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注意力的安放

注意力的安放是修行方法的核心所在。

之前的文章:業的造作與凈化 - 覺悟之路 - 知乎專欄,已經解釋了,念頭升起後,我們的注意力認同了念頭,才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和影響。那如何打破這個慣性的環鏈呢?

依舊是從注意力入手。

問題的核心在於:只要注意力不與念頭對接,就不會產生問題,那如何安放注意力?

所有的修行方法可以分為兩類:把注意力安放在身體之內,甚或把注意力安放在身體之外。

而如果想要真正的解決問題,唯有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之內才是唯一的解脫之道。為何會有如此的定論?所有的問題的核心都在於我們這顆心。舉個例子:在大街上,我們看到了一個衣衫襤褸,行為舉止不端的人,我們慣性的產生出了厭惡的感受。如果是這個人的外表造成了生化反應,導致了我們產生出了厭惡的感受,那一定的,世界上每一個人看到這個人都一定會生出厭惡的感受。就如火會燒傷手,這個鐵一樣的規律是對世間任何人都通用的。但不同的是,每個人看到這個衣衫襤褸的人可能會有不斷的感受:或憐憫;或厭惡;或憤怒;或喜悅;或羨慕。

十個人可能會有十種不同的感受,那問題來了,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是我們的心。是我們自己帶上了有色眼鏡看人,所以看到的外物都是這個顏色。

當我們的心中充滿了憤怒時,在街上、地鐵上,每一個無意的碰撞都會讓我們惱怒,不愉悅。 當我們的心中充滿了愛和善意時,每一個無意的碰撞我們都會抱以微笑和寬容。

或許我們會認為事情的原因可能是雙方都有責任,但隨著修行的深入,我們會了解到,這一切痛苦的根源,百分之百的責任都在我們自己。

不管外在發生了什麼,我們都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對不同的念頭做出反應,當我們被指責,辱罵時,我們可以選擇控制我們的注意力在「辱罵回擊」和「微笑以對」的念頭中做出選擇一作回應。

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自己的心,而當我們不斷的將注意力外放,去向外求時,又怎麼可能解決問題呢?

就如當下我們的房子著了火,我們必須要面對這個事情,可以選擇報火警,用滅火器,用水,來熄滅火焰,而如果我們選擇把注意力放到其它的事情上,我先去網吧擼兩把LOL,然後再回來解決火的問題,這可行嗎?

我們必須當下面對現實,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同樣,當痛苦由我們的心中升起,我們必須面對它們才可能真正的解決問題。如果在痛苦發生後,我們不斷的轉移注意力,去復誦某位神的名號,或者去做其它的事情,而不面對自身的痛苦,又如何能真正的解決問題呢?

在什麼是觀智? - 覺悟之路 - 知乎專欄,這篇文章中,已經清晰的解釋了,如何從痛苦中出離。

觀是唯一的途徑,而觀的核心在於:覺知和平衡心,這兩者就如鳥的雙翼。

清晰的知道感受或念頭的升起,變化及滅去的過程,並且注意力並沒有被這些感受或念頭所影響。

在整個觀的過程中,百分之一的注意力要放在覺知和平等心上,而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注意力如果放在感受上,就會不斷的凈化心中的煩惱。如果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感受都放在了外在,放在了和別人交談、或持誦某個名號上,百分之一的注意力在覺知身體的變化,也是可行的。

但一切的基礎有必須以覺知和平衡心做基礎,以觀為基礎,這是大綱,不能跳脫,一旦偏離了大綱,就離解脫背道而馳。

就上述而言的百分之一的注意力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注意力的劃分必須是基於對觀智的練習非常的純熟時才可以清晰的把控。做到這個前提的基礎是專註,唯有在非常專註的情況下,才能進一步去區分。

就如你的禪坐因為非常的專註而進入到十六觀智的狀態時,你才能體會上述所說的區分。如果你還未專註到這種程度,不要去嘗試著練習,這樣反而會害了你。專註不僅僅是對禪坐,當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就工作或各種生活中的細節都努力保持專註時,專註的心就會得以開發,而在禪坐時,這種益處就會顯現。

推薦閱讀:

避苦是佛教修行的一個主要的動機嗎?
往生凈土的一心不亂問題?
懂遊戲,就懂「成佛」
你對佛教信幾分?
修佛的次第順序具體是怎樣的?

TAG: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