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永不拓寬的馬路7:福州路(下) | 城志

福州路,又稱「四馬路」,是上海著名的「文化街」,集聚了19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商鋪、飯館、藥房、筆庄、書店和戲院,雖然隨著時代變遷,不少建築門面早已灰飛煙滅,但走到這裡,仍能聞到濃濃的文化氣息。

菜場樓上的交響樂

除了梨園雅韻,福州路上還流傳過經典的音樂之聲。

福州路浙江中路口,原有一座著名的室內菜場——福州路菜場(現為八仙商務樓,大眾書局所在地),這裡曾經常年伴有濃烈的腥穢之氣,卻是中國最早傳出西方古典音樂的地方。

1879年,上海公共樂隊成立(後改編為工部局交響樂隊),這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也是上海交響樂團的前身。1919年,工部局樂隊迎來了義大利指揮家梅百器,在他的領導下,樂隊迅速成長為「遠東第一樂團」。樂隊的駐地和排練場,就設在福州路菜場樓上——菜場響徹交響樂,恐怕在全世界也絕無僅有,但福州路做到了。

我一直無法想像,在嘈雜的菜場樓上,交響樂隊究竟如何工作和排練。一些當事人的回憶,為我還原了零星的真相碎片。據梅百器的女兒弗洛莉亞回憶,父親的辦公室「是一間很大的屋子。裡面有他自己的施坦威鋼琴,牆上有很多藝術家和朋友的照片。每一個桌子上都有很多樂譜」。

1935年,華人大提琴家張貞黻第一次來到這裡:「上午九時,攜著大提琴走上了四馬路小菜場的第四樓,通過一條長廊,推開二重雙扉的一個大廳,這便是上海工部局樂隊(上交前身)的練習室。這時大部分樂師都閑散著,有的在不著意地玩弄自己的琴,有的燃起煙捲在微笑,有的在散步,更有的在閱讀報紙和信件……我是考入這樂隊後第一次來到這裡,所以很怯生生地去揀了個角落對他們坐下。」一會兒,梅百器來了,他「右手隨即提起二尺長的一枝白筷子,兩眼向前巡視了一周,接著便輕輕地在桌上敲了幾下,一切聲音肅然而止,我們練習的海頓交響曲開始了。」

1938年,著名指揮家黃貽鈞成為工部局樂隊的小號演奏員,他也曾回憶過在這裡排練的情景。有一次,排練阿甫夏洛穆夫的交響組曲《北平衚衕印象記》,剛開始中國大鼓進入時,「我有點緊張,沒有打在點上,不合拍!但梅百器沒對我瞪眼。再練時我急中生智,眼緊盯著指揮,心數休止小節不使有誤……待到中國大鼓進入時我終於打在點上,合拍了!梅百器面露笑容,朝我直點頭表示讚許。」

說到阿甫夏洛穆夫,他與福州路菜場則更有緣分。他是著名的俄裔猶太音樂家,出生於中俄邊境的俄羅斯一側。1913年,他在蘇黎世音樂學院深造。他一生酷愛中國京戲和民樂,他的不少作品靈感都來自中國,代表作《G大調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就採用了崑曲《憶王孫》。上世紀30年代,阿甫夏洛穆夫定居上海,在百代唱片公司擔任樂隊指揮,也曾擔任過工部局樂隊的客席指揮,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就是他配器的。後來,阿甫夏洛穆夫又在工部局圖書館任職,而工部局圖書館恰恰也在福州路菜場樓上。阿氏既當圖書館職員,又當作曲家,有時還客串指揮——在福州路菜場樓上,他靈感頻現,樂思泉涌,如魚得水,佳作不斷,過得有滋有味。

原福州路菜場,今為八仙商務樓。攝影:讀史老張

在福州路菜場上空,交響音樂溫潤回蕩了幾十年。1956年,著名音樂家賀綠汀和黃貽鈞向上級要求調換樂團場地。同年4月,在陳毅市長的支持下,上海交響樂團才搬離嘈雜的福州路菜場。

「最差劇場」的絕唱

上世紀60年代,西方的音樂之聲忽然在福州路東段響起。

河南中路以東的福州路,原是銀行、商業總會和行政大廈的集聚區,靜謐、清高而孤芳自賞。1960年,福州路210號開始熱鬧起來,有關部門利用原工部局大廈後面的場地,經過新建裝修,建起了一座大禮堂,名為「市人委大禮堂」(後改名為「市府禮堂」)。它原是市政府機關開會的場地,雖簡陋,但樓上樓下有1768個座位,同時建有副台和化妝間、停車場,後來則成為國內外大型劇團來滬演出的主要場所。1964年,享有國際聲譽的古巴芭蕾舞團在此演出,讓上海觀眾大飽眼福。

「文革」期間,這裡一度改名為「市革會禮堂」,因為舞台寬暢,成為上海舞蹈學校獻演「革命現代舞劇」的主要場地。當年,在禮堂外的福州路上,經常傳出叫賣、調換「紅娘」(指舞劇 《紅色娘子軍》)、「白毛」(指《白毛女》)演出票的吆喝聲——我一直覺得,上海演出市場上的「倒票黃牛」,最初就是在這裡「成長」起來的。記得很小的時候,讀過某報上一則「革命群眾來信」,說把「革命樣板戲」簡稱為「紅娘」「白毛」,是對樣板戲的歪曲和褻瀆……今天想來,令人啞然失笑。

市府禮堂成為西方交響樂的聖地,與赫赫有名的指揮大師尤金?奧曼迪有關。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秘密訪華,中美關係開始解凍,奧曼迪給尼克松寫信,請求帶領費城交響樂團訪華,尼克松欣然答應。

1973年9月,經過漫長的等待和中方的嚴格審查,104位費城愛樂樂團成員終於踏上了神秘的中國大陸。在上海,他們收穫了鮮花和掌聲,也看到了人們驚奇異樣的眼神,「公共汽車在看到費城人經過的時候就停下來。」一位樂團小提琴樂手在街上散步,忽然聽到樓上傳來了小提琴聲,「他衝進建築物,跑上樓找到正在練琴的學生。他給這個惶恐的孩子上了一個小時的課。」在奧曼迪的指揮下,樂團奉獻了貝多芬和莫扎特樂曲,據說出於禮節,他們還演奏了中國音樂家剛改編完成的《黃河鋼琴協奏曲》……市府禮堂,是西方國家樂團在上海演出的首個劇場。

1979年3月,改革開放初期,小澤征爾率領波士頓交響樂團在市府禮堂演出,當年的演出票僅為內部銷售,票價為人民幣20元,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大半個月的工資,但還是供不應求。指揮家張國勇回憶,他當年每月在音樂學院獲得的助學金僅為19.5元,卻為能托關係如願買到演出票而沾沾自喜。

1994年11月,祖賓?梅塔率領以色列愛樂樂團來到市府禮堂,因場面浩大,福州路東段人頭攢動,公安部門採取了臨時管制措施。在梅塔的指揮下,當年被譽為「世界第一小提琴手」的伊扎克?帕爾曼坐在禮堂舞台的台口,傾情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D 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一曲終了,餘音裊裊,掌聲不絕……這場演出後,就傳出了不知是梅塔還是帕爾曼說過的話:「上海有世界上最好的交響樂聽眾,卻也有世界上最差的交響樂劇場。」

1998年8月,輝煌的上海大劇院落成,福州路東段終於歸於沉寂。2003年3月7日,210號的一場大火,讓市府禮堂的交響音樂終成絕唱。

更多請閱讀:周到上海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日本警視廳交通巡查長超速駕駛撞死中國學生,目擊者:學生曾闖紅燈」?
永不拓寬的馬路8:富民路 | 城志
上海永不拓寬的馬路3:山陰路 | 城志
如何看待「環青海湖自行車賽」 衝刺階段,行人橫穿馬路導致大面積摔車?

TAG:上海 | 马路 | 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