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精神分析師何以成為藝術家?
榮格:精神分析師何以成為藝術家?
2016-07-28 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榮格:精神分析師何以成為藝術家?「我+我們=完整的我(I+WE=fully)」歷史上唯有極少數的靈魂擁有寧靜的心靈以洞悉自己的黑暗並將神話、宗教、哲學與靈魂引入了分析心理學派中忽略了他便忽略了與現代社會緊密攸關的整個思想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將於2016年10月探訪蘇黎世榮格學院,了解詳情請點擊此處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年出生於瑞士一個凱斯威爾的村莊。榮格六個月大時,家庭移居到萊因瀑布邊的洛封城堡。父親是一個牧師。榮格從小受家庭宗教氣氛的影響,對宗教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但是由於他認為其父身為牧師卻喪失真心的信仰且無力面對現實,只能講述空洞的神學教條,再加上他本人在少年時期在領聖餐時心中毫無感覺,不符他的期望,對基督教非常失望。榮格更做過一夢,其中上帝的糞便擊碎精美的教堂,因此榮格背離了基督教。1895年-1900年,榮格在巴塞爾大學學習醫學,隨後在蘇黎世伯格爾茨利精神病院謀得助理醫師職位,在布魯勒手下實習。期間他進行了高爾頓詞語聯想實驗的研究,積累了最初的聲譽。榮格1905年任蘇黎世大學精神病學講師,後來辭去職務自己開業。榮格對弗洛伊德1900年出版的《夢的解析》很感興趣,與之通訊,參加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運動,共同創立了一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並任第一屇主席,後因兩人的學說產生分歧而決裂。由於此決裂弗洛伊德將榮格的名字一筆勾消。1912年,榮格與弗洛伊德徹底決裂以後,曾經憂鬱數年。他曾見到幻像也曾感覺到眾多鬼魂聚集在他家中。其中一個幻像是一位有翅膀而又跛腳的老人菲利門,另一個幻像是一位美貌的女士。這兩位成為他日後老智者(自性)及阿尼瑪的樣本。後來,他在波林根的建築―座塔樓,是其理論和心性發展的見證。塔樓是榮格表述內心最深處的想法和所掌握知識的一種方式,它的建造過程與榮格的心理發展存在著密切的聯繫,塔樓的最終形態又象徵性地展現了榮格精神的完整性。這是他一生中的一個轉折點。通過前半生的工作,榮格已經建立了外部生活的根基,但是「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之後,有好長時間我內心裡產生了一種無所適從感……原因是我此時尚沒有找到立足點。」於是,榮格便開始了「正視潛意識」的工作,這時,榮格在庫斯那赫特房屋已經建成,他離開外部的業務實踐,懷著堅定的信念來到這裡,獻身於研究工作。他的目標不再指向外部世界,而是開始建立內部生活的根基。「通過我的科學工作,我便慢慢地能把我的種種幻覺和潛意識內容置於一種堅實的基礎上了。」但是,榮格感覺到文字和紙張仍然不夠真實,他需要另外一種東西來闡釋發自內心的絕大多數想法和獲得的知識,榮格說,「我不得不在石頭中做出承諾,這就是『塔樓』的開始。」
塔樓最初的設想1902年,榮格已經在波林根買了一塊地,波林根傍湖而立,處于山谷之中,榮格認為這是一塊陰性的地方,具有包藏、容納的特性。這裡是一老教堂的地產,早先屬於聖嘉爾修道院,這就更增加了此地在榮格心目中的神聖性。當榮格產生了用石頭來表露自己的信念的想法後,便開始籌劃在波林根建造自己的房屋―塔樓。最初,他並沒有對房屋建造作具體的規劃,在他的設想中,那將是非洲人的一種小屋,單層住宅式建築,圓形的結構,在屋子中央放一個火爐,然後在四壁上鑲嵌大塊的木板。榮格本意是用這原始的小屋來詮釋一種觀念的整體性,並準備把它具體化為一個關於完整的觀念,這個完整是一個家庭特有的完整,其中各種小家畜一樣平等參與。但是,榮格在建築的最初階段便更改了計劃,他認為這個設想太原始。榮格需要一個來呈現其心性發展的空間,而過於原始的非洲小屋造型雖然能夠將其心性置於有形的存在,但是卻沒有為發展留出足夠的餘地。它的原始性會將榮格置於一種現實的普遍存在中,這時,生物學意義上本能的行為模式佔主導地位,而人則退化到了一種「自發的和不依賴於意識的」狀態,永恆的自性通過有限的自我來體驗自身的途徑便被隔離在外部現實之外了。榮格認為自性是意識與無意識的整體,是統一、組織和秩序化的原型。它需要通過世俗的形式,以三維現實的自我經驗才能得到充實和體現。同時,榮格所追求的「觀念的完整性」是一種精神成熟的表現,是發展的最終形態,塔樓的建造從一定意義上便是服務於這種目的,在榮格看來它應該是「隨著當時的具體需要而產生的。」於是,榮格便重新開始構想心目中的塔樓。榮格從1923年開始建造塔樓,此後,在原來塔樓的基礎上陸續作了一些增補,從1927年一直持續到1956年。但是塔樓最主體的部分是在十二年內完成的,每一階段四年:1923年的塔樓是歐化的雙層建築結構,它是在榮格的母親去世後兩個月破土動工建造的。因此它基本上便體現了一種懷念和祭悼的心理意義。榮格說,「對我而言,它代表著一種母性的溫熱。」榮格通過「使深度的前戀母情結心理結構安分守己和從那裡把它建立擴大,開始了他的建築陳述。」
到1927年,榮格感到最初的塔樓已經不能表達所需要的一切,於是,他又建造了一個塔一樣的附屬物,中央的結構加上塔式的附屬部分變成了現在的建築特色。榮格的精神開始從1923年塔樓形成的母性基地中延伸出來,男性的力量逐漸增強,它表現了一種融合那些看起來不相容的對立面的努力。到1931年,榮格在內在不完整感的催促下,將塔形的附屬部分作了一次擴建。他汲取印度人建造房屋的經驗,為自己建造了一個個人專用的內部化空間,它可以用來靜修默想。榮格在四壁上繪上了畫,其中就有他內心的導師斐樂蒙的形象,通過與斐樂蒙的溝通與交流,榮格發展和完善了他的積極想像技術,塔樓的建築過程便是這種技術實踐應用的一種體現。於是,這個時期塔樓的建造,為榮格提供了一個可以使精神得以專註的地方,從此,榮格可以進入沒有時間限制的天地,去體驗永恆。在1935年,榮格心中產生了一個願望:他要擁有一片圍起來的地塊。於是,榮格建造了一個院子和一個湖邊的涼亭,這樣,周圍就有了更大的可以利用的空間,並與前面完成的塔樓的三位一體結構形成了四位一體的形狀。三位一體其實是一種宗教意象,它「作為基礎的原型只具有男性的性質」,榮格通過院子和涼亭引入了女性的性質,並營造出朝向天空和大自然的空間,這就為榮格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展示其內心世界的機會。在1955年之前,塔樓一直保持著「圖三」中的形式。1955年榮格妻子埃瑪去世後,榮格對塔樓又進行了一次擴展。榮格意識到,那「趴伏得如此低、如此藏而不露的屋子正中的那個小小的部分就是我自己!我再也不能把自己隱藏在『母性』和『精神性的』塔樓的後面了。」於是,榮格將老年獲得的意識擴展賦予到那小小的中心部分,並在上面又增添了一層。通過這次增補,榮格實現了最終的意識獨立,這個過程「包含著心理整合的意義與完整性的實踐」。塔樓對榮格的意義塔樓體現了建築的內涵。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理解這個層面對榮格的意義:一、作為榮格心理過程發生的容器,塔樓內在的空間伴隨著榮格心理過程的發生、變化,並使之成為可能。塔樓作為外在的物體,與榮格處於分離的狀態,但是營造的內在空間卻成為榮格心理過程的容納器,這又讓塔樓同榮格成為一個不可分隔的整體。塔樓里沒有任何通電的設備,榮格在此過著一種簡樸的生活,「天冷的時候我靠向火爐取暖。傍晚時分,我燃起油燈。這裡沒有自來水,我從井中打水;我劈柴用來燒飯。這些簡單的工作使人變得簡單;但是變得簡單又是何等的艱難!」。榮格正是在這種氛圍中感受著內心湧現出來的心理內容,並以創作的形式表達出來。晚年,榮格又隱居於塔樓,「身體力行於道家與禪宗的實踐,潛心於《易經》的洗心體驗」。
二、心理過程的具體化展現,作為心理過程的主體,榮格在其中扮演著積極主動的角色。心理內容具有的延伸性,使榮格以投射的形式將自身的特性表現在塔樓內。榮格於1924年左右在自己卧室的床上方畫的巨大的曼荼羅便是最好的證明。曼荼羅是最古老的象徵之一,按照榮格的觀點,它是一種心理完整性的原型和象徵,它「是在心靈失去平衡後,在精神的重新整合過程中自發顯現的。」於是,塔樓便成為榮格自身的延伸,承載了他生命的信息。三、塔樓又是榮格自身的象徵。晚年,埃瑪逝世後,榮格將老年獲得的意識擴展到塔樓新增添的一層上,並且領悟到了塔樓「所有部分是多麼恰當地組織在一起,一種富有意義的形式已經構成,即:精神健全的象徵。」塔樓如同一面鏡子,為榮格進行自我反思提供了可以關照的平台。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榮格獲得以上的認識。1950年,榮格用石頭作了某種紀念碑式的東西來表達塔樓對其自身的意義,他為我們留下了著名的「三面石刻」,榮格以這種具體的形式展現了他的心靈。「三面石刻」和塔樓已經融為一體並幾乎成為了榮格精神和榮格心理學的一種象徵。在《回憶·夢·思考》中,榮格是這樣描述他的波林根以及他在波林根的感受的:我時常覺得我自己也伸展向那無際的曠野以及周圍一切存在的內部。我覺得我是生活在每一棵樹中,每一朵浪花的耀動之間,生活於雲霧與動物的穿梭,以及季節的變化之中。這塔中的一切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注入了其自己的特色,而每一特色也都與我息息相關。在這裡,任何一樣東西都有它自己以及和我的歷史,這裡是心靈特有世界的無限的王國。在這本自傳最後一頁,榮格援引老子的話:「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飄兮若無止……」作為其自傳的最後總結。榮格說,老子所表達的正是他在老年所感受到的。榮格稱老子就是一個完美的象徵,他具有超越的智慧,可以看到以及真切地體驗到價值與無價值。受老子的影響,榮格在其晚年渴望著回歸其本來的存在,回歸那永恆的未知的意義。榮格說:「智慧老人的原型所洞察的是永恆的真理……我對於我自己越是感到不確定,越是有一種內在生髮的,與所有的存在均有聯繫的感覺。事實上,似乎那長期以來使我脫離於世界的疏離感,已經轉化為我內在的世界,同時展現給我一種意外而新穎的我自己。」
推薦閱讀:
※榮格說的「往外看的人夢著,往內看的人醒著」出處是哪裡?原文是什麼?
※榮格與密宗的29個「覺」| Rob Preece
※「超越功能」與心理分析關係 | Tom Kelly
※七個步驟帶您了解神話心理劇
※【文化心理學】十字紋,明堂與曼荼羅 | 陳燦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