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的經驗對你沒有用?

當我們著手做一件事,可是又沒有相關的經驗;或者雖然之前做過,不過現在的情況、資源環境發生了改變,我們不得不面對全新的挑戰,這時該怎麼辦?

通常就是借鑒一下別人是怎麼做的。找朋友、找同行、找龍頭企業做標杆、找國際先進的研究成果……用別人的經驗為我所用,這是很聰明的借力行為,可是,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別人的經驗他自己用著好使,拿到你這就不靈,這是什麼原因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兩個例子:

案例1:想讓醫生勤洗手,應該用什麼標語?

《離經叛道》一書的作者亞當-格蘭特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為了鼓勵醫生和護士勤洗手,他們貼了兩條標語,一條是「勤洗手可以防止你感染疾病」,另一條標語是「勤洗手可以防止你的病人感染疾病」。你猜哪條標語的結果會更好?

如果你請教營銷方面的老司機,沒準得到的答案會是第一條,因為「別人的經驗」告訴你,激發人們動機的最直接做法,就是讓對方知道做這件事與他本人的利益的關聯度,讓醫生清清楚楚的知道洗手對他自己有什麼好處,不洗手會對他自己有什麼壞處,他就會乖乖的聽你的話了。而第二條標語講的內容對醫生而言是「別人的事」,跟他自己關係不大,所以第二條標語應該不能打動醫生,第一條標語最具影響力。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兩周後的統計結果發現,第一個標語根本煤氣任何作用,而第二個標語的作用很明顯,醫療專業人員洗手的頻率增加了10%,而且還多使用了45%的肥皂盒洗手液。原因是看了第一條標語, 人們根據以往的常識就會得出結論:自己不洗手也不會生病,否則早就該生很多次生了。想想也是,平常就不怎麼洗手的醫生怎麼會被一條標語嚇到。而看了第二條標語,醫生就會考慮「像我這樣的醫護人員在類似的情況下應該怎麼做」,進而得出結論:我有義務去照顧好病人,減少病人感染的幾率,所以洗手的次數就增加了。

看來「利益決定論」還真不是萬能的,這條經驗用在讓醫生勤洗手這件事上,就沒有用了。再來看一個案例:

案例2:迷信滿意度問卷的結果會怎樣?

做企業培訓會對課程做評估,而第一層次的評估就是學員的滿意度,因此往往我們會在培訓班結束後讓學員填寫滿意度問卷,這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做法,網上也有很多評估模板可以下載,「別人的經驗」到處都是,可是拿來用的時候問題就來了,我們對著這回收上來的滿意度問卷該怎麼辦?是不是所有的培訓成就都由這滿意度問捲來決定呢?

當然不是。

滿意度問卷是用來衡量一次培訓班組織的是否妥當,課程現場是否注重學員的體驗等等,幫助企業培訓從業者找一找改進培訓方案的思路。但是如果完全迷信滿意度問卷上面的評分,那麼後果很嚴重。

首先,滿意度問卷的填寫有個性化因素干擾,即有的學員可能只是對現場的某一個小環節不滿而給了整個的培訓班差評,而且問卷又不一定體現不滿的原因,所以這種滿意度低,如果培訓從業者太當回事而深受打擊,那就是「太厚道了」;其次,有的時候學員不知道想要什麼,因而不知道好的培訓是什麼樣,因而給了你差評。就比如一個人很喜歡到電影院看電影,可是電影院播放的片源十分有限,因此他希望電影院能夠也多播放一些非新上線的電影,顯然這個要求難以實現,這時你做出了VR,可以在家裡體驗影院效果,可是由於VR不是他心裡「那個樣子」,所以他很可能給你一個差評。

上面的兩個案例,都出現了「別人的經驗不管用」的情況,日常工作、生活和學習中,也出現過很多別人的經驗不管用的情況。不管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別人的經驗本身受適用條件的限制、經驗使用的時機選擇性、實踐經驗的關鍵人物、經驗成功的歷史背景等等……

可是做很多事情,我們借鑒別人的經驗確實可以少走彎路,那我們該怎樣利用好別人的經驗呢?

總結起來有這樣幾個小建議:

1、拿到別人的經驗後要審視適用條件

2、模仿別人的時候細細體會原理,總結心得,固化成為自己的經驗

3、如果模仿後失敗了,及時總結,另想出路不抱怨

拿到別人的經驗後要審視適用條件

有些經驗不是不好用,是有他適用的條件,比如對於大企業來說,培訓班有條件安排在星級酒店,做個3天2夜的封閉培訓(手機沒收、不準請假),中間可以穿插無窮無盡的互動活動,讓學員邊玩邊學,自主領悟,培訓效果可以做的非常棒,可是這條經驗就不一定適用於初創公司,如果你面對的是初創型公司,就該從投入成本低、周期短、靈活性強、員工可以隨時隨地回到工位辦公等等,生搬硬套別人的經驗,就會把自己搞得很累,效果也不理想。

模仿別人時細細體會原理,總結心得,固化成為自己的經驗

一旦開始模仿,也就是進入了把「別人的經驗」轉化、實踐的過程,此時大家可以邊做邊思考,別人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不這樣做會怎樣?不斷總結心得, 這就是讓別人的經驗真正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如果模仿後失敗了,及時總結,另想出路不抱怨

有時候我們無法預估別人的經驗能不能用,可是我們又沒有更好的辦法,這樣實踐後會有兩個結果,一個是成功了,以後這個經驗再不是別人的,而是我們自己的;另一個是失敗了,那麼我們也沒有可抱怨的,至少今天看過這篇文章後,我們明白了,別人的經驗本來也不一定能幫你成功。這時明智的做法是及時總結原因,改進行為,另想出路。

以上就是我對「怎樣利用好別人的經驗」的看法,供你參考。


推薦閱讀:

實習過程中發現不喜歡現在的實習工作(方向),辭了或者怎麼去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定位呢?
有離職意嚮應該先和直屬領導溝通嗎?
一眼就能看到20年後的生活,你害怕了嗎?

TAG:职场心理 | 心理 | 职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