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諮詢公司的核心業務,例如正略鈞策,北大縱橫,和君,佐佑,遠卓他們都擅長哪方面的諮詢?


答案就是:只要給錢,他們什麼都擅長。


想起關於諮詢的很多笑話,個人雖然從事諮詢行業,但確實外面很多人將之神話了

菜鳥一枚,姑妄之言

諮詢只能錦上添花,難以雪中送炭

諮詢核心動力在企業內部,外部諮詢公司只是催化劑

諮詢的本質在於方法論和標杆經驗的移植

最後一點,公司如果文化開放,人員素質高,具備基本諮詢能力和經驗,完全內部組建諮詢團隊。

外資企業用數據說話的習慣被好多國內企業用濫了,總說一堆正確的廢話,就是明眼人都知道的,他做一堆企業調研診斷來驗證你原先的判斷,不是說這些沒有意義和價值,但是如果現象很明顯,邏輯很淺顯的情況下,費這功夫是不是有點玩雜耍的嫌疑呢?

關於諮詢實操,很多強調對標管理和流程重塑,我覺得一味的照搬標杆,會給企業帶來莫大的隱患。而流程部分的諮詢基本無大問題。

不知道別人是否也一樣,諮詢干久了,會困惑,媽的,除了一堆PPT,我為國家為企業到底貢獻了多少有價值的東西。因為,在中國這個神奇的國度,我見過太多不規範的公司風生水起,見過太多管理優秀的公司奄奄一息。

只能說:存在即為合理。


讀了一下知乎的關於國內管理諮詢公司的介紹,在這裡也談談自己對於國內管理諮詢公司的認識。

自己做過諮詢,身邊的同學、同事、朋友也有不少在諮詢公司工作的,有時聚會也會經常聊起。僅就我了解到的信息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

北大縱橫、正略鈞策、和君三家公司在規模上目前是國內規模比較大的綜合性管理諮詢公司,由於和君和北大綜合採取的是加盟制,所以簡單從規模上比較,也沒有多大意義。其他的遠卓、佐佑、長城規模沒有那麼大,本人也沒有深入了解,也就不誤導大家了。

北大縱橫創始人王璞,也是人之豪傑,早年創辦縱橫的時候,其他的七八個一起創業的都放棄了,就他一個人堅持下來了,最後做成了。北大縱橫採用的是鬆散型合伙人機制,公司給顧問比較低的保底薪酬,這樣在沒有項目的情況下,公司承擔的人工成本比較低。但是,一旦合伙人有項目的時候,合伙人給運作的顧問團隊的提成比較高,最高可以達到項目合同金額50%-60%,這就很誘人了,但要根據項目經理與合伙人談判而定。這種模式相當於是內部市場化機制。北大縱橫真正核心業務規模還是集中在有限的少數幾個合伙人身上。更多的合伙人實際上是拉單子做銷售的,公司CALL-in也是主要分給這些核心合伙人的。石油系統是北大縱橫迅速發展壯大的業務基礎,北大縱橫在快消品的資料庫競爭力非常強。

和君創始人是王明夫,也是神人,和君的企業文化做的非常好,有很深的民族文化基因。和君四君子分崩離析後,初期和君也是元氣大傷,但是和君通過大幅度提升合伙人提成模式(據說公司只留合同金額的10%幾)網羅了一批人加盟,借用和君品牌,拉單子,這樣和君迅速在短時間內規模做上去了,但是這種平台模式的弊端也暴露出來,良莠不齊。諮詢其實不怎麼賺錢,所以把諮詢業務利潤主要讓給合伙人了,主要是通過諮詢發現好的企業,通過投資賺錢,商學院登陸了新三板,雖然不怎麼盈利,但是起到了很好的品牌營銷和人才培養的作用。這就是和君諮詢+資本+商學所謂「一體三翼」模式。核心在行業上,主要是節能環保、酒水事業部等幾個大行業做的不錯,和君整體客戶企業規模要小一些,單子也都不大

正略鈞策創始人趙民,也是傳奇性人物,早年創辦新華信,05年啟用正略鈞策品牌,也是響噹噹。正略鈞策採用完全的公司制(雖然都叫合伙人),正略鈞策的合伙人首先是公司的員工,然後才是合伙人,顧問也全部都是公司的全職員工,薪酬模式採用高固定工資低提成模式,不用擔心沒有項目上,也不用擔心不上項目收入沒保障,這與平台制模式下的低固定工資+高提成高獎金模式不太一樣。在專業上,正略鈞策在戰略、人力資源、政府諮詢領域是很厲害,經常能夠競爭過外資公司。


正略鈞策主要核心業務是市場營銷,北大縱橫,和君都是擅長做戰略。國內的基本只需要考慮這三家了,他們內部按照行業設置相應的事業部。

我之前在和君實習,和君從規模和實力上應該算國內最厲害的,主要是諮詢+資本+商學院的模式很具有持久生命力。其他兩家相對來說較弱一些。

去年在另外一家公司實習,需要找諮詢公司,接觸過麥肯錫,羅蘭貝格,IBM,揚特品牌同盟等國際諮詢公司,確實比國內的專業很多,但是價格也是國內幾家的幾倍。

對於企業來說,找諮詢公司要對應自己的級別,自己規模小,付不起價格,更重要的是可能自己沒能力接下來國際諮詢公司給的方案。

因此國內諮詢公司和國際諮詢公司各有各的市場。

謝謝


擅長忽悠和搞關係。

諮詢這檔子事還是找國際大牌公司靠譜。

麥肯錫、埃森哲之類的。


作為國內管理諮詢行業的一名老兵,嘗試相對客觀地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這幾家公司在國內諮詢行業算是第一梯隊,國內其他二三線諮詢公司多如過江之鯽,水平也是良莠不齊;

其次,整體上看,國內諮詢公司和國際諮詢公司相比有一定差距,麥肯錫、BCG等業內翹楚畢竟有幾十年的積澱,收費昂貴。客觀來說,一些二線國際諮詢公司比如德勤、安永,他們在管理諮詢領域的水平其實和國內的這些公司差不太多,價格上也差別不大。而埃森哲、凱捷、IBM等公司擅長IT諮詢,當然他們也有管理諮詢業務但基本不是主營。

最後,說說這幾家國內諮詢公司本身特點。正略、北縱、和君和遠卓應該是國內最早一批諮詢公司,也是相對實力較強的管理諮詢業務主流機構,佐佑更偏組織和人力資源方向。這幾家公司運作模式不太一樣,和君和北縱以合作加盟見長,規模體量大,但內部團隊能力參差不齊,有些項目無法保障質量,正略和遠卓相對來說組織更緊密、專業性更強、整體質量水平維持在較高水準。


到現在還有人相信所謂國際諮詢公司就靠譜了,不厚道的笑了。

我想說的是:專業絕對不等於靠譜。畢竟多年的積累,尤其注重數據的積累是幾家大公司的優勢。

很多人一定沒有接觸過這些國外公司的霸道,簽了一千萬的諮詢協議,最後人家給你作出一個億的追加來,你還不能不同意,這就是埃森哲了。簡單說適合的才靠譜,至於什麼專業,讓它見鬼去吧。


真逗了,說兩句實話還敢舉報我。那好吧,我重新說。正略鈞策這個公司,別的不說了,總結起來「呵呵」兩個字。呵呵違法不?舉報吧。 其它我就說幾點:1.勞動合同中關於「入職不到1個月離職的人員按照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發工資」,白紙黑字公然違反了《勞動法》。來,舉報我吧,最好舉報到法院;這種公然違反勞動法的行為,竟然寫到勞動法里,頂風作案,膽大妄為,肆無忌憚。這樣的公司,你進去還指望其他種種?2.報銷很麻煩。經常要自己貼錢;3.職能團隊綜合素質很低;人力資源團隊。ER團隊。非常噁心,各種忽悠面試的人和員工。4.管理團隊管理水平比較低;各種欺負應屆生。就這麼多。都是實情,舉報吧。諮詢公司:正略鈞策剋扣工資怎麼辦? 隨便一搜都是這樣的問題。每個月要轉發公司的微信20多條 否則會被批。大小事都要微信各種報批。超級變態。試用期每天發一條微信給趙民。感覺趙民就跟變態一樣。景迎還說趙民喜歡別人跟他打小報告,誰結婚了誰談戀愛了都跟他說,他喜歡。面試必問有無男朋友。在職員工需簽訂 承諾不生二胎協議 。 頂風作案 違法亂紀。


和君? 別逗了。純粹忽悠。靠忽悠掙到了錢。你請他那叫交智商稅。


感覺國內諮詢公司的主要作用就是,幫那些不好意思裁員的老闆裁員。是這樣嗎各位大佬?


我們曾請過北大縱橫做的戰略諮詢(我們是上市公司,本人在財務系統),CEO把北大縱橫的項目負責人吹的如何如何牛逼。有一次,這個牛逼項目負責人說有兩個問題要諮詢我一下,第一個問題:「請問你們的應收賬款是在利潤表還是資產負債表反映?」當時我就震驚了,尼瑪這種問題你都問得出你還敢來做諮詢?第二個問題我記不得是什麼,反正也相當低級,一點財務基礎都沒有才會問出的那種,我只能相信是兩邊高層有PY交易,走過場,拿回扣雙贏了


2017年,遠卓上海 顧問一個月就5000塊,項目經理好像才8000。 快趕上外賣小哥的工資了,我覺得Ok~ ~ 諮詢公司還是洋和尚好念經吧 諮詢業的光環還給應屆生哈


居然還有人記得大遠卓,淚目


諮詢公司們在說服你買他們業務方面的能力比他們在諮詢業務方面的能力要強得多得多得多


內資諮詢公司可low了,誰信誰傻,看那些顧問居然有公司願意掏錢請他們做方案,好神奇


推薦閱讀:

TAG:管理 | 諮詢 | 諮詢行業 | 管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