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在起跑線,但我贏了人生
作者:Ben | 外貿基友團
寫一下我那讓人焦急的女兒。是「讓人」,不是讓我。
說一說現時的情況。 Jin 快要4歲了,如果以一個香港家長的眼光去看,可能都會擔心。她還未讀出26個英文字母,只能認出小量的英文辭彙。對基本的加減還可以,但常常錯。中文字就更差了。沒看懂幾個。音樂方面是完全沒有任何特技。既不會彈琴也沒學什麼芭蕾舞小提琴。愛玩水但不會游泳。以華人社會的標準來說,她簡直是入名校的炮灰。別人家長在知道她的進度後,口說擔心,心中的喜悅都寫在面上了。我也往往只冷冷回一句,「慢慢來吧」。目前為止我們一個早教班都沒上過。
朱大小姐在某些方面還是拿得出手的。她很喜歡動手(跟我完全不像)。學校的勞作和cooking課是她的最愛。在家裡除了跟我玩過家家之外,最能讓她集中的不是iPad,而是跟我家佣姐姐動手做小勞作和畫畫。幾個月前還不太會的,現在畫小花花小屋啥的都會了。畫好了她都會很開心的讓我來品評她的大作,而當然她永遠都只會聽到讚賞。
今天的世界,和我小時候已經是根本性地不同了。一個G字開頭的工具,加上你的好奇心,就能讓你穿越千百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習,根本就不再需要去強記任何東西了。求學問知識,你唯一需要的就是動力。我很愛維基百科,閑來無事都可以花時間在上面看。好奇心就是動力。知識學不盡,不如學一套如何引發好奇心去學習的方法更好更重要。孩子都有好奇心的,但很容易被各種讓人生厭的教學方法打擊掉。我很樂於讓她花時間在做喜歡的事上,只要不是壞習慣就好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是我自己活了三十年後才懂得的快樂。我們不急於成材,成大事。最少,一個4歲的孩子不應該急。這個年齡唯一的任務,就是健康快樂地成長。如果真的要去學習些什麼的話,那就是自理能力,禮貌,陽光,還有「learn to learn」。絕不以她懂得拼umbrella為榮,也不會為她能在一群小P孩中拿個什麼第一而驕傲。不急,不戰。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馬拉松,或者說根本不應該被說成是一場比賽。
一個四五歲的孩子懂得拉小提琴知道九大行星卻不懂自己上廁所,在香港不是怪事。那些該死的名校收生標準造就了「怪獸家長」。這些家長,節衣縮食也給孩子報上十個八個興趣班。他們本身應該也是中產,一輩子在學校在公司在朋輩間都在比較。斗,就是他們的生存方法。他們不敢,也不知如何停下來。 (其實我在某段時間也是如此。不工作了突然不知所從了)作為父母,他們很自然地把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人生經驗教給下一代。華人社會普遍如此。結果,國外大學都是中國留學生們拿獎學金的,而華人員工一般都比老外勤奮出色。厲害嗎?可喜可賀?中國人很有競爭力(至少,競爭心),但是卻很累,一輩子都很累。 Win or lost?
Jin的一位同學的土豪爸爸(是位急症室醫生)跟我聊天時說了一個很牛但又深刻的話。 「我的孩子不用跟人比,因為他的錢花不完。我只想他做他喜歡的事,過得開心」。我不是土豪,但同樣說出了我的心聲。人生的打拚,她爸,她爺,她太爺三代付出的汗水基本上已經夠多了,用不著她來個苦迫四代同堂。讓她能盡情地摸索人生的各種可能性,是luxary, 但也是我的任務。
在香港,國際學校的既念可能跟國內不一樣。在我中學時,我們都侃稱國際學校的學生數學白痴(當然這樣說是不客觀的,只是當年的小兒之見)。他們的學生,學術程度都比我們「傳統學校」低,也不用參加把我們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會考和高考。我們在念書,他們就整天去玩。香港的國際學校,真心不是什麼精英教育。相反,同年齡的孩子,普通學校的學生一般會比較勤奮,專心,知道的知識都會比國際學校多。儘管如此,我還是為女兒選擇了這條路。讓她輕鬆學習,不急學那些與生活生命無關的多餘學問,不硬學那些只為應付考試的技能。未來的日子裡,我也已經放好了心態,徹底地不以市面上的標準去強求孩子。相信一定不會容易。
如果將來,她願意主動去從不同角度去了解問題,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願意勇於去嘗試不同的體驗,那我給她安排的教育就算是成功了。若然她有一天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那輸在起跑線也不一定是壞事。我自己的故事,就是比龜兔賽跑更有說服力的例子。
丹牛哥讀後有感——
讀了Ben叔的文章《輸在起跑線》,寫的是他對女兒的教育態度,難得一篇和商業無關的帖子,很有意思。
我突然想起了曾經在門徒群里說到的,我們通過《太閣立志傳》或者《信長之野望》等遊戲去學習日本歷史,通過《大航海時代》去學習五大洲七大洋的事情,興趣永遠是學習的最大動力,不是嗎?
我媳婦常說李二少要長大了想去當保安也隨他,這當然不大可能是真的,但所幸我倆對於教育孩子持有同樣的價值觀,吃好睡好玩好,隨心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而不單純是一個有錢的人,過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不純粹追隨某個人的足跡。
我認為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批量生產」,所有的人都是一個模子裡面印出來的,都在沿著學校,老師和家長自以為正確的道路在行走,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人云亦云,在父母的羽翼下長大,過著父母提前二十年就安排好的人生。然而,過往二十年和現在就已經是天下地下的區別了,今後二十年和現在的差距說不定得用光年來衡量,我們又怎麼知道現在給孩子安排的路,就一定會是正確的,就一定能夠跟上時代的變化呢?
突然又想起了我和Ben叔在寧波時候的一次討論:"公司要不要搞年會",以及某個門徒小夥伴曾經問:「公司五周年,年會要怎麼搞?」---我和Ben叔的答案都是:
1)不要自己出面組織,因為我們都分辨不出,員工們到底是真的喜歡還是純粹在奉承老闆,不要試圖掌控一切,畢竟員工不是小孩,我們不是父母。
2)給出明確的預算和期望達到的目標,讓員工們由下而上地自發策劃和組織,做他們想做的,給他們想要的,而不是老闆想要的。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每一秒的人生,果然都是修鍊,有著太多值得思考的事情。
更多乾貨和交流,歡迎來我們的微論壇 http://vzan.cc/f/s-66753
推薦閱讀:
※第一年,如何訓練寶寶精細動作?
※你覺得父母對你的培養方式或理念中,你最感激和讚賞的是哪一點?
※兒童從零學編程,及2款APP & Scratch
※練琴乾貨 | 鋼琴練習流程圖,從沒有人這樣做過。
※孩子遭遇霸凌,家長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