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直播吉利做拆車?

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上禮拜五,上海,吉利當著一眾媒體的面把自家博瑞拆了,順帶還拆了一台日系合資車。我和顏宇鵬、夏東組成了80、70、60組合,為這次活動做了一回在線直播的主播。

很明顯,這是風口浪尖的事情,同行朋友們問起此事說的是:「悠著點兒……」這是婉約派的,微博的評論區則是更多反問:「把一台車拆開能代表什麼,弱智!」在一個立體的角度來看汽車,這是我歷來的態度。

我們總是會受到各種信息的影響,多連桿就一定是更高級的,雙離合就肯定會有間隙,自然吸氣有高轉而渦輪增壓就歇菜了……經驗主義會影響我們的評價,一段時間裡我甚至喜歡背參數,也盡量不去看別人的觀點,以保證自己對一台車的感受不受干擾。

我心底最牛逼的車評應該是毫不提及參數,而是用身體的去表達感受,快慢不應是馬力數據來提醒的,而琢磨操控樂趣的時候也可以忘記機械結構,有點「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感覺。

我從不相信一萬個零件天生就能組合成一台汽車,賦予它生命的一定是那個工程師。做一道菜,廚師才是靈魂,只有他能把各種食材用合適的刀工、火候、調味組合成一道菜,而這一次我個人更想看到的是吉利能夠羅列出來的食材好不好。

所以,在我看來網友們的罵辭其實是一種誤解:吉利只是想扒開內褲讓人看看裡面,但網友們卻以為這是在評價心靈美。

這怪不得網友,就連現場的媒體人都覺得這件事情本身就有點咄咄逼人。拆車前一晚12點,我收到了某日系品牌公關總監的電話,老朋友對此事很關心,但又表現出大品牌的氣度。其實吉利自己也頂著輿論的壓力,反覆向我強調這不是要PK誰,而是希望和已經成功的標杆車型比一比,展示自己3.0代產品的進步。

這的確是件風口浪尖的事情,說實話晚上睡覺的時候我有點後悔了,如果是一台德國車美國車來拆一台日本對手的話那在公眾心中算得上是「勢均力敵」,但一台自主品牌的車子做這樣一件事情,難免讓人覺得是作秀炒作。

作為一名日系車的深粉,我更擔心的是如果拆出來的東西完全沒有可比性,那我在吉利的場子上方不方便說到「技不如人」?對博瑞這個產品我倒是有深度的接觸,我記得當時博瑞第一篇車評是我寫的,在測試ESP的時候我驚訝地發現一台自主品牌車的ESP標定居然有了循序漸進的感覺,並且開始展示出自己的風格,順著這根繩子挖出幾位有理想的吉利工程師,這才讓我對吉利品牌的認知大為改觀(以前我絕對不會浪費時間去試自主品牌的,往往是帶著期待去,怒其不爭),進而影響了我對廣汽傳祺、長安等幾個品牌的認知。

當時我給博瑞的一個定性是「基本看齊合資車水準」,當然了後來以訛傳訛說成「超越合資車水準」,這話不是我說的,進步飛速,可差距還在。

我最小,我分到的是在幾大直播平台給百萬網友們講「四門兩蓋」,四扇車門和前後蓋拆開後我都驚訝了,原本以為這些見不到的地方就是自主品牌「耍雞賊」的地方,沒想到吉利真的沒打算在博瑞身上賺錢——配套商是歐美大牌的,該有的都有了,最重要的是連不該有的都有了,舉個栗子,我們在鬆開門板拉手的時候通常會聽見門板內哐當一聲,為了儘可能消除這個聲音,吉利做了一塊鬆軟的發泡橡膠,一方面保證手感清脆,另一方面保證聲音是有質感的悶響。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如果有興趣可以到網上回放當時的講解。

我想這一段直播中我的三觀還是正的,那台黑色的日系合資品牌車依然是個標杆,但吉利這一次證明了自己下了血本。

最後回答一下標題提出的問題:我為什麼跑去直播了吉利拆車的過程?一方面是我的窺探欲使然,另一方面則是對於進步者的支持。有人問我為什麼車評里只能見到好的讚揚而見不到壞的揭露,我說,既然我們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品牌,那還不如把精力留給那些進步的品牌。

作者:吳佩。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長安 CS55?
如何評價吉利與Volvo聯合打造的新品牌LYNK & CO,首款量產SUV 01?
吉利博越能對比同級別合資車嗎?
有了解浙江億咖通科技公司的嗎?
如何評價李書福曾經爆出的一些經典語錄?

TAG:吉利汽车品牌 | 中国汽车 | 汽车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