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即將跨入真正心性自由的新心性學時代
新心性學和舊心性學主要有兩點不同。
第一點是,新心性是基於全球文明的通盤研究,對中國之外的其他文明,做到了知其歷史的來龍去脈,把握基本本質,明了其於中國文明的互動關係。舊心性學沒有做到這一點,而是對其他文明進行簡單的駁斥,譬如駁斥法家、佛教、道家,對這些思想的歷史起源,以及與中國的相互關係,並不清楚。
第二點是,由於沒有了解,法家、道家、佛教的歷史起源,就不可能把握他們的本質,也就很難撇清與他們的關係。導致中國的心性學有意無意的,受到這些思想的影響,出現了變異。
漢唐儒家,受法家思想影響嚴重,他們的心性是法家化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唐朝的韓愈,以及後來的宋儒,都認為,儒家的道統從孟子起就中斷了。
宋明理學,其主要目的,就是消除儒家的法家化,讓心性學回歸孔孟,但是他們藉助了佛教和道家的幫助。
宋明理學的第二個目的是,消除佛教和道教在中國的影響,恢復心性學的主流地位。但是,由於不清楚法家、佛教、道教的歷史根源,沒有把握住它們的本質,所以導致,抵禦這三者的工作做得不徹底。只是在形式上做到了對這三者抵禦的成功,而實際上,還保留了一些殘餘。
新心性學,由於弄明白了祭祀、法家、佛教、道教,以及現代西方文明的歷史起源和演變,把握住了他們的本質。能夠真正做到對他們的完全分離,讓心學真正重回孔孟,甚至重回《易經》,重回原初的《易經》,重回真正的心性學。幫助人們實現真正的心性獨立和心性自由。
心性學出現和形成的標誌就是《易經》的出現。
易經出現的時期,在文獻記載上,是伏羲時代。伏羲時代在神農時代之前,所以在這個時候還沒有農業。伏羲時代對應著考古學上的定居化的漁獵採集時代。這是主要憑藉採集野生穀物,就可過定居生活。綜合來看,人類最早的定居生活可能就出在中國。具體地方是黃淮平原,具體時間,可能在1萬六千年前。這也是伏羲文化的時間和地點,也是易經出現的時間和地點,也是心性學產生的時間和地點。
伏羲時代和神農時代,是中國最純正的易經時代,最純正的心性學時代。神農時代開始於1萬年前,因為考古學證明,農業就是出現在這個時期。這是伏羲時代的結束時間。神農時代結束與公元前3500年左右。從此中國進入祝融時代。
伏羲時代和神農時代,也是中國文明最幸福的時代,最理想的時代,所以給後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從祝融時代起,中國的心性文化,屢次遭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和破壞。這些外來文化分別是:多神教祭祀文化、崇尚武力征服和統治的法家文化、講形而上真理的理性宗教文化(道家)、佛教、現代西方文明。
所以,從始至今的整個中國文明史,又分成兩個大階段:純正心性學階段,混雜心性學階段。
舊的新心學,主要是指的這個混雜心性學。
但現在又處在一個巨大的歷史轉折點。整個混雜心性學階段正在結束,將重新回歸純正心性學,回歸祝融時代以前的心性學。這個心性學,就是新心性學。
新心性學能夠在充分了解歷史脈絡和把握本質的基礎上,做到對祭祀、法家、道家、佛教、以及西方現代文明的有效分離,回歸中國未受外來文化影響之前的純正心性學,讓中國人回歸真正的心性獨立和心性自由。
同時,新心性學還會對當今中國之外的文明進行教化和同化,從而實現全球化,包括對歐美基督教文明的教化和對中東伊斯蘭教的教化,讓全球的人們實現真正的心性獨立和心性自由。(微信公共號:新心性學派)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王康評毛詩詞的演講?
※老子《道德經》中"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怎麼理解?老子用了類比的方法得出這一結論,不太容易理解?
※儒家和基督教對個人來講可以共存嗎?
※愾乎天下
TAG: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