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那些化學品在你的臉上做了什麼

作者:Linda Lin

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或訪問這裡並支付稿費獲得合法授權。

本文主要以一個工科博士看世界的角度去理解以下問題:

  • 為什麼敷面膜/用精華液後皮膚感覺變好了?
  • 這些化學品對我的臉做了些什麼?

(文字很長,適合理工科學生深究。如果你看累了,可隨時拉到最底下的總結部分。)

前言

我從小就是個懶人,小時候因為每次洗完臉都懶得擦香香(註:「香香」就是潤膚露),被我媽說了很多次,然而並沒有什麼用,於是我就養成了不往臉上抹東西的壞習慣。現在真希望穿越回去把那時候的自己吊起來打一頓,把現在這張毛孔粗大的臉湊到她面前對她說,你看,你不擦香香以後臉就變成這樣了。

小孩子的皮膚大多都是很好的,不擦香香區別也不算太大,到了青春期就不行了,有的人冒痘痘,有的人油光滿面。我兩個都佔了。勤于思考如我,很快就琢磨出一個結論:我的油脂分泌太多了,我該用洗面奶了,香香這麼油,我已經夠油了,我不要擦。現在真希望回去把那時候的自己吊起來打一頓,然後把現在臉上的痘印湊到她面前對她說,擦香香有這麼難嗎!

很多年後,我才發現我的皮膚越是缺水,就越往外冒油。為時已晚,臉已陣亡。

很多年後,儘管我終於知道女生洗完臉就該往臉上抹水、精華、乳液和面霜,時不時該敷個面膜……道理我都懂,但依然抵不過我懶。現在真希望回去吊打……不說這個了。

又過了很多年,我終於治好了自己的懶癌,開始認認真真捯飭我這張已經奄奄一息的臉,該抹的抹,該敷的敷。然後我驚喜地發現——

我擦!這貴的要死的精華液有兩下子嘛!!

我擦!天天敷補水面膜的效果這麼拔群?!

於是問題來了,勤于思考如我,真的非常非常好奇本文開頭提出的問題。但顯然,這種深入探討原理的問題不是我憑自己一顆腦袋就能琢磨出來的,(而且你們都知道我上一次自己瞎琢磨的結果是什麼了,)不過幸運的是,工科博士有強大的文獻檢索和邏輯思維能力。

說干就干。

護膚,護的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明確問題中的「皮膚」、「臉」的定義:敷面膜也好,抹精華液也好,直接接觸的是皮膚的表皮。而面膜和精華液的本質是其中的化學成分。

所以我們的問題本質可以拆分為:這些化學成分對錶皮起了什麼作用?

圖1. 表皮層的結構示意圖(圖片來自網路,基本正確,但基底層只是包含黑色素細胞,而不是由其構成)

如圖所示,化學成分直接接觸表皮的最外層——角質層。

角質層(stratum corneum)是表皮最外層的部分,主要由15至20層沒有細胞核的死亡細胞組成。

整個表皮層的厚度在0.05-1.5毫米,其中角質層的厚度是10-40微米[1]。

角質層以下,還有好幾個平時沒聽說過的層,最後達到包含黑色素細胞(melanocyte基底層。注意,只是包含[1],不是構成,基底層最主要由角化幹細胞(keratinocyte stem cells)構成,因此圖1並不是特別準確。(所以某些廣告里說的「直達基底層」是瞎扯淡。你不得經過上面那些層嗎?咋不直接上天呢。)

這裡需要強調,每一層結構都由不同的細胞細胞外基質組成。

細胞外基質的組成:

  • 纖維結構蛋白:膠原蛋白、彈性蛋白、層粘連蛋白和纖連蛋白。其中膠原蛋白為最重要的成分。

  • 多糖:透明質酸(hyaluronan)。

  • 蛋白多糖

大部分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誤解,認為護膚品是在(直接)滋養細胞,但實際上中學生物我們就學過,除了水和離子,絕大多數護膚品中的成分是進不了細胞膜的,但這些成分可以補充細胞外基質,而細胞外基質是細胞賴以生存的環境。因此可以這麼說,護膚品是通過補充細胞外基質來間接滋養細胞。

面膜,你對我的膚做了什麼?

接下來,面膜里的化學成分都有哪些?

這是我自己用的幾張面膜的成分表(兩個品牌的各兩種面膜,避免廣告,分別表示為A-1,A-2,B-1,B-2):

我把這些成分分類了一下,檢索了一下每一種成分,並就各成分的作用、毒性、能否被皮膚吸收等方面進行了整理。

一、兩種品牌共同的成分

  • 甘油/glycerin(丙三醇)

一種濕潤劑、保濕劑。這個在護膚品種最常見了,因其吸水性用於皮膚保濕,各種潤膚露的成分中都有它。甘油本身作為磷脂的單體,在人體中廣泛存在,因此該成分無毒、可吸收、可被代謝。文末參考文獻中給出了一篇關於甘油和皮膚的文獻綜述[2],有興趣的可以自己閱讀,這裡不再贅述。

  • 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

一種濕潤劑、保濕劑,此外它還可以降低粘度、作為部分香精的溶劑。比甘油少一個羥基,同樣具有吸水性。對皮膚無刺激性,小部分人群過敏。學術論文搜索得到的結果表明該物質在治療皮炎、麻疹等皮膚相關疾病中有廣泛應用。FDA將其歸類為「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GRAS) ),廣泛應用於各種洗面奶、潤膚露、洗髮水、護髮素、牙膏、唇膏等等,在食品添加劑中也很常見。小分子,可被皮膚吸收,可在體內代謝生成乳酸。[3]

  • 黃原膠/xanthan gum

一種穩定劑、凝膠增稠劑,常用於食品中,在化妝品中的主要作用是形成水凝膠和增強乳液的穩定性,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對皮膚保濕具有一定作用。其原料主要來自玉米、小麥等,有可能導致過敏。[4] 關於其能否被皮膚吸收的相關資料我沒有查到,但由於黃原膠是一種分子量很高的聚合物,我認為理論上不太可能被皮膚吸收。

  • 羥苯甲酯/methylparaben

一種化妝品、食品、藥品中常用的防腐劑、殺真菌劑,其安全性存在一定爭議:FDA將其歸類為「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GRAS) );可被皮膚/腸胃吸收,在體內能水解生成水楊酸(羥基苯甲酸)並通過尿液快速排出體外;通常被認為是低刺激性和低致敏性的,但也有過敏報道;個別文獻表明該成分可能與紫外線中的UVB作用導致皮膚老化。[5]

  • PEG-40氫化蓖麻油/PEG 40 Hydrogenated Castor Oil

一種化妝品中常用的人工合成的乳化劑、油性增溶劑、表面活性劑、潤滑劑、香精,其本身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刺激性和低致敏性。40代表其分子量,該分子量幾乎不會被皮膚吸收,但該成分不適合用在損傷的皮膚上。[6] 用通俗的話來說,這是一種對皮膚沒什麼副作用的添加劑,用來增加其他有效成分的溶解度的。

  • 透明質酸鈉(sodium hyaluronate)/hydrolyzed hyaluronic acid(水化透明質酸)/玻尿酸/大分子玻尿酸/小分子玻尿酸

是的,你沒有看錯,玻尿酸就是透明質酸,一個東西[7]。我也是這次查了才知道,其實透明質酸很普通,做生物材料的都不陌生,但商家就喜歡搞這種看似高大上的辭彙,而且……

透明質酸另一名稱為玻尿酸,玻尿酸為錯誤譯名,hyaluronic acid的hyal-意思是像玻璃一樣的、光亮透明的,而uronic acid指的是糖醛酸,玻尿酸與尿酸沒有任何關係。

(呵呵呵呵呵。)

透明質酸是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之一,前文我已經說明了護膚品主要是在補充細胞外基質所需的營養物質,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面膜里都有這個東西。它的作用是:

透明質酸的生理功能是其保水作用。透明質酸分子在水溶液中高度伸展和隨機捲曲的構型使其佔有很大區域,分子鏈間互相纏繞形成網狀結構,可以吸收和保持自身重量上千倍的水分。

那麼透明質酸的不同分子量有什麼區別呢?

檢索文獻後我找到了這篇文獻:不同分子量透明質酸鈉的保濕效果評價,這裡直接給出文獻的結論:

高分子量的透明質酸在皮膚表層形成一層透明的水化膜,阻止皮膚內部水分蒸發從而達到保濕目的;而寡聚透明質酸分子量極小,可通過透皮吸收進入皮膚內部進行深層保濕。

B2是一款以玻尿酸為噱頭進行宣傳的面膜,這樣看的話,B2的成分表中的確有體現加入了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質酸。

  • 香精/fragrance

二、A品牌共同的成分

  • 甘油聚甲基丙烯酸酯(Glyceryl polymethacrylate)

一種粘度調控劑、成膜劑,具有強吸水性,有助於增強肌膚的緊實性。聚甲基丙烯酸酯類(polymethacrylates)物質在整形外科中常被用做皮膚填充物。[8]

(此處之前誤認為是聚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PGMA),感謝@迦南極樂世界指正)

此外,同屬於此類物質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也有類似的作用。PMMA比較廣泛為大眾所知的一個俗稱是有機玻璃,但也在不少化妝品或美容用品的成分中出現,常用作皺紋填充物(a filler for wrinkles and fine lines),小分子量的PMMA還被用於粉底或粉底液中作為填充劑、潤滑劑,能夠使化妝品使用時更順滑、更易於填平皺紋。

  • PVM/MA共聚物(乙烯基甲醚/馬來酸酐共聚物)

一種抗靜電劑、粘合劑、乳化穩定劑、成膜劑、口腔粘膜用藥。學術論文搜索得到的結果表明這個東西在口腔護理中很常用,也有一篇文獻表明一種治療痤瘡、皮炎濕疹等的敷料的成分中含有這種共聚物[9]。該物質還常見於髮膠、唇膏等日化用品成分。

暫未檢索到其在護膚品中的具體作用,個人理解是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可能的作用包括使皮膚看起來更光滑、收緊皮膚表面等等。

  • 雙(羥甲基)咪唑烷基脲

一種化妝品防腐劑。部分人群過敏。

  • 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Iodopropynyl Butylcarbamate (IPBC))

一種化妝品防腐劑。低致敏性。

  • 羥乙基纖維素(hydroxyethyl cellulose)

日化級羥乙基纖維素在洗髮劑、頭髮噴霧劑、中和劑、護髮劑及化妝品中是一種有效的成膜劑、粘合劑、增稠劑、穩定劑和分散劑;在洗滌粉劑中是一種污物再沉劑;含羥乙基纖維素的洗滌劑的明顯特點是提高了織的洗滌劑明顯特點是提高了織物的平滑性和絲光性物的。

個人理解,跟上述的PMV/MA共聚物類似。

三、B品牌共同的成分:

  • 蘆薈萃取/Aloe barbadensis leaf extract/蘆薈

不贅述了。詳見蘆薈提取物-百度百科。

  • 甘草酸/Dipotassium glycyrrhizinate(甘草酸二鉀)

文獻檢索結果表明該物質常對各種皮膚病都有積極的效果,具有抗炎、抗過敏和糖皮質激素樣作用。部分文獻表明其具有抑制絡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生成的作用,因此也可認為具有美白作用。FDA將其歸類為「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GRAS) )。

  • 蜂王乳/hydrolyzed royal jelly protein(水解蜂王漿蛋白)/蜂王乳精華

不是很懂這東西敷臉上具體有什麼用。蜂王漿-百度百科這裡面並沒有列出其對皮膚的功效,只能看出蜂王漿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維生素C、維生素D,但鑒於成分表英文寫的是「hydrolyzed royal jelly protein(水解蜂王漿蛋白)」——

蛋白質約佔蜂王漿干物質的50%,其中有2/3為清蛋白,1/3為球蛋白,蜂王漿中的蛋白質有12種以上,此外還有許多小肽類。

氨基酸約佔蜂王漿乾重的1.8%,人體中所需要的8種必需氨基酸,在蜂王漿中都有存在,其中脯氨酸含量最高約佔63%,氨基酸。

這是摘自百度百科的內容。我個人不是很懂為什麼蛋白質佔50%,氨基酸才佔1.8%……蛋白質明明是由氨基酸構成的……只能暫且理解為氨基酸指的是氨基酸單體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很排斥百度百科的原因了,一點都不嚴謹。

我個人理解:不論什麼蛋白,水解以後都是肽段或氨基酸,因為蛋白質大分子本身是穿透不了角質層的,只有分解成較小的肽段或氨基酸後才能滲透進入角質層下面的細胞外基質。這些肽段/氨基酸進入細胞外基質後,再通過人體自身的生理過程合成細胞外基質中的蛋白質(如前所述的膠原蛋白等)。

——理論上是這樣。但皮膚真的能吸收利用護膚品里的肽段/氨基酸來合成膠原蛋白嗎?這點還是有待討論的。(友情提示:中文搜索「氨基酸 護膚」得到的結果全都是無依據的瞎扯淡。)

這裡提供兩個我檢索到的英文網頁:

amino acid - Cosmetic Ingredient Dictionary

peptide - Cosmetic Ingredient Dictionary

這兩個頁面分別是關於化妝品中的氨基酸和肽段的作用的,並給出了相關參考文獻(這很重要),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一下。

簡單翻譯一下大致意思是:有文獻表明部分氨基酸具有抗氧化和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有的氨基酸可與其他成分共同作用激活細胞的相關信號通路,達到抗皺的效果;有的肽段本身是具有類激素或類免疫的活性的,但有的活性肽段在水溶液中無法穩定存在。

這些內容還只能說明皮膚利用氨基酸/肽段的可能理論,實際上,我並不確定氨基酸/肽段能夠穿過角質層被下層細胞外基質吸收。(氨基酸也許可以,但肽段的分子量還是有點大的。)

  • Dipropylene glycol(一縮二丙二醇)

類似前述的丙二醇,保濕劑和溶劑。

  • 維他命B3/Niacinamide(煙醯胺)

煙醯胺是一種維生素B3(煙酸)的衍生物,也是人體輔酶I和輔酶II的組成部分,在人體中廣泛存在,可吸收、可代謝,具有抗黑色素生成、抗老化、抗皺的作用,在一些皮膚病的治療中也有應用。

  • 維他命B5/D-panthenol(D-泛醇)

D-泛醇是維生素B5的前體,故又稱維生素原B5。

作為同維生素B5在生物體內 有相同的代謝過程,在食品行業中,用作營養增補劑和強化劑,促進人體蛋白質、脂肪、糖類的代謝,保持皮膚和粘膜,改善毛髮光澤,提高免疫力,防止疾病的發生;在化妝品行業:皮膚上的護理作用表現為深入滲透的保濕劑,刺激上皮細胞的生長,促進傷口癒合,起消炎作用;頭髮上的護理作用表現為持久的保濕功能,防止頭髮開叉,受損,增加頭髮的密度,提高發質的光澤;指甲的護理上表現為改善指甲的水合性,賦予指甲柔韌性。

——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百科沒有提供出處和參考文獻,僅供參考,大家自行判斷,切勿迷信)。

  • Phenoxyethanol(苯氧乙醇)

一種抗菌防腐劑。

  • Allantoin(尿囊素)

在醫藥方面:尿囊素具有促進細胞生長,加快傷口癒合,軟化角質蛋白等生理功能,是皮膚創傷的良好癒合劑和抗潰瘍藥劑。

在化妝品方面:由於尿囊素是一種兩性化合物,能結合多種物質形成復鹽,具有避光、殺菌防腐、止痛、抗氧化作用,能使皮膚保持水份,滋潤和柔軟,是美容美髮等化妝品的特效添加劑,廣泛用於雀斑霜、粉刺液、香波、香皂、牙膏、刮臉洗劑、護髮劑、收斂劑、抗汗除臭洗劑等的添加劑。 添加尿囊素的化妝品具有保護組織、親水、吸水和防止水分散發等作用;添加尿囊素的髮乳、發膏、洗髮露,對頭髮有保護作用,可使頭髮不分叉、不斷發;添加尿囊素的唇膏、面霜能使皮膚、嘴唇柔軟且富有彈性,並有美麗的光澤。尿囊素促進組織生長,細胞新陳代謝,軟化角質層蛋白。

——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百科沒有提供出處和參考文獻,僅供參考,大家自行判斷,切勿迷信)。

四、各面膜獨有的成分:(為避免文章長度過長,這部分是比較簡略,不再一一檢索詳述)

A1:

  • 北美金縷梅水(hamamelis virginiana):

  • 石榴果提取物(punica granatum)

  • 乙醇

A2:

  • 水解牛奶蛋白

分析同上面的水解蜂王漿蛋白。蛋白水解後本質都差不多。

  • 生育酚乙酸酯(維生素E乙酯)

維生素E,抗氧化劑。

  • PEG-50氫化蓖麻油
  • 壬基酚聚醚-20
  • 苯乙烯/丙烯醯胺共聚物

以上均為乳化劑、增溶劑、表面活性劑。

B1:

  • 卵殼膜/hydrolyzed eggshell membrane(水解蛋殼膜)

蛋殼膜主要成分為纖維蛋白,分析同上面的水解蜂王漿蛋白。蛋白水解後本質都差不多。

  • 清酒酵母/Oryza sativa (rice) lees extract(稻米酒糟提取物)

感覺也是噱頭。(友情提示:中文搜索「酵母 護膚品」出來的結果也都是瞎扯淡。)

  • Glycosyl trehalose(醣基海藻糖)/hydrogenated starch hydrolysate(氫化澱粉水解產物)

小分子保濕劑。

B2:

  • 水解膠原/hydrolyzed collagen

分析同上面的水解蜂王漿蛋白。蛋白水解後本質都差不多。

  • 海藻/Algae extract

保濕作用。

  • 蠟菊萃取/helichrysum stoechas extract

檢索結果表明該物質的作用尚不明確。

  • 植萃角鯊烷/olive squalane(橄欖角鯊烷)

潤滑作用。

  • Trimethylolpropane tricaprylate/tricaprate(三羥甲基丙烷三辛酸酯/三癸酸酯)

保濕劑。

  • Cetearyl alcohol(鯨蠟硬脂醇)/Ceteareth-20

作為化妝品膏體基質。

  • Glyceryl stearate(甘油硬脂酸酯)

  • Polyglyceryl-10 stearate(聚甘油硬脂酸酯)

  • PEG 100 stearate(聚乙烯醇硬脂酸酯)
  • Steareth-2(硬脂醇聚醚-2
  • Ceteth-24(鯨蠟醇聚醚-24)
  • Choleth-24(膽甾醇聚醚-24)
  • Phospholipids(磷脂)

以上均為乳化劑。(個人推測:這款面膜含的大分子透明質酸較多,需要比較多的乳化劑來穩定?)

  • Dimethicone(二甲基硅油)

溶劑、基質,潤滑、增加光澤等。

  • Disodium 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鈉)

防腐劑、穩定劑。

  • Diethylhexyl carbonate(二乙基己基碳酸酯)

軟化、潤滑。

  • Sodium acrylate copolymer(丙烯酸鈉共聚物)

粘合劑、乳化穩定劑、成膜劑。

  • Hydrogenated polyisobutene(氫化聚異丁烯)

又稱「合成角鯊烷」,保濕、潤滑作用。

  • Helianthus annuus (sunflower) seed oil(向日葵籽油)

潤滑、軟化。(呃,我也不知道,這個和炒菜的那個葵花籽油是一個東西嗎……)

  • Sodium PCA(吡咯烷酮羧酸鈉)(PCA全稱Pyrrolidone Carbozylic Acid)

保濕劑。

  • Essential oil(精油)

……這成分寫得也太泛了吧。

不得不說,B品牌的成分表寫得非常不規範,中英文混用、中英文部分重複、翻譯不準確不規範、分隔標點不統一。而且成分描述非常追求噱頭,查完這些資料,我對這個品牌的印象已經負分了。

【小結、比較和感想】

  • 成分差異

總體來說,我個人將這些成分分為四個類別:可吸收的有效成分,不可吸收的成膜劑,助溶劑(乳化劑)和防腐劑。這四種面膜具有一些共同的有效成分(甘油、丙二醇、透明質酸)和兩種共同的助溶劑(黃原膠和PEG-40氫化蓖麻油)。這兩種品牌的不同之處在於:1) 成膜劑共聚物。A品牌採用甘油聚甲基丙烯酸酯、PMV/MA共聚物和羥乙基纖維素,可填平和拉緊皮膚表面的皺紋和凹坑;而B品牌的B1似乎沒有採用成膜劑,B2的丙烯酸鈉共聚物和大分子透明質酸可以算是成膜劑。2) 有效成分。B品牌添加了更多的藥物有效成分,除了上述三種通用的有效成分,B品牌還添加了甘草酸、維生素B3/B5、尿囊素和蘆薈提取物,以及一些水解蛋白。

除此以外,根據各個面膜的賣點不同,還添加了一些不同的有效成分:比如A1是「石榴補水面膜」,添加了北美金縷梅水和石榴果提取物;A2是「牛奶嫩膚面膜」,添加了水解牛奶蛋白和維生素E(以及很明顯的奶味的香精=v=);B1是「青春補水面膜」(感覺好空泛),雖然它加的幾個東西我也看不出青春在哪裡;B2主打宣傳「玻尿酸面膜」,的確是加了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質酸。(但這一點我持懷疑態度,其他的面膜加的透明質酸會不會也包含大分子量和小分子量的?)

  • 需清洗的面膜 vs. 免洗面膜?

從個人使用體驗上來看,A品牌面膜的使用說明要求用後清水洗凈、擦護膚品,而B品牌是免洗的。我個人理解:A品牌需要洗掉的是成膜劑共聚物(個人理解,有待指正)。兩種品牌用完能感覺到明顯差異:A品牌的用完以後皮膚明顯更光滑和反光(個人理解是成膜劑的作用,清洗以後沒那麼反光了,但還是很飽滿的),而B品牌用後效果沒有這麼顯著。

我也許是個比較急功近利的人,個人更喜歡A品牌,肉眼看就感覺見效快嘛,個人推測也許成膜劑更有助於吸收(主觀猜測無依據,勿輕信);當然,也許B品牌的有效成分更多、長期效果更好也說不定。但我問了我其他使用過這兩個牌子的好朋友,她表示覺得差不多(可能人家皮膚底子比我好,看不出什麼差距)。所以我覺得不同的人膚質情況不一樣,沒有什麼可比性,選擇自己覺得最舒服的就好了。

  • 面膜 vs. 精華液?

此外,除了這些化學成分本身的作用,我覺得面膜這種給藥方式(或者通俗地說,護膚方式)比塗精華液要見效快的多的一個原因,是敷面膜這種形式讓你的皮膚在半小時內處於浸潤狀態,而塗精華液通常兩分鐘就幹了,從分子動力學角度來說,在溶液中的狀態顯然更有利於擴散吸收。所以儘管很多大牌的精華液比面膜要貴很多,但卻不如面膜見效快。但我認為這不代表面膜就可以取代精華液了,兩者的具體區別我還需要找時間再研究一下精華液的成分才知道。

總結

面膜敷在你的臉上以後,精華液直接接觸並浸潤你的角質層,在這個浸潤的過程中,精華液中的小分子逐漸透過角質層滲透進入角質層以下的細胞外基質,這些小分子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的可以吸水保濕(甘油、丙二醇、小分子透明質酸等),有的可以潤滑(角鯊烷、二甲基硅油等),有的可以抗氧化、抗老化(維生素E、維生素B3、甘草酸等),還有的可能可以作為原料供你的皮膚合成膠原蛋白等細胞外基質的成分(氨基酸、肽段);精華液中分子量比較大的一些成分雖然進不去,但可以在角質層外面形成一層膜(如大分子透明質酸、各種成膜劑共聚物),起到保濕、平滑的作用;此外,還有很多成分對皮膚沒什麼用,但可以幫助上述那些成分在精華液中溶解和均勻分散(各種乳化劑),或是防止細菌滋生(抗菌防腐劑)。

總之,一張面膜敷下來,滋潤了你的面部皮膚表皮層的細胞外基質,雖然絕大多數化學成分都不能直接進入你皮膚的細胞(除了水、甘油),但你皮膚的細胞們浸泡在這滋潤了的細胞外基質中,感覺……也很幸福呢。

最後,順手攻破一則老謠言:

今天一女同事告訴我,聽了生命科學院院長演講一場,徹底改變了她。院長痛心疾首地說:我就不明白你們女生為什麼喜歡敷面膜。不知道膠原蛋白大分子不能被皮膚吸收也就算了。那厚厚一層玩意,不就是在臉上末了層培養基么?還一敷敷半小時,皮表各種菌各種蟲高興壞了,等你敷完都四世同堂了。

看來這位段子手的生物學知識只有高中水平,而且和我小時候一樣,喜歡就憑自己一顆腦袋瞎琢磨。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段子手應該不是女的,不然搞不好過個十年也得巴不得穿越回來吊打自己。

不知道膠原蛋白大分子不能被皮膚吸收也就算了。

首先面膜里不會直接添加膠原蛋白,而是添加水解後的膠原蛋白。其次,皮膚組織包含細胞和細胞外基質,水解膠原雖然不能被細胞直接吸收,但能夠補充細胞外基質的營養成分,因此說不能被皮膚吸收是錯誤的。

那厚厚一層玩意,不就是在臉上末了層培養基么?還一敷敷半小時,皮表各種菌各種蟲高興壞了,等你敷完都四世同堂了。

是抹了層培基,不過這培基包含的都是適合皮膚組織的細胞生長的物質,有的還包含了抗菌的物質。就算它是個專門養細菌的培基,半小時大腸桿菌差不多也就能傳一代,半小時要是能四世同堂,就不會有這麼多生物科研狗六年才能畢業了……

==============================

說明

作者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瀏覽了很多中英文的網頁內容,不少內容儘管看不出漏洞,但也查不到出處,例如文中的很多化學成分的百度百科都寫有非常長的美容功效,作者認為這些內容有商家宣傳嫌疑,因此本文盡量選擇引用能找到相關參考文獻和依據的資料。作者本人的理解和推測也都有註明。

感謝閱讀。

歡迎理性討論,歡迎指正。

==============================

參考文獻資料及擴展閱讀

(包含中文/英文維基百科,英文比中文更詳細,建議有能力的看英文)

[1] 表皮的結構組成

角質層-維基百科 / Stratum Corneum

表皮(皮膚)-維基百科 / Epidermis

細胞外基質-維基百科 / Extracellular matrix

Stratum basale(基底層,暫無中文維基)

[2] 甘油

甘油-維基百科 / Glycerol

Glycerol and the skin: holistic approach to its origin and functions.

[3] 丙二醇

1,2-丙二醇-維基百科 / Propylene glycol

Propylene Glycol | Cosmetics Info

truthinaging.com/ingred

[4] 黃原膠

黃原膠-維基百科 / Xanthan gum

黃原膠的結構、性能與應用

What Is Xanthan Gum? Is It Healthy?

黃原膠的分子量

[5] 羥苯甲酯

羥苯甲酯-百度百科 / Methylparaben

[6] PEG-40氫化蓖麻油

PEG-40 Hydrogenated Castor Oil - Not natural

PEG-40 Hydrogenated Castor Oil

[7] 透明質酸

透明質酸-維基百科 / Hyaluronic acid

不同分子量透明質酸鈉的保濕效果評價

[8]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關鍵詞:皮膚 填充 甲基丙烯酸甲酯 - 百度學術

關鍵詞:dermal filler polymethacrylate - 百度學術

truthinaging.com/ingred

[9] PVM/MA共聚物

關鍵詞:PVM/MA共聚物 - 百度學術

乙烯基甲醚/馬來酸酐共聚物在口腔護理領域中的應用

一種透明質酸敷料及其應用方法

[10] 蘆薈提取物-百度百科

[11] 甘草酸

truthinaging.com/ingred

關鍵詞:甘草酸 皮膚 - 百度學術

[12] 煙氨酸

煙醯胺-百度百科 / Nicotinamide

truthinaging.com/ingred

[13] D-泛醇-百度百科


推薦閱讀:

我們讀博士有一些誤區
好奇女生選擇博士都是怎麼生活的,會後悔嗎?
單戀一個理工男博士,怎麼追!!?
讀書讀到博士到底有什麼用?

TAG:美容护肤 | 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