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壞孩子的標準到底是什麼?不僅僅是考試成績
作者:毛志傑
什麼是「好孩子」,什麼是「壞孩子」?學習好的是好孩子,學習差的是壞孩子?還是聽話的是好孩子,不聽話的是壞孩子?好象一直也沒個明確清晰的界限。
甚至還有這樣的觀點:孩子不能太「好」了,好孩子容易被欺負;「壞」孩子頭腦靈活,不容易吃虧。
這就明顯混淆了「好」與「壞」的概念。
其實,區分好孩子與壞孩子的的標準也很簡單:就是孩子知不知道「感恩」。
有句古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說的就是人要有「感恩」的美德。
從小里說,當孩子知道「感恩」,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幫助,也有利於自身的成長。
從家庭方面說,父母養個孩子不僅僅是要求「飛黃騰達」,更希望孩子能夠「孝順」。試想,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孩子長大後會孝順自己的父母嗎?
如果不從小培養孩子具有一顆「感恩的心」,可以預想,今後工作中能力越強越危險,在家庭生活中「掙錢再多」也是自己花。
這樣的高學歷孩子真的是家長培養的目標嗎?當然不是。
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出孩子「感恩的心」呢?
首先,要讓孩子懂得,別人為你做任何事,自己都要知道「回報」二字。這個回報不一定是物質回報,有時簡單而真誠的「謝謝」就足夠了。很多事只有做得多了、說的多了才能強化在心靈中的印象。因此,有禮貌就是「感恩教育」的一方面。
還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給他的愛,從「感受愛」的過程中加強孩子「感恩」的教育。道理很簡單,孩子只有得到愛才能「感恩」。如果父母和孩子間除了學習,在其他方面都很少溝通,那麼,孩子心中也無法產生「感恩」的念頭。因此,家長平時要從孩子興趣入手和孩子都溝通、交流甚至一起「玩」,才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是「愛」他的。
在我家有本特殊的日記,從孩子沒出生就開始記錄我們迎接他到來這個世界的心情,以及孩子出生後的點點滴滴的小事。還有,我經常寫的一些文章也都是以孩子的事情為原型,記錄下他的成長和我們對他的愛。
我們曾經設想,當孩子長大成家後,自己一頁一頁翻看自己的童年生活時,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感人情景呢?
那時,他一定會體會到父母的苦心和付出,也會將感恩的心延續下去。
推薦閱讀:
※家庭的教養 決定了孩子的情商
※心疼!Jasper這麼小,就帶著陳小春上《爸爸去哪兒》了!
※北大張喬峰,在家教育孩子,不去上學,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