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未來不迎,當下不雜,既過不戀——讀《斷舍離》
02-03
通過大量閱讀,讓自己成為一生的自學者;培育求知慾望,努力讓自己一天比一天聰明。n—— 查理.芒格n
標題語出《曾胡治兵語錄》:「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一有著,則私也。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雖然這段話主要在講活在當下,看起來和本書關係不大,但不知怎麼在寫書評的時候突然想到這句話,特地搜索了下確認了原文。後來想了下原因,書中提到的以當前自己是否喜歡為標準的整理原則,不正是活在當下的意思么? 對比《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從理論上講的更透徹一些,而《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則有更趨於實操。斷舍離三個字代表了收拾的不同階段,斷相當於控制流入,只讓適合的東西進入家中,而舍相當於留出,有流出才能保持一個更有生機的狀態,而離則上升到了精神層面,通過收拾好家,通過打造適合自己的家,讓自己不斷獲得成長和內心的平靜。
相比於傳統的整理術更多在於判斷物品是否有用,通過有用與否決定留存,作者在自己的收拾方法中,更多從關注人出發,關注物品是否適合現在的自己,只留下適合現在自己的東西,將自己的家打造成由自己喜歡的物品構成的家,而不是因為物品有用但自己不喜歡而留下來的家,從理論上來說,顯然由自己喜歡的物品構成的家更舒適。 從舍的角度,作者以擬人化的方法講道理,提到長期沒有使用的東西假設是人的話,可能會產生怨氣,而自己也不喜歡,這樣的家顯然是值得改進的。 而因為覺得可能會用到的東西,雖然有可能有一天會用到,但大部分時候是用不到的。因為一點用到的可能性,而讓很可能再也用不到的東西長期留在家裡,反而是得不償失,因此也是值得捨棄的對象。而舍的方法,是判斷是否是當先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不喜歡,則去處可以丟棄、可以捐出去、也可以送給需要的親友。
另外,一樣東西很可能現在的你喜歡,而過一段時間就不喜歡了,所以斷舍離是要循環進行的。 從斷的角度,作者給出的方法是首先要學會舍,因為通過舍,才能養成自己對自我內心的認知,形成自己的判斷標準,這樣才能更準確判斷是否改讓東西進入自己的家中。 類似因為便宜而買的事情,我雖然已經能做到不因為便宜買不用的東西,但還沒有做到不因為便宜囤用的東西,按照作者的說法,這個行為也不太好,但我修鍊還不夠,還得再理解。 另外,從斷的角度,作者也建議適當讓高出現在你的層次的東西進入你的生活,這樣能夠一定程度促使自己的成長。而離的方面,我的理解更淺一些,感覺作者主要是從心理角度去講這個事情。比如家中整潔以及只留下喜好東西對人會帶來正面的心理影響,而丟掉長期不用、懷念舊時光不舍丟棄、擔心可能會用到留下來等東西,就像排掉了一些沉澱的污垢,讓人減輕心靈的負擔,從而帶來心情的愉悅,包括學會使用更好的東西,從而讓自己逐步配得上好的東西和形成自信。
總之,這本書以我目前的理解來說,覺得對於目前物質極為豐富的世界來說,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收拾方法,且其中在離的方面的觀點,個人也表示認同,對物品的收拾能逐步帶來個人的成長,建議配合《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的書和視頻搭配著看。 (完)
推薦閱讀:
※把諸子百家的書全讀遍會是怎樣?
※讀過那些偉大的作品之後,要怎麼鼓起勇氣寫作?
※你住隔壁你姓王
※我在一個月前建的讀書群,你猜現在走了幾人?
※什麼樣的做派叫「士大夫情懷」?
TAG: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