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家庭教育:父母怎樣進行「精英教育」,更有可能培養孩子成材?

最近看到奧尼爾、詹皇、韋德等幾位NBA巨星的兒子打籃球的視頻,其身手完爆同齡人,大有青處於藍而勝於藍的趨勢。在驚嘆「遺傳基因」的同時,只能承認:這些小子們長大靠籃球技術找個好工作已經不成問題了!

其實不僅僅是在籃球領域,在美國這種「子承父業」的例子舉不勝舉。老子是教授,兒子長大就是律師;老子是醫學領域的權威,兒子至少也能當個醫生…...。這些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西方的「精英教育」理念:拒絕孩子「自由生長」,從童年開始進行人生的規劃和職業貯備,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社會中脫穎而出。

這和我們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有著很大的區別。

在一般的教育理念中,有這麼兩個觀點:一個是順應孩子太性,鼓勵孩子「自由成長」,實施「快樂學習」的理念。

另一個觀點是,對孩子的學習行為嚴格要求,崇尚「分數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時時刻刻關注孩子考試成績的「煉獄學習」理念。 這兩種觀點都有其合理之處,但是對比美國式的「精英教育」理念,仍存在一些不足。

據統計,美國中上階層的政、商、醫、法家庭背景中,其後代大部分都在上大學前都有了明確的目標,而後基本就沒有太大的改變。

美國總統小布希的爸爸老布希也是美國總統,哈佛大學法學院長卡根的父親就是律師……,「龍生龍、鳳生鳳,生個老鼠會打洞」背後的道理就是「從小開始就為孩子制定什麼樣的理想和目標,未來孩子就有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反觀我們目前的教育,大部分家庭在孩子上大學前的目標就是「高考」,不考慮孩子的興趣、特長,一切為「分數」讓路,具體從事什麼職業,要看考上什麼大學了。

兩者對比,起點差了十多年,怎麼能有相同的結果?

其實,根據人的成長規律也能得知,在14歲以前是可塑性最強的時期,一旦過了17歲,人就很難得到根本性改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因此,作為父母,從小為孩子設計合理的人生規劃和理想十分重要,要儘早發現孩子的潛在能力和興趣,孩子的興趣或許就是今後的「飯碗」。

有的孩子數學好、有的孩子愛唱歌、有的孩子愛體育、有的孩子愛繪畫……,那麼就不妨引導孩子設定幾個專業或職業目標,在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專業興趣。而不是等到「高考」後才著手規劃職業目標。

記得錢文忠教授曾經發表過「我不相信教育是快樂的」的觀點,也有教育專家發表過「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的觀點。

其實,無論是哪種觀點,都離不開這樣一個基本的道理:不培養孩子從小具備成功者所必須的素質和能力,長大成人也無法「碰巧」成為一名成功的人。

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兩個孩子,在不同父母的引導下,一個孩子從5歲就開始按照合理的軌道跑步前行,一個孩子則是到十多歲才找到自己的軌道跑步前行,那麼,誰會先到達成功的終點呢?

所以,望子成龍的父母們,別再猶豫了,早些和孩子一起規劃人生目標吧!

(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敬請「訂閱」!)

推薦閱讀:

「逆反有理」---一場精彩的家庭教育講座
最無助的生完孩子第一年,如何有備而來?
父母如何引導子女,建立健康的戀愛觀、擇友觀、擇偶觀等?
如何看待:「父母不經孩子同意,把孩子的東西送給別人。」這種事?
父母眼中怎樣才是"乖孩子"?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