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是怎麼形成的
股價的形成分為集合競價和連續競價。
不知道大家平時是不是炒股,為了簡單理解,我們對他們的定義進行下簡單粗暴的定義:
集合競價:股市在9點半正式開盤前,根據當天早晨買賣雙方的委託所形成的價格。
連續競價:股市在9點半正式開盤後,根據買賣雙方的委託形成的價格。
具體實現上,有很多技巧,我們這裡僅僅介紹這兩種競價方式,讓大家對股價的形成有一個認識。如果大家感興趣,我們再在考慮多種情況下對股價的形成做具體的分析。
這篇文章跟以往的文章不同,不需要前面文章的基礎。
- 1 我們先看集合競價。
集合競價就是將當前能夠撮合的交易,全部撮合。價格的形成以最後一次撮合的價格為當前所有交易的成交價。
我們假設有如下情況:
當天允許競價後,出現了上述的賣家和買家。
為了對他們進行撮合,需要對他們進行排序,排序後,結果為:
好了,為了方便查看,我們給他們加上背景:
現在開始進行撮合,為了方便理解,我們給他們放在一起來看。
注意,到目前為止,交易還沒發生。我僅僅是對所有的委託進行了排序,重新排列而已。
現在開始撮合。
將當前買家的最高委託價與賣家的最低委託價進行撮合。
為了看的更清楚,用黃色進行標記,如下:
當前買家C願意出120元購買1手,賣家G願意出60元出售一手,顯然,他們是可以成交的。實際上,價格在120到60之間的價格,他們都是可以接受的。
那就將賣家賣G的1手,賣給買家買C,成交後,當前情況如下:
此時,發現買家B願意出110元購買2手,賣家G願意以60元出售3手,他們之間存在成交的可能。為了看的更清楚,用黃色背景標記下:
在上述買家B與賣家G之間成交2手。成交後,情況如圖:
此時,買家D願意出105購買5手,而賣家A、賣家E、賣家F、賣家G可以滿足他的需求。將上述能夠撮合的買家用黃色背景標記出來看看,如下:
此時,將賣家A的一手,賣家E、賣家F、賣家G的全部委託,跟買家D進行撮合。
完成後,賣家A還剩下2手。情況為:
此時,在賣家A和買家A之間存在撮合的可能性。
賣家D,與買家A之間不存在撮合的可能性,因為他們的價格雙方沒有一致預期。
將能夠撮合的賣家和買家用黃色背景標記,如圖:
將賣家A的2手,賣給買家A。完成後,情況為:
此時,在賣家和買家之間沒有合適的價格進行撮合了。他們的價格預期不再一致。
因此以上述最後成交的價格100元,作為上述所有撮合的交易價,進行成交。
集合競價後,就可以準備進行連續競價了。
- 2 我們再看連續競價。
連續競價比較簡單,直接在買家和賣家的一致預期價格內取平均值就行了。
與集合競價不同之處在於,集合競價每次都是盡量將買家的購買手數。即採用買家的預期價格、手數與一致預期的賣家進行撮合成交。
連續競價每次只選擇賣家和買家一致預期價格的最小手數進行成交。即看買家和賣家誰的需求少,就滿足誰的需求。這個好理解,滿足大需求,那預期價格可能不一致,就沒法算了。
還是以上述買賣為例,開始情況是:
在買家C和賣家G之間達成一致預期交易,賣家G想賣4手,買家C想買一手。選擇他們之間的最小手數,即1手,在他們之間進行交易。
此時的交易價格為:(120+60)/2=90元
完成上述交易後,會將買家C從撮合列表中刪除,並選擇下一次預期交易為:
此時,將買家B與賣家G進行撮合。此時,最小委託手數是2手,交易2手。
交易價格為:(110+60)/2=85元
完成交易後,將買家B從撮合列表內清除,並進行下一次撮合:
此時,同樣要選擇最小手數進行撮合,將賣家G的1筆和買家D的1筆進行撮合。
撮合價格為:(105+60)/2=82.5元
撮合完成後,將賣家G從撮合列表內進行清除,並進行下一輪撮合。
後面的過程是一樣的,不斷地一筆一筆地撮合。
最後,如果賣家價格高於買家價格則停止撮合。
從上述過程可以看到,在集合競價階段,個別極端價格對最終價格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的。但是,在連續競價階段,如果你不小心出個高價,那必然瞬間就成交了。所以,大家交易股票的時候千萬不要手抖呀!多加個零,那損失可就大了。
======================
注意:
連續競價進行了簡化,
實際操作中,要考慮先後順序:
出現新的委託:
如與委託價能達成一致(價格相等),則取一致價成交。
價格不一致時,考慮誰後出價。
買家後來出的價(買家剛入場),如果這個價格高於當前所有賣家的委託價,則以當時所有賣家的最低委託賣出價成交;
賣家後來出的價(賣家剛入場),如果他新出的委託價低於當前所有買家的委託價,則以所有買家的最高委託買入價成交。
文章太長了,這裡簡化了說明,後續文章里會有進一步說明。
推薦閱讀:
※投資小課堂9:股價只是一個報價
※Quant 是如何理解股價呈隨機變動這一假設的?
※股價逆天!茅台和我國房價走勢的「骨肉情」
※股票價格是如何產生的?
※如何精確計算一支股票的股價應該在多少才算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