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人民日報的「悲哀」,什麼才是我們的悲哀?

故事起因是下面的評論對話,原內容我說有北大清華畢業的去開館子賣燒餅是每個人的選擇:

嗯,恭喜這位還未出生的「兒子」,你還沒出生呢,你爸就把你20年後的職業定死了,你將來一定要學醫喔,不然我真擔心你爸以後會責備你說:「白養你了,太自私了,竟然不學醫!」然後這孩子心裡還納悶兒呢,我招誰惹誰了,我就是不喜歡學醫,為什麼要逼我做不喜歡的事情。

都成年人了,連最基本的擇業權利和擇業選擇都不懂得尊重,我終於知道有些父母畸形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有多麼的恐怖,你們把一個小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人孩子還沒發表意見呢,你們卻已經幫他們張羅好了二十年規劃。有的父母更是可怕,如果不按照父母指定的路子走,就是不孝不忠大逆不道,現實中這樣殘酷的例子真是讓人又哭又笑,時刻滲透著悲哀。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不學某個專業?

  1. 壓根兒就不喜歡,完全不感興趣,興趣是事業、工作、感情的天然驅動力;
  2. 投入大,回報低,學到30來歲沒談過戀愛沒見過世面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人學有所成卻因收入太低工作太累被迫轉行,同樣的工作量或許能換來更多的回報,這有何不可?
  3. 可預見的行業發展潛力低、競爭太過激烈、工作成長性低等。

這些因素都很合理也很正常,非常的務實且有邏輯,說明這些人是在認真地篩選專業並考慮自己今後的擇業發展,通過大環境來評估自己的專業所帶來的擇業風險,然後通過自己的能力選擇一個既能最大限度規避風險又能契合自身能力喜好和發展的專業,有什麼錯?

最後:

孩子確實需要每個過來人的誠摯建議,但首先這個過來人是頭腦清楚的並有親身實踐和完善建設性的經驗,而不是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都2016年了,我還是很難想像有父母捆綁孩子擇業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什麼你必須考公,什麼你必須學這個干那個,現在畢業後工作不對口的太多,當初選專業被父母綁架的也不在少數,人各有志,自己的路終歸得自己走。

暑期一過又是開學季,希望即將進入新校園的同學能珍惜時光,努力才有未來!

為了避免「掛人」的嫌疑已隱去ID信息,本篇文章意在闡述這類社會現象。

原文地址:相比人民日報的「悲哀」,什麼才是我們的悲哀?

推薦閱讀:

有沒有一些很棒的人物卻不為人所知?
在諮詢生涯中獲得哪些良好職業習慣?
如何看待北大化院「憑什麼我辛苦二十年,現在卻比別人差那麼多」?
在米未傳媒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社会 | 生活 | 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