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學金融的後來都怎麼樣了?

我們是為了什麼要學金融?

此前有一些客戶問我:王老師,孩子馬上報專業了,我想讓他學金融,你覺得呢?

還有一些比較有思想和對人生有點規劃的學生們問我:學姐,我想學金融,今後去投行去操盤去年薪百萬。

說實話,這種問題我通常不知道該怎麼去回答。通常會先問,你自己/你想讓你的孩子,要什麼?

後來,回母校交流的時候,專門問過學弟學妹們,你們為什麼選擇金融行業?回答大多是,父母的選擇,金融行業賺的多,金融行業聽起來高端這類的答案,之後再聽到這類的問題,多是無奈。

有時候也會思考,國內的教育體制和模式,大多是忽略了從業者本身對行業的個人意願,所以創造和創新不夠。

如果你要問我,我為什麼要選擇從事金融行業,我會告訴你很多千奇百怪的理由,不同階段有不同理由,選擇和紮根,離開與放棄本身就是不同的概念。

後來,在面試的過程中,每次遇到求職的應屆生或者半路出家的求職者的時候,我也總是像無數前輩一樣重複一個老掉牙的問題:你為什麼喜歡做金融?你喜歡金融的哪個細分?你為什麼會喜歡這個細分?你想讓這個行業為你帶來什麼?

我也一次又一次聽到下面的答案:因為掙錢多,因為能在CBD工作,電影里的非常高大上啊,金融大神能操控很多金錢等等。當然了,也偶爾也有那麼一兩個適合這個職位的答案,比如野心。

回到問題上,我們是為了什麼要學金融?我想絕大多數中國學生回想自己學校里的日子,甚至是邁入社會選擇工作的日子,最應該遺憾沒有一開始就被告知的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清楚的人是自己。我是誰,我的性格如何,我有什麼優缺點,我適合做什麼,殘酷的社會壓力逼迫我們通過複製所謂的成功道路來獲取社會資源,而完全忽視了人的內在動能才是決定你位置的根本因素。

那些學金融的都在從事什麼工作?

是,我不否認這一行業巨大的金錢魅力甚至說是誘惑,但是從業至今,讓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巨大的差異和天上地下所謂的金融從業者。是有些人的天堂,也就是你們經常看到的投行人士。也是有些人的地獄,比如,你們看到的苦逼的賣保險的什麼的。

總的來說,金融行業包括七個較大的子行業,那就是證券、銀行、信託、保險、基金、租賃、期貨,這七個行業都是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發放牌照的。

這七個行業,細分起來,職位還是蠻多的,扣除行政、IT等支持類職位,職位可以說是五花八門。

銀行

最常見的是信貸、風控,還有票據、同業等一些職位;這裡面分為國有控股(主要以四大行為主)和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興業、廣發等銀行)。先說在四大行的吧,以除了中國銀行外的三個銀行為主。據我所知,基本靠自己考進去的少之又少,黨國體制下,更多的是關係戶和一些子弟在櫃檯等從此奮鬥在一線,成為一名合格優秀服務意識良好的櫃員,過上冬暖夏涼高枕無憂的體制內生活,這也是大多數家長所期盼看到的,特別是女孩子的家長們。再說私立銀行,身邊在校成績優異,特長顯著的同學進入一些私立銀行的還是很多的,從培訓到選拔,再到打下其他競爭的同行者,一路奮鬥到站穩腳跟的私立銀行的工作人員非常不容易,當然了,畢業後薪水也是不低的,也是這類同學讓我對銀行從業人員倍感尊敬和敬佩,從手動點鈔速度到各項指標考核,畢業一年內,為了應付考核,我一關係較好的女同學整天的狀態跟考研時期沒什麼兩樣。

證券類

的可以粗略劃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做發行承銷,也就是你們喜歡的投行,二級市場主要是分析師、銷售(其他的資產管理什麼的);

因為王貝宜個人是證券從業起家的,所以對這個比較有發言權,在投行而言,基本上國內比較大的投行跟在國外一些投行的工作狀態還是比較接近的,在這裡,你的確可以看到很多電視劇里的部分狀態。無論是福利還是工作內容分工都是比較明確的,但是對於前期入職考核和學歷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二級市場的話,分為技術線(分析師、投資經理等),這些基本都是幹活的,分析項目可行性、做方案,分析產品的風險收益等等。這類的基本根據個人努力程度有很大關係,相對於前者來說,比較不拼爹和關係。依靠個人專業技能和情商雙管齊下。

資源線(拿單子、做銷售等),這類很常見,比如有關係的,拿到某某項目的承銷,或者有路子,拿到了資金,要麼就是一些特別能吃苦的小孩,高端點的用自己家裡的資源,低端點的就自己跑市場拿單子,一線的孩子們還是比較辛苦的,常需雞血。

基金

最常見的投資經理,拿基金的錢進行投資;這部分有跟銀行對接的業務,給一個中肯建議,背靠大樹好乘涼。

保險

一般最常見的就是賣保險的,但真正厲害的是保險的投資部門,和基金有點類似;這行業跨度比較大,從業人員也魚龍混雜,科班出身做這類的比較少(除非是總部中管培生一類的),否則基本上很大一部分都是從業務一步步登上管理崗的,也是比較辛苦的。其實外界對保險行業從業者有些誤解,我自知也難以為其正名,但是還是想多嘴一句,保險行業在國內存活多年屹立不倒,是很多投資行業無論是市場方法還是管理模式的鼻祖。信託、租賃、期貨,跟上面差不多。薪資收入參差不齊,無法考量。

金融學習給我帶來了什麼?

——————————————

思維模式,視角問題

不斷提高自己的經濟素養以及公共素養,你在學習這個專業的時候,知道國家出台的調控政策出發點何在(當提高93號汽油價格,縮小93、95號汽油價格差時,你能想到「是不是希望通過價格槓桿,縮小价格差來引導大眾使用更加環保的汽油」),不管正確與否,獨立思考的過程才是你成長的過程。對於我本人來說,雖然畢業之後也是做的金融行業,但是,這一學科的確帶我走進了更寬泛的知識領域,不要說知識面不重要。

我舉個例子。比如看到菊花這兩個字。有知識的人在中國文化中想到的是陶淵明,因為那句詩採菊東籬下。在日本文化中他知道菊花是皇室的徽章代表美和高貴。那在美國文化中,他會想到那本名著菊花與刀。可是一個沒有知識的人呢,他看到菊花這兩個字啊!最多也就是想到人體上的某個器官。所以很多人問知識有啥用,除了掙錢之外。只是還可以讓你的世界,憑空就變得更豐富。

拼搏狀態,雞血自己

我此前有講過一句話,沒有累成豬狗不如的身體造作的「實操」歷史,賺不來小有名氣後別人羨艷的目光。為什麼這裡實操二字打引號?比如醫生,外科和內科醫生雖然都叫醫生,但是專精的領域都一樣,但你能說,外科醫生可以不懂心肝脾肺腎在人體模型的哪個位置么?沒有熬過夜的設計不是好設計,因為金融的全球性,晝夜顛倒是常有的事兒,做好這個準備,再去做金融(當然如果你說國內的證券行業的話,我認識的一些做證券的前輩,也不是跟著中國股市開盤收盤時間上下班的)。

紙醉金迷的大有人在

這點我不贅述了,反正我的金錢觀進入這個行業之後開始出現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生活狀態不取決於行業,取決於自己

這裡說明一個現狀,對於大多數學金融的來說,其實並不能從事特別高端的金融工作,你想像中的金融工作都是別人的工作。絕大多數金融工作本質上是溝通工作,或者需要從溝通工作開始做起,而不是數學或者編程,後來你會發現,電腦和彙集了萬千程序猿智慧的計算程式會讓你在學生時代用筆反覆推演的公式毫無用武之地。換一種直白的說法,去市場買菜的時候,如果需要演算,你更多的是用牛頓X定律還是使用計算器或者電子秤?

所以給出對金融行業充滿電視劇幻想的學生們一個打臉的真相。金融並不是你想像中的能賺那麼多錢,所以收收心,早點醒。

一句很現實的話,大多數尋求金融機構理財的消費群體,少有幾個是做金融起家的。

人生任何一個階段的「篩選」都只是一種形式,別被這些一時的標準迷惑,定義你最終歸宿的,一定是你能力和慾望綜合的那個真實的你。

推薦閱讀

金融就是耍流氓(一)

金融就是耍流氓(二)

金融就是耍流氓(三)

金融就是耍流氓(四)


推薦閱讀:

如何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師?
問題列表:如何評估潛在僱主
entp適合什麼職業?
【offer選擇】城商行投行部VS券商資管資產證券化產品設計?
通過哪些電影可以了解一種職業?

TAG:金融 | 职业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