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下去還是硬起來?心理彈性說了算 |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可不可以問你一個問題?」
「嗯。」
「我們做回好朋友好不好?」
隔了很久,女孩才緩緩打出一個字「好。」
第二天,發出去的微信就需要好友驗證了。
這種套路,再熟悉不過,這個女孩被甩了。不解、錯愕、難過、思念、傷心再到憤怒,種種情緒混雜在一起簡直就是一鍋放了一大碗胡椒粉的豆汁咕嘟咕嘟冒著熱氣,這酸爽,失戀過的人,很懂。一起經歷過的甜蜜場景現在卻像刺一樣一根根扎到心裡,於是只能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獃滯地盯著手機屏幕,不吃不睡不上廁所,對男人再也提不起任何興趣。
愛情的巨輪說沉就沉,然而,這個世界的惡意還遠遠不止於此: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親情的火苗說滅就滅;
青春的小鳥說飛就飛;
追過的CP說撕就撕;
好好的爺們說彎就彎;
……
┑( ̄Д ̄)┍
有人失戀啦、受挫啦,就如同玻璃心灑滿一地一蹶不振,但有些人能夠很快爬起來。他們是神嗎?他們不會感到受挫嗎?為何他們能無視受挫的痛苦毅然決然地爬起來?
面對世界的種種惡意,你都是怎樣應對的呢?其實,這都跟你的心理彈性有關!
【心理彈性不是品質,而是過程的結果?】
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在其長篇代表作小說《永別了,武器》中,有這樣一句描述——「世界要征服每個人,然而有些人卻在被征服的地方變得堅強(The world breaks everyoneand afterward many are strong at the broken places.)」。在心理學領域中,如何「在被征服的地方變得堅強」,便是有關心理彈性的研究課題。
心理彈性(resilience)表示一系列能力和特徵通過動態交互作用而使個體在遭受重大壓力和危險時能迅速恢復和成功應對的過程。
所以,我這個不再相信愛的人,跟那些重新站起來愛的人區別就在於這個「心理彈性」嗎?如果想要排除後天訓練的影響,孩子就是最好的研究對象,Masten發表在《American Psychologist》研究表明,絕大多數兒童的應對挫折後表現出的適應能力好到超出預期,這就可以說明我們生來都具備「心理彈性」。那麼,問題出在哪裡?
因為心理彈性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比如開始提到的姑娘,也許她在失戀之前是一枚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傲嬌女,可被甩了之後,自信就一下子被渣男踩碎。如果療傷過程當中又遭到父母指責,朋友拋棄,可想而知,她會不會永遠自卑下去。相反,如果她得到了閨蜜的陪伴,父母的支持,她的自信可能還會重新建立起來,這樣內在品質與外界環境的相互影響在應對挫折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與其說是一種品質,心理彈性被稱作一種動態的心理過程更為貼切。這就解釋了人與人之間應對挫折的巨大差異了。
【三招教你硬起來】
你身邊是否存在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能輕鬆應對,並表現出極強適應能力的大神?他們是經歷了太多苦難所以習以為常了,還是擁有更強的意志力呢?
Masten和Coatsworth總結了過去25年研究的成果,他們注意到不同的心理彈性研究中,都提到了類似的保護性因素,即減輕不利處境對我們產生消極影響的因素。它與危險因素相對,當保護性因素不足以承受壓力時,心理彈性就會減弱或失去。
那我介紹這些東西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告訴你,當你被挫折壓彎了腰時,你還可以往這些地方尋求保護性因素。
心理彈性也是脆弱的寶寶,需要精心的呵護才能在關鍵時候激發出它的洪荒之力來。以下三種就是很好的保護性因素,可以讓你在遭遇挫折時重拾雄風,硬起來!
1、與你的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Denny等在2001年調查了紐西蘭133所中學的9567名學生的抑鬱情況及其心理彈性,發現社會支持、家庭關係是心理彈性的影響因素,有序的家庭環境,親社會家庭價值觀下成長的孩子都能獲得更高的心理彈性分數。
我懂,一個人心情糟糕的時候,會想靜靜,可人人都想靜靜,靜靜很忙,也會煩的不是?我也懂,你的家人和好朋友不會離開你,所以你習慣把氣撒在他們身上,可你會痛,他們也會痛。不如試著走出你的小空間,與家人朋友傾訴你的痛苦,得到他們的支持,不要讓自己覺得你是一個人(當然,也不是一條狗,謝謝),只要你需要,我們一直都在。
2、不要將壓力或逆境看成是不能克服的問題你如何看待你所面對的問題?心理學家韋納將人的歸因模式分為三個維度:內外維度、穩定性和可控性。
如果一個人把考試失敗歸因於缺乏能力,那麼以後考試還會預期失敗,這是因為能力是一個穩定性的原因;如果把考試失敗歸因於運氣不佳,那麼以後考試就不大可能預期失敗,這是因為運氣是一個不穩定性的原因。
當我們遇到不可控制的災難或挫折,學會歸因於運氣這種不可控不穩定的外部因素自然是最好的選擇。另外關於失戀的自我歸因請戳友心人的另一篇好文《我放不下這場愛,是因為我被戳了痛處》。如果將被甩歸為內部的穩定的性格因素,那麼,你走出失戀的時間自然要長很多了。總之,在經歷挫折事件時,不要太過為難責備自己,保持自信,才能走出困境。
3、事實已經發生了。你接下來,能怎麼做?Silvia的研究表明了勇氣和決心在應對挫折時的重要性,讓平日里謹小慎微的人和無懼無畏的人在應對同樣的困難事件,比如解一道比較難的數學題,膽子比較大的那群人往往能夠嘗試新的方式,完成的更好。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我明白,這件事發生的這麼突然,沒有一點點防備。那麼,感受你的情緒,去痛,去流淚,去發泄。接受,是治癒的開始。
接下來,努力讓自己沉浸在積極的情緒當中。早在2005年的認知與情緒雜誌中心理學家Silvia就指出,積極的情緒可以讓我們身心放鬆,更有利於我們思考和解決問題。不要一直沉浸在過去難以自拔,轉移你的注意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看看喜歡的明星果照(當然,每個人口味不同(????))。讓自己忙起來,在有效的工作和學習中獲取成就感,這樣更容易戰勝暗黑大boss。
【心理彈性不是在逆境中產生,而是由逆境激發】
順境人人都過得歡樂富足,所以看一個人個性最恰當的時機就是看他在逆境中如何自處。儘管保護性因素對行為後果有著直接影響,但它的作用在危險因素出現後會得到強化,患難見真情,更能檢驗出一個人的心理彈性。
那些毅然決然站起來反攻大陸的人不是神,他們就擁有更強的心理彈性。而你也可以這樣理解:你和他們的區別不在於心理彈性的大小,而在於是否很好利用周圍的資源,獲得保護性因素。或許你可以尋求周圍人的支持,或許你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進而獲得成就感,但這一切都需要你主觀上的主動去尋求這些幫助。只要你有勇氣站起來,整個世界都可以來支持你!
-end-
本文由友心人原創出品,轉載前請聯繫郵箱media@yoxinli.com 。
作者|微塵
上海交通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在讀,曾任高中心理老師,友心人後台君
參考文獻:
[1]馬偉娜, 桑標, 洪靈敏. 心理彈性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述評[J].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8, 26(01): 89-95.
[2]American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4). The Road toResilience
[3]Masten,A.S. (2001). Ordinary magic: Resilience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 AmericanPsychologist56(3): 227–238.doi:10.1037/0003-066X.56.3.227.PMID11315249.
[4]DennyS,Fleming T ,WatsonP .Risk and resilience factors for depression among high schoolstudents in New Zealand[J].J Adolesc Health, 2004 ,34(2) :115.
[5]Silvia,P.J.; Eddington, K.M.; Beaty, R.E.; Nusbaum, E.C.; Kwapil, T.R. (2013)."Gritty people try harder: grit and effort-related cardiac autonomicactivity during an active coping challenge".J Int JPsychophysiol 88 (2): 200–205. doi:10.1016/j.ijpsycho.2013.04.007.
[6]Fredrickson,B. L.; Branigan, C (2005). "Positiveemotions broaden the scope of attention and thought-action repertoires".
Cognition&Emotion19(3):313–332.doi:10.1080/02699930441000238.PMC3156609.PMID21852891.
[7]席居哲, 桑標, 左志宏. 心理彈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 心理科學, 2008, 31(04): 995-998.
推薦閱讀:
※你怎麼看待那些看上去自信的人?
※什麼是單純?什麼是單純得像個孩子?
※過量使用LSD是否會導致精神分裂?
※患有極其嚴重的戀物癖是什麼體驗?
※北京有哪些靠譜的心理諮詢機構或心理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