簡單的,正常人基本上都能辨別。根據大小、形狀、口感不同,大米分為秈米、粳米和糯米三種,而糯米又分為秈糯米和粳糯米。秈米、秈糯米細長,而粳米、粳糯米則粗短。秈米和粳米是透明的,而糯米則是蠟白色的。

從外觀上懂得區分不同種類的大米了,我們就可以根據需要來進行選擇。糯米軟糯粘滑,所以主要用來做年糕、粽子等小吃。秈米和粳米才是我們日常食用的主要大米。

那麼秈米和粳米吃起來口感有什麼區別呢?

目前能比較科學客觀地描述大米的品質特性是RVA譜,它是用粘度速測儀(Rapid Visco Analyser)檢測得到的曲線圖。

下圖就是比較常見的RVA圖譜,其中實線部分是粘度隨時間的變化,虛線部分是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實驗開始時,把穀物粉末和水放入RVA儀,因加熱和冷卻所發生粘度的變化而繪製成曲線。

由圖中能得到的信息有:1.糊化溫度(pasting temperature),即圖中曲線開始上升時的溫度;2.峰值粘度(peak viscosity),即圖中出現峰值的粘度大小;3.熱漿粘度(holding viscosity),即峰谷粘度的大小;4.最終粘度(final viscosity),即RVA儀結束後的粘度大小;5.崩解值(breakdown),即峰值粘度減去熱漿粘度得到的數值);6.消減值(Setback),即最終粘度減去峰值粘度得到的數值;7.回復值(consistence),即最終粘度減去熱漿粘度得到的數值。

介紹完這幾個生僻的名詞,重點來了。一般而言,米飯的質地與RVA譜以及上述幾個名詞存在密切關係。比如崩解值越小,消減值越大,米飯越硬;消減值越大,回復值越大,米飯粘性越小。

味道較好的米飯,崩解值大多在100RVU以上,消減值在25RVU以下,且多數為負值;反之,味道較差的米飯,崩解值低於36RVU,消減值高於80RVA。消減值小的米飯一般比較軟糯粘口,消減值太大的米飯則又硬又糙。

大米的直鏈澱粉含量又與消減值和回復值正相關,即直鏈澱粉含量越高,消減值和回復值越大,反之亦然。由下圖可以看出,直鏈澱粉含量(AC)小於2%時,RVA曲線在經過峰值粘度後比較平滑,其消減值和回復值都很低,且消減值為負值;而直鏈澱粉含量大於12%以後,消減值和回復值明顯提高了。

總而言之,說了這麼多,大家需要記住的就是,大米直鏈澱粉越低,米飯越軟糯,至於軟點好吃還是硬點好吃,就看不同人的口味了。目前比較能達成一致的觀點是,炒米飯用直鏈澱粉高一些的稻米,而平常吃米飯則選直鏈澱粉含量稍低一些的稻米,這樣最符合大眾口味。

有了這個結論,對大米的選擇就變得簡單多了。農業標準《NY/T 594-2013 食用粳米》以及《NY/T 595-2013 食用秈米》對秈米、粳米、糯米的直鏈澱粉含量要求如下表:

由此可見,秈米的直鏈澱粉含量稍微要比粳米高一些,因此也會比粳米糙硬一些。除此之外,秈米和粳米的區別還有蛋白質含量不同。一般來說,秈米的蛋白含量要比粳米高出2%左右,而蛋白質含量往往影響米粒的吸水性。蛋白質含量高,米粒結構緊密,澱粉粒間的空隙少,吸水速度慢,吸水量少,因此大米蒸煮時間長,澱粉不能充分糊化,米飯黏度低,較鬆散,米飯質地較硬。

其次,查看大米的外觀特性,包括堊白粒率、黃米粒率、碎米率、不完善粒率等。

堊白指的是大米胚乳中白色不透明的部分(如下圖),堊白米的堊白面積總和占試樣米粒面積總和的百分比叫堊白度,含有堊白的米粒佔總米粒數的百分率就叫堊白粒率。

堊白的形成是由於稻米胚乳的澱粉及蛋白質積累不夠而導致的,對米飯的口感影響不大,主要影響的是大米的外觀品質,且使米粒容易破碎。

堊白粒率的檢驗比較簡單,根據國標方法,即隨機從大米中抽取100粒,揀出有堊白的米粒,然後比上總粒數就得到了。堊白度的檢驗則可以藉助實驗儀器來進行,如下圖。

不過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沒有必要這麼精確的計算出堊白粒率和堊白度,其實在超市買米的時候,我們只需要隨機抓上一把米,看一看堊白米多不多,知道個大概就可以了。堊白米越少,說明大米的等級越高,質量越好。

黃粒米是指大米胚乳呈黃色,與正常米粒顏色明顯不同的米粒。不完善米粒則是一些未成熟的、蟲蝕的、病斑的、生霉的、未完全脫皮的但尚有食用價值的米粒。碎米是指米粒長度小於同批米粒平均長度四分之三、留存1.0mm圓孔篩上的不完整米粒,即殘缺米。

上述的這幾個指標在國標里都有具體的限定規定,它們對米飯的口感和味道是有一定影響的。在市場挑選大米的時候,要仔細查看米粒的外觀狀況,確保米里不要出現過多的黃粒米、碎米以及不完善米粒。

煮不好米飯的另外一點,你沒有掌握好蒸煮條件。

米飯的蒸煮,目的就是把米變成飯,使米的含水量從15%左右達到65%左右,這個過程水和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熱量的控制不需要我們去擔心,因為現在都有電飯鍋,加水量才是我們需要關心的因素。

問題來了,加多少水才是最合適的?

加水量能夠影響米飯的硬度和粘性,加水量不足時,飯香不濃,粘彈性不足;加水量過多,米飯口感過軟,沒有嚼勁;適當的加水量能使飯粒有嚼勁、軟硬適宜,口感好。

在張玉榮等人的研究中,蒸煮秈米時,最適加水量為米重的1.6-1.7倍,蒸煮粳米時,最適加水量則是米重的1.3-1.4倍(如下圖)。煮陳米時需要的加水量要稍微多一些。

確定好了加水量,就要考慮米的浸泡問題了。

煮米前對米進行浸泡,目的是使大米吸水膨脹,其胚乳細胞中的澱粉顆粒就會出現細小的裂縫,有利於水分進入澱粉顆粒內部,使澱粉糊化均勻。吸水不勻的米粒,加熱後澱粉顆粒表層糊化後妨礙中心部分對水的吸收以及熱的傳導,從而導致米飯煮僵。

大米浸泡前、浸泡後、蒸煮後的掃描電鏡圖:浸泡前澱粉粒排列緊密、形狀規則, 清晰可見;浸泡後可以看到少許裂縫和空隙;蒸煮後澱粉粒形態發生改變, 糊化形成絮狀或小塊狀的蓬鬆物質, 輪廓變得不清晰。

可以這麼說,再優質的大米,如果糊化不完全,就不可能獲得味道好的米飯。由此可見,對米的浸泡是很重要的。

一般來說,不管是粳米還是秈米,浸泡時間在30min左右最好。時間過短或者不泡米,煮出的米飯內部干硬,外部粘稠;時間過長,米飯彈性小,口感稍差。

經過浸泡後的大米就可以放入鍋中開始煮了,煮好後最好不要立即起蓋,讓其悶制至鍋內氣壓回到室內氣壓,亦即能正常打開電飯鍋之時。悶制的過程能使米飯中的澱粉繼續糊化,這段時間大約需要10分鐘左右。

總結

至此,正確的煮米飯的方法應該是這樣的(由於現在家庭都有電飯鍋,加熱過程都是自動化的,所以本文沒有寫蒸煮時間對米飯口感的影響):

1.根據口味和需要挑選米的品種。粳米直鏈澱粉含量比秈米稍低,因此口感上會更軟糯一些。

2.淘米前把黃米粒、不完整米粒挑出,以防影響米飯整體味道。

3.淘米後根據大米品種加水,秈米加水量為米重的1.6-1.7倍,粳米加水量為米重的1.3-1.4倍,陳米則稍微多加些水。

4.浸泡半小時後開始蒸煮。

5.蒸熟後的米飯悶制約10分鐘左右。

補充:家裡的自來水也會影響米飯的味道,有條件的話建議用純凈水或者過濾後的自來水。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若侵聯刪。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食安小屋

參考資料:

1.NY/T 594-2013 食用粳米

2.NY/T 595-2013 食用秈米

3.杜雙奎, 楊紅丹, 於修燭等. 商品粳米、秈米、糯米品質特性和糊化特性比較研究[J]. 食品科學, 2010, 31(05).

4.朱滿山, 湯述翥, 顧銘洪等. RVA譜在稻米蒸煮食用品質評價及遺傳育種方面的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 2005, 21(8).

5.D.Cozzolino. The use of the rapid visco analyser(RVA) in breeding and selection of cereals[J]. 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 2016, 70.

6.Wang Xin-qi, Yin Lin-qing, Shen Ge-zhi, et al. Determination of Amylose Cont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RVA Profile Within Genetically Similar Cultivars of Rice (Oryza sativa L. ssp. japonica)[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 9(8).

7.張玉榮, 周顯青, 張秀華等. 大米蒸煮條件及蒸煮過程中米粒形態結構變化的研究[J]. 糧食與飼料工業, 2008, 10

非常感謝@Jerry Jiang、@嗨起來、@楊佳斌、@鄭磊、@feng ling、@ford5404、@活屠匪 的讚賞。

推薦閱讀:

蘋果妹之收銀記
蘋果妹日記之我們一家人
在沒有電飯煲的情況下怎麼煮米?
正宗泰國香米到底是什麼味道?

TAG:食品科学 | 米饭 | 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