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歐洲-羅馬 Art Walk in Europe: Rome
提到羅馬,多數人第一個浮現在腦中的印象,就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身為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無數的戰爭英雄與偉大皇帝曾經在這裡創造他們的傳說故事。女孩們心中浪漫的《羅馬假期》永不下檔,象徵力與美的《神鬼戰士》在古羅馬競技場(Colosseum)揮灑熱血,這裡也是日本穿越漫畫《羅馬浴場》的發生地;對建築與城市建設有研究的專業人員,更不會忘記羅馬帝國的下水道是多麼先進。然而,在文藝愛好者的眼中,羅馬不僅是歷史名城與觀光聖地,更有著獨特的深沉氣質:與商業氣息濃厚的威尼斯相比,雖沒有全歐洲最美的大客廳,每個小廣場都各有不同風情;她雖不如由梅第奇家族一手雕塑出的佛羅倫斯那般精巧,卻有各色街頭藝人活絡了廢墟群落與石弄街巷;在優雅的古典建築底下,跑著裡外都噴滿街頭塗鴉的灰色鐵皮地鐵列車… 羅馬獨特的氣質,值得細細觀察、逗留品味。
初抵羅馬,必會被她位於城市中心壯麗的古羅馬廣場(Roman Forum)廢墟群及幾百座文藝復興時期留下的建築所吸引,她和佛羅倫斯同時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中心,而城市規模與歷史深度又比佛羅倫斯龐大、厚重許多。羅馬的街景混和著縱貫千年的風格:從古典時期開始,到巴洛克藝術後凝固;整座城市就是一個巨大的混搭示範和歐洲藝術史教材──圖拉真時期的圓柱依然矗立、城中700多座的教堂是後羅馬時代羅馬教廷在帝國傾覆之後帶領著城市繼續前進的代表;文藝復興時期,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的奠基讓羅馬成為西方世界不可爭議的藝術與文化中心,一時群英匯萃,在教廷的帶領下打造了今日羅馬最精緻的一面。而後,當巴黎成為新羅馬,藝術重心轉移,這座城市也凍結在那個美好而精緻的時刻。
羅馬被喻為全球最大的「露天歷史博物館」,最耀眼的即是她的建築藝術成就,以及內藏的雕塑及繪畫。除上述提及的幾處之外,其他如君士坦丁凱旋門(Arco di Costantino)與古羅馬遺址(Roman Forum)、萬神殿(Pantheon) 、羅馬最大的廣場──威尼斯廣場、有著四河噴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的羅馬最美麗的廣場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 、圖拉真皇帝下令建造的圖拉真廣場(Foro di Traiano)、有著貝尼尼所設計的破船噴水池的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 、在電影《羅馬假期》風靡全球後聞名於世界的許願池(Fontana di Trevi) 、出現在電影《達文西密碼》中的聖天使城堡(Castel Sant』Angelo)、坐落在坎皮多利奧山(Campidoglio)的羅馬首都博物館、有著真理之口(Bocca della verità)的科斯美汀聖母教堂(Santa Maria in Cosmedian) 、讓你走進羅馬生活的波特塞門集市(Porta Portese Market)、羅馬浴場的代表卡拉卡拉大浴場(Terme di Caracalla)等等。今日羅馬城中雖然多是廢墟,並且裝飾的雕像都已被移走,內部也開闢了現代展覽廳設置不同的展覽,建築本身的厚重感依然打動人心。
聖路易吉教堂(Chiesa di San Luigi dei Francesi)
外觀樸素、內部精緻是羅馬許多建築的特點,例如在萬神殿(Pantheon)西北角,往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的途中,有一座不起眼的聖路易吉教堂(Chiesa di San Luigi dei Francesi),外觀僅是樸實的白色牆面,無法想像其內部的華美。這座金碧輝煌、異常精緻的小教堂,大理石柱和天頂金色裝飾光輝耀眼,天頂畫主祭壇的裝飾也十分細緻,顯示出羅馬在巴洛克時期的基本藝術高度。
主祭壇左邊的禮拜堂裝飾著卡拉瓦喬的三幅作品──《召喚聖馬太》、《聖馬太殉道》以及《聖馬太和天使》,這是卡拉瓦喬在羅馬的第一份重要委託作畫任務。居中《聖馬太與天使》是重畫版本,第一版因為不明原因被棄用。作品在描繪聖馬太臉部表情十分生動,表現出聖馬太內心猶豫著是否放棄淫亂的生活而跟隨耶穌腳步的掙扎,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畫家的心境。這間教堂裡還有數幅和他同輩畫家的作品,可以作出比較。最特別的部分是能看到作品在黑暗中和有光線下的強烈對比,記得往監控燈光的小箱子裡扔幾個硬幣,你才能真正明白為什麼這些畫被稱為曠世傑作。
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羅馬城中有無數的教堂,最具有代表性的非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莫屬。聖彼得大教堂是全世界最大的圓頂教堂,羅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也是梵蒂岡羅馬教皇的教廷和歐洲天主教的朝聖地。聖彼得大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聖彼得墓地上修建,由教皇朱利二世重建,在重建過程中,動用了當時義大利最優秀的建築師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德拉波爾塔(Giambattista della Porta)、米開朗基羅、和卡羅馬泰爾諾(Carlo Maderno)。教堂內部也由許多著名浮雕和雕像裝飾,例如米開朗基羅的《聖殤》和聖彼得青銅雕像等等。
聖彼得大教堂及其廣場,可以說是文藝復興前後所有頂尖建築藝術大師精心雕琢的作品。聖彼得廣場(Piazza San Pietro)位於梵蒂岡的最東面,是羅馬教廷舉行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可同時容納50萬人。廣場的建設工程用了十一年的時間(1656-1667年),由貝尼尼親自監督。廣場最具代表性的是包圍它的4列共284根多利安柱式圓柱,圓柱上還矗立有140座聖人像。而廣場中央是一根西元40年從埃及運來的巨大的圓柱,使這座廣場整體感覺非常雄偉,身處其中,有種十分渺小的感受。
博爾蓋塞美術館(Museo Borghese)
要深入了解羅馬的藝術之美,除了文藝復興三傑之外,就必須先了解雕琢羅馬巴洛克藝術的大功臣,十七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大師貝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1680)。貝尼尼是一位全才,他具有雕塑家、建築家、畫家、繪圖師等多重身分,他的盛名與成就極高的藝術作品蒙受貴族與教廷喜愛,貝尼尼因此參與了許多羅馬城的城市建設,作品遍佈全羅馬,他畢生多數的時間,都在為這座城市奉獻,留下無數的雕塑作品;包括梵蒂岡聖彼得教堂祭壇上方的銅質華蓋、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四河噴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 、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 的破船噴水池等等。貝尼尼的雕塑精品,多收藏在博爾蓋塞美術館(Museo Borghese)中;雖然博爾蓋塞美術館比許多美術館要小,但它的收藏品是全羅馬最引人入勝的。
巴洛克風格的博爾蓋塞美術館本來是西皮奧內·博爾蓋塞樞機的別墅,於1613年建成,他是貝尼尼的贊助者,也是著名的收藏家。博爾蓋塞家族在藝術史中遠不如佛羅倫斯的梅第奇家族有名,但在羅馬的影響力依然相當大。他是起源於錫耶納的貴族世家,家族首領馬爾坎托尼奧(Marcantonio)於16世紀舉家遷至羅馬,在他的兒子卡米洛(Camillo)於1605年當選為教宗保祿五世後,家族的權勢以及財富開始快速提升。博爾蓋塞家族成員之一卡米洛(Camillo Borghese)在1803年成為拿破崙妹妹波利娜.波拿巴(Pauline Bonaparte)的第二任丈夫,並獲得了拿破崙授予的法國王子、帝國衛隊總司令等頭銜,但這些都是交易的結果;拿破崙強迫他從波格賽家族的收藏品中低價賣給法國政府344件珍品,被譽為對義大利藝術品最嚴重的破壞行為之一,現在這些價值連城的文物都成了羅浮宮的藏品。若說梅第奇家族的精品集中於烏菲茲美術館、皮蒂宮與波波里花園,那麼博爾蓋塞家族留存的就在博爾蓋塞美術館、博爾蓋塞別墅(Villa Borghese)與台伯河畔的歷史建築博爾蓋塞宮(Palazzo Borghese)了。
博爾蓋塞美術館內的收藏主要分為雕刻與繪畫。經典雕塑作品包括貝尼尼完成時即贏得了全羅馬包含教宗讚美的《阿波羅和達芙尼(Apollo and Daphne)》、《普魯托和普洛塞爾皮娜(The Rape of Proserpina)》以及《大衛》,以及卡諾瓦的雕塑《波琳娜波拿巴》。繪畫收藏品中有拉斐爾的《基督的葬禮》、《基督被解下十字架》(Deposition)、提香的《天上的愛與人間的愛(聖愛與俗愛,Amore Sacro e Profano)》、卡拉瓦喬的《達那埃》等。美術館位於巨大的博爾蓋塞公園(Villa Borghese)內,園中綠樹成蔭,點綴著羅西尼、拜倫等偉人的雕像。然而這片曾經只隸屬於貴族的優雅大花園並不是與世隔絕的,除了博爾蓋塞美術館和國立近代美術館外,公園內還有劇場、動物園、騎馬場等活動場地,園中處處可見許多遊客與當地人騎著自行車或觀光型的協力車在園內休憩,也有年輕人玩直排輪、滑板,與其他的城市公園並無二致。
梵蒂岡(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
羅馬最大也最著名的藝術寶庫,就是梵蒂岡(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梵蒂岡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整體來說更像是一件龐大的藝術品──16世紀的教皇們都有自己的雄偉工程的計劃,這些教皇基於他們優秀的教育中有著酷愛藝術的傳統,因此皆決心通過藝術來使他們永傳不朽;17世紀的反宗教改革到巴洛克風格更為它添磚加瓦。
梵蒂岡博物館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之一,由12個陳列館與5個藝術長廊組成,彙集了埃及、希臘、羅馬古代文物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精華,雖然佔地面積不大,但屬與人類文化瑰寶的館藏卻不勝枚舉,堪與大英博物館和羅浮宮相媲美。除了藏品,博物館本身的建築風格也很值得稱道;古老如城牆一般的外觀,出口處的螺旋形坡道、松果庭院內的雕塑作品《破碎的地球》,都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走進任何一座廊道或廳堂,面對的都是無與倫比、極其華麗細緻而又宏偉的壯觀景象,兩壁和天花板上滿是講述聖經故事的名作。尤其是最為繁複的西斯廷教堂(Capella Sistina),除正面是米開朗基羅的壁畫《最後的審判》、天花板中央的穹頂畫是聖經舊約的《創世紀》之外,牆上的壁畫取材自聖經舊約,右側是《基督傳》,左側以《摩西傳》為主題。
庇奧克裡門提諾博物館(Museo Pio Clementino)以希臘、羅馬時代的雕刻為主,名作包括《克尼多斯的維納斯》、《沉睡的阿莉亞多尼》、《望樓上的阿波羅》、《拉奧孔》、以及《望樓的軀幹雕像》等等。其中《拉奧孔》的悲劇效果與在《望樓上的阿波羅》所表現的和諧之美形成互補與對照,這兩件作品都是在美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產生過重要影響的希臘名雕。
在「署名室」裡,可以看到拉斐爾表現神學、哲學、詩學與法學4個學術領域的著名壁畫:《聖體辯論》、《雅典學院》、《詩學》和《法學》。其中最重要的壁畫是拉斐爾畫室(Stanze di Raffaelo)中的《雅典學院》,畫家讓古希臘、古羅馬與義大利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50多位名人薈萃一堂,通過不同神態和肢體語言,表現人類在探索真理過程中的和諧與分歧;代表神學的《聖體辯論》描繪了教會、天國與人類的關係。《雅典學院》和《聖體辯論》是文藝復興全盛期的最佳代表作。
推薦閱讀:
※脫翁遊記(4):武漢行─廿萬群眾迫爆英租界n│脫苦海
※脫翁遊記(7):武漢行─勾踐寶劍,夫差矛頭│脫苦海
※10299 華盛頓至匹茲堡騎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