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刪回答的說明

關於如何評價醫生在飯店搶救心臟驟停患者被打? - 醫療行業 這個問題的回答,我已經刪除,因為想做的事已經做完了,留著徒留大家不爽。

那裡的回答只有不到2000字,但是寫了我足足4個小時,思量再三還是發布出來,其實就是源於大家都在抱怨,沒人告訴年輕醫生「這時候該拉回醫院,不要自己在外面逞強,現在的醫患環境太差了」。我覺得我要說出來。

在專業問題下,我向來不喜歡灌水,不帶點乾貨始終還是不行,我就介紹了一下指南怎麼說,實際能怎麼做。回答寫好後我再三改完,就希望淡化對現場醫師的否定,而且文中也是以「不合適」而不是「有責任」「錯誤」這種字眼來評價,以免使此事發酵,畢竟我的目的是讓年輕醫生知道自保,而且知道這麼做真的不僅僅是為了自保,也是為了在這動蕩的醫患環境中生存。現在我目的已經達到了,為了不激化矛盾,我覺得還是刪除為妥,趁我希望看到的人已經看到,而不希望看到的人也沒怎麼注意到時。

然而,這個回答下里語氣最重的就是提到知乎醫學圈子的「戾氣」以及醫生的「日益精進」的問題。說真的,這不是高高在上——我一個小醫生,有什麼好高高在上的。不過因為不喜歡把回答答成網文的風氣罷了。我自己是斷然不願意把我的專業問題答成我談酒類話題的那個調調的,醫學的事情應該保持其嚴肅性。而各位同行可以自己看眼,目前知乎醫患問題下的回答都是怎樣一面倒的風氣了。我對這個行業的從業狀況很悲觀,悲觀到幾近轉行,但是在一個公共言論區域,一個專業群體做到這樣,我真的覺得「太過了」。而專業問題的討論,卻偏偏太少人關注。我把最招罵的話放在第一句,也做好了整篇東西會被人帶著滿腔怒火讀完的心理準備了,但有些話就是應該明確不含糊地說出來。

而且我一直有看評論的習慣,唯恐漏過別人的疑問和建議,但從偶爾上知乎日報開始,我遇到的都是怒罵居多。說真的,我自己也不是個特別自信的人,還有點小玻璃心,也知道我所說的肯定有諸多紕漏,然而看到的回應方式以激進的為主,伴有諸多對我個人的揣測然後譏諷。說真的我都實名了,不介意被人肉,也對自己言論負責,但這種方式始終讓人難受。而這其中最多的都是因為答案不能面面俱到兼顧各人所需——如果是要評價一個問題,那恐怕真的做不到。任何觀點都是有局限性的,任何文章都是有主旨的,我不希望寫些和稀泥的內容浪費他人的時間。

因此,這種攻擊性評論從日報蔓延到知乎本體後,我覺得有點超過我承受的限度了。

我答這篇的初心,不是為了炫耀我的知識——我開始碼字前1小時都充滿了不確定,查了1小時文章都確定了這些內容,我不比誰知道得更多。真正的初心,是源於我2013年剛上知乎的時候,同時也是我剛開始在急診提心弔膽地出內科院前急救的時候,那年發生了朱玉飛的惡性殺醫事件。急診的前輩們面對我出車前反覆的充滿恐慌的各種請教,給了我一個很實用的建議:無論如何,只要不是明確死亡病人家屬要求拉心電圖寫病歷的,趕緊往醫院送回來,路上盡量不要耽擱,不要做過多容易被抓住把柄的操作。事後我還真的拉回過不止一次心跳驟停的患者,我真的很感謝急診的同事和前輩們只是取笑我命黑而沒有責怪我不夠精明。我希望的僅僅是把這些話告訴醫學生和還沒經歷過院前急救的年輕一點的後輩們,而且不是以抒情的方式,而是希望看完以後有多一點點收穫。

至於餐館老闆的小算盤、還有在場醫生的顧慮、記者的報道誤差,愚鈍如我者也不至於不考慮,但是與其評價這些細節,我更希望把話說清楚,讓後來者們不要再冒險遇到這種不測。

在知乎嚴肅答題的負擔實在太大,偏偏我個人觀點偏激又喜歡夾雜點專業內容,以後還是不寫醫學和醫療的內容了。比起邀請回答,也許還是私信聯繫討論更佳合適。


推薦閱讀:

為什麼總有人無法區分「添加評論」和「添加答案」?你有沒有覺得「添加答案」這幾個字太淡了?
知乎五周年你有什麼想分享的感受?
如何逛知乎的時候隱藏知乎上面的藍色logo條?

TAG: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