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考古周末]青銅器銘文傳拓心得

「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甲骨文、金文集粹」展覽展廳一角

2015年,國家博物館籌備甲骨金文展和近代館藏集萃展,我與老師付萬里先生為館裡製作部分青銅器銘文及紋飾拓片。

青銅器銘文的傳拓主要目的是將青銅器上的銘文,通過傳拓技藝,清晰地呈現在宣紙上。現在的照相技術和X光技術已經很發達,不少鑄造完善和保存現狀較好的青銅器銘文都可以通過前面兩項技術清晰地呈現出來。然而,一些銹跡較多、鑄造較淺、以及鑄造位置特殊、青銅器表面顏色斑駁的銘文就很難通過前面兩項技術很好地呈現。這時金石傳拓這項古老的傳統技藝就派上用場了。

因為金石傳拓技藝並不是光學成像,所以受到的周邊環境影響較小,基本可以說只要有一定凹凸的銘文,就能通過傳拓技藝清晰地呈現出來。而且這些青銅器拓片,不僅可以看清銘文,還能完美體現出金石的韻味。即能當文獻資料來使用,又具有很強的藝術性。這些都是照相技術和x光技術所不能取代的。

春秋·秦公簋,蓋銘拓片

【準備工作】

「磨刀不誤砍柴工」,制拓之前的工具準備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本次傳拓沒有大型青銅器,所以準備工具以「小」為主,小鬃刷、小打刷、小撲子等就是必備的工具。鬃刷和打刷均可採購,只要質量過關材料上乘,沒有其他特殊要求。而撲子就要自己動手製作了。因為上墨是最能決定一張拓片成功與否的一個步驟,而撲子又是這一步驟的重要工具。所以撲子的好壞至關重要。

小鬃刷、小打刷、小撲子,到底有到「小」?和公交卡比比個兒~

撲子也叫拓包。其製作一般由制拓者自己完成。通常制拓者會根據不同狀況的器物來決定手中使用何種撲子,如傳拓器物銘文部分銹跡較多,就會選用相對較軟的撲子,如果撲子過硬,那麼在上墨時,只能將銹跡表現出來,對於藏於銹跡下字口的表現就會產生影響。如傳拓器物銘文鑄造較淺,且表面相對光滑,則用略硬一些的撲子。如果朴子過軟,在傳拓過程中容易將字口內部染污,造成字口不清晰。有些銘文的傳拓也需要大小朴子一起使用。用大一些的撲子大面積上色,這樣的拓片墨色容易均勻並且速度較快。一些位於口沿上的銘文,大朴子不能勝任,就用小一些的朴子,如果還拓不到,也可以用細毛筆調整好乾濕度,進行細緻的「抹、擦」完成拓片。

撲子之後還有一樣重要的工具就是紙張,拓片最終的「成像」是在紙張上展現,所以紙張的薄厚、韌性等因素直接決定拓片的質量。一般進行碑拓時,普通的生宣紙就可以勝任,但是在進行青銅器傳拓,普通的生宣紙就有些過於棉、厚,不能很好的展現出銘文風采。我們在青銅器傳拓時為了讓銘文顯得更「精神」一般選用比較薄的紙張,如扎花或者綿連就較為合適。但是,紙張薄了就容易出現破損,這時紙張製作時的材料比例就頗為重要了。一般傳拓用宣紙是由青檀皮和沙田稻組成。含皮量過低,韌性太差,在上紙時很容易破損。含皮量又過大,上紙時不宜濕透,而且在乾燥後的上墨過程中因為韌性太大,極容易「起」紙,造成傳拓不清晰。所以選擇紙張使一定要注意紙張青檀皮的含量是否正好。

【拓前準備】

工具準備完備後就要開始進行傳拓前的準備了。

第一步就是「問」,向文物保管文員問清器物的基本情況,以便記錄和了解器物,做到清晰地知道自己拓的是什麼,不能糊裡糊塗地幹活。其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器物的保存現狀,如:有無修補和外觀上不可見的裂痕,這些都要從器物的x光片上了解到。了解這些可以在傳拓時盡量避開薄弱部位,或做一些臨時的支撐、調節用力成度等保護措施。如果破損嚴重甚至可以臨時放棄此器物的傳拓,等專業的文物保護人員進行修復或保護後再進行傳拓。以此來保證在傳拓過程中不會對器物造成傷害或是加深原有破損。

接下來是「讀」,認真的觀察器物。觀察器物的器型、銘文位置、銘文處鏽蝕情況或破損狀況等。根據銘文面積的大小、鑄造深淺和鏽蝕情況來決定傳拓所用紙張和朴子。同時也要考慮是否要對所傳拓器物鋪墊臨時緩衝層和做臨時支撐。

最後就是「放」,根據器型、銘文位置、保存現狀,將器物平穩安全的放到工作台上。在移動器物時要平緩地用「捧」或「抱」的方式,切記不能「提」、「拿」、「抓」。因為青銅器雖然看似堅固,但是因為時間的侵襲其實很脆弱,所以在移動器物時一定要加大著力面積,尤其不能讓器物的「把」、「耳」等看似應該能受力的地方直接受力。在放置器物時優先以器物原放置狀態放置。如果因為要傳拓的銘文位置特殊,如在內部口沿或者底部內沿等位置時,可以在做好緩衝和臨時支撐的情況下,選擇可以將銘文露出的形態擺放。但是一定要保證器物在工作台上的穩定性。

【傳拓的步驟】

本文作者在工作中

一切準備就緒,就可以開始傳拓了。

首先,根據銘文的字口情況選擇性地做一些簡單的清理工作,如傳世的「熟坑」器物大多經過處理或把玩,字口處會非常乾淨,那麼只要用軟布或潮布拭去浮土就可以進行傳拓。如果是剛出土或者未經過處理的「生坑」,一般字口上會有鏽蝕或者泥土。這時可以用潮布擦拭泥土,也可以用木質、骨質等硬度相對低的簽子將子口內的泥土挑出。如鏽蝕嚴重而又急需傳拓,可以選擇稍軟的撲子將字盡量清晰拓出,或者靜待文物保護人員進行除銹後再進行清晰的傳拓。如果傳拓者不是合格的專業文物保護人員,切記不可私自除銹,以防對器物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接下來就是「上紙」。首先要在銘文處塗抹一層白芨,起到臨時粘合劑的作用。建議用洗凈後的手指直接塗抹,這樣可以更好地控制塗抹白芨的薄厚,為上墨和揭紙時做好鋪墊。之後就是上紙,因為濕上法不適用非平面的傳拓,所以本次青銅器傳拓全為幹上法。用干紙覆蓋於要傳拓銘文處,然後用濕布將其由中心往四周逐步壓實。這樣水分會將紙張吸附在器銘上面,而先前塗抹的白芨會在紙張乾燥後繼續連接器物表面和紙張。

因為青銅器的銘文很多位於器身處,有一定弧度,所以上紙時會產生一些褶皺。只要將褶皺盡量集中,置於字口之間不影響銘文即可。紙按好後可用鬃刷對紙張進行排刷,目的是讓紙張更加深入字口,使傳拓出的拓片銘文更加清晰。在這步中根據青銅器的情況,慎用打刷。之後墊一些棉性大的紙張繼續排刷,撤去水分。

青銅器銘文及其拓片

下面就是「上墨」的步驟。一般青銅器銘文的傳拓都要求墨色較深的「烏金拓」。墨色黑就更能凸顯出字口的白,使得拓片上的銘文更加清晰也更加富有神韻。青銅器銘文傳拓的上墨並不困難,只要在上墨時將拓片製作的完整、清晰、墨色均勻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掌握水分,不能將墨跡陰過紙張,沾染到青銅器上。

墨上好後等待紙張干透,用鬃刷掃去浮墨後就可以將紙張揭起,如果白芨薄厚合適的話,揭起紙張會很順利。白芨過厚時紙張的揭起就相對困難,比較難揭的地方可以向其哈氣,使紙張輕微濕潤。此外,還要注意揭紙時盡量保證拓片的完整。

以上步驟中所用到的水均採用純凈水,自來水中的氯元素有可能會與青銅器發生反應,形成有害銹或加速有害銹的發展。

以上皆為本人在進行青銅器銘文傳拓中的一些學習、工作心得,與大家分享,不對的地方也希望各位專家學者指正。

(本文作者張越系中國國家博物館青年學者,本文原刊載於2016年8月5日《中國文物報》)

【青銅器銘文拓片欣賞】

商·作冊般甗,銘文拓片

西周·大盂鼎,銘文拓片

西周·「虢季子白」青銅盤,銘文拓片

【相關展覽】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時間:正在展出 地點:國家博物館 北19展廳

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甲骨文、金文集粹時間:正在展出 地點:國家博物館 南14展廳


推薦閱讀:

斯坦因所獲敦煌文物有哪些?
我國的專業壁畫修復程序是怎樣的?
留學黨打算出國讀考古專業,請問萊頓大學的考古學怎麼樣?
古代有什麼著名的兵器(真實且有實物)?

TAG: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