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敏敏老師問答第五十二期
提問敏敏老師,你好,孩子之前吵著要學鋼琴,我就給她報了班去學鋼琴,但她去了幾次之後覺得無聊,說不想學了。我覺得既然選擇了要學鋼琴,就要堅持下來,不能半途而廢,但每次讓孩子去學,她都不聽話,開始鬧。我不想讓孩子的未來留遺憾,但我也不想每次都和她爭執,請問敏敏老師,我應該怎麼做?
這位家長,你好。不少孩子對枯燥和重複的活動都缺乏恆心,所以家長首先要明白,孩子如果當初對某件事情很有熱情,但後面又不想繼續做下去是很正常的。不能堅持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有兩種:
一是孩子覺得這件事比想像中要難,自己要堅持完成這件事感覺吃力;
二是在嘗試了之後,發現自己其實對這件事,並沒有原本以為的那麼感興趣。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堅持完成他們應該完成的事情。在有些父母看來,孩子中途放棄,是一種三心二意的表現,是屬於不好的習慣,應該要被糾正過來。
還有的父母之所以會感到很生氣,是因為當初在孩子苦苦哀求下,投入了一筆不菲的資金,結果孩子說放棄就放棄,這就意味著投入的錢完全被浪費了,這讓家長難以接受。
如果家長把孩子練習的時間完全丟給孩子,把它當做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自然會感覺到一種無形的壓力,並且會隨著時間的發展,開始感覺枯燥無聊。
但事實上,家長完全可以把孩子的練習時間,當做是和孩子在一起共同度過的親子時光。與其只是機械地讓孩子去練習,不如花一些時間陪在練習的孩子身邊,這或許會讓孩子對練習產生不一樣的興趣,也可能讓孩子比以前期待練習的時間。
此外,家長們不必急於求成,很多時候,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他們的選擇充滿了不確定性。他們或許是看到了同學、朋友做什麼,自己也想做什麼;或許是忙於滿足別人對自己的期望,才選擇堅持;又或者,乾脆就是因為逆反心理的反抗,讓他們選擇放棄。
所以,要給孩子充足的機會來探索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並且實現自己的想法。當然,這並不是放縱孩子任性選擇和放棄,而是允許孩子嘗試,並且在孩子身邊幫助孩子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那麼,家長如何才能讓孩子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並且堅持下來呢?
下面是我給家長的一些建議:
1陪孩子一起
當你的孩子練習的時候,如果可以的話,陪在孩子身邊。
不過,這不是讓家長粗暴地干涉孩子,也不是讓孩子成為一個離不開家長的人。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要讓孩子感覺到家長給予了孩子關注,並且就在身邊。
家長甚至沒必要做過多的行為,就是和孩子待在一個房間裡面就可以了。
2探索什麼對孩子真正重要
嘗試著進入孩子的內心,並且幫助孩子一起探索什麼是真正對孩子重要的東西。
家長在幫助孩子尋找的時候,可以採用啟發式的提問,這樣會讓孩子產生思考,進而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比如,家長可以問:「你覺得彈琴的感覺如何?」「你在練習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問題?」「你感覺自己要用多久才能克服一個瓶頸?」
類似這樣的問題,家長都可以提出來,重點不是讓孩子給出漂亮又完善的答案,而是通過問題引導孩子思考,讓孩子找到內心的答案。
此外,還可以用問題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尋求幫助:「你看父母在這件事情上可以怎麼幫助你呢?」
總之,家長需要記住,提問的目的是引導,具體的問題可以根據情況自己來決定。
3和孩子談談你的經歷
如果總是講大道理的話,孩子會覺得無聊,而且很難感同身受,甚至在時間長了之後,會產生逆反心理,感覺到煩躁。家長可以講述自己小時候沒有堅持的經歷,通過真實的經歷來讓孩子明白你為什麼希望他避免放棄。
家長要確保這些經歷聽起來真實,而且是發自肺腑的感受,否則不僅不會感動孩子,反而會讓孩子感覺這是家長在抱怨和批評自己。
當然,家長需要明白的一點是,這不一定百分百有用,如果孩子沒有被打動的時候,也不要惱羞成怒,而是接受事實,並且尊重孩子的意願。
4
制定合理計劃
在孩子對學習某項技能充滿渴望,並盲目樂觀的時候,家長需要保持一定的冷靜。並且通過一些方式,比如講故事,讓孩子明白學習並掌握一項技能,是一個需要花費不少精力和時間的過程。
這有助於讓孩子產生一個合理且實際的預期,並且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會將問題人為放大,也不會讓孩子感覺好像問題無法克服一樣。
當孩子對學習有了一個比較現實的預期之後,家長要和孩子約定一個關於放棄的具體流程。這個流程可以是關於時間的,也可以是關於次數的。
比如,當孩子出現了不想學的想法之後,家長就應該按照事先的約定,告訴孩子:「我們已經說好了,當你感覺想要放棄的時候,必須要再堅持一個月,一個月之後,如果還是覺得想要放棄,那麼就算了。」這個「一個月」的時間,也可以替換為「上五次課」等。
總之,就是要讓孩子有一個緩衝的期限,在緩衝期結束之前絕對不答應孩子的要求。如果期限到了之後,依然沒辦法堅持的話,那就只能支持孩子的做法,畢竟再強迫下去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避免孩子輕易放棄的重點在於,要讓孩子知道,相對於能不能學成功,父母更關心孩子學的是不是自己真心想學的。此外,父母會陪伴在孩子身邊,幫助孩子弄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學習什麼,而且應該怎麼學才能達成自己期待的目標。
至於具體如何克服困難,這需要讓孩子運用自己的智慧來想辦法,父母可以在身邊指導幫助,但不能代替孩子。家長不該察覺到了孩子的天賦,卻最終用錯誤的引導,扼殺了孩子的天賦。
推薦閱讀:
※幼兒是否需要「更豐富的環境」,應該如何營造?
※「啥?不能誇孩子『聰明』,那誇啥?」
※四招搞定孩子賴床,每天早晨不該是「人仰馬翻」的時光
※為自己大聲說話(7 歲到 9 歲)第一天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