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適應新工作環境
02-03
周日參加兄弟部門美的金融在深圳的招聘專場,分享了關於如何適應新工作環境的思考,並幫助主辦方為來聽宣講的同學們抽獎和頒獎。今天想把周日的分享內容總結成文章,拋磚引玉。:)因為來參加面試的同學主要是開發、運營、產品職能,所以我沒有準備講設計的專業分享,在金融支付的負責人和技術專家講完美的和美的金融的介紹後,主辦方希望讓我來講講故事。lol其實挺緊張的,很少做非設計專業的演講,所以這次我仔細想了想之前很多知乎朋友問過我的職業發展問題,結合這次招聘,準備了「如何適應新工作環境」這個話題。對於社招新同學,如何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呢?我認為有4個點可以幫助思考:優勢、劣勢、變、不變。
1,優勢。優勢是我們在上一份工作中沉澱下來的技能、經驗、心態、視野、狀態、思考能力等,這些經過驗證並有效的點,會成為我們在新工作環境的第一波發光點。到一個新的工作環境,業務還沒有熟悉,團隊還沒有熟悉,這時幫我們快速融入新工作、新團隊、新業務的最好入口就是我們之前工作中擁有的靠譜優勢,這些優勢具有跨公司適配性,可以幫助我們儘快在新崗位產生價值,以實際工作價值來打好新工作的基礎。我在演講時舉了一個做設計的例子,簡單講述了交互設計場景思考方式和專業文檔方式的延續性優勢,這個優勢幫助我在連續幾個公司都產生了專業價值,幫助我迅速建立設計信用和設計方法。我相信除了設計,任何職能崗位都會有類似的優勢可以從上一份工作延續到下一份工作,這個延續需要我們對自己的工作經驗、優點、思考能力、流程方法都有足夠的認識,並對新工作崗位有一定了解,才能建立優勢關聯,把優勢快速擴展到新工作,為自己的後續工作做好鋪墊。這種優勢可能包括:一個創新的工作方法,一套有效的工作流程,一系列系統的專業思考方式,一個精專的工具,優秀的表達能力,令人信服的論證能力,業界視野,快速學習能力等。優勢的快速順延,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打開新工作局面。2,劣勢。
換工作時,很多人面臨更好的職位和收入,還是很糾結,因為他們在擔心新工作來臨時給自己帶來的劣勢。我在演講時舉的例子,是我在工作前幾年主要負責面向消費者的產品設計,後來轉變到同時負責面向企業的產品設計,這個從ToC到ToB的設計轉型,是我設計工作轉變的一個劣勢。因為轉型到ToB設計,之前很多ToC設計的經驗、教訓、思考方法、用戶群體認知、工作流程、信息架構設定、交互流程思考等都會不再適用。而且ToB產品特有的面向某一類企業用戶的大量專用名詞、複雜業務邏輯、更深層級的信息架構等,對設計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是一個劣勢例子。我們在考慮新環境新機會時,一定要仔細思考我們的劣勢。劣勢如果大到無法彌補,就一定要考慮新環境是否適合我們。舉一個誇張的例子,如果你非常不喜歡騎馬,那去應聘一個馬術教練的崗位就得三思。我們職業環境變化帶來的劣勢可能包括:產品開發節奏加快帶來的不適應,上級更高的要求,團隊資源從充裕到缺乏,曾經擅長的技能失去作用,曾經的職業關係網路需要重新建立,進入新業務,進入新職能等。如果劣勢不是不可克服的,那麼很多時候劣勢會變成好事,因為這些劣勢帶來的我們主動的應對和解決,能幫助我們彌補自身短板,擴大我們的能力廣度和深度。例如我開始講的例子,當我轉型ToB產品設計後,對信息架構、交互設計、用戶研究等專業領域有了更深更廣的理解,我也接觸到很多全新業務,擴展了我的視野,讓我能更全面參與、實踐、反思各行各業各領域的用戶體驗設計。3,變。面臨新環境,我們有很多需要改變的東西。
推薦閱讀:
首先是心態,心態的變化是最需要注意的。當我們進入一個新環境,過去的光環、影響力、成功經驗等都逐漸消失。當然專業能力還在,但是新環境註定帶來全新的開始,所以我們一定要放空心態來認真面對新崗位和新挑戰。每個崗位都需要不同的心態來對待。
業務的變化一定存在,就算從A銀行跳到B銀行做一模一樣的工作,業務還是有差別。理解業務的變化,是我們開展新工作的第一步。團隊變化需要好好適應。例如你是一位主管,在之前公司你和團隊的默契度已經很高,你們的工作方式、流程、思考方式都趨同,你的團隊能高效高質量完成工作,那在你面對新的團隊時,你就需要仔細溝通、研究團隊構成,對團隊的能力、工作、專業構建、狀態等都需要好好了解,調整自己的同時調整團隊,儘快提升團隊的工作默契度。同時,上級、同級、部門內合作、跨部門合作等團隊變化,都是我們面臨新工作時必須考慮並儘快適應的點。工作方式的改變需要在理解業務和團隊的變化後儘快完成,儘快篩選出我們之前工作中靠譜的地方,並修正一些我們之前工作中養成的不適合新環境的習慣,讓自己的工作方式與新環境是一個基調、一個方向的。一個簡單的例子,從外企到民企,工作方式的改變是巨大的,如果適應期過長,會影響你的新工作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是現在職場人士非常關注的一個話題,畢竟與早些年比,現在的職場人士更關注自己的生活狀態、家庭、生活品質等。但是一般來說,新工作會帶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我舉的例子是在美國矽谷、騰訊、華為、美的工作時,不同公司的不同工作時間、出差頻率、工作節奏、交通方式等,都讓我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我的建議是,盡量讓改變把自己往健康的生活方式去指引。例如我到華為工作後,每天6點半起床,那這個早起的習慣就延續到我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例如我經常出差,我就要學會如何保持鍛煉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更能適應出差頻率高的工作環境。最後,任何的改變,都是一個跳出舒適區域的挑戰。年輕人可能舒適區域的感覺還不夠深刻,因為年輕人精力充沛,勇於改變,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養成一個牢靠的舒適區域,但是工作久一點的職場人士舒適區域就非常明顯,甚至大到可以影響理性決策。我的建議是,如果有預期不錯的變化,如果決定要去做改變,就要勇於跳出舒適區域,去營造一個可能更舒適的區域給自己。4,不變。剛才我說了很多新環境會帶來的改變,以及我們要如何應對。接下來我也希望認真寫寫不需要改變的東西。面臨新環境,我認為不變的點包括:專業度,方法論,熱情,好經驗,好習慣。首先專業度是不需要變的。我在演講時說,我們作為專業人士,專業可以幫助我們在任何公司、任何團隊、任何環境產生價值。當然,價值的大小受很多客觀、主觀因素影響,但是專業是產生價值的根基。我們的專業度是不需要改變的,到新環境繼續使用就好,我們只需要保證專業持續進步。
方法論是我們工作一段時間後,對自己的專業工作產生的一個自己喜歡、適合自己的方法集合,可能我們很多人對方法論的認知還比較模糊,但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完成工作的過程和方法,本身就是在積累和形成一套方法論。大家應該主動思考自己工作中的方法論,多反思多調整,這樣工作質量和效率才提升的快。我認為方法論是可以不變並延續到新工作的,例如一個方法論優秀的設計師,從A項目換到B項目,項目不同業務不同團隊不同,他也可能產出優秀的產品設計。工作熱情需要不變,對專業的喜愛需要不變。如果換到新環境,工作的心氣和熱情都變小,那這個新工作做好的可能性也不大。經驗是可以傳承的,但是要注意一定是可複製可落地的經驗。例如你在A公司有一個很好的項目管理方法,到了B公司,經過適當落地調整,這個項目管理方法一般也能靠譜使用;但是如果你在A賭場玩遊戲機贏了10美元,你去B賭場用同樣方式想再贏10美元,這個經驗就不靠譜。我在演講時舉的例子,是我在不同公司對用戶體驗設計流程的思考和建立。在不同團隊、不同業務,建立設計流程都可以依照一個通用的思路,然後根據公司、部門、業務特性進行小調整就可以有效使用,而不用在每一個新環境就建立一套完全不同的設計流程。好習慣是不需要改變的,這樣的好習慣包括:保持鍛煉,樂於助人,少玩電子遊戲等。我演講時舉的例子是讀書和寫作。好的習慣,在生活中可以讓自己更充實、更健康,在工作中可以讓自己更自信、更有競爭力,好的習慣一定要保持。這次關於職業發展的演講,還是挺有意思的,在演講後的問答過程中我也了解到現在年輕人的工作困惑和思路,我也有收穫。:)謝謝閱讀!:)thanks,
yoyo推薦閱讀:
※為什麼公司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卻選擇離職?這是我見過的最好評論
※芝士就是力量的Live -- 職場禮儀二三事
※23歲了,如何提升自己?
TAG:职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