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的心理學到底比西方的心理學落後多少?


謝謝邀請!

學習心理學的大概都知道,國內心理學要落後於西方,這個西方特指美國。(科學心理學雖然發源於德國,但是心理學在美國卻是真正的生根發芽,遠比在德國枝繁葉茂。)

首先我要說一句很抱歉的話,對於這個多少,我實在難以描述。是距離?是時間?所以我也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說一點想法了。

有人言必稱美國心理學各種好,我們這裡各種差。我認為這種說法不客觀。綜合來看,心理學眾多分支領域在我國發展極不平衡,這就導致了不同領域與美國的差距並不相同。

1. 認知(神經)心理學: 我個人認為認知領域的研究我們國家並不落後! 北師大腦所,北大心理系基礎組,西南大學腦成像中心,中科院心理所等等這些地方都是我國基礎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研究的重鎮。研究的內容和前沿性並不落後於國外。因為有錢,國內知名教授經常在各種場合說他們那裡如何如何有錢,錢如何如何花不完……北大心理系韓教授也曾說過,北大目前心理系的配置可跟哈佛比肩。北師大腦所薛教授文章多見於NCS等高大上的雜誌。但是注意,我在前面有個(神經),這是為何? 我國目前處於領先地位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對神經領域的研究,使用高級的設備,比如fMIR,ERP,TMS等等。傳統的認知心理學領域我們並不佔優勢。

2.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我本人不是研究這一塊的,不敢妄斷。就我觀察到的狀況是發教非常落後。(此言一出可能要得罪那些發教心理學的大牛小牛了。如有不妥,請批評指正!)發教領域基本上國內的學者沒有提出什麼重要的理論。反正我是一個沒記住。我本科在學習發展心理學的時候,老師曾說過,我們國家太缺乏對於嬰幼兒和老年這兩個階段的人的心理學研究。深為同意。

3. 應用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領域太廣,也不好一概而論,不過基本上還是非常落後。比較典型的幾個領域,一是心理諮詢。心理諮詢在美國的普及程度那是相當的廣! 來訪者諮詢的內容五花八門,什麼都有。這個行業在美國已經是比較完備的了。相較於我國,呵呵。從業者的混亂,受眾的不認可……還有一個領域是人力資源。說實話我不知道了。因為我自己不是做這個的。

4. 社會心理學: 這個我想單獨說一下的原因是我的研究方向是這個,我一直對社會心理學有著濃厚的興趣。 一句話,落後,非常落後。落後到我都找不到一個可以衡量的指標。你說發展落後吧,好歹有一些針對青少年的研究。社會心理學領域我真心找不出一個能讓我驕傲一下的。腐敗?有一段時間,這個議題很火。後來呢?不了了之。社會心理學領域頂級期刊JPSP上,除了中山大學周教授發表過一篇研究以外再無他人,因此我的一位老師笑說,你們要是在這個上面發一篇,比在Science上發還厲害!

上面是我所觀察到的現象描述,下面談談原因。

我們一直說心理學是兼具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種屬性的中間學科。看看上面的現象可以發現,我們在自然屬性上佔據有利地位,基本不落後,甚至領先;而社會屬性上基本完蛋。why?

1. 錢。夠直接了當哈! 科學家進行研究得有錢,沒錢不行。我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數額遠大於社科基金的數額。

2. IF。這與評價體制有關。搞自然屬性方面的,比如生理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發的文章多是sci,IF值高,逼格高;搞社會屬性方面的,比如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發的文章多是ssci,IF值低,逼格低。當然這個現象並不絕對,誰都知道JPSP的IF值雖然不高(5.0多),但是重要性遠大於部分sci里6分的雜誌。

3. 語言。 這個很關鍵! 我們寫的文章都得翻譯成英文再去投稿,否則別人看不到也看不懂。這無疑耗費了我們大量時間。人家是第一語言寫作,我們是第二語言。肯定對方快啊! 我們還在糾結用詞與語法的時候,人家第二篇文章出來了。科學研究領域,速度真是要命。同時發現一個新東西,誰先提出誰就能流芳千古,後面的只能被遺忘在歷史的長河。

4. 歷史因素。 十年浩劫,心理學被視作唯心主義學科,不許搞了。整整十年! 那時候的學者要想看書都只能偷偷地看。不說了,都是淚。

5. 科學研究者自身原因。 我覺得每個科學工作者都應該捫心自問一下,是否對得起科學二字! 如果再實在一點,是否對得起納稅人給我們研究送的錢。學術界並不真空,照樣老虎蒼蠅一大堆。違規招生是腐敗,我看拿上納稅人的錢亂搞研究,篡改數據,胡寫文章,一稿多投同樣是腐敗!

洋洋洒洒說了不少,一句話總結,革命遠未成功,同志仍需加倍努力!


落後多少,我要說一個概念就就是,「傳承」

就像足球,中國踢英國,你就是知道會輸,並且輸的遠不止兩個球,或者運氣不好射偏了那麼簡單。。

場上有11個人場下有教練,有培養體系培養理念訓練機制……

而當年文革由於把整個心理學這個學科都打倒了,所以第一批心理學人有數學老師,語文老師,臨時抓過來,東拼西湊來的。他們對心理學的理解難免有謬誤,然後傳給下一代學生……

就這樣,我們的差距是以代計的,尤其是諮詢這一塊……只有等到在海外接受系統訓練回國的人佔據話語權才會把一些謬誤調整過來,樂觀估計,三五十年吧……


起初落後二三十年,後來落後四五十年,現在又加緊步伐趕上一些,還是落後二三十年。

這個可以從各個心理量表的問卷以及心理學教材的修訂時間可以看出一二,但是只能作為參考,因為其中涉及的因素還是蠻多的,強調準確時間的話非常困難,如有錯誤請指正。

1908年的比奈-西蒙量表,1917年由樊炳清引入中國,在這裡差距還不是很大。

1938年的瑞文推理測驗,1985年由張厚粲重新在中國修訂。

1939年的韋氏成人智力測驗、1949年的韋氏兒童智力測驗,在1978-1982年和1980-1986年分別由龔耀先、林傳鼎和張厚粲編排,已經落後了四十年左右。

1943年的明尼蘇達人格測驗,1982-1985年由宋維真修訂。

1952年的艾森克人格問卷,1983年由龔耀先主持修訂。

1956年的卡特爾16PF人格量表,1981年由李紹衣修訂。

觀察這些時間點,你會發現斷層非常大。

心理學在建國前的發展和建國後的發展之間有一大段時間幾乎沒有成果。到1978年之後才開始陸陸續續重新引進西方成果,原因不言而喻。

建國前因為常年的戰爭影響,心理學在我國的發展微乎其微。

建國後主要的成果集中在七八十年代之後,1966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國的心理學發展遭受的巨大的挫折。在這段時間內,心理學被批成偽科學,所以在國內毫無發展。十年浩劫過後,心理學才慢慢恢復生計,重新發展起來。

到現在,中國的心理學還在追趕西方的步伐。還有很多心理學的教材編排的時間還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九十年代已經算是非常新鮮的貨色了。

去國內的論文網站上搜索心理學相關的文獻也可以發現,21世紀以來的文獻並不是很多,總體來說都集中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左右。

但是也請不要過分悲觀,國內還是湧現出了很多心理學大師的。如張厚粲,彭聃齡,朱智賢,楊治良,林崇德等人。

最後希望中國的心理學發展的越來越好。


你這個問題問的,好比問房祖名的功夫比成龍差多少個等級一樣。不是怎麼比的問題,而是,一個是爹,一個是兒子(成績一般般)。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