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梯田的水利工程
在亞熱帶哀牢山區哈尼族的梯田農業中,水以一種奇特的方式貫穿於農業生態循環系統中。
(一)天然自流灌溉
在哈尼族定居以前,哀牢山區就擁有著水分升降的自然循環。哈尼人來到這裡以後,首先要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靠近水源的上半山把大山攔腰一切,挖出長長短短的大溝,把山上的水截到溝中,再在水溝下面開梯田。真可謂"山有多高,田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元陽縣如今有主幹渠(大溝)4653條,截流了全縣63985公頃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流淌出來的山泉、溪流、瀑布、龍潭水和雨季降落的大量山水,灌溉了境內111.126平方千米梯田和98.168平方千米旱地,養活了元陽縣36萬人口。
梯田用水從高山遙遙而來,夾帶著碎石泥沙。哈尼人於是在溝水入田處挖一個坑來沉澱砂石,這樣一來清除砂石便十分方便,可以有效防止梯田沙化和堆積碎石,保證灌溉水流的暢通。
(二)"分水石"的妙用
水溝跨州連縣、密如蛛網,灌區內所有的人都視水溝為命根,不但興修時出力,護養溝渠也視為己任。
勝村鄉全福村莊有一塊巨大的「分水石」,據村裡哈尼人的家譜記載,這塊分水石是他們的第47代祖先安放的,迄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分水石由分水木刻演變而來,這塊分水石上有兩個凹槽,寬一點的是流向全福庄,窄一點的則流向臨近的箐口村,因為挖水溝的時候他們也投入了勞動力,但相對來說勞動力少一些。田也更少。
(三)重肥
重肥,是梯田文明的特技,是哈尼族生產經驗和對水資源管理利用的集中體現。在哈尼族各村寨中,都有一個大水塘,平時家畜牲畜的糞便、垃圾灶灰都集積於此,每逢栽秧時節,村民們開動山水,攪拌肥塘,肥水便順溝衝下流入梯田。千百年的找水、造水、用水、管水智慧,至今仍然是哈尼人最有效的生產生活方式。這樣的水循環系統可謂完美。
總結
在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球最具代表性的238個生態區中,每個生態區都由單獨一個大的生態系統構成,如濕地、森林、海洋等。然而哈尼梯田藉助了「水的力量」,將森林、村寨、梯田、河流組合在一起,構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它所具備的意義,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哈尼族,這個高山上的水民族在對待每個生態系統時,都有著近乎苛刻的古規,這其中包含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平衡欣欣向榮的智慧與法則。
~~~~~~~~~~~~~~~~~~~~~~~~~~~~~~~
喜歡的話就"贊"一個吧(*^__^*) ……
微信公眾號:urbanwater
歡迎關注若水專欄,個人主頁@楠楓槿
往期閱讀
1、邢台大賢村的洪水是怎麼形成的?
2、汛期過後,這些常識你弄懂了嗎?(一)3、汛期過後,這些常識你弄懂了嗎?(二)
推薦閱讀:
※何謂水利事業?
※夏季洪澇泛濫?看看低地之國荷蘭是如何防洪治水的|史上最全
※我國現在水利行業前景如何?
※在一條河上建造大壩,建造一個大壩和建造多個小型大壩相比,各有什麼優缺點?
※鄉鎮的灌溉用河渠兩岸用水泥加固有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