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致新生:教育是自我施加的傷口

早上我刷到一篇比較水的專欄文章,和圖表搬運工的水還不完全一樣,另一種感受。為避免有攻擊之嫌,就不放鏈接,引用幾段:

我思考的結論是,故事太具象了,我們很容易明白,但卻也會束縛住我們的思考,因為我們不太容易遷移;而能讓我們遷移並且舉一反三的,其實是邏輯推演的能力。

邏輯推演意味著抽象,而抽象則意味著思考會脫離具體的對象,不斷地剝離不相關的要素,不停地提升泛化,在一個新的高度,沿著邏輯的規律前行。

有兩個詞,一個叫歸納,一個叫推演。歸納就是從現象到理論,也就是從我們看到的現象中,得出一些理論;而推演就是,從理論到現象,我們通過邏輯發現新的世界,指引了前進的方向,然後在真實的世界中,找到了現象。

且不說這段文字過於粗淺和概念錯誤,顯然是我之前說過的盲目抬高邏輯作用的典型。但讓我產生反應的是下面這句——

這也是過去你看我的文章故事少燒腦多的原因。

「燒腦」?這是我最愛的事情,於是我翻了一下最近的專欄文章,然而標題是如下:

社群是一種陪伴,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不要在和你觀點不同的人身上浪費時間

沒有報錯的志願,只有學不好的專業

為什麼我們總喜歡說自己要做什麼,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如果你因錯過而糾結,你還會因糾結錯過更多

抱歉,分享聽得越多越反動

……

很好,有不少是朋友圈流行雞湯的反面,但我沒有感覺到任何燒腦,而是感覺到仍然是雞湯。然後我去翻了翻回答,發現90%以上的回答是一句話。r u kidding?燒腦?

近期的幾條回答:

那麼問題來了,百度有沒有鐵帽子王呢?

不會,只是因為你買不起而已……

討論問題前讓我們先定義一下「全棧工程師」的概念,以免錯位撕逼。順帶推一篇我的文章XXX

你把中英文版對照著看就可以了。

有的人總是為一些自己沒太可能實現的場景操心不矣……

開弓沒有回頭箭。

連接是一種需求,隔離也是一種需求。

……

好了,吐槽到此結束,沒有任何人身攻擊之意,只是作為我想說內容的一點引子。

很快的,又會有一批新生要跨入大學之門。那麼讀大學除了學會未來工作的技能,或是打下未來科研的知識基礎之外,還有什麼用?第一個理由恐怕就是要學習思考。這雖然陳腔濫調,但它仍是事實。

所謂的思考,不只是指專業需要的心智技巧,也是對事物抱持懷疑和探求實證的習慣,學會空杯狀態。任何人都不是以一張白紙的狀態進入大學的:從出生以來,各種思緒、情感、偏見、假設和價值觀已經滿滿刻在身上,借用艾倫·布魯姆的句子,「靈魂是面鏡子,反照出身邊的一切。」

尤其是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能夠對任何話題立即發表意見,也許是習慣使然,讓他們急著把積累的見解套用在各種事情上。然而,大部分我們接受到的信息大部分都是宣傳策略:廣告、政論、流行文化、意識形態,社交媒體中日復一日的無聊動態;從朋友圈的謠言到我們的自欺欺人,都是為了消除自覺的威脅。柏拉圖稱之為doxa(信念),與知識相對,是強而有力的,足以在任何人心中發揮影響。

大學真正的教育應該提升我們的層次,使我們脫離doxa的影響力,學會辨識和質疑它,思考因應它的對策。蘇格拉底的做法是在問答與對談中重複對方的意見,或是逼著自問自答,他再逐一擊倒,借批判性的機智來呈現真實。——這才是教人如何思考,而非思考什麼。

反對者往往會常說大學「不是真實社會」,但這正是它的優點。在大學的數年之中,你可置身於真實世界之外,在被生活壓力吞沒之前,有一番思考與反省。

大學的特殊之處在於學生的年齡,站在成年的起點,卻不必受到那麼多成年社會的束縛,在人生正式開展之前有一個自由的空檔。所以它帶著夢幻和冒險的浪漫色彩,學生們還能從中獲得一些好處。理論上,你可以自己學習如何思考,但那樣的效率不佳,容易有閉門造車的後遺症,而好的老師可以從旁提點,增加問題的角度等等,使你思慮周全。與你平起平坐的同學也能共同質疑或為任何主題而辯論。教室把觀念放進你的腦袋,必須嚴謹,而寢室讓你釋放壓力。

大學不是學習思考的唯一方式,卻是最好的一個。從現實中、從網路中、從各個角度你都能證實,假如一個人沒在大學畢業前著手開始學這項工夫,那麼在往後的日子裡,學成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如果大學沒有讓你你活得更覺醒、更明辨事理、更自在也更充實,沒有帶著求問之心走進世界,而只是給你學歷和生存技能,這基本是浪費的。

這就像很多反覆強調邏輯重要的雞湯,卻根本毫無價值的原因。張五常在很多年前的那篇《思考的藝術》當中,提到:邏輯是推理的規格;但若步步以邏輯為先,非邏輯不行,思考就會受到壓制。不依邏輯的推理當然是矛盾叢生,不知所謂;但非經邏輯就想也不想的思考方法,往往把預感(Hunch)抹煞了,以致甚麼也想不到。邏輯學–尤其是數學邏輯–是一門湛深的學問,但若以邏輯先入為主,就會弄巧反拙。

邏輯是可以幫助推理的正確性,卻不是思想或見解的根源。純以預感而起,加上想像力去多方推敲,有了大概,再反覆以邏輯證實,是最有效的思考方法。只要得到的理論或見解是合乎邏輯及方法論的規格,是怎樣想出來的無關重要。那些主張「演繹法」或「歸納法」的紛爭,不宜盡聽。英國早期的經濟學家馬爾薩斯,推理的能力甚至比不上一般大學生。

然而學習如何思考只是個開頭,這一招真正派上用場的地方是在你的「自我」。

建立自我的過程漫長且缺乏愉悅。當我們還是小孩時,「自我」就存在了,只是對它的感受不多罷了。「難道你沒發現,為了教育出智慧並成就靈魂,這痛苦而煩惱的世界是有必要存在的?」濟慈如此寫道。

大學當中書本、觀念、人文和思考的訓練,甚至是各種思維加諸於你的壓力,都是成就靈魂的養分,讓你對既知的事物懷抱疑問,如此一步步了解自己。

其實,教育是自我施加的傷口。

當你改變了看待世界的方式,你對自己的人生也會換個看法,反之亦然。我們從小吸收各種觀念,年幼時並不懂得質疑,而其中最具影響力也最關乎個人的,就是「我是誰」的觀念。

當我們成長到讀大學的年紀時,就帶著這些觀念進到大學,在那兒開始取捨,一方面思考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一方面也比較、分辨哪些自我認知是屬於原本的我,哪些又是旁人賦予的。

「培養三觀」好像在講某種習慣,需要時就拿起來,用不到就丟掉?事實並非如此。但「培養」是對的,只是它不會因為你從大學畢業就宣告完結,而是會繼續的「培養」下去,終其一生都影響你。「傷口」,其實是永遠不會癒合的,因為「自我」一經覺察就不會再隱沒於意識之下,也就是你「再也回不去那個沒受傷的狀態」了。

勞倫斯說,若缺少了靈魂,人還是可以活下去,只是活得不充實。要達到完善心智塑造靈魂的目的,上大學並不是唯一的途徑,但既然大學是你選擇的道路,這就是你必須在該階段完成的事。這四年里,如果他人期望你只學好職業技能,那他們就是在掠奪你的人生。因為,如果你在四年後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改變,仍然是四年前的信念與三觀,那相當於買櫝還珠。

隨著歲月流逝,你在大學時學到的知識都會漸漸被淡忘,唯有「自我」在這過程中淬鍊,伴隨你終生。

------------

最後,為了沖淡一些雞湯的味道,我想說一下對百度的看法。

起初,我對於關注數很多的所謂有影響力用戶經常關注熱點話題,是感到不安的。因為任何話題一旦過熱,在國內這樣缺乏思辯和限定話題範圍的社會環境中,幾乎一定導致某種程度的意識形態和網路暴力。

想做一個有主見的正常人,需要無比勇氣,而且會很累。明辨是非的其中一個難關,是社會上其他人的歧視與敵視,他們不一定懂得跟你擺事實、講道理,但很容易就可以給你貼一個異類的標籤,例如說你為批評而批評,或是為利益而支持。

後來我釋然的原因,是意識到改變不了的事情也只能無可奈何,比如說反對百度,已經成為極為穩固的意識形態。很多人說這是「政治正確」,是完全的名詞誤用。政治正確的目的是「中立」,防止歧視或侵害任何人。「但凡和百度相關的事情,都表明百度壞到根子里了。」這只是意識形態。

政治正確並不禁止討論,這顯然也是不合理也不合邏輯的。西方國家的「政治正確」,也只是法律和道德要求不得在公共場合發表歧視、仇恨和煽動性言論而已,並沒有什麼力量能夠封殺自由討論。「政治正確」如今總會用於貶義,即暗示某種觀點只是政治上正確,而事實上是不正確的。但其實只有一個簡單的原則,即不使用歧視、仇恨和煽動性的語言,對某些群體做出籠統、整體性的刻板負面描述。「政治正確」無關內心,只是約束人在公共空間中的言論與行為。也就是說,在私人世界裡,你對百度的任何愛憎都被允許,但在公共空間里需要受到公共倫理的約束,不應逾越,這對於避免社會分裂有利而無害。

從這個角度上說,我支持所有正常批判百度的言論,反對上綱上線地打倒百度。

事實上,我覺得百度的口碑如此,很大程度也要怪百度的部分成員。公關,不是能在一切情況下保駕護航的防護罩。最初的幾次事件中,百度的法律部門直接認為這是抹黑,跳過公關部門進行操作,遭至巨大反彈;在最近的事件中官方學會了不自作主張,但公關部門對員工完全失去控制力,導致員工在社交媒體中表達反民意的情緒。老實說,時至今日,普通人都懂一點公關技巧,面對他人的意見和批評時,一般都會保持謙卑,認真檢討,承諾改善,甚至化危為機,既可保住面子,又能推進工作。然而,有的人不但完全沒有應變技巧,也欠缺聆聽與溝通的胸襟,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只會強調我對你錯,不管聽到什麼建議,他們的標準反應都是馬上推責,只想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為什麼大家要黑百度呢?「黑」這個詞看起來很壞,像用心不良、理虧,可是,黑並不等同於搞死,不是真正動手去搞,把某些事情搞得一塌糊塗。有的人可能是很想看到對方變好,他們所指責的只是批評那些正在「搞」的人。言論自由的社會,討論問題是正常不過的,如果有人黑就馬上垮掉,這種虛弱恐怕也不能全怪有人黑。

但說回來,真正「黑」的人也許十分之一都不到,剩下的人是集體無意識的群體暴力,是情緒引導之下地推波助瀾,甚至超出了公共倫理的限度。這種時候,我倒是真的希望更多人「政治正確」一下。

話嘮結束。


推薦閱讀:

能去浙大卻去了北師大的我很傻嗎?
大一要學什麼技能?
知乎上有什麼神一般的考大學經歷?
二代吹吹風可以得到的是我付出很多努力還得不到的,心裡很鬱悶怎麼辦?
該不該為了北京戶口去當兵?

TAG:思考 | 大学 |