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彩蛋」福州糕點不完全食用報告

作為一個正兒八經(大霧)的產品專欄編輯,總是寫一些吃吃喝喝的東西真是太不好意思了。

不過也只有這樣才能體現不正常的精神所在啊!(呸)

說來這期彩蛋的誕生全要歸功於老闆千里之外的厚愛,

僅僅是在新浪轉發了一條想吃家鄉萬字糕的微博就在三天內得到了投喂,超級霸道總裁有沒有!

而且還單身!還可萌可御!想要聯繫方式的請打賞,小編會在三日內將其私信到各位的賬號(沒這回事)

最初的題目是「福州傳統糕點不完全使用指南」,但實際上以下提到的很多點心並非福州傳統的糕點。

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連食物也變得越來越一體化了,

這對於吃貨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閩人嗜甜,閩菜中的福州菜則以甜、酸、淡為主要特色,善用糖醋,以荔枝肉、醉排骨為代表。據說此種飲食習慣與福州多山且位於沿海,烹調原料多取自山珍海味有關,用甜入菜能夠較好地去掉食材中的腥膩,這大概也是福建有那麼多糕點存在的原因吧。

這次總裁選擇了(據說是)福建省現存年代最悠久的歷史名店——聚春園中的幾款點心進行投喂,分別是咸真酥、蛋黃酥、鳳梨酥、萬字糕和板栗餅,塞了滿滿一箱子。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個個揭開這些糕點的真面目吧~

咸真酥

在說咸真酥之前,先讓我們來看一下「酥」這個字的源流。

《康熙字典》有記載:「酥」音蘇,《玉篇》記載為「酪也」;《韻會》:「酪屬,牛羊乳為之,牛酥差勝;」《臞仙神隱書》造法,以乳入釜,煎二三沸,傾入盆內,冷定,待面結皮,取皮再煎,油出去滓,入鍋內即成酥油。北方名馬思哥。

由此可見,傳統的「酥」是指一種奶製品,以牛羊奶作為原料。然而作為福建傳統糕點的咸真酥,根據度娘查詢到的內容,並非所謂的乳製品,而是一種以豬油打入麵粉,再加入蔥末烤成,半甜半咸,和外面那些妖艷賤貨都不一樣的糕點。在福州歷史上,最為出名的當為三坊七巷內水陸軒製作的椒鹽真酥,口味酥脆油潤,有濃郁的芝麻和椒鹽香。

天氣不是很好,奶昔全程拍出500萬前置攝像頭的效果....

聚春園的咸真酥入口與桃酥無太大差異,糕點中的鹹味要大過甜味,咀嚼過後還有胡椒微微麻舌的感覺。

蛋黃酥

現在的蛋黃酥已經很難被界定為某地區的特色糕點了,不論南北的糕點店,都能窺見那一方圓潤的身影。據傳蛋黃酥為台灣月餅的變種,內餡為紅豆沙、熟蛋黃,與蘇式月餅亦有異曲同工之處。

令人驚艷的是,入口有些許奶香氣息。作為主要餡料的紅豆沙,甜味大於豆沙味,但蛋黃的鹹味又中和了其過度的甜味,可能是天氣太冷的關係,蛋黃稍顯干硬,總體上還是有些膩。

鳳梨酥

相傳早在三國時期,劉備迎娶孫權之妹時訂婚的禮餅中就有以鳳梨入餡的做法。然而鳳梨在生物學上與菠蘿同為一種,與玉米、番茄、番薯一樣,都是地理大發現的產物。在哥倫布將其帶回歐洲之後才被歐洲人逐漸熟知,後又隨著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擴散至位於加勒比海以及南亞的殖民地。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菠蘿應當是在1560年前後傳入中國的,故三國時期的人兒,應當是看不到鳳梨的存在的吧。

但還有一種植物,則作為當時鳳梨的替代加入了禮餅之中,並且延續到了現在,那就是冬瓜。在《廣雅》和《齊民要術》中都有種植冬瓜的記載,從配料表中我們也時常可以從不同的酥點裡找尋到冬瓜的影子。現在的土鳳梨酥都以「絕無冬瓜」作為自身的賣點,但在更早之前,人們則是以加入了冬瓜的鳳梨酥為上品的,最早的鳳梨酥甚至完全以冬瓜製成,正是看中了它纖維細膩,口感綿密的特點。相比之下,純粹的鳳梨內餡酸度較高,纖維又粗,口感上不能滿足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人們的要求。之所以將純冬瓜製成的糕點稱為鳳梨酥,據說是由於其閩南語發音與「旺來」相近,不過為取一個好兆頭罷了。

既然扯到了閩南語,小編忍不住要多說幾句:許多福建的同學到外省上大學,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你會說閩南語嗎?然而閩方言的構成是非常複雜的,過一個山頭可能之間所說的語言就大不相同。以福州為例,福州話可以說就是閩東方言的代表,而閩南語則是廈門、漳州、泉州一代的方言。再以福清為例,作為福州的縣級市,雖然語言上基本相同,但是語音語調上還是能聽出明顯差異的。所以並非所有的閩地區同學都是會說閩南語,會唱閩南語歌曲的啦~

鳳梨酥的外皮略厚,咀嚼中可以感受到鳳梨的纖維感,還有些許鳳梨的酸味。雖然不及土鳳梨酥對鳳梨的添加程度高,也算是貨真價實。

萬字糕

說道萬字糕名字的由來,都要歸於其上一個萬字元。

萬字元(藏語稱作「雍仲」符號)是雍仲本教的吉祥標誌。顯現金光,如來佛胸前有卍字。中國唐代武則天定音為「萬」。義為「吉祥萬德之所集」。佛經中又寫作「卍」。

萬字糕中的萬字元是由豆沙所製作的,由於天氣比較冷,整塊萬字糕凍出了一種洋酥的感覺。入口豬油味道比較重,很甜很甜很甜。

作為一個甜食愛好者都被甜到憂傷了,女朋友嘗試過後默默在我的屏幕上打了兩個字:

「糖粉。」

完。

板栗餡餅

和蛋黃酥相似,板栗餅也即將成為全國通用的小吃糕點之一。度娘將其作為山東的傳統名點進行介紹,最早發源於山東沂蒙地區。但餡餅則是正宗的閩菜糕點,其中以廈門鼓浪嶼的餡餅尤為出名,分為甜咸兩類,甜者多以綠豆沙為餡料,加入豬油、白糖調味。咸者則多以肉丁為餡料。板栗餡只是其眾多可用餡料中的一種,香火鼎盛的南普陀寺下亦有許多售賣鼓浪嶼餡餅、素餅的商家。

可能還是因為天氣太冷了...餅皮略硬,入口不是很甜,但有回甘。餡料的口感較為細膩,整體稍顯干硬。雖然在配料表內「板栗」二字排名前三,但幾乎嘗不到板栗的味道...午後作為茶點,配上一杯紅茶共享,應當是極好的。

大早上吃了那麼多甜食小編已經整個人都不好了...

有機會還是希望大家可以親自去往福州這樣一個宜居城市感受新鮮軟甜的點心,

還有和點心一樣軟軟甜甜的萌妹子們!(大霧)

主編聯繫方式持續售賣中!(說了沒這回事!)

參考資料來源:

漢典 zdic.net

https://baike.baidu.com/


推薦閱讀:

一個人在福州一禮拜時間,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福州哪裡的居住體驗比較好?
福州和閩南的知名度哪個高?
題主準備去福州→平潭→泉州→廈門→漳州→東山,對行程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有哪些建議給初到福州生活的知友?

TAG:福州 | 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